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曾世豐 Tseng, Fred |
---|---|
論文名稱: |
傳產業導入平衡計分卡之績效研究—以某大陸台商公司為例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pplied to Traditional Industry — A Case Study of the Taiwan Company in China |
指導教授: |
林則孟
Lin, James T.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工學院 - 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0 |
中文關鍵詞: | 台商 、平衡計分卡 、經營績效 、關鍵績效指標 |
外文關鍵詞: | Taiwan Enterprise, Balanced Scorecard (BSC), Operation Performance, Key Performance Index (KPI)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雖然平衡計分卡廣受國內外業界推崇,探討此領域的文獻也愈來愈多,但是目前極少探討傳產業中的大陸台商導入與實施平衡計分卡的應用狀況,及導入後對台商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的相關文獻,因此本研究選擇一家生產鋁球棒與碳纖複材球棒的大陸台商進行個案研究,探討其建構平衡計分卡的流程、步驟與實務應用的方法,並研究導入平衡計分卡對其經營績效的影響性,特別在企業流程與學習成長構面的非量化指標上,比較台幹與陸幹對導入平衡計分卡對其經營績效的認知是否有顯著差異。
本研究方法是將個案公司的經營績效依平衡計分卡的四個構面,分成可量化與不可量化二部份,統計分析量化的部份,且針對個案公司陸籍與台籍員工、供應商與客戶代表進行問卷與訪談,分析整理後,獲得以下研究結論。
一、導入平衡計分卡確實能有效提升經營績效。
二、台籍與陸籍員工對導入平衡計分卡能有效提升經營績效的認知有明顯差異。
三、內部與外部的各屬性對導入平衡計分卡能有效提升經營績效的差異各有不同。
四、發現個案公司導入平衡計分卡遭遇的困難原因並提出改善建議。
此研究成果除了可提供給個案公司作為參考改善的依據外,也可給未來準備導入平衡計分卡的相關球棒製造公司或其他相關的台商企業作為參考,幫助其瞭解平衡計分卡實務導入的規劃與執行過程、應用的方法與技巧、可能遭遇的問題與提供相關建議與對策,協助其在全球化的競爭中,創造出企業的優勢競爭力。
一、中文部份
1.丁志達,「績效管理」,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2.于泳泓 & 陳依蘋,平衡計分卡完全教戰手冊,梅霖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
3.王清弘,「企業建立平衡計分卡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4.王采雯,「以平衡計分卡來衡量顧客關係管理系統績效-以金融業為例」,私立開南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5.田靜,中國有色金屬報, 2007.09.25。
6.朱道凱譯,Kaplan & Norton,「平衡計分卡-資訊時代的策略管理工具」,臉譜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9。
7.朱道凱譯,Kaplan & Norton,「具影響力的管理思維平衡計分卡(十週年紀念增訂版)」,臉譜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8。
8.李志華,「臺灣企業績效評估方式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
9.李書行,「務實創新的策略性績效評估」,會計研究月刊,第113期,第15-23 頁,1995。
10.呂文琴,「中小企業績效評估制度之研究-以花蓮地區製造業為對象」,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11.宋孟霖,「本國積體電路製造業關鍵成功因素與績效評估制度之研究:實地研究」,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12.吳美蓮 & 林俊毅,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
13.吳安妮,「績效評估之新方向」,主計月報,第530 期,第43-52頁,2000。
14.吳安妮、周齊武與施能錠,「探索實施平衡計分卡可能遭遇之問題」,會計研究月刊,第183 期,第63-74頁,2001。
15.吳明通,「企業導入平衡計分卡之績效研究—以帝強鋼鐵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
16.許士軍,走向創新時代的組織績效評估,天下文化哈佛商業評論-績效評估導讀,2000。
17.許評錀,「大陸台商信任關係與控制型態之研究」,私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18.邱守仁,「以平衡計分卡規劃企業經營績效指標之研究 —以國內某上市電線公司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專班碩士論文,2005。
19.周春切,「以平衡計分卡觀點建構資訊電子業績效管理系統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
20.周崇堡,「物流服務業導入平衡計分卡對績效提升的影響-以個案公司某營業所為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21.黃博信,「經營績效評估模式之研究-以台灣地區塑膠上市公司為例」,私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22.黃棟樑,「我國電腦網路設備廠商的關鍵成功因素與績效評估制度:以平衡計分卡分析」,私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23.黃子菱,「集團企業多角化程度與經營績效相關性之研究--以平衡計分卡觀點探討」,私立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24.黃俊程,「平衡計分卡管理制度之設計及應用─以IC設計業為研究對象」,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25.黃枝照,「電信產業實施平衡計分卡成效之研究---以地區營運處為例」,私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26.黃則仁,「平衡計分卡之績效評估之個案研究—以長盛科技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27.陳澤義 & 陳啟斌,企業診斷與績效評估:平衡計分卡之運用,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5。
28.陳錦憲,「以平衡計分卡做為策略規劃工具之研究–以H 公司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29.劉平文,經營分析與企業証斷— 企業經營系統觀,華泰出版,1991。
30.劉家齊,「企業導入平衡計分卡之成效研究 - 以國內某上市電子公司為例」,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31.劉武泰,「印刷電路板產業實施平衡計分卡之績效評估─以個案研究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
32.劉文海,金屬中心ITIS計畫,2007
33.張英慧,「事業策略、績效評估制度及其成效之探討 ─以平衡計分卡觀點分析」,私立淡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34.張志華,「台灣高科技相關產業導入平衡計分卡之績效評估」,私立國立勤益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35.陸耀文,「目標管理的實施與企業營運績效之研究-以某大陸台商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所碩士論文,2003。
36.葉俊良,「平衡計分卡績效評估之實證研究-以國內金融控股公司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37.廖清祈,「企業推動平衡計分卡過程之跨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38.曹晉榮,「平衡計分卡對公司績效之影響:實施平衡計分卡之前與之後之比較-以國內A銀行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39.蔡宏銘,「台灣地區網路服務業的績效評估與薪酬制度之研究」,私立朝陽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40.楊佳慧,「公部門績效管理之初探」,研習論壇理論與實務月刊,第一期,第30-37 頁,2001。
