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婕迅
論文名稱: 不同生活型態、身體意象之消費者在美容整形態度上差異之研究-以性別、年齡為干擾變數
指導教授: 古明峰
張婉菁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生活型態身體意象美容整形態度
外文關鍵詞: life style, body image, cosmetic plastic surgery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想要了解目前消費者對美容整形的態度以及消費者的生活型態、身體意象與
    美容整形態度間的關係,本研究並在身體意象與美容整形態度間的關係上,加入性別和
    年齡兩個干擾因素來了解其中的干擾效果。
    本研究以紙本問卷和網路問卷兩個管道蒐集到359份有效樣本,以描述性統計、單
    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階層迴歸與集群分析進行分析。本研究結果重點如下:
    一、目前消費者對美容整形的一般平價仍偏低,費用太貴是最大阻礙原因。
    二、不同生活型態族群間,僅在美容興趣程度上有差異存在。
    三、不同程度身體意象的消費者在美容整形態度上有差異存在。
    四、性別因素僅在身體意象與美容整形行動意圖間關係上有干擾作用存在。
    五、年齡因素在身體意象與美容整形態度三層面間的關係上都有干擾作用存在。


    The study is intent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consumers’ life style, body image and
    the attitude of cosmetic plastic surgery,and The moderator of sex and age.
    The study collects 359 effective samples. The indepen variables are life style and body
    image, the dependent variables are the attitude of cosmetic plastic surgery, and the moderator
    of sex and age. The study us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and Hierachical
    Regression to investigate the study.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The consumers in differene Life
    Style on the Affective of Cosmetic Plastic Surgery is different.
    The Body Image of consumers in differene Level is different on the Cosmetic Plastic
    Surgery.
    Sex would affect only the relationship of Body Image and Cosmetic Plastic Surgery
    Behavior Intention. Age would affect the relationship of Body Image and Cosmetic Plastic
    Suger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生活型態與相關的研究…………………………………………… 7 第二節 身體意象與相關的研究……………………………………………12 第三節 美容整形態度與相關的研究………………………………………15 第四節 生活型態與美容整形態度關係之研究……………………………19 第五節 身體意象與美容整形的之相關研究………………………………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27 第一節 研究架構……………………………………………………………27 第二節 研究假設……………………………………………………………29 第三節 研究對象……………………………………………………………30 第四節 研究工具……………………………………………………………32 第五節 研究程序……………………………………………………………39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41 第四章 研究結果…………………………………………………………………42 第一節 美容整形態度之現況分析…………………………………………42 第二節 生活型態描述統計分析……………………………………………45 第三節 身體意象之現況分析………………………………………………49 第四節 不同生活型態消費者在美容整形態度上之差異分析……………52 第五節 不同程度身體意象在美容整形態度上的差異分析………………53 第六節 性別、年齡因素在消費者之身體意象與美容整形態度間關係上 之干擾作用…………………………………………………………5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6 第一節 研究結論……………………………………………………………66 第二節 建議…………………………………………………………………69 第三節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72

    文星蘭(2004)。高中職學生身體意象與減重意圖之研究。台北護理學院醫護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取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系統編號092NTCN0710011)
    王篤行(2008)。刀裡藏笑:整形專家要你好看!台北市:天下文化。
    王瓊英、夏學理、陳尚盈、羅皓恩(2003)。文化市場與藝術票房。台北市:五南圖書
    出版有限公司。
    中華整形美容網(2010 年9 月28 日)。專家分析:為何美女愛整形!【線上論壇】。取
    自http://www.gogopretty.com/
    甘智文(2006)。外表吸引力、社會文化因素對大學女生美容整形態度影響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江慶祥(2007)。整形外科診所顧客就醫行為之研究-以台南市某整形外科診所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余玉眉(1975)。身體心象。護理雜誌,22(4),39-46。
    李心荻(2009)。台灣女性美容整型動機影響因素研究:身體意象、人際影響與媒體影
    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李宇宙(2005)。美容手術的精神醫學與心理社會評估。台灣醫學,9(2),193-197。
    沈怡君(2005)。對鏡:皮膚醫學美容病患身體意象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碩士論文)。取
    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系統編號094TMC00766001)
    李美枝(1996)。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台北:大洋。
    李建興(2006 年10 月16 日)。型男搶鋒頭,男性消費力站起來。【部落格文字資料】。
    取自http://blog.yam.com/treasure/article/3932591
    李筱嬋(2009)。美色不只一層皮?男性使用醫學美容現象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李筱樓(2007)。台北市某國中男女生整形美容態度及其相關因子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台灣大學,台北市。
