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惠鈺
Chen hui Yu
論文名稱: 建構我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後設評鑑檢核表研究
Study on Constructing the Metaevaluation Checklist of the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 of Universities in Taiwan
指導教授: 蘇錦麗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1
中文關鍵詞: 大學教師評鑑大學教師評鑑制度後設評鑑檢核表人員評鑑標準
外文關鍵詞: faculty evaluation,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 metaevaluation checklist, The Personnel Evaluation Standards: How to Assess Systems for Evaluating Educators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藉由《人員評鑑標準》第二版之後設評鑑觀點,以建構我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後設評鑑檢核表,並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建議,供相關單位作為大學教師評鑑制度改進之參考。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焦點團體座談法進行研究,共計舉行四次焦點團體座談會。綜合文獻探討與焦點團體座談會所得資料,得到以下結論:
    一、《人員評鑑標準》第一版與第二版相同,皆包含適切性、效用性、可行性及精確性四大類標準,以及下列要素:描述符號、標準、解釋、立論基礎、指引、常犯錯誤、釋例分析,以及支援文件。
    二、《人員評鑑標準》第二版之四項標準及27個分項標準可適用於我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
    三、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後設評鑑檢核表內容包括:填表說明與檢核表架構
    ,而資料蒐集方式與資料來源宜詳列完備,並由學校彈性自主選擇。
    四、後設評鑑檢核表之檢核點內容宜以《人員評鑑標準》第二版之27個分項標準內涵為基礎,俾利檢核點內容更加完整。
    五、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後設評鑑檢核表計分方式為,若達符合以1分計算,不符合則以0分計算。
    本研究根據結論對各大學與後續研究兩方面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各大學檢視其教師評鑑制度之實施成效,以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This study aims at developing the metaevaluation checklist of the faculty evaluation of universities in Taiwan based on the second edition of The Personnel Evaluation Standards: How to Assess Systems for Evaluating Educators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institutions and people who will apply it. To achieve the purpose, the focus group method was used. There were four focus group meetings held.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There are four kinds of standards in both the first and second edition of The Personnel Evaluation Standards: How to Assess Systems for Evaluating Educators, includes propriety standards, utility standards, feasibility standards and accuracy standards. They also have these factors as follows: the descriptor, the standard, the explanation, the rationale, the guidelines, the common errors, the illustrative case and the supporting documentation.
    2. The four kinds of standards and the 27 sub-standards are all suitable for the faculty evaluation of universities in Taiwan.
    3.The contents of the metaevaluation checklist of the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 of universities include the explanation for the checklist applica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checklist. The way to collect the data and the source of the data should be listed in detail and the universities can choose the appropriate methods.
    4.The contents of the checkpoints of the metaevaluation checklist should base on the content of the 27 sub-standards in the second edition of The Personnel Evaluation Standards: How to Assess Systems for Evaluating Educators
    5.The scoring of the metaevaluation checklist of the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 of universities is as follows: If any checkpoint is achieved, one point is gained; if not achieved, no point is gained.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two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the universities for review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 as well as to the further studies for referenc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名詞釋義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重要內涵 13 第二節 後設評鑑之重要內涵 32 第三節 《人員評鑑標準》第一版之重要內涵 36 第三節 《人員評鑑標準》第二版的重要內涵 50 第四節 大學教師評鑑與《人員評鑑標準》之相關研究 9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9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97 第二節 實施程序與資料處理 98 第四章 研究結果的分析 103 第一節 《人員評鑑標準》第二版應用於我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適用性 103 第二節 檢核表之填表說明 108 第三節 檢核表架構 114 第四節 檢核表之檢核點內容 121 第五節 檢核表之計分方式 146 第六節 其他討論議題 14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3 第一節 結論 153 第二節 建議 174 參考文獻 177 一、中文部分 177 二、英文部分 179 附錄 183 附錄一 98年3月28日焦點團體座談會資料 183 附錄二 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後設評鑑檢核表初稿 185 附錄三 第二版人員評鑑標準與檢核點數量 189 附錄四 第二版《人員評鑑標準》內涵 191 附錄五 第二版《人員評鑑標準》功能性目錄內容 193 附錄六 「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後設評鑑檢核表」初稿(980406) 195 附錄七 「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後設評鑑檢核表」初稿(980503) 200 附錄八 「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後設評鑑檢核表」初稿(980511) 211

    一、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1995)。教師權力與責任。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振世、陳芃婷(2005)。大學教師績效評量模型之建立:以新竹某國立大學為
    例。科技管理學刊,10(3),121-152。
    王國明、顧志遠(1994)。績效獎勵制度建立之理論與實務-以元智供學院教師績效獎勵制度為例。研考雙月刊,18(5),32-41。
    成功大學(2007)。國立成功大學教師評量要點。2008年12月20日,取自http://www.isu.edu.tw/upload/112/2/files/dept_2_lv_3_9801.pdf
    成群豪(2007)。我國新設大學教師評鑑機制功能之研究。載於臺灣教育政策與評論協會、中華民國教育行政學會、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舉辦之「教師評鑑:挑戰、因應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21-238),臺北市。
    吳宇正(2002)。大學教師績效評估模式之研究-應用DHP法。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吳和堂(2007)。教師評鑑:理論與實務。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林天祐(2002)。教師評鑑,教育資料與研究,49,102。
    吳清山、林天祐(2005)。後設評鑑。教育研究月刊,137,159。
    李奉儒(2006)。國中小學教師評鑑機制規劃之芻議:英國的經驗與啟示。教育
    研究與發展期刊,2(3),193-217。
    李奉儒等譯(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R. C. Bogdan & S.K. Biklen著。臺北市:師大書苑。
    李淑慧(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瑞剛(2008)。新竹市公立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新竹市。
