研究生: |
李文鵬 Lee Wen-Peng |
---|---|
論文名稱: |
國小高年級學童新詞語使用之研究 A Study on New Terms and Expressions Used in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
指導教授: |
鄭縈
Cheng-Ying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4 |
中文關鍵詞: | 新詞語 、語言接觸 、語言社區 、詞語類型 |
外文關鍵詞: | new terms, language contact, language communities, type of words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新詞語顧名思義,是新興於近年來的,是為了標誌新事物或新概念,或是產生了新語義、新用法的詞語。本研究探討高年級學童認知及使用新詞語的情形,不同的研究方法,包括調查研究法及文本分析法,收集學童的寫作資料,對學童進行問卷調查及國語文教師的訪談,綜合歸納調查結果並加以比較。
本研究的結果,一方面可以清楚的掌握學童對這些新詞語的或使用或認知,另一方面也對於一些新詞語的類型、來源和意義也能有更多的認識,這些新詞語內容廣闊包括了舊詞新義、自創新詞、吸收外來詞、方言詞等,構詞表現的形式多樣化也是新詞語的特色之一。
研究發現學生使用新詞語時會選擇適合的語境,在正式文章中會避免出現使用,女性學童在新詞語的使用及認知方面都高於男性學童。而新詞語類型的變化,隨著語言接觸的增加,類型也增多。學生新詞語的學習來源途徑及使用場合語境,受到同儕及網路的影響甚大,不過教師的規範與指導對學生的影響是大,造成班級間使用新詞語的差異性,也使得學童會內化控制自己在何種場合使用新詞語,會懂得選擇用語,造成不同班級就是一個不同的「語言社區」,有屬於自己的溝通語言。
關鍵詞:新詞語、語言接觸、語言社區、詞語類型
Abstract
As the name suggests of New Terms is emerging in recent years, Used to mark the new things ,new concepts, new semantics, or the new usage of word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high-grade student awareness and use of New Terms in cases. The study used Survey Research and Textual Analysis to collect children's writing materials. The study conduct a survey and interview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trying to generalize and compare with the finding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how the children use these new terms and their cognition about the new terms.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udy also got more 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language types, origins, meanings of those new terms These new words include the broad content of the old word in a new meaning, the word innovation, absorption of foreign words, and dialect words. Formation performance in the form of diversification is also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terms.
The Study found that students using the new terms will choose the appropriate context, in a formal article will avoid the use of girls in the new terms of use and awareness is higher than boys. And the new types of changes in words, the increase in contacts with the language, type also increased. Students learn the source of new terms and ways to use the Context of occasions, subject to peer network and the impact of a great, but the norms and guidance of teachers to students is the impact, causing classes to use the new differences terms, students will also make the Control on their own occasions in which the use of the new terms, will know how to choose the word, resulting in different classes is a different "language communities", have their own language to communicate.
