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燕玲
論文名稱: 國小教師參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研習歷程之探究-以日出國小為例
指導教授: 李安明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7
中文關鍵詞: 教師專業身分認同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專業發展
外文關鍵詞: Professional Identity, The Curriculum of Integrative Activity Learn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日出國小教師參與「教育部提升國民中小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關鍵能力」增能研習之動機、學習歷程與教學實踐。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質性方法,透過訪談四位教師,瞭解其參與之動機、重要的學習歷程與收穫,以及個人專業成長之情況與在實際工作場域中的應用與面臨之困境;並訪談一位校長與兩位主任,相互對照專業成長行政端的作為能否產生正向影響力。經由資料編碼與分析,從中歸納後總結:
    一、 參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關鍵能力」增能研習後,日出國小教師認同教師專業身分,藉由行政端的不停宣導,有助於提高專業成長的動機。
    二、 日出國小教師參與「教育部提升國民中小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關鍵能力」36小時的增能研習後,提升了綜合領域相關的專業知能,真正落實「多元、從容、體驗、省思與實踐」的教學精神。
    三、 參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關鍵能力」增能研習後,主動加入學習社群,邁向專業發展。

    最後,根據結論提出建議,希望提供教育相關單位、學校、教師,以及未來的相關研究作為參考。


    This study was to discuss the motivation、research process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ers in Sun Rise elementary school of Taoyuan county joining the “Seminars for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to improve key competenciesin the Curriculum of Integrative Activity Learning Field host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With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4 teachers were interviewed to understand their motivation to join this seminar、research process and takeouts. Their personal competency development、daily utilization and conflicts were also covered. The Principal and 2 Directors were also interviewed to understand if the supervisors’ encouragement would affect teacher positively. After information analyzing, the following items were concluded:
    1. Teachers of Sun Rise elementary school recognized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each teacher. With promotion of administrators, the motivation to improve
    competency development was increased.
    2. Their knowledge of Integrative Activity Learning Field was improved with these
    seminars. Which implemented the education spirit of “Diversity、Calm、
    Experience、Reflections and Practice”.
    3. After teachers finished these seminars, they would voluntary join the relative
    learning communiti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In the end, the recommendations were provided as reference to education
    government affairs、schools、teachers and the ones who will do the related research.

    第一章 緣起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教師專業認同的探究 9 第二節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 18 第三節 教師專業發展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9 第一節 研究場所 3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1 第三節 研究者角色 4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6 第五節 資料蒐集程序 51 第六節 資料分析 56 第七節 研究者心境 59 第八節 研究倫理 60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63 第一節 教師專業的知 64 第二節 教師專業的行 81 第三節 踏出不一樣腳步 112 第四節 知行合一 128 第五節 知行不一 140 第六節 綜合討論 14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7 第一節 結論 157 第二節 建議 159 第三節 研究者的省思 162 第四節 後續研究建議 165 參考文獻 167 壹、中文部分 167 貳、西文部分 173 附錄 174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 174 附錄二 受訪教師個人基本資料 176 附錄三 開放編碼 177

    壹、中文部分
    丁文祺(2008)。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社群互動、教師專業實踐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方文智(2004)。國民小學知識社群之研究---以嘉義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儷靜、邱淑玫(2002)。成為教師:師院生的專業認同。教育研究月刊,
    99,58 - 72。
    白穗儀(1999)。國民中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伍鴻麟(2012)。桃園縣「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地圖」的研究源起及學理依據。 桃園縣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地圖的理論與實踐,(2-36頁)。桃園縣政府教育局。桃園市。
    江愛華、高家彬(2011)。全球化趨勢與臺灣中小學教育改革分析。我國
    百年教育回顧與展望,81-103。
    池榮尉 (2003)。國民小學教師團隊發展歷程之研究-以啄木鳥教師團隊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何福田、羅瑞玉(1992)。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1-30)。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山(2010)。從教師MP3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營造。教師天地,
    169,12-19。
    吳清基、黃乃熒、吳武典、李大偉、周淑卿、林育瑋、高新建、黃譯瑩(2007)。
    各師資類科教師專業標準結案報告。教育部委託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
    會。取自http://www.edu.tw/high-school/itemize_list.aspx?site_content_sn=4400(96.1.31公告)

