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賴奕甫 Lai, Yi-Fu |
---|---|
論文名稱: |
改善致胖環境的理論基礎與法制策略: 以垃圾食品廣告管制為例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Legal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Obesogenic Environments: Using the Junk Food Advertisements Regulation as an example |
指導教授: |
陳仲嶙
Chen, Chung-Lin |
口試委員: |
翁曉玲
黃銘輝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科技管理學院 - 科技法律研究所 Institute of Law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0 |
中文關鍵詞: | 肥胖防治 、健康促進 、健康不平等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 、垃圾食品廣告 、致胖環境 |
外文關鍵詞: | Obes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ealth Inequity, Junk Food Advertisements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從世界衛生組織以降,公共衛生部門紛紛認定肥胖為需要防治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我國亦不例外,肥胖防治不僅是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當前的施政目標,甫於2013年6月新增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食管法)第28條第3項,更有所謂的「垃圾食品廣告管制」條款。肥胖防治牽涉跨領域的科際整合取徑,包括新自由主義的背景、政治哲學的批判、管制理論的應用、公共衛生學的理論與實踐、與醫療社會學的實證研究與批判。然而,卻少有法學論文研究肥胖防治議題。
本文探求肥胖防治背後的理論基礎,並以垃圾食品廣告管制為例,示範這些理論基礎如何用以評估肥胖防治的法制策略。本文將處理以下議題:肥胖是否真為世界性的流行病,因此需要肥胖防治?若是,肥胖防治是否應由國家管制?國家有能力管制嗎?應用何種方法管制?管制是否會造成其他副作用,如歧視?垃圾食品廣告管制是否有必要性?其受到的憲法拘束為何?
本文藉以憲法釋義學與法社會學的分析,將跨領域的價值投射於憲法價值,即憲法基本原則與基本權。依次討論「肥胖議題的重要性」、「改善致胖環境於肥胖議題的必要性」、「國家改善致胖環境的正當性」、「改善致胖環境的法制策略中,管制垃圾食品廣告的必要性」等議題,最後評論食管法第28條第3項垃圾食品廣告管制條款及相關之法規草案,並提出本文之建議。
The public health sector, from WHO to Taiwan, is considering obesity as an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to be prevented and controlled. In Taiwan, obesity prevention is the main administrative goal of Health Promotion Administration, and it has been regulated by Paragraph 3, Article 28 of Act Governing Food Safety and Sanitation, so called “junk food advertisements reguation clause.” Obesity prevention involves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which can include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liberalization, critique from political philosophy, application of regulation theory, theory and practice in public health, empirical research and critique in medical sociology. However, little legal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n obes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find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obesity prevention, and to apply thes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to assess the legal strategies, using the junk food advertisements regulation as an example. The issues to be add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as follows: Is obesity a global epidemic to be prevented and controlled? Should obesity prevention be regulated by the state? Is the state capable of regulating? How will the state regulate? What are the possible side effects of the regulations, e.g. discrimination? Is the junk food advertisements regulation necessary? What is the constitutional restraint on obesity prevention?
The method to carry out this article is using constitutional dogmatic and sociology of law to project the interdisciplinary values on the constitutional values, which are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s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fundamental rights. The framework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the importance of obesity issues, the necessity of improving the obesogenic environment to prevent obesity, the justifiability of obesity regulation by the state, and the necessity of junk food advertisements regulation for improving the obesogenic environment. Finall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junk food advertisements regulation clause as well as the relating draft regulations, and makes practical suggestions.
英文文獻
專書
1. LAWRENCE O. GOSTIN, PUBLIC HEALTH LAW (2nd ed. 2008).
2. LANSING M. PRESCOTT, MICROBIOLOGY (6th ed. 2005).
3. FRANCES SIZER & ELLIE WHITNEY, NUTRITION: 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 (13 th ed. 2013).
4. BRIGIT TOEBES, THE RIGHT TO HEALTH AS A HUMAN RIGHT IN INTERNATIONAL LAW (1999)
5. ELEANOR NOSS WHITNEY & SHARON RADY ROLFES, UNDERSTANDING NUTRITION (13 th ed. 2012).
專書論文
1. SOFIA GRUSKIN & DANIEL TARANTOLA, Health and Human Rights, in PERSPECTIVES ON HEALTH AND HUMAN RIGHTS (Sofia Gruskin ed., 2005).
期刊論文
1.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Policy Statement──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the Media, 128 PEDIATRICS 201 (2011).
2. Pierre Chandon & Brian Wansink, Does Food Marketing Need to Make Us Fat? A Review and Solutions, 70(10) NUTRITION REVIEWS 571 (2012).
3. T. Fu, T. Wen, P. Yeh, H. Chang, Costs of Metabolic Syndrome-related Diseases Induced by Obesity in Taiwan, 9(Suppl. 1) OBESITY REVIEWS 68 (2008).
