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邱孔鐸
Kung-Tuo,Chiu
論文名稱: 桃竹苗地區完全中學教官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Job 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ies for Drillmasters of the Complete Secondary School in Tao-yuan City, Hsin-chu County, Hsin-chu City and Miao-li County
指導教授: 林志成
Chih-Cheng Lin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English)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4
中文關鍵詞: 完全中學教官工作壓力因應策略
外文關鍵詞: complete secondary school drillmasters, work stress, coping strategy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竹苗地區完全中學教官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現況,研究者以桃竹苗地區完全中學教官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與訪談,共回收問卷111份,有效問卷為109份,問卷回收率90.24 %,收回可用率98.19%。問卷回收後,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及多元迴歸,進行統計分析處理。
    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桃竹苗地區完全中學教官對工作壓力的感受知覺屬中等程度。
    二、不同年齡、職務及學校規模之完全中學教官在工作負荷的壓力感受上有顯著差異。
    三、完全中學教官擔任生輔組長,其工作負荷顯著高於一般教官
    四、桃竹苗地區完全中學教官面對壓力採取因應策略的知覺為中高同意程度
    五、桃竹苗地區完全中學教官在性別、婚姻狀況、階級、擔任教官年資、教育程度、職務、學校類別、學校教官人數等背景變項上無顯著差異。
    六、桃竹苗地區完全中學教官之整體工作壓力與整體因應策略呈顯著正相關
    七、完全中學教官在工作負荷、組織環境及社會期待之工作壓力層面與理性思考、問題解決、情緒調適及尋求協助等因應策略層面,皆呈顯著正相關。
    八、完全中學教官人際關係壓力層面與理性思考、問題解決、情緒調適及尋求協助等因應策略層面,皆未達顯著正相關。
    九、桃竹苗地區完全中學教官工作壓力可以預測因應策略。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若干建議,俾供相關單位及未來研究者作為參考。

    關鍵字:完全中學教官、工作壓力、因應策略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work stress of complete secondary school drillmasters from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area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coping strategies. The researcher adopted complete secondary high school drillmasters from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areas as research participants, wit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method as the research methods. A total of 111 questionnaire copies were recovered, of which 109 were valid copies, accounting for the recovery rate of 90.24% and the recovery utilization rate of 98.19%. After recovering the questionnaires, the data obtained underwent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using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t-test, one-way ANOVA analysis,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finding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The complete secondary school drillmasters from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areas had a moderate degree of perceived work stress.
    2.The complete secondary school drillmasters from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areas that varied in age, job title, and school size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perceived workload stress.
    3.The complete secondary school drillmasters from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areas that served as Chief of Life Guidance Section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workload compared to regular drillmasters.
    4.The complete secondary school drillmasters from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areas had a moderate to high degree of consent towards perceived coping strategy adoption when confronted by stress.
    5.The complete secondary school drillmasters from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area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emographic variables, such as gender, marital status, rank, seniority as drillmaster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job title, school category, number of school drillmasters, etc.
    6.The overall work stress and the overall coping strategy of the complete secondary school drillmasters from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areas showe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7.The work stress aspects including workload,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xpectations and the coping strategy aspects including rational thinking, problem solving, emotional adaptation, and assistance seeking of the complete secondary school drillmasters from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areas showe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8.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spect and the coping strategy aspects including rational thinking, problem solving, emotional adaptation, and assistance seeking of the complete secondary school drillmasters from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areas did not reach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9.The work stress of the complete secondary school drillmasters from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area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coping strategies.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were proposed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relevant units and follow-up researchers.