    吳筱莉(2010)。教師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以國立臺灣
    海洋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李坤崇(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
    李俊湖(1998)。教師專業成長模式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臺北市。
    沈姍姍(1995)。教師專業與教師權力關係探討。臺北市:書大書苑。
    周淑卿(2004)。我是課程發展的專業人員?-教師專業身分認同的分析。
    教育資料與研究,57,9-16。
    林天祐(2005)。教育研究倫理準則。教育研究月刊,132,70-86。
    林文文(2010)。國民小學校長權力運用與教師抗拒變革之研究:以教師
    專業發展評鑑政策推動為例。逢甲大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市。
    林志成(2007)。教育行動研究的迷思與省思。元智大學第二屆倫理與身體思
    維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54-70。
    林志成(2011)。課程發展與課程領導的行動智慧。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
    刊,102,175-202。
    林明地(1998):從同僚專業互享氣氛的建立談教師會功能的發揮。教師天
    地,94,17-22。
    林欣姿(2011)。兩位高中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歷程中專業認同轉
    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政宏(2004)。學校組織變革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可行策略。教育資
    料研究,61,70-76。
    林曜聖(2010)。教學故事的改變~教師專業發展的概念與做法。教與愛,
    90,6-11。
    孫志麟(2011)。未完成的任務:標準本位師資教育政策分析。教育研
    究與發展期刊,3,1-33。
    徐秀婕(2010)。國中綜合活動領域教師增能研習課程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高熏芳(1998)。變革社會中教師專業發展的時代意義。教學科技與媒體,
    40,1-2。
    張新仁、王瓊珠、馮莉雅(2009)。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再版)。
    臺北市:教育部。
    張新仁、王瓊珠、馮莉雅(2010)。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同路偕行、
    攜手合作、關注學 習、師生雙贏。教師天地,169,20-26。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動學習領域。國家教
    育研究院籌備處。新北市。
    許郁卿(2008)。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角色知覺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郭丁熒(2004)。教師圖像:教師社會學研究。高雄市:復文。
    郭淑芳、陳盛賢、楊思偉、連啟瑞、黃坤龍(2009)。師資培育政策回
    顧與展望研究報告(編號:NAER-97-08-C-1-01-07-2-07)。國家教
    育研究院籌備處。
    陳明謙(2008)。基隆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奎憙(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程仁慧(2003)。國民小學綜合活動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舒緒緯(2001)。臺灣地區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之沿革。載於楊深坑
    主編,各國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比較研究(221-278頁)。新北市
    :揚智文化。
    黃彥超(2008)。國小教師專業認同之研究:現況、歷程與困境。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舉辦之「2008研究生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頁113-118),高雄市。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黃譯瑩(2003)。統整課程系統。臺北市:巨流。
    楊巧玲(2008)。教育改革對教師專業認同之影響:五位國中資深教師的
    探索性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53(1),25-54。
    楊智先(2007)。教師社群互動、工作希望感受與創新性轉化之關係:量化模式建構與典範案例分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葉一明(1999)。國民小學學校組織結構、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教師專業
    角色踐行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葉天喜(2004)。落實綜合活動課程本質之個案研究--以一所國民小學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廖元豪(2011)。請重新思考:老師是做什麼的?親子天下,11,162-163。
    網路資料:http://www.facebook.com/groups/178003162319916/1010609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市:師大書苑。
    蔡文山(2002)。知識經濟時代之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人文及社會學
    科教學通訊,13:4,120-134。
    蔡英姝(2002)。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蔡培村(2011)。終身學習教師的發展與培育。教育資料集刊,24,101-120。
    鄭淑惠(1998)。國民中學組織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淑惠(2000)。化阻力為助力-論學校組織變革的抗拒。中等教育,51
    (6),20-29。
    謝文豪(2001)。從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談教師的變革抗拒。師友,413,
    11-15。
    謝安田(1990)。企業管理。臺北市:五南。
    謝淑棉(2010)。新竹市學校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一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鍾任琴(1994)。教師專業之探討。教師之友,35(3),29-35。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邁向課程新
    紀元(七)-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教材研
    究發展學會編。362-379。
    饒見維(1999)。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配套實施策略。邁向課程新
    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中華民國教材發展學會主編,
    305-323。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顧瑜君(2001)。質性研究寫作。臺北市:五南。

    貳、西文部分
    Cohen, J., I.(2010).Getting recognized: Teacher negotiating professional identities as learners through talk.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6,473-481.
    DuFour, R., & Eaker, R. (1998).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at work: Best practices for enhancing student achievement. Bloomington, IN: National Educational Service.
    Fulton, K & Riel, M. (1999).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rough Learning
    Communities, Edutopia-online.
    John Ross, Catherine Bruce. (2007),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ffects on Teacher Efficacy: Results of Randomized Field Trial,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Kelchtermans, G.(2005).Professional commitment beyond contract teachers’
    self-understanding, vulnerability and reflection. Keynote presented at the Bi-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Association on Teachers and Teaching(ISSTT), Sydney(Australia), July, 2005.
    Sachs, J. (2003). The Activist Teaching Profession.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