4. S. Galbraith-Emami & T. Lobstein, The impact of initiatives to limit the advertising of food and beverage products to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 14 OBESITY REVIEWS 960 (2013).
5. WH Pan, MS Lee, SY Chuang, YC Lin, ML Fu, Obesity Pandemic, Correlated Factors and Guidelines to Define, Screen and Manage Obesity in Taiwan, 9 (Suppl. 1) OBESITY REVIEWS 22 (2008).
6. M.Whitehead, The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Equity and Health, 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COPENHAGEN (1990).
網路資源
1. Is Obesity a Disease? PROCON.ORG, available at http://obesity.procon.org/.
2. Jason Hickel, A Short History of Neoliberalism (And How We Can Fix It), NEW LEFT PROJECT, available at http://www.newleftproject.org/index.php/site/article_comments/a_short_history_of_neoliberalism_and_how_we_can_fix_it.
3. Jennifer Frighetto, Consumers Show Skepticism about Some Health Claims on Food Packaging, NIELSEN, available at http://www.nielsen.com/us/en/press-room/2012/fifty-nine-percent-of-consumers-around-the-world-indicate-diffic.html.
4. Tara Parker-Pope, Fat Stigma Is Fast Becoming a Global Epidemic, THE NEW YORK TIMES, March 31, 2011, available at http://query.nytimes.com/gst/fullpage.html?res=9404E5DA163CF932A05750C0A9679D8B63.
5. Andrew Pollack, A.M.A. Recognizes Obesity as a Disease, THE NEW YORK TIMES, June 18, 2013, available at http://www.nytimes.com/2013/06/19/business/ama-recognizes-obesity-as-a-disease.html?_r=0.
6. WHO,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vailable at http://www.who.int/suggestions/faq/en/.
7. WHO, Obesity and Overweigh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vailable at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11/en/.
8. WHO, The top 10 causes of death,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vailable at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10/en/index.html.
9. WHO, Chronic diseases and health promotio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vailable at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10/en/index.html.
10. The 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Obesity :Data and statistics. THE 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available at http://www.euro.who.int/en/health-topics/noncommunicable-diseases/obesity/data-and-statistics.
中文文獻
專書
1. Anne-Marie Barry、Chris Yuill著,郭寶運、黃俊榮譯,《健康社會學導讀》,韋伯文化出版,2009年3月。
2. Carol Byrd-Bredbenner著,蕭寧馨譯,《透視營養學》,藝軒出版,2013年10月。
3. Elliot Aronson、Timothy D. Wilson、Robert M. Akert著,余伯泉、陳舜文、危芷芬、李茂興譯,《社會心理學》,揚智出版,2011年。
4. Gary S. Becker、Richard A. Posner著,陳榮彬、楊士奇譯,《胖子的脂肪該被抽稅嗎?人的行為怎麼計算?經濟學人與大法官帶你看見生活、社會與世界的隱藏價格》,大寫出版,2011年。
5. George J Stigler著,吳惠林、鍾琴、黃美齡譯,《人民與國家:管制經濟學論文集》,遠流出版,1991年。
6. John Rawls著,何懷宏、何包鋼、廖申白譯,《正義論》修訂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7. John Stuart Mill著,孟凡禮譯,《論自由》,五南出版,2013年。
