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之敏 |
---|---|
論文名稱: |
以讀物為媒材之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對高中生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影響 The Effects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Curriculum o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Gender-role Stereotype: The Use of Reading Materials as A Medium |
指導教授: | 劉淑瀅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6 |
中文關鍵詞: | 性別平等教育課程 、高中生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
外文關鍵詞: |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curriculum,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gender-role stereotype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讀物為媒材之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對高中一年級學生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立即性以及延宕性教學輔導效果,以提供有志從事性別平等教育工作者之參考。
本研究採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法,以苗栗縣某高中一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44人,控制組40人,其中實驗組班級接受為期十一週,每週一次,每次50分鐘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控制組則不接受任何實驗處理。以「性別角色態度量表」做為評量工具,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t考驗以及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並輔以課後心得回饋單之質性分析以瞭解實驗課程之教學成效。
本研究之主要結論如下:
一、 以讀物為媒材之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對實驗組學生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具有立即性的教學效果,其中又以「能力特質與表現」成效最為顯著。
二、 以讀物為媒材之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對實驗組學生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具有延宕性的教學效果,其中又以「能力特質與表現」成效最為顯著。
三、 實驗組學生對於本研究之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的實施持有正向的肯定與改變。
最後依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並對性別平等教育之實施以及未來相關研究方面提出若干建議。
Abstract
In order to offer some valuable suggestions for those gender equality educators,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immediate and long-term effect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curriculum o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gender-role stereotype.
A pretest-posttest nonequivalent-group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was employed in the study. A total of 84 participants (experimental group =44, control group =40) were recruited from first-grade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Maio-Li county. The subjec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a gender equality curriculum for 11 weeks, and 50 minutes per week while the subjects in control group did not have such a curriculum. Sex-Role Attitude Scale was adopted as the main measure. A series of 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 and one way ANOVA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to analyze all the collected data. Futhermor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a qualitative analysis was also conducted by using the curriculum feedback questionaires.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listed as following:
1. The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curriculum by using reading materials had an immediate effect o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gender-role stereotype. Especially the effectiveness on students’ ability and performance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2. The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curriculum by using reading materials had a long-term effect o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gender-role stereotype. Especially the effectiveness on students’ ability and performance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3. The students in experimental condition had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curriculum.
According to our research findings, several implications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were discussed, and future research was suggested.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方朝郁、謝臥龍(1999)。教科書性別偏見現象與其檢視準則。兩性平等教育季刊,6,77-85。
王行(1998)。解放男人:男性的自覺與成長。台北:探索文化。
王文玲(2006)。利用繪本實施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之研究-以台北市某國小一年級學童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敏如(2004)。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對國小一年級學生性別知識與性別角色態度影響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雅各(1999)。展望新世紀的性屬關係。載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下)性別與文化、再現(頁341-353)。台北:心理。
王慧鈴(2002 )。國民小學低年級兒童性別角色認同及其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2006)。「男生向左走,女生向右走?行業與性別關係,破除職涯選擇的性別偏見」巡迴計畫。上網日期:97年6月20日,檢自http://tgeeay2002.xxking.com/02activity/f0206-1.htm
白秀玲、柯淑敏(2006)。兩性關係與性別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伍美玲(2007)。本籍與外籍配偶子女的性別角色訊息與子女性別角色態度之比較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江麗莉(1988)。從兒童讀物看兩性角色的發展。新竹師院學報,2,157-174。
何金針(1985)。國中學生性別角色與生活適應、學習成就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何醒邦(2008年10月10日)。「穿裙子很冏」高中妹爭褲裝權。中國時報,第10版。
呂純如(2005)。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性別平權教育之研究-教科書分析與教室觀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娟娟(2006)。台南地區高中職女學生性騷擾知覺、態度與因應行為關係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吳雅玲(2002)。檢視國中英語教科書是否符合性別平等原則。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8,92-100。
