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美華 WANG, MEI-HUA |
---|---|
論文名稱: |
新臺灣之子的自我概念、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elf-concept,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the Children of Foreign Brides |
指導教授: | 古明峰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0 |
中文關鍵詞: | 新臺灣之子 、自我概念 、學習動機 、學業成就 |
外文關鍵詞: | the children of foreign brides, self-concept, learning motivation, academic achievement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探討新臺灣之子個人背景變項、自我概念、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間之相關情形。本研究以新竹縣和苗栗縣市197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受試者經施以「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及「國小兒童生活經驗調查表」後,所得之資料進行單因子多變量分析、逐步多元迴歸分析、典型相關、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不同年級、母親教育程度、母親國籍、家庭社經地位之新臺灣之子的自我概念是沒有差異;不同性別之新臺灣之子的在社會我自我概念是有差異,且是女生優於男生。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新臺灣之子的學習動機是沒有差異。
三、新臺灣之子的自我概念、學習動機對學業成就沒有交互交用。
四、家庭社經地位與母親教育程度可預測新臺灣之子的數學成績;性別可預測新臺灣之子的國語成績。
五、學業我、心理我、社會我自我概念可預測新臺灣之子的學習動機。
六、新臺灣之子的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之間有相關。
七、新臺灣之子的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之間有相關。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elf-concept,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the children of foreign brides. The participants are the children of foreign brides in Hsinchu County, Miaoli City, and Miaoli County; among them, 197 samples are valid. Subjects are evaluated by Inventories of Basic Information, Self-concept Questionnaire,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Scale. The data got from the related inventories are analyzed by one-way MANOVA,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Two-way ANCOVA. The major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The grade of the subjects, the mother’s education, the mother’s nationality and SES show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lf-concept; however, gender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ir social self-concept.
2.The background of the children of foreign brides i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learning motivation.
3.Academic self-concept, mental self-concept, and social self-concept predicts learning motivation.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children of foreign brides had higher learning motivation performed better in math score.
4.SES and the mother’s education predicts the math score.
5. The gender of the children of foreign brides predicts the math score.
6. The children of foreign brides showed correlation between self-concep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7. The children of foreign brides showed correlation between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中文部分:
內政部統計處(2007)。內政統計通報96年第二十一週:95年初婚與再婚者統計(按發生日期統計)。2007年9月24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
內政部統計處(2007)。內政部統計通報96年第二十週:95年新生嬰兒生母狀況分析(按發生日期統計)。2007年9月24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
內政部統計處(2007)。內政部統計通報96年第二週:95年國人結緍之外籍與大陸配偶人數統計。2007年9月24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
尤正琦(2006)。國小學童的內、外在學習動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屏東。
王雅慧(2005)。高雄市新移民女性國小高年級子女家庭環境與其自我概念、學校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包凡一、王湲譯(1992)。庫利(Ch. H. Cooley)著。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台北:桂冠。
左承誠(1995)。基督徒青少年自我概念之研究。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甘惠華(2004)。臺灣地區三年級至九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石培欣(2000)。國民中學學生家庭環境、同儕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向芳誼(2007)。臺北市國民小學東南亞新移民子女學校適應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朱玉玲(2002)。澎湖縣外籍新娘生活經驗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朱經明(1981)。國中學生自我觀念、友伴關係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教育研究所集刊,24,261-271。
江亮演、陳燕貞、黃稚純(2004)。大陸與外籍配偶生活適應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5,66-89。
何緯山(2006)。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余安邦、楊國樞(1991)。成就動機本土化的省思,載於楊中芳、高尚仁合編,中國人、中國心(人格與社會篇),201-290。台北:遠流。
吳孟娟(2005)。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中學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宜錞(民94)。外籍配偶子女之家庭學習環境對其國語文能力發展的影響。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
吳竺穎(1997)。家庭因素、父母親教養方式與內外控信念對國小學童自我觀念影響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吳美玲(2001)。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方式、教師期望與習得無助感相關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淑珠(1998)。國小學童自我概念、數學學習動機與數學成就的關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吳雅慧(2001)。國小英語教學活動與學童學習動機之研究─以仁仁國小四年甲班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吳裕益、侯雅齡(2000)。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指導手冊。台北:心理。
吳碧娥(2006)。新移民子女依附關係、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台北縣樹林市星光國小學生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錦惠(2005)。新臺灣之子的教育問題與課程調適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巫有鎰(1997)。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台北市和台東縣作比較,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李輝(1994)。影響國小兒童自我觀念發展之重要因素。國民教育,34,6-9。
李麗花(2002)。高中僑生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車達(2004)。臺灣新女性移民子女之心靈世界探索。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卓石能(2002)。都市原住民學童族群認同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周佑玲(2002)。國小學童自我對話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周新富(1999)。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教師效能信念與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世欣(1999)。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松齡(1999)。母親對子女學業成就的影響—文化資本、經濟資源與監督角色的比較。台大社會學刊,27,73-105。