8. Mel Bartley著,李妙純等譯,《健康不均:理論、概念與方法》,五南出版,2009年。
9. Miles Hewstone、Wolfgang Stroebe、Klaus Jonas著,周海娟、郭盛哲、黃信洋譯,《社會心理學:歐洲的觀點》,學富出版,2013年。
10. Moriarty Sandra, Mitchell Nancy/ Wells William著,陳尚永編譯,《廣告學》第9版,華泰文化出版,2012年6月。
11. Will Kymlicka著,劉莘譯,《當代政治哲學導論》,聯經出版,2003年11月。
12. 王澤鑑,《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自版,2010年。
13. 李惠宗,《憲法要義》第6版,元照出版,2012年。
14. 李惠宗,《案例式法學方法論》,新學林出版,2009年10月。
15.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代謝症候群防治工作手冊》,2007年。
16. 行政院法務部法制司編,《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一般性意見》,法務部出版,2012年12月。
17. 朱敬一、戴華,《教育鬆綁》,遠流出版,1996年。
18. 朱敬一、毛慶生、林全、許松根、陳添枝、陳思寬、黃朝熙合著,《經濟學》,朱敬一出版,2012年。
19. 吳庚、陳淳文,《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自版,2013年9月。
20.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第4版,元照出版,2010年。
21. 林宗弘、洪敬舒、李健鴻、王兆慶、張烽益等著,《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台灣勞工陣線出版,2011年。
22. 許春金,《犯罪學》修訂6版,三民出版,2010年。
23. 許育典,《憲法》第5版,元照出版,2011年。
24.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等著,《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上冊》第6版,翰蘆出版,2010年。
25. 張錦華,《女為悅己者「瘦」?:媒介效果與主體研究》,正中出版,2002年。
26. 張苙雲,《醫療與社會:醫療社會科學的探索》第四版,巨流出版,2009年。
27. 黃應貴,《「文明」之路第三卷:新自由主義秩序下的地方社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出版,2012年6月。
28. 黃俊英,《行銷學原理》第3版,華泰文化出版,2012年2月。
29. 彭百崇,《勞動經濟學》,自版,2000年。
30. 彭芸,《NCC與媒介政策-公共利益、規管哲學與實務》,風雲論壇出版,2012年。
31. 程明修,《國家法講義(一)-憲法基礎理論與國家組織》,新學林出版,2006年。
32. 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增訂第6版,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出版,2009年8月。
33. 葉俊榮,《面對行政程序法──轉型台灣的程序建制》第2版,元照出版,2010年。
34. 楊美桂編著,《微生物學》,藝軒出版,2003年。
35. 葉肅科,《健康、疾病與醫療:醫療社會學新論》增訂2版,三民出版,2012年3月。
36. 蔡甫昌、江宜樺主編,《疫病與社會:台灣歷經SARS風暴之醫學與人文反省》,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出版,2012年9月。
37. 劉美琪、許安琪、漆梅君、于心如等著,《當代廣告:概念與操作》,學富出版,2012年10月。
38. 蔡維音,《社會國的法理基礎》正典出版,2001年。
39. 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人權立國》,總統府出版,2006年。
40. 顏厥安,《人權清單與憲法上保障人權之相關機制的整體檢討》,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出版,2008年。
專書論文
1. David Wainwright著,游卉庭譯,〈生病行為與健康論述〉(Illness Behaviour and the Discourse of Health),收錄於David Wainwright編,《健康的社會學視界》(A Sociology of Health)韋伯出版,2012年6月。
2. Frank Feuredi著,游卉庭譯,〈治療性文化中的醫療化〉(Illness Behaviour and the Discourse of Health),收錄於David Wainwright編,《健康的社會學視界》(A Sociology of Health)韋伯出版,2012年6月。
3. Tracey Brown著,游卉庭譯,〈醫學、科學以及「更高度迷信」〉(Illness Behaviour and the Discourse of Health),收錄於David Wainwright編,《健康的社會學視界》(A Sociology of Health)韋伯出版,2012年6月。
4. 王秀雲,〈關鍵字:醫療化及生物醫療化〉,收錄於王文基、王秀雲、郭文華編,《意外多重奏 : STS如何重組真相》,行人出版,2012年,頁242-245。
5. 王泰升,〈法學研究為何需要歷史思維〉,收錄於氏著,《具有歷史思維的法學:結合台灣法律社會史與法律論證》,元照出版,2010年9月,頁1-38。
6. 江東亮、鄭雅文,〈健康與公共衛生的歷史〉,收錄於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主編,《公共衛生學上冊》,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出版,2009年。
