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梓翔
Lin, Tzu-Hsiang
論文名稱: 新型科技偵查手段之法規範及立法問題-以位置追蹤為例
The Law Regulation and Legislation of New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vestigation Methods – Taking Location Tracking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連孟琦
Lien, Meng-Chi
口試委員: 王士帆
Wang, Shih-Fan
王銘勇
Wang, Ming-Y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管理學院 - 科技法律研究所
Institute of Law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3
中文關鍵詞: 位置追蹤GPS衛星追蹤裝置RFID無線射頻辨識系統裝置監視器追蹤裝置無人載具追蹤裝置
外文關鍵詞: Position tracking, GPS satellite tracking device,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device, monitor tracking device, unmanned vehicle tracking device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現代科技快速發展,偵查中司法警察遇到需要進行位置追蹤時,傳統人力跟監方式在執法人力吃緊下,難免有些效率不彰,所以使用新型科技裝置來追蹤犯罪也許是執法機關未來可以考慮的選項之一。

    然而就本文在經過分析我國目前法規之後,認為目前我國現行法規例如通訊保障及監察法或是刑事訴訟法,以及其他法規尚無法合適的適用在新形態科技的位置追蹤上,在法律規範不完備的情況下,本文以GPS衛星追蹤裝置、RFID無線射頻辨識系統裝置、動態監視器追蹤裝置以及無人載具追蹤裝置四個類別為例,探討如何建立合適的法律規範以解決執法機關的困境。

    本文結論認為,應該根據不同的追蹤裝置、方式以及其特性,和其所對人民權利可能造成的侵害程度進行分類分級,並對不同類別的位置追蹤方式給予不同的程序性規定。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en the judicial police encountered the need to conduct location tracking, the traditional manpower and supervision methods in the judicial police manpower tight, it is inevitable that some efficiency is not good, so the use of new technology devices to track crime may be the future of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one of the options considered.

    However, after analyzing the current regulations, this thesis believes that the current regulations, such as the Communication Security and Surveillance Act or the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 and other regulations are not suitable for the location tracking of new forms of technology, and the legal norms are incomplete. In this case, this thesis takes the four categories of GPS satellite tracking device,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device, monitor tracking device and unmanned vehicle tracking device as examples to discuss how to establish appropriate legal norms to solve the dilemma of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thesis is that different tracking devices, method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infringement of people's rights that may be caused, and different procedural rules should be given for different types of location tracking method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1 第一項 研究動機 1 第二項 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架構 3 第一項 研究範圍 3 第二項 研究架構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 第二章 位置追蹤技術運用在犯罪偵查之現況 5 第一節 犯罪偵查與位置追蹤之概述 5 第二節 傳統跟監 7 第三節 GPS追蹤裝置概述 10 第一項 GPS之原理 10 第二項 GPS之使用方法 12 第三項 GPS於偵查犯罪之應用 13 第四項 GPS追蹤於執法單位之現況 14 第四節 RFID追蹤裝置概述 16 第一項 RFID之原理 16 第二項 RFID之使用方法 18 第三項 RFID於偵查犯罪之應用 20 第四項 RFID追蹤於執法單位之現況 21 第五節 監視器追蹤裝置概述 23 第一項 監視器追蹤之原理 23 第二項 監視器追蹤之使用方法 24 第三項 監視器追蹤於偵查犯罪之應用 26 第四項 監視器追蹤於執法單位之現況 26 第六節 地面及空中機器追蹤概述 28 第一項 地面及空中機器追蹤之原理及使用方法 28 第二項 地面及空中機器追蹤於偵查犯罪之應用 30 第三項 地面及空中機器追蹤於執法單位之現況 30 第七節 各科技追蹤裝置可能造成的法律問題之比較 32 第三章 新型科技偵查手段之位置追蹤之法律問題研析 34 第一節 位置追蹤對權利的侵犯 34 第二節 我國刑事實體法分析 37 第一項 刑法妨害秘密罪 37 第二項 對於位置追蹤手段適用刑法妨害秘密罪之實務見解 41 第三節 從我國刑事程序法分析 44 第一項 刑事訴訟法 44 第二項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 48 第四節 從我國其他法律分析 53 第一項 個人資料保護法 53 第二項 警察職權行使法 57 第五節 司法警察使用新型科技偵查手段於位置追蹤的我國實務見解 60 第四章 科技追蹤裝置之偵查法治建立 67 第一節 立法需求 67 第一項 針對過去之位置資訊 69 第二項 針對未來之位置資訊 71 第二節 美國聯邦刑事訴訟規則第41條增修條款 73 第三節 立法原則 79 第一項 法律保留原則 79 第二項 授權明確性原則 79 第三項 法官保留與長官保留原則 82 第四項 比例原則 84 第四節 基本權干預門檻 86 第五節 具體之立法方式 90 第一項 科技追蹤裝置使用要件 97 第二項 科技追蹤裝置程序規定 100 第三項 令狀之撰寫方式範例 107 第六節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評析 110 第五章 結論 115 參考文獻 118 附論 127 附錄一 130 附錄二 160 附錄三 163

