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佳杰
Lee, Kevin C.J.
論文名稱: 發展與改良光子晶體光纖捕捉冷原子的雷射系統
Development of the laser systems for capturing cold atoms in a photonic crystal fiber
指導教授: 余怡德
Yu, Ite A.
口試委員: 施宙聰
Shy, Jow-Tsong
陳泳帆
Chen, Yong-F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理學院 - 物理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s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2
中文關鍵詞: 中空型光子晶體光纖光偶極陷阱外共振腔雷射磁光陷阱冷原子電磁波誘發透明
外文關鍵詞: Hollow core photonic crystal fiber, Optical dipole trap, External cavity diode laser, Magneto-optical trap, Cold atom,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此論文主要重點是在建立捕捉冷原子進入一條中空型光子晶體光纖(Hollow-core photonic crystal fiber, HC-PCF)的雷射系統,在過去的實驗系統,使用850nm的雷射作為光偶極陷阱(Optical dipole trap, ODT),陷阱深度約為700~800μK,已經可以捕捉到大約3000~4000顆的冷原子在HC-PCF之中,冷原子是藉由磁光陷阱(Magneto-optical trap,MOT)製造,冷原子在被捕捉至光纖內部後的生命周期大約為20ms,可以製造出光學密度(Optical density, OD)大約為3。

    過去的實驗系統使用850nm的光偶極陷阱,因為波長距離原子共振能階780nm較遠,所以我們需要很強的光才能產生足夠的光偶極陷阱深度,可是強光要聚焦耦合進入直徑只有8.8μm的光纖內部,就會造成耦合不佳的時候,陷阱光開始燒光纖,光纖被破壞後,整個系統就必須重新來過,基於這個問題,我們就想開發新的光源來作為ODT,所以最後選擇了803nm的光源和一個MOPA來建立新的ODT。過去的實驗系統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沒屬於自己系統的780nm穩頻光源,以前都是向其他系統借光來做注入鎖頻(injection lock),所以之後也決定我們必須架設一台屬於自己系統的780nm外腔雷射,在這個雷射的架設過程中,我們發現了許多問題,在本論文中會逐一討論,最後我們建立了一個模組化的微分鎖頻光路,在雷射穩頻後,在示波器上的顯示頻率不穩定度大約是2.05MHz。

    在803nm外腔雷射和780nm外腔雷射的穩頻完成過後,我們就開始嘗試捕捉冷原子,陷阱深度可以達到1.3mK,原子溫度大約是100μK,但是捕捉效率一直不佳,最好的捕捉冷原子數目是190顆冷原子,這個結果也無法重複,在普通的系統狀態,我們只能捕捉到20多顆的冷原子,比起過去的系統而言反而是變差的,有許多問題我們已經排除,但也還有許多問題並未解決,在論文的第五章實驗結果中會詳細討論,在比較深的光偶極陷阱下捕捉效率反而變差,以理論上去推想是不合理的,但是我們也無法切換回過去的850nm光源來做交叉測試,因為HC-PCF的老化問題,讓850nm的光耦合率太差,如此一來,850nm光源就無法產生足夠深的陷阱來捕捉冷原子。未來可能考慮以803nm的光源在Free space下直接捕捉冷原子,以確認是否是光偶極陷阱光源的問題。


    第一章 簡介 1.1電磁波誘發透明介紹 4 1.2 中空型光子晶體光纖優勢 5 第二章 冷原子製備和光偶極陷阱原理 2.1磁光陷阱原理 6 2.2 光偶極陷阱原理 8 第三章 實驗系統 3.1真空腔體和中空型光子晶體光纖 10 3.2磁光陷阱(Magneto-optical Trap)雷射系統 12 3.3 780nm外共振腔雷射和幫浦雷射穩頻 18 3.4光偶極陷阱(Optical dipole trap)雷射系統 23 3.5反荷姆霍茲線圈(Anti-Helmholtz coils)和地磁補償線圈 24 第四章 捕捉冷原子機制和細節調整 4.1連續性捕捉機制 30 4.2原子數量測方法:光吸收法 31 4.3探測光耦合進入HC-PCF 34 4.4 光偶極陷阱光耦合進入HC-PCF 35 4.5 實驗開關時序 37 第五章 實驗結果與討論 5.1光偶極陷阱光耦合二維搜尋結果與討論 39 5.2移動原子團位置捕捉情形 41 5.3 捕捉不佳的問題 42 第六章 未來改進方向 45 附錄1 780nm外共振腔雷射細部報告 49 附錄2 803nm外共振腔雷射和光放大系統報告 53 附錄3 Hyperfine雷射穩頻報告 56 附錄4 高速磁場開關之研究 58

    [1] Chang-Yi Wang, “Study of number and lifetime of cold atoms trapped in hollow-core photonic crystal fiber”, PhD thesis (2011).
    [2] Bo-Hsien Wu, “Capture Cold Atoms in Hollow-core Photonic-crystal Fibers”, MS thesis (2009).
    [3] Wen-Te Liao, “Theoretical Study of Stationary Light Pulses in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Medium”, MS thesis (2007).
    [4] M. Bajcsy, “Laser-cooled atoms inside a hollow-core photonic-crystal fiber”, Physical Review A83, 063830 (2011).
    [5] Y.W. Lin, H.C. Chou and I.A. Yu, “Using a pair of rectangular coils in the MOT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ld atom clouds with large optical density”, Opt. Express, V16 (2008).
    [6] Rudolf Grimm and Matthias Weidemu ̈ler, “Optical Dipole Traps for Neutral Atoms”, arXiv: physicsV9902072 (1999).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