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奕淦
LIU-YIH-KAN
論文名稱: 教育部增置國民小學教師員額(2688專案)實施成效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Personnel Increment Project (The 2688 Project)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指導教授: 蘇錦麗
SU-JIN-LI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教育部增置國小教師員額
外文關鍵詞: Teacher Personnel Increment Project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政府執行教育部增置國民小學教師員額(以下簡稱2688專案)實施成效,並分析不同教師背景變項及學校環境變項對實施專案知覺差異情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為達研究目的,首先進行文獻探討,並據此編製「桃園縣增置國民小學教師員額(2688專案)實施成效」之問卷草案,再經專家審查及預試以確定問卷信效度。以桃園縣之公立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為母群體,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抽取桃園縣68所公立國民小學之教育人員700人為調查對象,回收有效問卷616份,佔總樣本數88%,所得資料利用SPSS 17.0for Windows 統計套裝軟體以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Scheffe’s 法事後比較、次數分配與百分比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主要獲致以下結論:
    一、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對2688專案實施成效的知覺情形抱持無意見態度。
    二、2688專案的實施對於提高學生學習成效大於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
    三、2688專案有效減少教師授課節數,但專案教師協辦學校行政工作成效有限。
    四、偏遠地區教師對2688專案整體和分層實施成效的認知有較高的認同度。
    五、女性、年長、教育程度普通、13~24班學校規模之偏遠學校的教師,對於2688專案在符合學校人力資源管理精神層面的認同度最高。
    六、逐年降低2688專案教師比例,讓教學回歸專業才能有效提升教學品質和減輕教師教學及行政負荷。
    依據上述的研究結論歸納整理提出建議,供教育主管機關、國民小學之學校行政人員、教師,以及未來研究者的參考。
    關鍵字:桃園縣國民小學、教育部增置國民小學教師員額、實施成效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Personnel Increment Project (The 2688 Project)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 Case Study of Taoyuan Coun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sonnel Increment Project (the 2688 Project) executed by the Taoyuan County Government,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eachers’ background and school environment variables on the perceptual differences of the implemented project.
    This study us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First, I reviewd Literature to construct the Questionnaire of “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of Taoyuan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sonnel Increment (2688 Project).” The survey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the educational personnel of Taoyuan County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and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was used to select 700 educational personnel from 68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A total of 616 effective responses were collected, with a valid return rate of 88%. The acquired data were processed using SPSS 17.0 for Windows statistics software, with methods such as t-test, analysis of variance, Scheffe’s method posterior comparison, frequency distribution and percentage. According to data analysi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1.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oyuan County hold neutral opinions on the perceived results of the 2688 Project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2.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2688 Project produced better results in rai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 learning than improv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ies.
    3.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2688 Project effectively decreases the teaching hours of full-time teachers and teachers who also assume administrative positions, but project personnel are unable to assist in school administrative matters.
    4. The teachers of Remote areas, hold high degree of recognition of the 2688 project as a whole and stratified Effectiveness of cognitive.
    5. Women, the elderly, the general level of education, 13 to 24 classes of school size in remote school teachers, the highest degree of recognition for the 2688 project in line with the spirit of the Schoo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level.
    6. Reducing the proportion of the 2688 project teachers year by year, teaching regression professional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eaching quality and to reduce teachers'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load.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this study proposes suggestions to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ive staff,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of the field.

    Keywords: Taoyuan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s, Ministry of Educatio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sonnel Increment,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學校人力資源管理 13 第二節 教育部增置國民小學教師員額形成背景 25 第三節 教育部增置國民小學教師員額目的與實施現況 31 第四節 教育部增置國民小學教師員額之相關研究 4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0 第四節 實施程序 70 第五節 資料分析 72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5 第一節 桃園縣增置國民小學教師員額實施成效之分析 75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在桃園縣增置 國民小學教師員額實施成效之知覺差異情形分析 82 第三節 開放性意見分析 96 第四節 綜合分析討論 10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9 第一節 結論 109 第二節 建議 112 參考文獻 116 壹、中文部分 116 貳、英文部分 119 附錄一 教育部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增置國小教師 員額實施要點 120 附錄二 桃園縣政府100學年度教育部補助增置國小教師員額實施計畫 124 附錄三 桃園縣增置國民小學教師員 (2688專案實施成效之調查問卷【專家內容效度】 129 附錄四 桃園縣增置國民小學教師員額(2688專案) 實施成效之調查問卷—專家審題意見與修正情形彙整表 138 附錄五 桃園縣增置國民小學教師員額(2688專案) 實施成效之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145 附錄六 桃園縣國民小學2688專案實施成效 之調查問卷【開放性意見彙整】 150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丁志仁(2001)。國民中小學教師編制及合理教學負荷規劃專案研究報告。