    參考文獻
    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一、 論文:
    1. 吳爾文,警察跟監制度之研究,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2. 林昶瑨,論刑事程序之跟監行為,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3. 曾至宏,調查局人員職權行使適法性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科技法律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年
    4. 黃政龍,科技偵查之研究─以公共空間行動資訊隱私權為範疇,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5. 廖韋傑,以GPS追蹤裝置偵查犯罪之法律問題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6. 鍾若喬,從美國之立法例省思我國通訊監察之法制-以犯罪偵查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二、 期刊:
    1. 王友鍾,大數據於犯罪預防上運用與推展,刑事雙月刊第69期,民國104年12月,40-42頁
    2. 王兆鵬,重新定義高科技時代下的搜索,月旦法學雜誌第93 期,2003年,166-182頁
    3. 向燕,從隱私權角度論人身強制處分,北方法學2011年第3期,1-9頁
    4. 朱志平,GPS定位追蹤於刑事偵查程序之運用及其授權基礎-從臺灣高等法
    院高雄分院105年度上易字第604 號刑事判決出發,法令月刊第68卷第9期,2017年9月,93-133頁
    5. 吳俊毅,由一則德國聯邦法院判決談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的使用在刑事訴訟程序上的正當性,法令月刊第53卷6期,2002年,453-462頁
    6. 李佳玟,司法政風狗仔隊,月旦法學教室 第116期,2012,33-35頁
    7. 李建良,行政法:第十講 依法行政原則─法律保留原則,月旦法學教室第49期,2006年,45-54頁
    8. 李茂生,刑法秘密罪章新修條文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 51 期,1999年,93-114頁
    9. 李榮耕,科技定位監控與犯罪偵查:兼論美國近年 GPS 追蹤法制及實務之發展,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4卷3期,2015年9月,871-969頁
    10. 李震山,從釋字第五三五號解釋談警察臨檢的法制與實務,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3期,2002年,69-78頁
    11. 李震山,警察與秩序機關電子資料之蒐集,警學叢刊 第24卷第4期,1994年,301-320頁
    12. 林鈺雄,「干預保留與門檻理論——司法警察(官)一般調查權限之理論檢討」,政大法學評論 第 96 期,2007年,189-232頁
    13. 徐國楨,調查官職權行使法理論與實務之研究,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第20期,2017年11月,15-40頁
    14. 許明昶、陳麒元、邱文宇,使用科技器材支援毒品查緝蒐證之證據能力及法律問題探討,毒品犯罪防制工作年報,2016年,97-103頁
    15. 許恒達,GPS抓姦與行動隱私的保護界限──評臺灣高等法院100年度上易字第2407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24期,2013年12月,59-78頁
    16. 陳仲嶙,我國憲法上未列舉權利之發展,大法官106年度學術研討會-「憲法解釋與憲法上未列舉之權利」,2018年1月3日,97-127頁
    17. 陳志龍,超越合理懷疑與證據證明 (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 and Proof of Evidence),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9期,2009年3月,187-223頁
    18. 陳運財,GPS監控位置資訊的法定程序,台灣法學雜誌第293期,2016年04月,59-74頁
    19. 陳運財,偵查法體系的基礎理論,月旦法學雜誌第229期,2014年5-24頁
    20. 黃朝義,檢警關係,月旦法學教室第8期,2003年,79-88頁
    21. 葉俊榮,探尋隱私權的空間意涵─大法官對基本權利的脈絡論證,中研院法學期刊第18 期,2016年3月,1-40頁
    22. 詹明華、李文章,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在犯罪偵防上之應用,刑事科學第59 期,2005年,1-20頁
    23. 蔡聖偉,私裝GPS跟監與刑法第315條之1──評臺灣高等法院100年度上易字第2407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32期,2015年2月,31-37頁
    24. 蔡達智,衛星監控資訊作為法庭證據之實證研究──以高等以上法院裁判為中心,科技法學評論第5 卷第 1 期,2008年,61-101頁
    25. 薛智仁,GPS跟監、隱私權與刑事法-評最高法院106 年度台上字第3788 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70期,2018年4月,42-60頁