41.蕭梅苓,「物流中心績效指標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42.謝國森,「運用平衡計分卡在半導體通路商之個案研究」,私立元智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43.TBS信息中心,www.tbs-china.com,2008
二、英文部份
1.Birch, C. (1998), “Balanced Scorecard Points to Wins for Small Firms,” Australian CPA, Jul. 1998, pp.43-45.
2.Stivers, B.P. and Joyce, T. (2000), ”Building a Balance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Advanced Management Journal Vol.65, No.2, pp.22-9 Spr 2000
3.Carroll, S.J. and Schneier, C.E. (1982),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review systems: The identification, measur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performance in organizations” Scott, Foresman (Glenview, Ill.)
4.Cascio, W.F.(1992),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Quality of Work Life, Profits, McGraw-Hill, Inc.
5.Chow, C.W. ; Haddad, K.M. ; Williamson, J.E. (1997),” Apply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Small Companies”, Management Accounting; Aug 1997; Vol.79, No.2; ABI/INFORM Global, pp.21
6.Cobbold, I. and Lawrie, G.. (2002).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tool. PMA2002, Boston MA. USA.
7.Eccles, R.G.. and Pyburn, P.J. (1992), Creating a Comprehensive System to Measur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ccounting, (Oct.), pp.41-44.
8.Fortuin, L F. (1988), “Performance Indicators - Why, Where and How?”,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34, pp.1-9.
9.Levinson, H. (1970), “Harry Levinson on the Psychology of Leadership”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Facebook.
10.Hoffecker, J. and Goldenberg, C. (1994),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develop company wide performance measures.” Jounral of cost management, Vol.8, No.3, pp.5-18.
11.Kaplan, R.S (1988),"The Importance of Field Research.",Management Accounting,April,pp.26.
12.Kaplan, R.S. and Norton, D.P. (1992). The balanced scorecard -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February): pp.71-79
13.Kaplan, R.S. and Norton, D.P.(1993), Putt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work,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71, No.5, pp.134-47.
14.Kaplan, R.S. and Norton, D.P. (1996),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 Boston Massachusetts :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6.
15.Kaplan, R.S. and Norton, D.P. (1996),” Link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strategy”,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Fall 1996; Vol.39, No.1; ABI/INFORM Global pp.53
16.Kaplan, R.S. and Norton, D.P. (2000), “The Strategy Focused Organization , ”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ssachusetts, Nov 2000, pp.73.
17.Kassem, D. M. (1987)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8, No.1, pp.387-392.
18.Kaufman, R. (1988). “Preparing Usefu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raining & Development Journal; Sep88, Vol.42, Iss.9, p80.
19.Martinsons, M.;Davison, R.;Tse, D. (1999),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 foundation for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5 1999. pp.71–88
20.Frigo, M.L. and Krumwiede, K.R. (2000), “Performance Measures:The balanced scorecard”, Strategic Finance; Jan 2000; Vol.81, No.7; ABI/INFORM Global, pp.50
21.Ramanujan, V. and Venkatrtraman, N. (1986). Measurement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on strategy research: A comparison of approach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 Vol.11, No.4, pp.801-814.
22.Chase, R.B.; Aquilano, N.J.; Jacobs, F.R.( 1998 ),“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 The Irwin/McGraw Hill series.
23.Robbins, S. P.(1990)“Organization Theory: Structure,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24.Rogers, E.M. (1986). Zero Defection: Quality Comes to Servi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October):pp.301-307.
25.Szilagyi, A.D. (1981),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California: Goodyear Publishing Company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