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裕田
論文名稱: 我國發光二極体產業競爭優勢之研究
指導教授: 黎正中 博士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01
畢業學年度: 8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7
中文關鍵詞: 競爭優勢國家競爭優勢關鍵成功因素價值鏈
相關次數: 點閱: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我國的LED下游封裝業,從1970年代起,開始有初步的生產。到1980年代,進入中游品粒的製作,1990年代,開始有上游磊晶片投入。目前國內發光二極體上中下游的產業逐漸趨向完整,近年來的產值,成長速度有大幅的提升。到了1998,台灣LED的產值已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日本。在最近幾年,也因為國內LED產業已具規模,帶動了國內的投資,磊晶上游公司,有十餘家新廠的投入,在MOCVD設備上的投資,超過十億元以上。LED產業的總產值,在2000年約239億元,其中下游為159億元,上中游為80億元。
    由於LED產業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高科技產業,對於國內光電顯示器應用及白光的發展有重大的影響。尤其是此產業目前在技術上仍然持續地在提昇中,市場上的應用也不斷地在開發。現階段以中國大陸及韓國對我國的威脅最大,我國廠商要如何在這LED市場領域中找到適當的定位,建立競爭優勢並超越日本,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本研究在探討競爭優勢的觀念,從競爭優勢的意義、競爭優勢的來源及形成的條件,到評估競爭優勢與鞏固競爭優勢的方法,做一觀念上釐清,以便對LED產業競爭優勢的分析有深入的認知,並找出適用於LED產業競爭優勢分析的架構,作為政府擬定產業政策及業者擬定企業策略的參考。

    研究首先說明研究背景,在確認研究問題與目的之後,著手蒐集相關產業資訊,並界定研究範圍;根據文獻探討擬定研究架構作為LED產業分析基本架構。競爭優勢分析之理論基礎主要係根據Porter(1990) 國家競爭優勢鑽石模型概念分析我國LED產業有無競爭優勢形成的條件之後,再採Porter(1980)的五力分析架構,了解我國LED產業面臨的環境,最後,針對我國LED產業的未來發展提出策略建議。

    經此研究,本研究認為我國LED產業在國家鑽石體系中,具備形成國家競爭優勢的條件。每個企業若能為自己選擇適當的環節位置,確認產業定位,並利用他國鑽石體系中的有利因素「借力使力」,強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此外培養LED技術與管理的人才,尤其是上游磊晶技術人才的取得,將是我國LED產業是否蓬勃發展的關鍵。

    誌謝 --------------------------------------------------------- Ⅲ

    目次 --------------------------------------------------------- Ⅳ-Ⅴ

    表次 --------------------------------------------------------- Ⅵ

    圖次 --------------------------------------------------------- Ⅶ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 --------------------------------------------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競爭優勢之本質 -------------------------------------- 4-17

    第二節 競爭分析模式 ---------------------------------------- 7-12

    第三節 競爭優勢之評估 -------------------------------------- 12-16

    第四節 鞏固競爭優勢之方法 ---------------------------------- 17-18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流程及架構 -------------------------------------- 19-20

    第二節 分析方法及資料來源 ---------------------------------- 20-21

    第四章 LED產業發展概述

    第一節 LED產業概述 --------------------------------------- 22-23

    第二節 LED產品發展沿革 ----------------------------------- 23-26

    第三節 世界LED市場分析 ----------------------------------- 27-28

    第四節 我國LED產業分析 ----------------------------------- 29-31

    第五章 我國LED產業競爭優勢分析

    第一節 我國LED產業現況及結構分析 ------------------------- 32-35

    第二節 我國LED產業競爭優勢分析 --------------------------- 35-42

    第三節 我國LED產業未來發展策略建議 ----------------------- 43-4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50-51

    第二節 研究限制 ------------------------------------------- 52

    第三節 建議 ----------------------------------------------- 52-54

    參考文獻 ----------------------------------------------------- 55-57


    一、 中文部份
    1. 劉仁傑,(1997) ,重建台灣產業競爭力,實戰智慧叢書,p. 38。
    2. 盧峰海, (1990) ,企業政策,國立空中大學用書,pp. 143-144。
    3. 李明軒、邱如美合譯, (1996), 國家競爭優勢。譯自Michael E. Porter (1990), p. 158。
    4. 李明軒、邱如美合譯, (1996), 國家競爭優勢。譯自Michael E. Porter (1990), p. 182。
    5. 李明軒、邱如美合譯, (1996), 國家競爭優勢。譯自Michael E. Porter (1990), pp. 185-186。
    6. 黃營杉譯 (1999),策略管理,第四版。譯自Charles W.L.Hill and Gareth R.Jones (1998), p. 96。
    7. 盧峰海,(1990),企業政策,國立空中大學用書,p. 148。
    8. 盧峰海,(1990),企業政策,國立空中大學用書,p. 152。
    9. 徐作聖、邱奕嘉合譯 (2000),創新管理,譯自Allan Afuah (1998), p. 8。
    10. 盧峰海,(1990),企業政策,國立空中大學用書,pp. 156。
    11. 盧峰海,(1990),企業政策,國立空中大學用書,pp. 156-157。
    12.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IT IS),(1996),發光元件專題報告,pp. 1-12
    13. 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 (PIDA),(2000),「1999年光電元件產業及技術動態調查」,pp. 2-1~2-43。
    14.紀國鐘 (2000),「台灣光電半導體產業及技術十年回顧」,電子資訊,第六卷,第一期,2000年六月。
    15. 顧淑馨譯 (1995),競爭大未來。譯自Gary Hamel and C.K.Prahalad,pp. 193~215。
    16. 顧淑馨譯 (1995),競爭大未來。譯自Gary Hamel and C.K.Prahalad,pp. 218~240。
    17. 顧淑馨譯 (1995),競爭大未來。譯自Gary Hamel and C.K.Prahalad,pp. 157~182。
    18. 顧淑馨譯 (1995),競爭大未來。譯自Gary Hamel and C.K.Prahalad,pp. 272-285。
    二、英文部份
    1. David A. Aaker, (1984) 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Co., p. 212.
    2. Michael E. Porter,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N.Y: Free Press, p.11.
    3. Michael E. Porter,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N.Y: Free Press, p. 33.
    4. Michael E. Porter, (1991),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1990). See also R. Grant, "Porter's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 An Assess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pp. 535-548.
    5. Michael E.Porter,(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N.Y.: Free Press, p. 36.
    6. Michael E. Porter,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N.Y.: Free Press, p. 39-43.
    7. Michael E. Porter,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N.Y.: Free Press, p. 70-83.
    8. Prahalad, C.K. (1995), "Weak Signals versus strong paradigmm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2 iii-viii.
    9. Michael E. Porter,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N.Y.: Free Press, p. 39.
    10. Gary Hamel and C.K. Prahalad (1994), 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4), p. 227.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