李元貞(1993)。體檢國小教科書-主題體檢:兩性觀。台北:台灣教授協會。
李秀靜(1998)。國中家務分工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昭玉(2007)。高中職學生性觀念探討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李美枝(1981)。性別特質問卷的編製及男女大學生四種性別特質類型在成就動機、婚姻、事業及性態度上的比較。中華心理學刊,23(1),23-27。
李美枝(1984)。女性心理學。台北:大洋。
李美枝、鍾秋玉(1996)。性別與性別角色析論。本土心理學研究,6,260-299。
李建寧(2005)。平面媒體女性新聞人物報導之性別分析-以夏禕事件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姵樺(2004)。以性別觀點探究幼兒遊戲行為之差異。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然堯(1983)。中國兒童性別角色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沈俐君(2003)。我國高中職性侵害防暴教材與實施現況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制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劉秀娟、林明寬譯)(1996)。台北:揚智。(原著出版年:1992)。
周淑儀(2000)。國小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平等教育進修需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文寶、邱子寧(2003)。性別平等與兒童文學。兒童文學學刊,9,4-27。
林巧芬(2006)。高職實施性別平等教育之行動研究-以性騷擾防治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秀芬(2000)。國小兒童對電視廣告中意識型態的解讀-以性別刻板印象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宜欣(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角色、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家務參與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嘉義市。
林美珍、黃世爭、柯華葳(2007)。人類發展。台北:心理。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台北:心理。
林惠枝(2000)。國小教科書性別角色教材分析及國小高年級兒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林惠雅(1993)。兒童性別角色與父母教養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幼兒教育學報,2,79-97。
林靖鈞(2007)。閱讀《Cheers》-女性閱聽人主體的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社會心理學(李茂興、余伯泉譯)(1995)。台北:揚智。(原著出版年:1994)。
社會與人格發展(林翠湄譯)(1995)。台北:心理。(原著出版年:1995)。
柯江明(2006)。性別平等教育融入社會科教學之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范敏慧(2002)。讀書治療對國小學童性別刻板印象影響歷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西森(2003)。兩性關係與教育。台北:心理。
晏涵文(2004)。性、兩性關係與性教育。台北:心理。
殷童娟(2000)。兩性平等教育融入式有效性教學策略之研究-以高中家政課程為例之個案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婦女新知基金會編撰(2004)。哥哥爸爸真偉大?男性自覺與成長。性別教育Let’s Go。台北市:教育部。
張玨(1996)。兩性教育。測驗與輔導,135,2774-2776。
張玨(1999)。性教育/兩性教育/性別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17-23。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2)。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湘君(1996)。童書需要女性革命-女性角色的現代化應從童書開始。國民教育,36(3),32-34。
張瑾瑜(1996)。國小學童職業性別刻板印象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畢恆達(2004)。空間就是性別。台北:心靈工坊文化。
莊明貞(1998)。國小自然科新課程的性別論述。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30-50。
莊明貞(1999)。性別議題與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改革(上)。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87-96。
莊敏琪(2003)。流行漫畫成長團體對清少女性別角色多元化形塑之探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莊詩絃(2006)。家庭生活中父母影響兒童性別角色發展之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以恆(2006)。生涯團體對國中女生生涯自我概念、職業興趣與職業性別刻板印象輔導效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許純昌(2006)。閱讀時尚男性雜誌中的「男人味」。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許智香(2002)。性別分類意涵與兩性教育實踐之反省批判。教育資料與研究,49,44-49。
陳秀珠(2003)。圖畫書在閱讀教學上的應用-以「兩性平權」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陳秀萍(2006)。以繪本進行幼兒性別平等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金定(2004)。兩性關係與教育。台北:心理。
陳怡如(2003)。兒童圖畫書閱讀行為與其性別角色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怡如(2007)。高雄地區國中生性別角色特質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怡因(2004)。國中生性別刻板印象之研究-以性別平等課程之實踐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玫君(2002)。兩性平權課程對高中生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及兩性平權態度影響效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定槤(2004)。從男性身體清潔用品廣告解讀廣告中的男性形象。世新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皎眉(1995)。性別角色。載於江漢聲、晏涵文(主編),性教育(頁62-79)。台北:性林文化。
陳皎眉(1996)。兩性關係:青春期的兩性關係。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陳皎眉(2005)。校園性別(兩性)平等教育實施成效之研究。台北:教育部(訓委會)。
陳皎眉(2006)。從性別刻板印象威脅談學業表現上的性別差異。教育研究月刊,147,19-30。
陳喜蓮(2004)。以繪本及漫畫為素材之討論團體對國小高年級女生性別刻板印象之影響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瑩娟(2003)。學齡前兒童性別認知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彭懷真(1998)。婚姻與家庭。台北:巨流。
曾文鑑(2001)。國小學生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對其性別角色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游美惠、譚文鼎、劉美慧(2001)。多元文化教育。台北:空大。
湛雅喬(2005)。高職學生對性別平等認知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玉梅(1989)。兒童讀物對兒童性別角色態度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文山(1994)。青少年性別角色發展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明娟(2001)。高中職學生兩性平等教育需求評估與教學方案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政傑、張嘉育(1998)。消除性別偏見的課程與教學。兩性平等教育季刊,3,25-38。
黃婉君(1998)。國小新版國語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之內容分析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雅莉(2005)。流行奇「機」-探討電視手機廣告中之性別意識型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增新(2004)。新竹縣國中學生家庭結構及家長社經地位對其性別角色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囇莉主編(1999)。跳脫性別框框:兩性平等教育教師/家長解惑手冊。台北:女書。
楊美雪(2000)。繪本童書的性別角色訊息設計。教學科技與媒體,51,30-36。