林家屏(2002)。青少年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林淑娟(2006)。國小學童數學科自我概念、學習動機、行動控制策略與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瑞基(2004)。國小資優生背景變項、手足關係與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憲連(2006)台東縣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林璣萍(2003)。臺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邱汝娜、林維言(2004)。邁向多元與包容的社會—談現階段外籍與大陸配偶的照顧輔導措施。社區發展季刊,105,6-19。
邱霓敏(2001)。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氣質、自我概念與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侯雅齡(1998)。自我概念理論新趨向-多向度階層化建構。輔導季刊,34(1),11-23。
侯雅齡(1998)。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編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姜韻梅(2003)。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柯乃文(2005)。台東縣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之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影響因素。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柯淑慧(2004)。外籍母親與本籍母親之子女學業成就之比較研究—以基隆市國小一年級學生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若和(1995)。國小兒童自我概念之相關因素研究。台東師院學報,6,91-134。
洪聖陽(2001)。不同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自我概念、依附關係與生涯成熟之關係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胡金枝(1994)。國小資優生的學習動機、批判思考與其國語科學業成就之關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胡金枝(1994)。國小資優生的學習動機、批判思考與其國語科學業成就之關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胡舜安(2003)。台灣地區中部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胡榮、王小章譯(1994)。米德(G.H. Mead)著。心靈、自我與社會。台北:桂冠。
倪小平(2003)。國小肢體障礙學生自我概念、成就動機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席榮維(2005)。外籍配偶子女的學習問題與學校因應策略。學校行政,39,213-223。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修訂板)。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教育部統計處(2005)。外籍配偶就讀國小子女學習及生活意向調查。2006年4月4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Web/STATISTICS/index.htm
教育部統計處(2007)。95學年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統計。2007年9月24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Web/STATISTICS/index.htm
莊家欣(2005)。外籍配偶之子女族群認同及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以台南縣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許銘麟(2006)。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與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生玉(1980)。教師期望與教師行為及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分析。教育心理學報,13,133-152。
郭怡汎(2003)。屏東縣市國小普通班學童自我概念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郭為藩(1979)。自我心理學。台南:開山書店。
陳怡華(2001)。國小學生家庭環境、閱讀動機與國語科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金蓮(2004)。四位外籍配偶子女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輔導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陳美芬(1996)。學童認同對象與自我觀念之關係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屏東。
陳烘玉、劉能榮、周遠祁、黃秉勝和黃雅芳(2004,6月)。台北縣新移民女性子女教育發展關注之研究。載於國立嘉義大學舉辦之「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79-104),嘉義市。
陳清花(2004)。澎湖縣新移民女性子女學校學習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湘淇(2004)。國小一年級外籍配偶子女在智力、語文能力及學業成就表現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陳雅雯(2003)。中部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陳慶福、鍾寶珠(1997)。單親與雙親兒童在自我觀念、行為困擾與學業表現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學生輔導中心。
曾心怡(1999)。性別、班級組成型態、師生互動與學習動機:以高三自然組物理科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程炳林(1991)。國民中學生激勵的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文俊(2004)。家庭環境、文化資本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立婷(2005)。新住民社經地位、文化資本、教育期望對其子女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之關係研究-以台北縣國小中高年級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亦筠(2003)。新臺灣之子。天下雜誌,271,144-151。
黃淑玲(1995)。國民小學學生人際關係、學業成就與自我觀念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淑娟(2003)。原住民國中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中華博碩士論文摘要,091NCUE0331036。
黃鈺雯(2004)。嘉義地區國小高年級教師教學態度、師生互動與學生學習動機之關係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麗滿(1992)。山地、平地國中生自我概念與校園疏離感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葉玉玲(2006)。新移民女性子女家庭閱讀環境與學業成就,學習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葉玉珠(1991)。我國中小學學生批判思考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賈馥茗(1980)。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熊淑君(2004)。新移民女性子女的自我概念及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劉清芬(2000)。國小學生批判思考、情緒智力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蔡奇璋(2004)。外籍配偶參與國小子女學習的障礙及其解決途徑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蔡易珊(2006)。國中學生自我概念結構之檢驗與影響自我概念因素之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蔡清中(2005)。外籍配偶子女學習適應及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蔡淑芬(2003)。國中資源班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行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蔡榮貴、楊淑朱、黃月純、余坤煌、周立勳(2004,6月)。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民中小學之學習表現與學校輔導措施現況調查。載於國立嘉義大學舉辦之「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21-252),嘉義市。
鄭孟芳(2005)。國小高年級學習風格、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蕭吟常(2006)。新住民子女學業成就與其家庭因素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
賴金河、林忠仁(2004)。臺北縣外籍配偶婚生子女就讀國小時語文程度調查研究報告。北縣成教,24,31-53。