    三、 法院判決:
    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04 年度聲判字第81號判決
    2. 最高法院105年度易字第110號判決
    3. 最高法院105年度上易字第604號判決
    4. 臺灣高等法院94年度矚上訴字第7號判決
    5. 臺灣高等法院92年度上易字第2730號刑事判決
    6. 最高法院98年台上字第2807號刑事判決
    7. 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3522 號判決
    8.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01年度簡上字第583號刑事判決
    9. 台灣高等法院高雄高分院 92 年度上重訴字第 25號判決
    10. 台灣高等法院高雄高分院93 年度上重更(一)字第15號判決
    11. 最高法院 95 年度台上字第 371 號判決
    12.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106 年度 簡 字第 1337 號刑事判決
    13.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106 年度 審簡 字第 2016 號刑事判決
    14. 臺灣台北地方法院 103 年度 易 字第 1093 號刑事判決
    15. 臺灣高等法院 106 年度 上易 字第 1322 號刑事判決
    16. 臺灣高等法院106 年度 上易 字第427號刑事判決
    17.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105 年度 基簡 字第 1717 號刑事判決
    18. 臺灣高等法院 105 年度 上易 字第 1022 號刑事判決
    19. 臺灣高等法院104 年度 上易 字第 352 號刑事判決
    20. 臺灣高等法院 高雄分院 102 年度 上易 字第 813 號刑事判決
    21. 臺灣高等法院 高雄分院 101 年度 上訴 字第 863 號刑事判決
    22. 臺灣高等法院100 年度 上易 字第 2915 號刑事判決
    23. 臺灣高等法院 100 年度 上易 字第 2407 號刑事判決
    24. 臺灣高等法院 高雄分院 101 年度 上訴 字第 863 號刑事判決
    25. 臺灣高等法院 高雄分院 102 年度 上易 字第 813 號刑事判決
    26. 臺灣台北地方法院 103 年度 易 字第 1093 號刑事判決
    27.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94 年度 訴 字第 825 號刑事判決
    28. 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 94 年度 上訴 字第 1939 號刑事判決
    29. 最高法院 95 年度 台上 字第 371 號刑事判決
    30.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94 年度 訴 字第 1229 號刑事判決
    31. 臺灣高等法院 101 年度 上易 字第 2814 號刑事判決
    32.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05年度易字110號判決
    33.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5年度上易字604號判決
    34.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3788號刑事判決

    四、 專書:
    1. 王兆鵬,刑事訴訟講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2. 王兆鵬,美國刑事訴訟法,元照出版社,2007年9月
    3. 吳巡龍,新刑事訴訟制度與證據法則,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4. 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第七版,2015年
    5. 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6. 陳天勳,刑事訴訟法概要,元照出版社,2015年
    7. 麻紅英,縣公安局“天網覆蓋”工程治安監控系統解決方案,2016年6月
    8. 黃東熊,刑事訴訟法論,三民書局,1995年2月
    9. 經濟部航空產業發展推動小組,國內UAS發展現況簡介,民國102年8月
    10. 蔡庭榕、簡建章、李錫棟、許義寶,警察職權行使法逐條釋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11. 蔡震榮,警察職權行使法概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12. 盧映潔,刑法分則新論,新學林出版社,2014年
    13. 謝礎、賈玉紅、黃俊、吳永康,航空航天技術概論(第2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

