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世傑 |
---|---|
論文名稱: |
音樂活動與原住民部落發展之研究—以新竹縣桃山國小為例 Research of Music activi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igenous tribes at the Taoshan Elementary School in Hsinchu County |
指導教授: | 明立國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泰雅族 、音樂活動 、合唱團 、專輯 、歌謠 |
外文關鍵詞: | Atayal tribe, music activities, choir, album, ballad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新竹國際商銀於2006年在五峰、尖石兩鄉進行社區營造工作,以「原鄉活泉」計畫導入了「造人」與「造景」兩項重要之議題。當時,桃山國小在團隊之共識下,以「音樂」作為學校推動之核心,並以學校課後的音樂活動為實踐的內容。從2006年至2012年,桃山國小共錄製了三張音樂專輯,並獲得兩次金曲獎的肯定。桃山這塊泰雅族的世居之地,部落裡的這所國小,學生人數還不及百人,在部落歌謠嚴重流失、傳統音樂相對弱勢的情況之下,桃山國小卻能開創以泰雅音樂為本之歌謠新路,這勿寧是部落及族群的一件大事。藉此事件,本研究將探討桃山國小的相關音樂特色課程,進而分析音樂活動、歌謠內容以及專輯特色等等,並對參與音樂活動學生後續之發展,及其與部落之間的互動關係,進行多層次的調查及訪問,試圖勾勒出泰雅文化在面對此一議題的挑戰與衝擊之下,所做出及產生的各類型整合及因應之道,以做為日後相關研究及泰雅文化發展之參考與依據。
In 2006, Hsinchu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now Standard Charted Bank) assisted with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Jian Shi County and Wu Feng County through its Young Aborigine Project, instilling two important ideas-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well-being and landscaping--into the work. At that time, one of the project participants, Tao Shan Elementary School, reached a clear consensus on promoting the school through its music, which was carried out by providing its pupils with musical extracurricular. In the following six years, the school had recorded three studio albums and won two Golden Melody Awards. For a school with less than one hundred students who live in Tao Shan, a village inhabited by generations of Atayal people, it was acknowledged as an amazement that the school was able to break new ground in Atayal-based folk songs despite the severe loss of tribal ballads and the comparatively inferior status of aboriginal music. Given this, the paper aims to discuss, and further analyze the school's special music courses and activities, the contents of ballad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albums. Various investigations and interviews were also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taking part in the courses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the tribe. The eventual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organize the comprehensive methods the Atayal tribe adopts in the face of cultural shock and challenges and to offer future reference for further Atayal cultural study and development.
參考文獻
一、專書:(依照出版年編序)
呂炳川
1982《台灣土著族音樂》台北市:百科文化。
郭乃惇
1986《臺灣基督教音樂史綱》臺北市:財團法人基督教出版部。
明立國
1989《台灣原住民族的祭禮》,臺北市:臺原藝術文化基金會。
許常惠
1996《臺灣音樂史初稿補充篇》臺北市:全音樂譜發行。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泰雅爾中會聖詩委員會編
1997《泰雅爾聖詩》台南:人光出版社。
譚光鼎
1998《原住民教育研究》臺北市:五南書局。
教育部
1998《教育部九十八年度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臺北:教育部。
吳榮順
1999《臺灣原住民音樂之美》臺北市:漢光文化。
吳榮順
2000《台灣原住民音樂-‐-‐本土音樂的傳唱與欣賞》,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薛宗明