錢宗忻(2004)。澎湖縣外籍配偶子女學習態度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謝孟穎(2002)。家長社經背景與學生學業成就關聯性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謝慈容(2004)。國小六年級男、女兒童家庭社經地位及自我概念對生活適應之影響。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謝慶皇(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特殊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鍾文悌(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鍾鳳嬌、王國川(2004)。外籍配偶子女的語文、心智能力發展與學習狀況調查研究。教育學刊,23,231-258。
鍾德馨(2005)。我國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及因應策略之探討。學校行政,40,213-225。
簡宏光(1997)。台北市國小生家庭型態和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以中山國小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簡茂發(1885)。台北市高中學生家庭社經背景、教師期望與學業成就的關係。台北:台北市政府研考會。
簡曉琳(2004)。國小學童英語學習策略、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以彰化縣近郊學校為例。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魏麗敏(1996)。影響國小兒童數學成就之自我調節學習與情感因素分析及其策略訓練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魏麗敏(1999)。國民中小學學生家庭因素、學習歷程與成就之分析研究。台北市:五南。
羅佳芬(2002)。國小兒童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人際關係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蘇筱楓(2004)。台灣、中國與東南亞新娘之子女的國語文能力與學業表現。立德管理學院地區發展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鐘重發(2003)。家庭教育介入外籍新娘子女學前發展的模式與策略。臺中師院幼兒教育年刊,15,190-205。
英文部分:
Alawiye, O. (1987). The self-concept of children, and the perceptions of parents and teachers, from schools in Ghana and Gambia.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8(1), 100A. (AAT 8709681 Pro-Quest Dissertation Abstrat).
Atkinson, J. W., & Feather, N. T. (1966). A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Carpenter, R. E.(1986). The relationship of self concept, socioeconomic status, race, and sex to mathematical , achievement of five-year-old students attending an academically oriented early childhood program and those attending a sociality oriented early childhood-program.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7/8A, 2882.
Cokley, K. (2000). An investigation of academic self-concep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African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Black Psychology, 26,148-164
Eccles, J. S., Adler, T., & Meece, J. L. (1984). Sex differences academic: A test of alternate theori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 (1),26-43.
Fejgin, N., (1995),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Academic Excellence of American Jewish and Asian Student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8: 18-30.
Fitts, W. H.(1972). The self-concept and performance. Tennessee: The Dede Walace Center.
Goldberg, M. D., & Cornell, D. (1998). The influence of intrinsic motivationa and self-concept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second and third-grade students. Journal for the Education of Gift,21,179-205.
Gottfried, A. E. (1990). Academic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young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80(3), 525-538.
Harter,S.(1998). The development of self-representations. In W.Damon, N. Eisenberg (Eds.),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Volume 3: Social, emotion,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pp.553-617).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Hurlock, E. B.(1974).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New York : McGraw-Hill.
Pintrich, P. R. & De Groot, E. V. (1990). 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1), 33-40.
Pintrich, P. R. (1989). The dynamic interplay of student motivation and cognition in the college classroom. In C. Ames., & M. Maehr(Eds.). Advances in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enhancing environments. Vol. 6, 117-160. CT: JAI Press.
Rogers, C. R. (1959). A theory of therapy, 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s developed in the client-centered framework. In S. Koch (Ed.), Psychology: A study of a science, 3, Formulation of the person and social context. (pp. 184-256). New York: McGraw-Hill.
Rumbaut, R. G., (1995), “The New Californians: Comparative Research Findings on the Educational Progress of Immigrant Children.”, California’s Immigrant Children: Theory, Research and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Policy, edited by Ruben G. Rumbaut and Wayne A. Cornelius. pp.17-70.
Schmid, C. L., (2001),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Language-Minority Students, and the New Second Generatio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Vol.74.
Shavelson, R. J., Hubner, J. J., & Stanton, G. C. (1976). Self-concept: Validation of construct interpretatio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6, 407-441.
Singh, K., Granville, M., & Dika,S. (2002).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Achievement:Effects of motivation, interest, and academic engagement.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Skinner, E. A., Wellborn, A.,& Connell, J.P.(1990). What is takes to do well in school and whether I’ve got it: A process model of perceived control and children’s 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 in scho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22-32.
Zanobini, M. & Usai, M. C.(2002). Domain-specific self-concept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in the transition from primary to low middle school. Educational Psychology,22,203-217.
Zsolnai, A. (2002).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school achievement. Educ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