Key words: new terms, language contact, language communities, type of words
參考文獻
一、參考書目
亓婷婷.1990. 〈略论台湾地区流行新词与社会心理之关系〉,《语文建设通讯》(香港) 第31期。
亓婷婷.1990.〈中小學國語文教學的困境〉,《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26期。
尤雅姿.1991.〈由「波霸」的登陸談漢語中的外來詞〉。《國文天地》,7 卷4 期 頁68-70。
王鐵昆.1992.〈新詞的判定標準與新詞新語典編纂的原則〉,《語言文字應用》,第四期,頁14-20 。
王文科、王智弘.2005.《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呂叔湘.2004.《呂叔湘文集第五卷》。北京:商務印書館。
林美麗.1998.《社會語言學資源利用專題》。清大人社院圖書分館(清大語言所研究生)。
余光雄.1995.《英語語言學概論》。台北:書林出版社。
竺家寧.1999.《漢語詞彙學.新詞的定義》。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林美麗.1998.〈社會語言學資源利用專題〉。清大人社院圖書分館。
林金珠.2003.《雲林縣國中校園流行新詞之調查研究》。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林莉婷.2007.《國中生校園流行詞語研究---以高屏地區為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教學碩士論文。
洪振耀.1994.〈生物語言學芻議〉,(政治大學演講稿)。
洪振耀.1997.《認知建構取向之語言學教學》 (Teaching Linguistics: Cognitive Constructive Approach)。政治大學:語言學教學會議。
姚榮松.1991.〈外來語-廉價的朱古力?或入超的舶來品?〉,《國文天地》,7 卷4期 頁28-36。
姚漢銘.1998.《新語詞‧社會‧文化》頁8。上海:辭書。
洪惟仁.2001.《語言學概論講義》。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胡明揚.2003.《胡明揚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柳多利.1998.《90年代中國大陸新詞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桂詩春.1985.《心理語言學》。頁60~64。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袁筱青.1998.《現代漢語諧音研究-以華文廣告文案為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斐絢.1998.〈解讀當下青少年流行語〉,《華文世界》87年6月出版。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
許斐絢.2000.《台灣當代國語新詞探微》。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原.2001.《語言與社會生活》。台北:台灣商務。
陳原.2001.《在語詞的密林裡》。台北:台灣商務。
張賀.2003.〈令人眼花撩亂-天天出新詞的背後〉,《人民日報》1月17日第十六版。
曹煒.2003.《現代漢語詞彙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黃宣範.1993.《語言, 社會與族群意識 台灣語言社會學》。台北:文鶴出版社。
黃濤.2003.《流行語與社會時尚文化》。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靳洪剛.1997.《語言獲得理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楊士毅.2000.《語言‧演繹邏輯˙哲學》。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劉叔新.1990.《漢語描寫辭彙學》。台北:商務印書館。
劉兆祐.1987.〈淺論「外來語」〉,《國文天地》,3 卷1 期,頁39-43。
劉中富.2003.《實用漢語詞彙》。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錢偉量.2003.《語言與實踐—實踐唯物主義的語言哲學導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韓敬體編.2002.《語文應用漫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韓敬體等編修.2005.《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北京:商務印書館。
魏岫明.2004.〈了不了?別ㄍㄧㄥ了-談青少年流行語的動詞用法〉,《國文新天地》第九期。台北:龍騰文化。
鍾榮富.2006.《當代語言學概論》。台北:五南。
蘇新春等.2002.《漢語詞彙計量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 .2003.《八十四年常用語詞調查報告書.計畫緣起》。 台北:教育部。
二、網路參考資料
魏金財老師網站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wei3128/paper/clauteachpaper.htm
(年輕人的用語【資料來源:碧山堡主之心靈補帖】)
http://www.ling.fju.edu.tw/biolinguistic/data/dimension/Social-newuse.htm
字諜(WordSpy)http://blog.yam.com/andrewlo/archives/cat_18062.html
http://www.twbbs.net.tw/
新詞語料彙編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MANDR/EDU6300001/allbook/newtsz/c18.htm?open
教育部新詞釋義彙編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MANDR/EDU6300001/result/newphr/fu.htm?open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網路版】 http://140.111.34.46/jdict/main/cover/main.htm世說新語http://www.ling.fju.edu.tw/biolinguistic/data/dimension/Social-newuse.htm
http://www.itsorz.com/blog/
http://www.cp.com.cn:8246/b5/www.cp.com.cn/xh/newsdetail.cfm?iCntno=2123
http://hit1205.blogdns.org/blog/?tag=net_slang
http://bbs.kyohk.net/viewthread.php?tid=510644&page=1#pid3858648
http://elvishuang2007.blogspot.com/2007/11/blog-post.html
http://www.coolpedia.com.tw/
http://www.99club.com.tw/99clubhtml/5799club.html
http://home.kimo.com.tw/gn00080/page%2010-3-19.htm
http://www.mihjh.cyc.edu.tw/learn/%ACy%A6%E6%A5%CE%BBy2.htm
http://jesus.110.com.tw/Living_information/Living_information_1_8.htm
雅虎奇摩知識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090316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