    Keywords: complete secondary school drillmasters, work stress, coping strategy.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名詞釋義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完全中學軍訓教官工作現況分析 9 第二節 工作壓力相關理論與研究 20 第三節 工作壓力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 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6 第四節 研究實施 59 第五節 資料處理 60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63 第一節 完全中學教官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現況分析 63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完全中學教官壓力及策略差異分析 68 第三節 完全中學教官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關係之分析 90 第四節 完全中學教官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預測情形 93 第五節 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訪談結果分析 9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5 第一節 結論 105 第二節 建議 108 參考文獻 113 壹、中文部分 113 貳、英文部分 118 附錄 120 附錄一 訪談大綱 120 附錄二 指導教授推薦函 121 附錄三 專家內容效度問卷 122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32 附錄五 完全中學教官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訪談內容 137 表次 表2-1 高級中等以上學校軍訓教官員額設置基準 10 表2-2 102學年完全中學班級數及學生人數 11 表2-3 完全中學校務運作衝突與教官面臨的挑戰分析 17 表2-4 管教衝突事件類別之分項次數統計 19 表2-5 管教衝突事件與學制分析次數統計 19 表2-6 國內外壓力定義彙整 21 表2-7 國內外工作壓力定義彙整 22 表2-8 國內外專家學者對工作壓力來源彙整 31 表2-9 國內完全中學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 33 表2-10 國內外壓力因應之定義 36 表2-11 國內外專家學者對壓力因應策略之研究 42 表3-1 問卷施測對象人數、問卷回收份數與有效份數一覽表 46 表3-2 訪談對象基本資料 48 表3-3 提供問卷專家內容效度之專家學者與實務工作者名單 51 表4-1 完全中學教官工作壓力現況分析 57 表4-2 完全中學教官壓力因應策略現況分析 59 表4-3 不同性別之完全中學教官工作壓力差異分析 62 表4-4 不同年齡之完全中學教官工作壓力差異分析 63 表4-5 不同婚姻狀況之完全中學教官工作壓力差異分析 64 表4-6 不同階級之完全中學教官工作壓力差異分析 65 表4-7 不同擔任教官年資之完全中學教官工作壓力差異分析 66 表4-8 不同教育程度之完全中學教官工作壓力差異分析 67 表4-9 不同職務之完全中學教官工作壓力差異分析 68 表4-10 不同學校類別之完全中學教官工作壓力差異分析 69 表4-11 不同學校規模之完全中學教官工作壓力差異分析 69 表4-12 不同學校教官人數之完全中學教官工作壓力差異分析 71 表4-13 不同背景變項之完全中學教官「工作壓力」綜合分析 72 表4-14 不同性別之完全中學教官因應策略差異分析 73 表4-15 不同年齡之完全中學教官因應策略差異分析 74 表4-16 不同婚姻狀況之完全中學教官因應策略差異分析 75 表4-17 不同階級之完全中學教官因應策略差異分析 76 表4-18 不同擔任教官年資之完全中學教官因應策略差異分析 77 表4-19 不同教育程度之完全中學教官因應策略差異分析 78 表4-20 不同職務之完全中學教官因應策略差異分析 79 表4-21 不同學校類別之完全中學教官因應策略差異分析 80 表4-22 不同學校規模之完全中學教官因應策略差異分析 81 表4-23 不同學校教官人數之完全中學教官因應策略差異分析 82 表4-24 不同背景變項之完全中學教官「因應策略」綜合分析 83 表4-25 完全中學教官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積差相關分析 84 表4-26 教官工作壓力各層面對整體因應策略之逐步多元回歸分析摘要87 表4-27 教官工作壓力各層面對理性思考之逐步多元回歸分析摘要 88 表4-28 教官工作壓力各層面對問題解決之逐步多元回歸分析摘要 88 表4-29 教官工作壓力各層面對情緒調適之逐步多元回歸分析摘要 89 表4-30 教官工作壓力各層面對尋求協助之逐步多元回歸分析摘要 90 圖次 圖1-1研究步驟流程 7 圖2-1 Kyriacou和Sutcliffe 教師壓力模式圖 24 圖2-2 Moracco和McFadden 教師壓力模式圖 25 圖2-3 Tellenback, Brenner和Lofgren教師工作壓力模式圖 27 圖2-4 French和Kahn個人與環境適配壓力理論模式圖 28 圖2-5 Gmelch壓力循環理論模式圖 29 圖2-6陸洛統合性工作壓力模式圖 30 圖2-7壓力因應策略圖 48 圖3-1 研究架構圖 52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丁惠群(2008)。完全中學生活輔導組長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王素英(2015)。