    吳生忠(2009)。 醫學美容消費者購買決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
    學,高雄市。
    吳聰賢(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
    林佳郁(2004)。台北市社區大學女性學員「塑身美容課程經驗」之身體意象及學習動
    機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系統編號092NTNU0205013)
    美通社(2010 年8 月9 日)。全球整形外科統計數據首次公布【新聞群組】。取自
    http://magazines.sina.com.tw/article/20100809/3607167.html
    胡雅婷(2005)。不同世代間生涯發展計畫對組織承諾及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碩士論
    文)。取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系統編號093THU00121019)
    范逸華(2006)。人工美的陽謀?台灣整形新聞論述與整形文化(碩士論文)。取自全國
    博碩士論文資訊網。(系統編號095NTUA0509008)
    徐怡芬(2004)。產品族群的探討-比較Alfa Romeo車隊與Audi車隊(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許玉雲、陳彰惠(1999)。身體心像概念分析。護理雜誌,46(6),103-109。
    張君玫(譯)(2006)。重塑女體:美容手術的兩難(原作者:Kathy Davis)。台北市:
    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張英熙(1997)。男性特質與男性求助。輔導季刊, 33(4),12-18。
    張春興(2002)。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蓓珊(2008)。接受美容整型之成年女性其身體意象與自我概念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系統編號095NTCTC328004)
    陳忠勝(2007)。青少年身體活動量與身體意象的關聯及其性別差異(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金貴(1999)。公務人員世代差異管理的探討。公務人員月刊,19,10-19。
    陳昱伶(2007)。台北市婦女身體意象與醫學美容消費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陳俊霖(2004)。公務人員性別差異、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相關性之研究-以
    台北縣政府公務人員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系統編號
    093NCYU0457025)
    陳正男、賴孟寬、譚大纯(1999)。ICP 生活型態量表之信效度檢驗、因素重組與趨勢
    比較。中華管理評論,2(7),69-80。
    陳建立、薛淑青、陳惠貞、陳柏宏(2008)。外表身體意象、自尊與皮膚滿意度、非侵
    襲性醫學美容意圖間關係。醫務管理期刊,9(4),103-109。
    陳柏年(2008 年9 月19 日)。臺灣:問世間,美為何物?【線上論壇】。取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8/9/20/n2269271.htm
    梁馨文(2007)。消費者生活型態對家具購買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逢甲大學,台中市。
    林宏聰(2008 年8 月27 日)。「整」成猛男胸肌腳毛都作假【新聞群組】。取自
    http://tw.myblog.yahoo.com/dr-tsao/
    黃于庭(2008)。外表吸引力、美容整形態度對女性參與美容整形旅遊意願之研究(碩
    士論文)。取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系統編號096THMU8742008)
    黃季怡(2006年8月4日)。父親節如何讓老爸更有男人的魅力!愛美男性日增【新聞群
    組】。取自http://www.shutien.org.tw/pr_news_detail.aspx?
    newsid=357
    黃淑貞、洪文綺、殷蘊雯(2003)。大學生身體意象之長期追蹤研究:性別差異的影響。
    學校衛生,43, 24-41。
    湯月碧(2009)。整形的迷思。健康世界,277,76-78。
    湯智凱(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道德發展性別差異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全國博
    碩士論文資訊網。(系統編號092PCCU0328008)
    曾逸仙(2009)。女性美容整形者的動機、影響與資訊尋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曾文尚、張松源(2002)。羅丹的手術刀:整形時尚藝術。台灣:麗康文化。
    曾美娟、高毓秀、李裕菽(2007)。桃園縣國中生外表取向、身體滿意度與飲食行為。衛
    生教育學報, 27 ,1-26 。
    賈文玲(2001)。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自尊、社會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全國博碩
    士論文資訊網。(系統編號089PCCU0164020)
    楊悅君(2009)。 醫學美容消費行為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廖秋雅(2000)。兼職工作與生活型態對大學生消費行為影響之研究—以政大成大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劉謙穎(2006)工作價值觀與社會價值觀的世代差異―以台中市國中教師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劉昱書、吳秀婷、朱孝宸、許菀青(2005)。探討台北生活圈青少年對圖書出版品促銷
    活動之態度差異性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系統編
    號A07047165)
    鄭美瓊(2003)。某大學女生外表吸引力知覺與塑身美容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系統編號091NTNU0483005)
    蔡博雅(2006)。整形外科在台灣:歷史、發展與變遷(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東海
    大學,台中市。
    整形達人雜誌(無日期)。談男性整形【線上論壇】。取自
    http://www.psbeauty.com.tw/html/ps-man.html
    謝杏慧(1999)。公務人員世代差異對政府再造計畫之認知研究---以台北市及高雄市政
    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薛秀宜(2004)。詭異的外貌情結-檢視時下青少年審美觀。國教輔導,44(2),60-63。
    顏承章(2003)。大學生生活型態及其資訊搜尋行為之研究―以手機產品資訊為例(碩士
    論文)。取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系統編號091PCCU0676003)
    蘋果日報(2008 年6 月17 日)。花美男帶動時尚潮流,男性微整形成長1 倍【新
    聞群組】。取自htt p:// tw. nex tme dia . com/
    KingNet 國家網路醫院(2006 年8 月8 日)。父親節愛美男性日增,近日型男老爸「整形