7. 李震山,〈憲法未列舉之固有權──生命、身體、尊嚴與人格〉,收錄於氏著,《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為保障中心》,元照出版,2007年,頁99-158。
8. 李立如、張文貞,〈認真看待社會變遷的憲法:變遷機制的初步探討〉,收錄於蘇永欽主編,《部門憲法》,元照出版,2006年,頁46-58。
9. 成令方,〈性別和身體的醫療化:以女性的生產和男性的性無能為例〉,收錄於劉士永編,《臺灣醫療400年》,經典雜誌出版,2006年,頁228-233。
10. 吳全峰,〈健康照護資源分配之界線—兼論醫療科技發展下健康照護資源分配之變與不變〉,收錄於邱文聰主編,《2009科技發展與法律規範雙年刊—科學管制、學術研究自由與多元民主價值》,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出版,2010年,頁299-367。
11. 吳全峰,〈從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論健康人權與健康平等──兼論全民健康保險給付機制之健康人權困境〉,收錄於蘇宏達、陳淳文主編,《中華民國施行聯合國兩權利公約的意義──接軌國際,深化民主》,財團法人台灣民主基金會出版,2013年,頁197-250。
12. 吳全峰,〈從健康人權之角度論國際藥品智慧財產權制度之發展〉,收錄於洪德欽編,《歐盟與美國生物科技政策》,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出版,2011年,頁581-693。
13. 吳肖琪、楊志良,〈衛生統計〉,收錄於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主編,《公共衛生學上冊》,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出版,2008年。
14. 吳嘉苓,〈科技、風險與社會〉,收錄於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3版,巨流出版,2009年,頁523-550。
15. 吳嘉苓,〈讓烙印不再 愛滋(AIDS)防治與疾病的汙名〉,收錄於劉士永編,《臺灣醫療400年》,經典雜誌出版,2006年,頁208-215。
16. 邱淑媞,〈全球性肥胖浪潮下 台灣之挑戰與對策〉,收錄於《肥胖防治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11年,頁I-5-7。
17. 金傳春,〈傳染病流行的偵測與防治原理〉,收錄於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主編,《公共衛生學中冊》,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出版,2008年。
18. 林子儀,〈言論自由導論〉,收錄於李鴻禧等合著,《台灣憲法之縱剖橫切》,元照出版,2002年,頁103-180。
19. 林子儀,〈言論自由之理論基礎〉,收錄於氏著,《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元照出版,2002年,頁1-60。
20. 林明昕,〈健康權-以「國家之保護義務」為中心〉,收錄於氏著《公法學的開拓線─理論、實務與體系之建構》,元照出版,2006年,頁33-47。
21. 林國明,〈全民健保的道德共同體〉,收錄於吳介民等編,《秩序繽紛的年代:走向下一輪民主盛世》,左岸文化出版,2010年,頁299-320。
22. 胡淑貞,〈健康促進與健康城市〉,收錄於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主編,《公共衛生學中冊》,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2009年。
23. 徐揮彥,〈2009年台灣人權報告:健康權〉,收錄於卓春英主編,《2009台灣人權論壇:理論與實務對話》,巨流出版,2010年,頁185-200。
24. 陳宜中,〈社會正義與市場正義〉,收錄於氏著《當代正義論辯》,聯經出版,2013年,頁11-32。
25. 張文貞,〈憲法與國際人權法的匯流-兼論我國大法官解釋之實踐〉,收錄於廖福特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六輯(上冊)》,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出版,2009年,頁223-272。
26. 張嘉尹,〈台灣憲政秩序的規範效力──一個立基於系統理論的初步考察〉,收錄於蕭高彥主編,《憲政基本價值》,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出版,2009年,頁321-376。
27. 張培倫,〈多元文化、認同與社會統合〉,收錄於蕭高彥主編《憲政基本價值》,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出版,2009年,頁265-320。
28. 張瓊方,〈族群關係〉,收錄於蔡文輝等著,《社會學原理》,五南出版,2006年,頁171-196。
29. 許甘霖、王思欣,〈肥胖與減重問題:醫療化及商品化交織發展的過程〉,收錄於劉士永編,《臺灣醫療400年》,經典雜誌出版,2006年,頁222-227。
30. 莊春發,〈經濟與法律〉,收錄於蘇永欽主編,《部門憲法》,元照出版,2006年,頁167-206。
31. 張苙雲、楊孟麗、謝幸燕,〈社會變遷脈絡下教育的健康效應:趨勢和居間機制〉,收錄於謝雨生、傅仰止主編,《台灣的社會變遷1985~2005:社會階層與勞動市場》,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出版,2012年10月,頁301-336。
32. 黃舒芃,〈「價值」在憲法解釋中扮演的角色─從釋字第617號解釋談起〉,收錄於氏著,《變遷社會中的法學方法》,元照出版,2009年,頁83-126。
33. 焦興鎧,〈歧視肥胖者在美國所引起之就業歧視爭議〉,收錄於氏著,《勞工法制之最新發展趨勢》,月旦出版,1997年,頁265-290。
34. 黃伯超、游素玲,〈公共衛生營養學〉,收錄於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主編,《公共衛生學中冊》,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出版,2008年。