2000《台灣音樂史綱》高雄市:高雄市國樂團。
林道生
2001《原住民神話-‐故事全集》。台北:漢譯色研。
黑帶巴彥
2013《泰雅族是個什麼樣的民族?》,故鄉研究工作室,未出版。
黑帶巴彥(曾作振)
《桃山史》,作者為泰雅族桃山村本地族人,泰雅族文化工作者(未出版)。
二、中文期刊:
何廷瑞
1950〈臺灣土著諸族文身習俗研究〉《臺大考古人類學刊》15-‐16期合刊。
明立國
1993,〈神話與音樂的會面--阿美族奇美社始祖起源神話及歌謠之研究〉,81學年度台灣省政府教育廳高中職校教師山胞師資培育與進修《原住民文化鄉土教材專輯》第73-88頁,花蓮:省立花蓮中學。
林道生
1998〈臺灣原住民民謠與音樂教育〉《玉山神學院學報》 5 期。
磊畾
2000〈泰雅族的傳統音樂---兼記黑澤隆潮1943 年大嵙崁之旅〉《山海文化》。
黑帶巴彥
2001〈泰雅族的gaga 的探討〉《新竹文獻》46 期。
呂鈺秀
2003〈民族音樂學研究概念與採譜方法論--以其於臺灣原住民音樂研究之應用為例〉《民俗曲藝 》142 期。
王梅霞
2003〈從gaga 多義性看泰雅族的社會性質〉《台灣人類學刊》1。
郭美女
2005〈從藝術與人文課程之實施探討原住民音樂教育現況〉《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6。
田哲益
2006〈泰雅族傳統民族歌謠與樂器〉《新竹文獻 》25 期:頁29-38。
許添明
2006〈教育優先區對提升弱勢族群教育的實際成效批判〉《現代教育論壇》15卷。
余錦福
2008〈一個族群的田野調查後記---泰雅族音樂的記憶,回來了!〉《人本教育札記》224 期。
余錦福
2008〈泰雅族qwas lmuhuw 即興吟唱下的歌詞與音樂思維〉《玉山神學院學報》15。
田貴實
2008〈泰雅族與太魯閣族紋面藝術〉《臺灣原YOUNG》 24 期。
三、參考網站:
宜蘭縣數為機會中心
2002〈泰雅傳統口簧琴製作數位化〉,http://doc.ilrc.edu.tw/styleDoc-‐7/index.php?act=class_more_02&n=46/>
陳豪
2007。泰雅族的紋面(上)。2008 年6 月30 日,http://bloguide.ettoday.com/。
新竹縣五峰鄉公所
五峰鄉情2013 年12 月19 日,http://www.hcwft.gov.tw/home.php。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全球資訊網
〈布農族簡介〉 http://www.apc.gov.tw/portal/index.html(2013年12 月19 日)。
台灣大百科全書
〈排灣族音樂〉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index,2013 年12 月18 日。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地圖集錄〉「泰雅族分布圖」,2012 年8 月21 日http://www3.nccu.edu.tw/m。
中廣新聞網
〈傳唱泰雅古調-竹桃山國小合唱團再獲金曲獎殊榮〉,2013 年6 月
10 日,http://tw.news.yahoo.com/傳唱泰雅古調-‐竹桃山國小合唱團再獲金曲獎殊榮-‐215018951.html,(2012 年12 月20 日)。
中國時報
〈桃山國小獲金曲傳統歌樂專輯獎〉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09/112013061000007.html,
(2013 年12 月21 日)。
立報
〈為什麼台灣原住民各族大多信基督教?〉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5810,(2013 年12 月
22 日)。
台灣百科
〈教育優先區〉(Educational Priority Areas,簡稱EPA)係指被政府列為物
質或文化極為匱乏或不利,須由政府介入優先予以改善,以利實現教育機會均等之理想。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430
(2013 年12 月20 日)。
台灣大百科全書
2009〈台灣基督教發展綜述〉http://taiwanpedia.culture.tw/,(2013 年12 月25 日)。
禮儀花絮
〈彌撒曲的結構〉http://www.cdd.org.tw/liturgy/LSongs.htm,(2013年12 月25 )
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
〈泰雅族 太魯閣族紋面文化〉,2013 年8 月20 日,http://www.dmtip.gov.tw/。2013/12/25
魏如惠
泰雅族紋面起源。2013年8月18日,http://www.general.nsysu.edu.tw/。
四、論文:
陳鄭港
1995《泰雅音樂文化之流變 以大嵙坎群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美娟
1995《一個泰雅族國民小學音樂課程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學位。
劉克浩
1996《泰雅族口簧琴音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學位。
白健光
2002《泰雅族音樂探討-‐-‐以宜蘭南澳鄉及大同鄉為例/碩士畢業音樂會》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碩士論文。
高理忠
2008《民族音樂教育對泰雅文化復振影響之研究---以復興鄉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頁48。
蔡世花
2010《南澳泰雅基督長老教會音樂事工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碩士論文。
顧玲瑜
2011《聽見桃山-泰雅音樂文化的重構與再現》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影音資料:
黃家隆、歐陽伶宜、蘇煌期(2006),《桃山小學的夏天音樂課》,新竹:新竹國際商銀。
蔡宛璇、Yannick Dauby(2010),《聽見桃山》,新竹:桃山國小、台北:回看工作室。
劉宇陽、錢玉章、蘇美娟(2012),《霞喀羅精靈的秘密語》,新竹:新竹縣桃山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