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務的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高雄市雲端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王朝宏(2007)。國民中學設置軍訓教官可行性之研究:以新竹市立完全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王邦正(2006)。臺北市高中職學校組織成員對軍訓工作效能認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王毅平(2005)。軍訓教官服務品質滿意度調查研究-以高雄縣高中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2011)。「十二年國教上路 完中資源還不補足嗎?」全國教師會新聞稿。2011年12月28日,取自http://www.nftu.org.tw/
    News/news_view.aspx?NewsID=20111228112517397F。
    包育豪(2014)。中等學校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鴻鈞(1995)。臺灣省國民小學初任校長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李昇全(2004)。軍訓教官專業職能及其發展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李慧雯(2009)。完全中學兼任行政教師行政辭卸傾向之研究:以工作滿意、工作壓力、生涯規劃為探討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立泰(2006)。臺北縣立完全中學兼職行政工作教師角色壓力、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勝彰(2003)。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退休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思儀(2003)。國民中學特殊教育組長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坤崇(1996)。國小教師心理需求困擾與因應策略之關係和理論模式驗證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汪美伶、陳玉蓮(2008)。工作壓力對身心健康之影響—社會支持之調節作用。東吳經濟商學學報,85,61-92。
    吳宗立(1996)。國中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教學報,8,99-131。
    吳明順(2002)。國民中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吳俐錦(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兼任組長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林世苹(2004)。高中職軍訓教官在校園角色與功能之分析-以臺中女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林思妙(1993)。從認知評估、因應方式看國中教師的工作壓力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志成(2003)。批判省思、專業對話的理念與做法。學校行政雙月刊,23,3-14。
    林志成(2004)。校長卓越領導之行動智慧。學校行政雙月刊,33,10-20。
    林志成(2007)。教育行政行動智慧的概念建構與實踐之研究(第三版)。臺北:師大書苑。
    林志慎、吳佳真(2013)。完全中學行政人員之現況與困境。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10),42-44。
    林信安(2010)。國民中學學務主任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萬來(2006)。國小校長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以雲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惠彥、陸洛、陸昌勤(2014)。人際壓力與工作滿足及身心健康之關聯:以華人因應策略為調節變項。商略學報,6(1),57-72。
    周鳳美、宋佩芬(2005)。實習教師建構教師專業認同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20,1-26。
    金龍飛(2013)。軍訓教官工作意願之探討-以離島地區澎湖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澎湖縣。
    柯杏枝(2011)。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施敏雄(2011)。苗栗縣公立幼稚園園長工作壓力、因應策略及其職務合理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洪若菁(2014)。高中學生輔導管教與校園民主之探討-以軍訓教官扮演角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澎湖縣。
    徐如宜(2011年12月2日)。完全中學工作爆量 教官流動大。聯合報。2011年12月2日,取自http://udn.com/mag/vote2007-08/storypage.jsp?