35. 楊培侃,〈酒品危害管制政策與立法芻議〉,收錄於羅昌發、林彩瑜、楊培侃主編,《兩岸當代重要衛生法議題研究》,元照出版,2011年,頁223-253。
36. 鄭雅文,〈社會流行病學〉,收錄於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主編,《公共衛生學中冊》,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出版,2009年,頁211-212。
37. 陳娟瑜、陳為堅,〈物質濫用〉,收錄於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主編,《公共衛生學中冊》,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出版,2008年。
38. 劉建宏,〈吸菸者與非吸菸者之人權保障〉,收錄於氏著,《基本人權保障與行政救濟途徑》,元照,2007年,頁61-75。
39. 蔡文輝,〈社會階層〉,收錄於蔡文輝等著,《社會學原理》,五南出版,2006年,頁143-170。
40. 錢永祥,〈社會整合與羅爾斯自由主義的政治性格〉,收錄於《縱慾與虛無之上:現代情境裡的政治倫理》,聯經出版,2001年。
41. 顏厥安,〈規範、制度與行動〉,收錄於氏著,《規範、制度與行動──法認識論論文集》,元照出版,2004年,頁213-262。
42. 顏厥安,〈凱薩管得了上帝嗎?──由法管制理論檢討宗教立法〉,收錄於氏著,《憲邦異式──憲政法理學論文集》,元照出版,2005年,頁163-180。
43. 顏厥安,〈安樂死的法理學反思〉,收錄於氏著,《鼠肝與蟲臂的管制》,元照出版,2004年,頁43-76。
44. 顏厥安,〈死去活來──論法律對生命之規範〉,收錄於氏著,《鼠肝與蟲臂的管制》,元照出版,2004年,頁19-42。
45. 顏厥安,〈疫情法域〉,收錄於氏著,《鼠肝與蟲臂的管制》,元照出版,2004年,頁209-218。
46. 顏厥安,〈自由與倫理〉,收錄於氏著,《法與實踐理性》,元照出版,1998年,頁359-386。
47. 顏厥安,〈法體系的統一性與多元社會〉,收錄於氏著,《規範、論證與行動:法認識論論文集》,元照出版,2004年,頁187-230。
48. 顏厥安,〈憲政體制與語言的困境〉,收錄於氏著,《憲邦異式-憲政法理學論文集》,元照出版,2005年,頁143-162。
49. 顏厥安〈公共理性與法律論理〉,收錄於氏著,《幕垂鶚翔》,元照出版,2005年,頁287-326。
50. 蘇永欽,〈經濟憲法作為政治與經濟關係的基本規範〉,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2002年,頁127-164。
期刊論文
1. 丁志音、劉芳助、李袖瑜,〈以追求身分完美為名:生活機能醫藥對健康照護的危害〉。《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第26卷第6期,2007年,頁443-451。
2. 古承宗,〈第三人之禁止錯誤與資訊風險〉,《成大法學》第19期,2010年6月,頁1-43。
3. 江朝國,〈社會保險、商業保險在福利社會中的角色──以健康安全及老年經濟安全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79期,2010年4月,頁76-98。
4. 李惠宗,〈毒澱粉之行政管制與刑事責任〉發言稿,《月旦法學雜誌》第223期,2013年12月,頁276-278。
5. 呂宗學,〈消弭健康不平等的相關政策-歐洲國家經驗〉,《醫療品質雜誌》第4卷第3期,2010年5月,頁20-23。
6. 吳至行,〈台灣地區過重與肥胖之身體質量指數切點的實證探討〉,《台灣醫界》第57卷第2期,2014年2月,頁40-43。
7. 吳建昌,〈人性的呼喚:治理理性與臺灣性侵害防治政策〉,《科技、醫療與社會》第6期,2008年4月出版,頁69-110。
8. 吳全峰、黃文鴻,〈論醫療人權之發展與權利體系〉,《月旦法學雜誌》第148期,2007年,頁128-161。
9. 呂俞樺、白璐、林金定、祝年豐、簡戊鑑,〈台灣2005-2008年肥胖病患住院特性及醫療費用的影響因子〉,《醫護科技期刊》 第13卷第2 期,2011年6月,頁76-88。
10. 邱靖惠、蕭慧琳,〈台灣校園霸凌現象與危機因素之解析〉,《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15期, 2009年6月,頁147-170。
11. 林文源,〈醫療化再思考〉,《台大社會學刊》第29期,2001年,頁213-250。
12. 林雅萍、任慶儀,〈國中校園學生霸凌現象之個案研究:以丁丁國中為例〉,《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第2期,2011年,頁247-282。
13. 林昱梅,〈失落的道德線──食用油事件之省思〉,《台灣法學雜誌》第215期,2013年12月,頁18-30。
14. 林昱梅,〈毒澱粉之行政管制與刑事責任〉發言稿,《月旦法學雜誌》第223期,2013年12月,頁278-280。
15. 林昱梅,〈論我國對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兒童社會權與健康權之立法落實〉,《律師雜誌》第278期,2002年11月,頁14-33。
16. 林依仁,〈民主正當性成分與其程度〉,《政大法學評論》第129期,2012年10月,頁75-166。
17. 周漾沂,〈論被害人生命法益處分權之限制-以刑法父權主義批判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88期,2013年12月,頁209-260。
18. 胡博硯、黃文政,〈我國新修正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解析與反省:回應食安危機〉,《台灣法學雜誌》第238期,2013年12月,頁31-42。
19. 陳仲嶙,〈商業性言論憲法解釋十年回顧與評析〉,《中原財經法學》第27期,2011年12月,頁101-150。
20. 陳仲嶙,〈傳播媒體的真實原則—以通訊傳播管理法草案相關規定為中心〉,《台灣科技法律與政策論叢》,第6卷第1期,2009年6月,頁1-57。