    台北:中華民國教育改革協會(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
    王介廷 (2003)。我國高職(中)工業類科學校教師人力運用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方慧琴(1999)。從「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談-學校課程發展的問題與因應策略。國教新知,46(1),35-42。
    全國教師會(2000)。2000年各級學校教師心情指數調查表。2006年8月22日,取自http://home.pchome. com.tw/tv/k4827/d17.html。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總諮議報告書。台北:教育部。
    何昇霖(2011)。替代人力資源專案服務品質分析-以教育部2688專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吳明隆、涂金堂(2008)。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 (2001)。教學領導:教育機會均等。教育資料與研究,43,121。
    吳清山、林天祐(2002)。教育名詞:教育機會均等。教育資料與研究,47,134。
    周幸玲(2004)。臺南市國小「2688 人力資源方案實施狀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教育大學,臺南市。
    易丕修(2001)。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小學組織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林志宏(2006)。臺南縣國民小學執行「2688專案」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致理管理學院,臺南縣。
    林昭仁(2009)。教育界的游牧民族,逐教缺而居──國民小學代理教師處境與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春燕(2000)。作業流程管理、組織結構調整、人力資源運作及組織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五區國稅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高雄市。
    施能傑(1999)。人力應用的兩項趨勢—精簡與彈性化。人事月刊,28卷,
    4期,45-53。
    洪雅苓(2011)。國民小學長期代理代課教師工作滿意度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范熾文(2004)。學校經營與管理。台北縣:冠學文化。
    馬任賢(2003)。國民小學教職人員對人力資源管理實施現況之知覺與態度(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明輝(2001)。知識經濟時代的學校經營理念。載於中華民國教育行政學會舉辦之「第七次教育行政論壇」論文集,63-90。
    教育部(1998)。教育部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增置國小教師員額實施要點。中華民國87年5月29日台(87)教字第26698號函訂定。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臺(90)國字第90097070號函。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2)。國民中小學組織再造與人力規劃試辦方案。2002年6月26日臺(91)國字第91086079號函。
    教育部(2004)。教育部補助各縣市政府增置國小教師員額實施計畫。
    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0)。教育部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增置國小教師員額實施要點。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0)。第八屆全國教育會議。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1)。教育部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增置國小教師員額實施成果。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中教司(1991)。世界各主要國家師資培育制度比較。臺北:教育部。
    曹采華(2002)。員工特徵對工作滿意、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工作績效的影響—以派遣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陳華昇(2009)。(『推動台中縣市合併升格,建構台灣北中南三大都會』之分析),《國政評論》,內政(評) 098-019號。
    陳綮信(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人力資源管理策略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錦慧(2001)。非典型聘僱的決定因素與績效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黃宗顯(2005)。教育部「2688 人力資源方案」的實施狀況與前瞻:以台南市所有國民小學為例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楊慶麟(2002)。學校本位教師分級制度可行評估之研究:以國民小學為例。新竹縣九十一年度辦理「教師分級與考核」學術研討會研習手冊(11-43)。新竹縣:新竹縣政府教育局。
    楊騰雲 (2006)。國民小學人力資源管理效能衡量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6)。芳蘭鐸聲-邁向師資培育的新紀元。臺北縣:康和出版。
    蔡惠英(2011)。短期促進就業方案評估之研究-以政策利害關係人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桃園縣。
    謝宜倩(2002)。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人力資源管理之執行成效與知覺及其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院,台北市。
    鍾靜、黃裕城、張啟隆、張輝雄、陳清義、余坤煌、許永瑞(1998)。國民中小學教職員基本編制及專兼任行政之研究總結報告(編號:F 0 0 3 4 9 2 9)。臺北: 教育部。
    顏國樑(2003)。從教師專業發展導向論實施教師評鑑的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8,259-285。
    羅賜欽(2007)。教育部增置國小教師員額(二六八八)專案實施現況及成效之研究-以新竹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貳、英文部分
    Barney, J. B., Wright, J., & Ketchen, D. J. (2001).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ten years after 1991. Journal of management, 27(1) , 625-641.
    Belyk, L. G. (2001). Contingent work: A community of practice identifying non-identity. MAI, 40/05, p11-15.
    Castetter, W. B., & Young, I. P. (2000). The human resources function in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Dessler, G. (2000).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NJ: Prentice-Hall.
    Harvey, M. (1997). Focusing the international personnel performance appraisal process.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8(1), 41-62.
    Hipple, S. (1998). ‘Contigent Work: Results fro the Second Survey’. Monthly Labor Review, 121(11), 22-35.
    Marler, J. G. (2000). Toward a multi-level model of preference for contingent employment. DAI, A 61/01.
    Middlewood, D., & Lumby, J. (1998).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schools and colleges. London: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Ltd.
    Smith, R. E. (2001). Human resources administration: A school-based perspective. New York: Eye on Education.
    Snell, S. A., & Dean, J. W. (1992).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 Human Capital Perspectiv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5, 467-504.
    Surfield, C. J. (2004). The use and prevalence of contingent work arrange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DAI, A 64/07.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