楊振豐(2005)。繪本教學對改善國小六年級學童性別刻板印象效果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楊嘉宏(2007)。國中「娘娘腔」學生的性別展演。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葉惠鳳(2003)。大眾傳播媒體性別訊息融入性別平等教育團體對青少年性別平等觀念與態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心理與輔導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仲冬(1999a)。陰陽殊性、男女異行:性別差異的生物論述。載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頁29-55)。台北:心理。
劉仲冬(1999b)。性別教育之我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24-27。
劉秀娟(1997)。兩性關係與教育。台北:揚智。
劉秀娟(1999)。兩性教育。台北:揚智。
劉淑雯(1996)。溶解刻板印象:兩性角色課程對國小學生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惠琴(1999)。女性主義與心理學。載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頁137-175)。台北:心理。
潘慧玲、黃馨慧、周麗玉、楊心蕙、莊明貞、洪久賢、林郡雯、劉欣宜(2005)。研定後期中等學校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能力指標。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成果報告。
潘慧玲、黃馨慧、周麗玉、楊心蕙、林彥宏、杭祐(2007)。後期中等學校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能力指標之教學示例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成果報告。
蔡秀美(1999)。性別與教育:論性別意識之再製與轉化教育。載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頁227-251)。台北:心理。
蔡佩芳(2003)。我是女生,漂亮的女生?!廣告中的美貌迷思與青少女的性別認同。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端(2003)。國民小學教師對學生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與兩性平等教育實施態度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鄭崇趁(2000)。兩性平等教育實施策略。載於教育部(主編),高中職教師兩性平等教育工作坊研習教材(頁12-18)。台北市:教育部。
盧登輝(2003)。汽車雜誌中圖片女性形象分析:以一手車訊為例(1991-2003)。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蕭蕙心(2002)。國小低年級兒童對圖畫書中性別角色之解讀。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賴友梅(1998)。影響國中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化印象與兩性教育平等意識相關因素之研究。兩性平等教育季刊,5,48-65。
賴友梅、王儷靜(2007年2月4日)。性別平等教育被大學學測扯了後腿。中國時報,15版。
謝臥龍(1997)。從兩性平等教育的觀點探討教學互動中的性別偏見。教育研究,54,37-43。
謝臥龍、駱慧文(1999)。很多的問題,很少的答案:諮商輔導歷程中的性別偏見。載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頁205-223)。台北:心理。
鍾佩怡(2002)。我把羅曼史變教材了。台北:女書。
魏惠娟(1998)。兩性平等教育的教材教法與情境策略。兩性平等教育季刊,3,39-48。
羅瑞玉、郭明堂、張麗麗(2000)。性別角色態度量表之編製與常模建立之研究。教育部88年度委託專案研究報告。系統編號:PG88BE-0002。
蘇千惠(2006)。性別繪本讀書會對國小學童性別角色態度與自我概念之影響。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輔導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蘇芊玲(1998)。家庭與社會也需要落實兩性平等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36-39。
蘇芊玲(1999)。兩性平等教育的回顧與展望。載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下)性別與文化、再現(頁317-338)。台北:心理。
蘇芊玲 (2002)。兩性平等教育的本土發展與實踐。台北:女書。
蘇芊玲、蕭昭君主編(2003)。校園現場性別觀察。台北:女書。
蘇芊玲、蕭昭君主編(2006)。擁抱玫瑰少年。台北:女書。
蘇倩雪(2002)。屏東地區高職學生性別角色態度、家庭價值觀與婚姻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英文部分:
Albers, P. (1996). Issues of representation Caldecott gold medal winners 1984-1995. New Advocate, 9(4), 267-285.
Archer, J., & Lloyd, B. (2002). Sex and Gender.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nderson, D. A., & Hamilton, M. (2005). Gender role stereotyping of parents in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The invisible father.Sex Roles,52(3), 145-151.
Best, D. L. (2001). Gender concepts: convergence in cross-cultural research and methodologies. Cross-Cultural Research, 35(1), 23-43.
Dianne, D. H. (1995). Achieving gender equity. Boston: Ally & Bacon.
Einarsson, C., & Granstrom, K. (2002). Gender-biased interaction in the classroom : The influence of gender and ag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nd pupil.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tional Research, 46(2), 117-127.
Frawley, T. J. (2008). Gender schema and prejudicial recall: How children misremember, fabricate, and distort gendered picture book information。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22(3), 13.
Gallagher, K. (2000). The everyday classroom as problematic: A feminist pedagogy. Curriculum Inquiry, 30(1), 71-81.
Narahaea, M. M. (1998). Gender stereotypes in children’s books. ERIC reproduction service ED 419 248.
Obeidallah, D. A., McHale, S. M., & Silbereisen, R. K. (1996). Gender role socialization and adolescents’ reports of depression: Why some girls and not other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5, 775-785.
Ochman, J. (1996). The effects of nongender-role stereotyped, same-sex role models in grade three. Sex Roles, 5(11-12), 711-733.
Powlishta, K. K. (2000). The effect of target age on the activation of gender stereotypes. Sex Roles, 42, 271-282.
Signorielli, N., & Lears, M. (1992). Children television and conceptions about chores: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Sex Roles, 27(3/4), 157-170.
Streitmatter, J. (1994). Toward Gender Equity in The Classroom.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Singh, M. (1998). Gender issues in the languages arts classroom. ERIC Digest.
Trepanier-Street, M. L., & Romatowski, J. A. (1999). The influence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on gender role perceptions: A reexamine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6(3), 155-159.
Weber, D R. (1998). The influence of bibliotherapy on gender-role attitudes of gifted female adolescents enrolled in a magnet program for the gifted. (Abstrac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Alabama University,Us. Retrieved from Pro 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