21. 翁曉玲,〈禁限菸品廣告規範之合憲性〉,《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19期,2003年12月,頁29-89。
22. 陳志軒、徐畢卿、李靜姝、黃建豪,〈健康研究中的烙印議題〉,《臺灣醫學》第16卷第1期,2012年1月,頁84-92。
23. 連心瑜、戴玉慈、李雅玲,〈青少年嘲弄與霸凌概念模式〉,《護理雜誌》第60卷第4期, 2013年8月,頁86-92。
24. 孫迺翊,〈憲法解釋與社會保險制度之建構-以社會保險「相互性」關係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 35卷第 6期,2006年11月,頁241-290。
25. 許甘霖,〈肥胖藥物治療策略與醫病遵從的問題:生活型態醫療的治療選擇性初探〉,《第二屆「醫學與社會」理論暨實務研討會》,2012年。
26. 張永明,〈台灣食品衛生管理的新挑戰〉,《月旦法學雜誌》第224期,2014年1月,頁93-113。
27. 程明修,〈契約自由與國家之保護義務〉,《憲政時代》第30卷第2期,2004年10月,頁195-227。
28. 黃忠正,〈論世代正義〉,《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第50卷3期,2012年9月,頁192-195。
29. 黃忠正,〈人性尊嚴的概念與界限〉,《月旦法學雜誌》第221期,2013年10月,頁168-169。
30. 黃秀美,〈世界潮流 積極增進健康能力〉,《衛生報導》第131期,2007年9月,頁7-8。
31. 黃彥慈、張宏浩,〈肥胖對罹患慢性病有影響嗎?臺灣40歲以上成人之實證分析〉,《應用經濟論叢》 第93期,2013年6月,頁119-148。
32. 黃昭元,〈車速限制與行為自主權〉,《月旦法學教室》第5期,2003年,頁8-9。
33. 黃昭元,〈平等權與自由權競合案件之審查〉,《法學新論》第7期,2009年,頁17-39。
34. 黃源銘,〈對「專家學者組成委員會所為決定之司法審查」──以委員會之運作與資訊審查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129期,2012年10月,頁167-243。
35. 黃嵩立、黃怡碧,〈吸菸、自由與社會正義〉,《台灣人權學刊》第1卷第2期,2012年6月,頁45-57。
36. 焦興鎧,〈就業歧視之新興議題解析〉,《經社法制論叢》第46期,2010年7月,頁85-121。
37. 詹鎮榮,〈憲法基本原則:第五講 社會國原則──起源、內涵及規範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41期,2006年,頁32-41。
38. 詹鎮榮,〈憲法基本原則:第六講 社會國原則──責任主體、類型及界限〉,《月旦法學教室》第42期,2006年,頁45-55。
39. 楊宏暉,〈市場經濟秩序下的契約失靈調整模式〉,《法學新論》第25期,2010年8月,頁67-101。
40. 楊宏暉,〈資訊誘因、資訊價值與先契約的資訊揭露義務〉,《成大法學》第19期,2010年6月,頁135-172。
41. 鄭斐文,〈肥胖科學、醫療化與性別身體政治〉,《科技、醫療與社會》第14期,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出版,2010年,頁9-76。
42. 蔡維音,〈德國基本法第一條「人性尊嚴」規定之探討〉,《憲政時代》第18卷第1期,1992年,頁37-38。
43. 蔡維音,〈人性尊嚴作為法概念之出路〉,《法律與生命科學》第3卷第3期,2009年,頁10-14。
44. 蔡維音,〈「社會權」此概念有何作用〉,《月旦法學教室》第110期,2011年,頁12-14。
45. 盧其宏,〈對「肥胖」課稅?初探我國課徵食品稅捐之可行性〉,《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5卷第6期,2012年6月,頁119-130。
46. 賴祥蔚,〈言論自由與真理追求:觀念市場隱喻的溯源與檢視〉,《新聞學研究》第108期,2011年7月,頁103-139。
47. 謝國雄,〈資本主義、新自由主義與「存在」問題:新時代、新可能與新學術〉,《考古人類學刊》第78期,2013年6月,頁188-189。
48. 簡義紋、吳岱穎、林光洋、吳逸帆、郭冠良、季瑋珠,〈肥胖的環境與生活型態因素〉,《臺灣公共衛生雜誌》第32卷第2期,2013年4月,頁101-113。
學位論文
1. 王宣蘋,《瘦不了的苦:網路媒體美貌迷思建構及大尺碼女裝購買者認知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2. 王今暐,《發展契機或健康隱憂?從後進發展觀點看台灣的醫學美容產業》,國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3. 江承軒,《台灣菸害治理機制的形成》,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4. 林佳穎,《國家干預與自己決定─以菸害防制法吸菸限制為例》,國立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5. 郝天行,《「做」女人的難關:胖女性逛街購衣經驗中的肥胖污名與自我認同初探》,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6. 陳澤榮,《國家對商業性言論的管制界限─以強制菸品警示說明與禁止廣告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7. 陳怡潔,《美貌!資本?場域。─女性業務外貌價值剖析》,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8. 張惠雯,《泛專科化?美容醫學醫師的興起與再專業化》,國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頁34-36。
9. 黃鈞毅,《法律家長主義》,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10. 蔡米琪,《從商品行銷到醫療期待:醫學美容糾紛的社會學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頁28-37。