    五、 新聞報導:
    1. Amy Lin,美式足球迷有福了!NFL 支援 RFID 追蹤技術 讓你輕鬆掌握球場上的大小事,科技新報,2015 年 09 月 13 日 摘錄自:https://technews.tw/2015/09/13/nfl-rfid-tracking/#more-109363 最後瀏覽:2018/11/06
    2. 呂苡榕,eTag會不會讓我們曝露在「老大哥」的監控下?,端傳媒,2016年06月14日 摘錄自: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614-taiwan-eTag1/
    最後瀏覽:2018/11/06
    3. 上海天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天網恢恢下的人臉識別系統怎樣快速鎖定目標,搜狐科技,2017年04月01日 擷取自:http://www.sohu.com/a/131509771_634396 最後瀏覽:2018/11/06
    4. Unwire HK,中國監控新科技「步態辨識」,監視器下戴面具也知道你身分,科技新報,2017年10月05日 摘錄自:https://technews.tw/2017/10/05/china-new-monitor-tech-walking-identification/ 最後瀏覽:2018/11/06
    5. 萬勤,東湖綠道動態人臉識別系統首抓網上逃犯,人臉相似度達97.44%,武漢晚報,2017年07月09日 摘錄自:https://www.cnread.news/content/4998385.html 最後瀏覽:2018/11/06
    6. Nana Ho,英國警方成立首個無人機部門,專門進行偵查、空拍任務,科技新報,2017年07月19日 摘錄自:https://technews.tw/2017/07/19/first-uk-police-drone-unit/ 最後瀏覽:2018/11/06
    7. 胡欣男,科技建警 警政署將推警用無人機,中國時報,2017年04月12日摘錄自: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412003947-260402
    最後瀏覽:2018/11/06
    最高法院審理106 年度台非字第259號陳昭全、洪文宗賭博案件新聞稿。民國107年5月30日 網址:http://jirs.judicial.gov.tw/GNNWS/NNWSS002.asp?id=338838 最後瀏覽2018/11/15
    8. 姜宜菁、廖炳棋,科技辦案法制化/緝凶蒐證 GPS辦案不再莫「法」度,聯合報,2018年4月8日 摘錄自:https://udn.com/news/story/11322/3074057 最後瀏覽:2018/11/06
    9. 陳啟煌,RFID原理與應用,臺灣大學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電子報專題報導第0002期,2007年09月20日 網址:http://www.cc.ntu.edu.tw/chinese/epaper/0002/20070920_2005.htm 最後瀏覽:2018/11/15
    10. 台灣人權促進會,法務部應全面退回《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修正草案聲明,2018年11月15日 網址:https://www.tahr.org.tw/news/statement-for-counter-communication-surveillance-181115 最後瀏覽:2018/11/16
    11. 國立成功大學新聞網校園焦點。成大無人飛機 全亞洲第一 成大黑面琵鷺號無人飛機20日完成往返臺灣-澎湖跨海飛行的壯舉。取自:http://web.ncku.edu.tw/files/14-1000-59042,r515-1.php?Lang=zh-tw 最後瀏覽:2018/05/30

    六、 外文文獻:
    1. Basic Principles of Inertial Navigation Seminar o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s. AeroStudents.com. Tampe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Retrieved 22 January 2015.
    2. Brinegar v. United States, 338. U.S. 160 (1949)
    3.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BBC). First UK police drone unit launched in Devon, Cornwall and Dorset. 14 July 2017.
    4. Chimel v. California, 395 U. S. 752(1969)
    5. Christopher Slobogin. Public Privacy: Camera Surveillance of Public Places And The Right to Anonymity.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February 2003.
    From:http://www.bbc.com/news/av/world-asia-china-42248056/in-your-face-china-s-all-seeing-state at:2018/11/06
    6.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 ICAO Cir 328. 2011
    7. John Sudworth.In Your Face: China’s all-seeing state.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News. 2017.12.10
    8. Kumar, Vikas; Svensson, Jakob, eds.. Promoting Social Change and Democracy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GI Global. 2015.
    9. Official U.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and related topics. ( page was last modified on June 6, 2017). From https://www.gps.gov/systems/gps/ 最後瀏覽:2018/11/15
    10. Walter Dornberger: V-2, Ballantine Books 1954.
    11. Weis, Stephen A.,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MIT CSAIL, 2007.

    七、 會議記錄、彙編、研究報告
    1. 法務部99 年3 月16 日研商新一代GPS 是否應列入通訊監察項目會議紀錄
    2. 林明鏘,警察職權行使法之解釋及其應行注意事項研究,內政部警政署委託研究報告,2004年
    3. 許明昶、陳麒元、邱文宇,使用科技器材支援毒品查緝蒐證之證據能力及法律問題探討,毒品犯罪防制工作年報,2016年
    4. 吳建志、林勇成、莊喬如,手持式晶片讀取系統用於小鼠與家兔個體辨識及體溫量測之評估,家畜衛生試驗所研究報告,2010年
    5. 林祖馨,RFID健康醫療產業之應用,經濟部RFID公領域應用推動辦公室推動公領域先導應用帶動RFID產業專案報告,2008年
    6. 金悅祖、謝和興、張春梵,台灣養豬產業RFID活體標籤的實際使用測試與編碼應用構想,台灣資策會年鑑,2006年
    7. 法務部,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及參考資料彙編,民國102年8月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