    林天祐(2007)。評鑑小辭典-教師評鑑。評鑑雙月刊,9,16。
    林劭仁(2001)。我國高級中學後設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錦興(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孫志麟(2007a)。大學教師評鑑的三項關鍵要素。評鑑雙月刊,6,36-38。
    孫志麟(2007b)。績效控制或專業發展?大學教師評鑑的兩難。教育實踐與研究,20(2),95-128。
    高強華(1995)。論提昇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師評鑑」。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頁247-272)。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鈿富(2008)。大學教師評鑑制度的建立。教育研究月刊,168,21- 28。
    張德銳(2003)。我國中小學教師評鑑的規劃與推動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53,
    1-11。
    張德銳(2004)。專業發展導向教師評鑑的規劃與推動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9,
    169-193。
    教育部(2001)。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2008年12月11日,取自:http://history.moe.gov.tw/important.asp?id=37
    陳佩如(2007)。我國大學教師對大學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信翰(2007)。我國大學校院系所評鑑之後設評鑑。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琦媛(2007)。我國公立大學教師教學評鑑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行政組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碧祥(2001)。我國大學教師升等制度與教師專業成長及學校發展定位關係之探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4,163-208。
    傅木龍(1998)。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之啟示。臺北:國立
    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彭森明(2006)。大學教師評鑑機制之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曾淑惠(2002)。教育方案評鑑。臺北市:師大書苑。
    游家政、曾祥榕(2004)。教育評鑑的後設評鑑。教育資料集刊,29,53-94。
    黃慈(1999)。開放大學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性教師評鑑。隔空教育論叢,11,
    247-278。
    黃綉雲(2008)。大學教師評鑑現況分析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高雄。
    黃德祥、薛秀宜(2004)。教師評鑑的模式與發展趨勢。教育研究月刊,127,18-32。
    黃曙東、蘇錦麗(2005)。後設評鑑研究:以2001年大學校院實施自我評鑑計畫成果報告書為例。教育研究集刊,51(2),31-65。
    楊振富(譯)(2000)。Kennedy, D.著。學術這一行(Academic Duty)。台北市:
    天下。
    臺灣大學(2007)。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師評估辦法。2008年12月20日,取自http://www.aca.ntu.edu.tw/sec2007/law/law49.html
    潘雅惠(2006)。高雄市幼稚園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蔡宜蓁(2005)。宜蘭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研究-以後設評鑑之觀點。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行政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蔡錦庭(2006)。基隆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新輝(2002a)。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系統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蕭富元主編(2007)。競爭實力-台灣百萬大學生如何由人力變人才。臺北市:天下。
    賴惠德(2004)。大學教師評鑑系統之建立—以國立空中大學為例。隔空教育論
    叢,16,123-143。
    顏國樑(2003)。教師評鑑的基本理念、問題及作法。教育研究月刊,112,62-77。
    蘇慧雯(2003)。台北市幼稚園後設評鑑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錦麗、黃曙東(2007)。《人員評鑑標準》對我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啟示。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評鑑與專業成長(頁3-37)。臺北市:心理。
    蘇錦麗、鄭淑惠(2007)。發展完善中小學校長評鑑制度應有之思維—《人員評鑑標準》第二版草案之觀點。北縣教育,62,28-36。
    饒邦安(2005)。影響我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實施的相關因素與推動策略。國
    立編譯館館刊,33(2),16-29。
    二、英文部分
    Arreola, R. A. (2000) .Developing a comprehensive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 A handbook for college faculty and administrators on designing and operating a comprehensive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 (2nd ed.). Bolton, MA: Anker.
    Cashin, W. E. (1996). Developing an effective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95536)
    Ellett, C. D., Wren, C. Y., Callender, K. E., Loup, K. S., & Liu, X. (1996). Looking backwards with the Personnel Evaluation Standards: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tatewide teacher assessment program.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2(1), 79-113.
    Howard, B.B., &Harman, S.S. (2007). An application of the personnel evaluation standard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system of teacher evaluation. ERS Spectrum, 25(2), 45-56.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1988). The personnel
    evaluation standards: How to assess systems for evaluating educators. Newbury
    Park, CA: Corwin.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009). The personnel evaluation standards: How to assess systems for evaluating educators (2nd ed.). Newbury Park, CA: Corwin.
    Loup, K. S., & Ellet, C. D. (1997, March). Application of the personnel evaluation standards to local district teacher evaluation programs: Analyses of 14 cas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IL: Chicago.
    Neal, J. E. (1988). Faculty evaluation: Its purposes and effectivenes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80800)
    Piercy, Fred P.(2002).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Virginal Polytechm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Scriven, M. (2000). The logic and method of checklists.[On line]
    http://www.wmich.edu/valctr/checklists/logic.htm
    Smith, A. I. (1983).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taff evaluation. New Directions for Community College, 11(1), 3-18.
    Stufflebeam, D. L. (2000a). Personnel evaluations metaevaluation checklist. Retrieved
    Aug. 2, 2007, from
    http://www.wmich.edu/evalctr/checklists/personnel_metaeval.pdf.
    Stufflebeam, D. L. (2000b). Personnel evaluation systems metaevaluation checklist. Retrieved Aug. 1, 2007, from http://www.wmich.edu/evalctr/checklists/pes_metaeval.pdf
    Stufflebeam, D. L.(2001). Evaluation checklists: Practical tools for guiding and judging evalua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2(1), 71-79.
    Stufflebeam, D. L., & Shinkfield, A. J. (2007). Evaluation theory, models, & application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