11. 謝文正,《論香菸廣告規範與商業言論自由》,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2. 魏琳珊,《我國菸害防制法關於「吸菸場所限制」之合憲性問題探討》,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13. 聶西平,《瘦身廣告之內容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政府公報紀錄
1. 《立法院公報》第102卷第38期院會紀錄。
2. 《立法院公報》第102卷第66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會議紀錄。
3. 林子儀,司法院釋字第603號解釋協同意見書。
4. 林子儀,司法院釋字第571號解釋協同意見書。
5. 林子儀,司法院釋字第644號解釋協同意見書。
6. 許玉秀,司法院釋字第603號解釋協同意見書。
7. 陳新民,司法院釋字第709號解釋部分不同意見書。
8. 陳新民,司法院釋字第701號解釋協同意見書。
9. 羅昌發,司法院釋字第701號解釋協同意見書。
10. 蘇永欽,司法院釋字682號解釋協同意見書。
11. 蘇永欽,司法院釋字第711號解釋一部協同一部不同意見書。
12. 蘇永欽,司法院釋字第718號解釋協同意見書。
13. 賴士葆委員,〈立法院第7屆第4會期財政委員會第21次全體委員會議〉發言,《立法院公報》第99卷第2期委員會紀錄。
14. 蔡同榮委員,〈立法院第7屆第4會期第16次會議〉發言,《立法院公報》第99卷第3期院會紀錄。
新聞媒體
1. 江昭倫(2014年2月11日),〈校園附近禁垃圾食物 教育部贊成〉,《中央廣播電台》,取自:http://news.rti.org.tw/news/detail/?recordId=11095。
2. 李威撰(2012年2月29日),〈歧視的重量:污名遍及全球 擊潰肥胖者自信〉,《立報》,取自: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5857。
3. 邱俐穎(2013年10月13日),〈政府管太多?衛福部發公文 公部門勿買含糖飲料〉,《中國時報》,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013000297-260114。
4. 洪欣慈(2014年2月11日),〈公益團體籲 學校旁禁售垃圾食品〉,《中國時報》,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11000907-260113。
5. 翁嫆琄(2014年2月11日),〈超商集點排除垃圾食物? 食藥署:未定案〉《新頭殼》,取自:https://tw.news.yahoo.com/%E8%B6%85%E5%95%86%E9%9B%86%E9%BB%9E%E6%8E%92%E9%99%A4%E5%9E%83%E5%9C%BE%E9%A3%9F%E7%89%A9-%E9%A3%9F%E8%97%A5%E7%BD%B2-%E6%9C%AA%E5%AE%9A%E6%A1%88-083449986.html。
6. 宮文祥(2013年11月14日),〈通路商不是受害者〉,《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1114/35436725/。
7. 陳偉婷(2011年5月19日),〈菸害防制法初審 正反意見交鋒〉,《中央社》,取自:http://history.n.yam.com/cna/politics/201105/20110519097426.html。
8. 郭庚儒(2013年3月10日),〈「菸害防制法初審 正反意見交鋒〉,《台灣醒報》,取自:https://tw.news.yahoo.com/%E5%9E%83%E5%9C%BE%E9%A3%9F%E7%89%A9-%E5%AE%9A%E7%BE%A9-%E5%AD%B8%E8%80%85-%E5%B0%88%E5%AE%B6%E5%88%86%E6%AD%A7-091500794.html。
9. 劉靜怡(2013年11月15日),〈推諉的受害政治學〉,《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1115/35439649/。
10. 龍瑞雲(2014年2月10日),〈民團籲仿韓 校園旁禁垃圾食物〉,《中央社》,取自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402100125-1.aspx。
11. 顏伶如(2013年2月16日),〈兒童肥胖通知函 各方看法不一〉,《中央社》,取自: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2160014-1.aspx。
12. 羅融、管婺媛(2011年5月20日),〈禁菸再擴大 菸友:選舉走著瞧〉,《中國時報》,取自:https://tw.news.yahoo.com/%E7%A6%81%E8%8F%B8%E5%86%8D%E6%93%B4%E5%A4%A7-%E8%8F%B8%E5%8F%8B-%E9%81%B8%E8%88%89%E8%B5%B0%E8%91%97%E7%9E%A7-184301303.html。
網路資源
1. 中華民國廣告年鑑編纂委員會(2013年11月1日),〈2012台灣500大廣告主排行榜〉,《第25輯中華民國廣告年鑑(2012-2013)》,取自:http://www.taaa.org.tw/cview.asp?cid=2013122615890&dtype=91。
2. 中華民國廣告年鑑編纂委員會(2012年10月1日),〈2011台灣500大廣告主排行榜〉,《第24輯中華民國廣告年鑑(2011-2012)》,取自:http://www.taaa.org.tw/cview.asp?cid=20121026171319&dtype=91。
3. 公平交易委員會(2013年10月24日),〈以積極欺瞞或消極隱匿重要交易資訊之行銷手法影響交易秩序!三星公司罰1000萬元、鵬泰公司罰300萬元及商多利公司罰5萬元。〉,取自:http://www.ftc.gov.tw/internet/main/doc/docDetail.aspx?uid=126&docid=1298
4. 立法委員王育敏國會辦公室(2013年3月19日),〈「垃圾食物怎麼管?」公聽會〉,取自:http://www.ly.gov.tw/03_leg/0301_main/public/publicView.action?id=6152&lgno=00004&stage=8&atcid=6152。