    風」正ㄏㄤ!【新聞群組】。取自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3865&category=%AC%
    FC%C5%E9%C0J%B6%EC&type=。
    英文部份
    Adame, D. D., Johnson, T. C., Cole, S. P.(1989). Physical fitness, body image, and locus of
    control in college freshman men and women.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68(2),400-402.
    Cash, T. F., Winstead, B. A., & Janda, L. H. (1986). Body image survey report: the great
    American shape-up. Psychology Today, 20, 30-37.
    Cash, T. F. & Pruzinsky, T. (1990). Body image:development, deviance, and change. New
    York:Guilford Press.
    Damhorst, M. L., Littrell, J. M., & Littrell, M. A. (1987). Age differences in adolescent body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21, 553-562.
    Erkolahti R., Ilonen T., Sarjarvi S. & Terho P. (2003).Self-image and depreesive symptoms
    among adolescent in a nonclinical sample.Nord J Psychiatry,57,447-451.
    Featherstone, M. (1991). The body in consumer society. The body: social process and cultural
    theory. London, England: Sage.
    Frederick David A., Lever Janet & Peplau Letitia A. (2007).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research.Plastic & Reconstructive Surgery. 120(5),1407-1415.doi:
    10.1097/01.prs.0000279375.26157.64
    Henderson-King, D., & Henderson-King, E. (2005). Acceptance of cosmetic surgery: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Body Image, 2, 137-149.
    Jurkiewicz, C. L. & Brown R. G. (1998). GenXers vs . boomers vs . matures : Generational
    comparisons of public employee motivation . Review of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18(4), 18-37 .
    Keel, P. K., Fulkerson, J. A., & Leon, G. R. (1997). Disordered eating precursors in pre-and
    early adolescent girls and boy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03-215.
    Kupperschmidt , B. R. (2000). Multigeneration employee :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management . The health care manager, 19(1), 65-76 .
    Laabs, J. J. (1996). Today’s priorities may not be tomorrow’s : eyeing future HR concerns.
    Personnel Journal,75(1), 28-36.
    Lazer, William (1963). Life Style concepts and marketing toward scientific marketing, Stephen
    Cresyer ed. Chicago AMA.
    Muth, J. L., & Cash, T. F. (1997). Body-image attitudes: what difference does gender make?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7, 1438-1452.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9th).Upper Saddle River. NJ:Prentice Hall
    Inc.
    Sarwer, D. B., & Crerand, C. E. (2004). Body image and cosmetic medical treatments. Body
    Image, 1, 99-111.
    Schlundt, D. G., & Johnson, W. G. (1990). Eating disorders: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Boston: Allyn and Bacon.
    Schouten, J. W. (1991). Selves info transition:Symbolic consumption in personal rites of
    passage and identity reconstructio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7(3),412-425.
    Slevec, J. and Tiggemann, M. (2010). Attitudes toward cosmetic surgery in middle-aged
    women: Body Image, aging anxiety, and the media.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34(1), 65–74. doi: 10.1111/j.1471-6402.2009.01542.x
    Smola, K.W & Sutton, C. D.(2002) 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revisiting generational work
    values for the new millennium.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3,363-382.
    Wells, Williams D. and Douglas J. Tigert (1971). Activities,interests and opinion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11, 27-35.
    Weber, M. (1958).Essay Sociology.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00.
    Wright, M. R.(1989). Body image satisfaction in adolescent girls and boys:A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18(1),71-83.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