    f_ART_ID=357858
    陳惠智(2013)。現今國小教師所面對的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探析。臺灣教育,682,44-47。
    陳俊仁(2008)。臺北市高中職學生對軍訓教官角色期望與角色實踐知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玉蓮(2008)。工作壓力對身心健康與工作滿足之影響-以社會支持為調節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真理大學,新北市。
    陳勇全(2008)。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組織氣氛與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惠芬(2014)。臺南市立完全中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之工作壓力及兼任意願影響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靖允(2007)。補習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壓力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慶盛(2004)。國民小學教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陸洛(1997)。工作壓力之歷程:理論與研究的對話。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0,19-51。
    郭美逢(2008)。高雄縣市國民小學閩南語兼任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泰平(2001)。國民中學教師對教育改革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春興(1996)。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澤君(2012)。臺北市高中職軍訓教官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梅雪(2003)。我國完全中學政策及其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張郁芬(2001)。國小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張淑雲(2002)。國小教師面對九年一貫課程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張瑞華(2015)。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桃園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桃園市。
    莊美鳳(2006)。桃園縣高中職軍訓教官角色行為與工作績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許瓊月(2009)。臺北市高職軍訓教官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玉麟(2010)。完全中學校務運作衝突解決策略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童鳳嬌(2009)。國中校長卓越領導、行動智慧與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惠惠(1985)。情緒與壓力管理。臺北市:張老師。
    黃廉芳(2014)。我國行政院組織改造與軍訓組織變革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黃建成(2006)。現行軍訓組織變革對教官角色壓力與定位之研究-論教育部軍訓制度改進方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桃園市。
    黃羨惠(2010)。臺東縣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趙豐成(2005)。高屏地區完全中學校務行政推動問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東利(2004)。國民小學學校行政支援及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瞭解程度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蔡玉董(200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蔡寶俊(2005)。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劉雅惠(2011)。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之探究。學校行政,72,77-98。
    劉崑泉(2004)。軍訓教官在高中(職)學校中之角色期望與工作表現之研究-以臺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蔣遠平(2009)。高屏區大專院校軍訓教官生涯規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賴怡君(2005)。高中職學生對軍訓教官生活輔導之滿意度及其反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蕭國倉(2012)。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工作壓力與工作價值觀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蕭景如(2011)。新北市完全中學教師兼任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武成(2011)。軍訓教官由軍職轉換教職之工作壓力探討─以六位高中職生活輔導組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蘇清山(2010)。高雄市高中職兼任行政教師辭卸行政傾向之研究:以工作壓力與角色衝突為探討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蘇祝永(2010)。臺東縣國小兼任組長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貳、英文部分
    Allison, D. G. ,1997, Coping with stress in the principalship, Journal of Education, 35(1), 39-55.
    Auerbach, S. M., & Gramling, S. E. (1998). Stress management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Beehr, T. A.,&Newman, J. E. (1978). Job stress, employee health,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 facet analysis, model and literature review .Personnel Sychology,31, 665-699.
    Brehm (1998). Stress Management:Increasing your Stress Resistance. New York, NY: Longman.
    Cannon, W. B. (1932). Stress and job satisfaction: A study of English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psychology, 15, 473-489.
    Cooper, C. L., & Marshall, J. (1976). Occupational sources of stres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lating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mental ill health.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49, 11-28.
    Essex, N.L. (2006). Student distribution of religious public schools:Ten ways to invite a law suit” The Clearing House, 79(3), 138-143.
    French, J. R.,& Kahn, R. L. (1962). A programmatic approach to studying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nd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Social Issue,18, 1-47.
    Gmelch, W. H. (1988). Coping with faculty stress. Newbury Park: Sage.
    Greenberg, G. (1995). Comprehensive stress management. New York: Viking.
    Gupta, N., & Beehr, T. A. (1979). Job stress&employee behavior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3, 373-387.
    Kyriacou, C., & Sutcliffe, J. (1978). Teacher stress and psychoneurotic symptoms. British Journal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5, 61-64.
    Lazarus, R.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NY: Springer.
    Luthans. (1982).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 McGraw-Hill.
    Martin & Schermerhorn. (1983). Work and non-work influence on health. A research agenda using inability to leave as a critical variabl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8(4),650-659.
    Monat & Lazarus. (1991). Stress and coping.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Moracco, J. C.,& Mcfadden, H. (1982). The counselor'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Th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May, 549-552.
    Newman, J. E. & Beehr,T. A. (1979), 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strategies for handling job stress :A review of research and opinion. Personnel Psychology, 32(1),1-43.
    Parker & Decotiis (1983). Organizational determinates of Job stres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32, 160-177.
    Pervin, F. T. (1983).Characteristics of staff burnout in mental health setting. Hospital& Community Psychiatry, 28. 233-237.
    Pearson & Moomaw (200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utonomy and Stress, Work Satisfaction, Empowerment, and Professionalism, Educ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 29(1), 37-53.
    Pithers, R. T., & Fogarty, G. J. (1995). Symposium on teacher stress: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vocational teacher.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5, 3-14.
    Selye, H. (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 McGraw-Hill.
    Steers, R. M. (1988). Work and Stress. 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ellenback, S., Brenner, S. O., & Löfgren, H.(1983). Teacher stress: 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56(1), 19-33.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