5. 兒童福利文教基金會(2012年8月1日),〈霸凌的影響因素〉,取自:http://www.children.org.tw/archive/report_detail/88/1371。
6. 法務部(2012年8月1日),〈法務部呼籲以修法解決醫療糾紛應慎重〉,取自:http://www.moj.gov.tw/ct.asp?xItem=276862&ctNode=27518。
7. 食品藥物管理署(2014年3月4日),〈公告修正「宣稱含果蔬汁之市售包裝飲料標示規定」〉,取自:http://www.fda.gov.tw/tc/newsContent.aspx?id=10844&chk=13c6aa38-c586-4591-a282-50b734714134#.U3HZX_mSx8E。
8. 食品藥物管理署(2014年4月10日),〈公告「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自104年7月1日施行〉,取自:http://www.fda.gov.tw/TC/newsContent.aspx?id=10982&chk=cad48fec-5de3-4e77-8298-b1af19069175#.U3HhfvmSx8E。
9. 食品藥物管理署(2011年9月2日),〈國民營養法草案〉,取自:http://www.fda.gov.tw/TC/lawContent.aspx?id=1162&chk=cf5ae5f1-5d5a-45e3-9381-05f223dbd741¶m=pn%3D1%26cid%3D177%26cchk%3D5f6b7ad5-64d0-488f-baff-b79f673acfbc#.U6GW3ZSSxWY。
10. 國民健康署(2013年10月13日),〈國民健康署說明: 建議避免以公帑供應有礙健康之含糖飲料,並未干涉公務員自費購買之私人行為〉,取自:http://health99.hpa.gov.tw/Hot_News/h_NewsDetailN.aspx?TopIcNo=6861。
11. 國民健康署,〈國民健康局102年度施政目標與重點〉,取自:http://www.hpa.gov.tw/BHPNet/Web/Service/PublicInfo.aspx?No=200712280003。
12. 國民健康署(2013年7月23日),〈國人過重及肥胖的定義〉,取自:http://obesity.hpa.gov.tw/web/content.aspx?T=C&no=241。
13. 國民健康署(2009年12月23日),〈拒吃垃圾食物 省錢又環保〉,取自:http://health99.hpa.gov.tw/Hot_News/h_NewsDetailN.aspx?TopIcNo=5477。
14. 國民健康署(2009年12月21日),〈研議不健康食品課徵健康捐〉,取自:http://www.hpa.gov.tw/BHPnet/Web/News/News.aspx?No=200912210001。
15. 國民健康署(2013年6月),〈民國101年主要死因分析〉。取自:http://health99.hpa.gov.tw/Hot_News/h_NewsDetailN.aspx?TopIcNo=6798。
16. 國民健康署(2010年11月11日),〈菸害防制法〉,菸害防制資訊網,取自:http://tobacco.hpa.gov.tw/Show.aspx?MenuId=544。
17. 國民健康署,〈102年度歲出機關別預算表〉,取自:http://www.hpa.gov.tw/BHPNet/Portal/file/PublicInfoFile/201303200149287568/3.%E6%AD%B2%E5%87%BA%E6%A9%9F%E9%97%9C%E5%88%A5%E9%A0%90%E7%AE%97%E8%A1%A8.pdf。
18. 國家教育研究院,〈歧視Discrimination〉,《教育大辭書》,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821659/。
19. 國家教育研究院,〈偏見Prejudice〉,《教育大辭書》,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813535/。
20. 黃琳媛(2013年11月14日),〈致肥胖環境與地理資訊系統〉,《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第528期,取自:http://enews.nhri.org.tw/enews_list_new2_more.php?volume_indx=528&showx=showarticle&article_indx=9755。
21. 維基百科,〈台灣食品安全事件列表〉,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9%A3%9F%E5%93%81%E5%AE%89%E5%85%A8%E4%BA%8B%E4%BB%B6%E5%88%97%E8%A1%A8。
22. 維基百科,〈2013年臺灣食品安全問題事件〉,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2013%E5%B9%B4%E8%87%BA%E7%81%A3%E9%A3%9F%E5%93%81%E5%AE%89%E5%85%A8%E5%95%8F%E9%A1%8C%E4%BA%8B%E4%BB%B6。
23. 維基百科,〈2013年台灣食用油造假事件〉,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2013%E5%B9%B4%E5%8F%B0%E7%81%A3%E9%A3%9F%E7%94%A8%E6%B2%B9%E9%80%A0%E5%81%87%E4%BA%8B%E4%BB%B6。
24. 潘文涵,〈肥胖定義與肥胖流行病學〉,台灣肥胖醫學會,取自:www.obesity.org.tw/DB/FatBook/file/1-1.pdf。
25. 衛生福利部,〈【投影片】成人肥胖定義及處理原則〉,取自:sp1.hso.mohw.gov.tw/doctor/All/food/FatAdul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