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楊慧君 Yang Hui-Chun |
---|---|
論文名稱: |
運用遊戲教學策略於國小五年級音樂欣賞課程之行動研究 Action Research of game teaching Strategies Applied to Music Appreciation Curriculum in the fifth-Grade |
指導教授: | 張蕙慧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8 |
中文關鍵詞: | 遊戲教學 、音樂欣賞 、行動研究 |
外文關鍵詞: | Game Teaching Strategies, Music Appreciation, Action Research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遊戲教學策略融入音樂欣賞課程中,以解決研究者在兒童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困境,期望透過遊戲策略與音樂欣賞課程的結合,達到音樂概念與要素的有效學習,並提升兒童的學習興趣以及音樂欣賞的能力。其研究方向可分為兩大類,分別是課程設計內涵與學習成效,透過遊戲教學以及音樂欣賞教學之文獻探討,並參考教育部1993年音樂課程標準(1993)以及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有關音樂欣賞部分內容之編選要點,進行音樂欣賞遊戲教學之課程規劃設計。以研究者任職之國小五年級30名學童為研究對象,實施三個單元共十三週的教學課程,藉此了解學習者在遊戲策略融入音樂欣賞課程中的學習成效。根據研究結果,獲致以下結論:
一、遊戲教學策略運用於音樂欣賞課程方案之課程設計內涵,是結合音樂欣賞與遊
戲之特性,將音樂欣賞輔以繪圖、律動、樂器演奏、角色扮演等方式進行,並依
遊戲活動內容分為個人、分組合作以及分組競爭等型態,讓課程趣味化和遊戲
化。課程實施後,要考量勿偏離主題、掌控教學時間以及執行教室常規。同時也
應本著認知、技能以及情意等三個層次進行評鑑,以多元方式進行評量,量化與
質化的資料並重。
二、遊戲教學策略運用於音樂欣賞課程能夠加深學生對樂曲之理解。
三、遊戲教學策略運用於音樂欣賞課程確實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情緒以及
專注力等學習態度,以有效達到情意的教育目標。
四、遊戲教學策略運用於音樂欣賞課程可以有效達到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的三大目
標主軸。
最後,依據本研究結論,針對教師、教育行政單位以及未來研究者,分別提出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game teaching strategies into music appreciation courses, so as to resolve the difficulty occurr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expect to achieve effective learning results of musical concepts and elements and enhance children'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heir ability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The direction of the research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connotation of curriculum desig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s on the game and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s, reference to the Music Curriculum Standards (1993)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1993 and the essential part about music in Nine-years-consistent Arts and Humanities Curriculum Outline, it plans and designs the gam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the course. 30 Grade-5 elementary students taught by the author and a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with a 13-week teaching course of 3 units executed, to figure out th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s when integrating with the game teaching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conclusions can be obtained as below:
1. The design connotation of application of game teaching
strategies in music appreciation courses, is to conduct
the music appreciation supplemented by drawing, rhythm,
instrumental performance, role-playing and other manners,
which divides into individuals, group cooperation and
group competi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tents of the
game activities, rendering the course full of interests
and fun.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no
deviation from the topic, control of the teaching time
and care of the classroom routine shall be considered. At
the same time, it should be evaluated in line with the
three levels of cognition, skills, and emotion, focusing
both in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2. It will 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music.
3. It can really enhance the students' interest, mood in
learning, concentration and other learning attitudes to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education goals of affection.
4. It can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three main objectives of
the teaching in the field of arts and humanities.
Finally,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teachers,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respectively.
壹、中文部分
丁雅芳(2000)。國小學童閱讀遊戲之設計及其實驗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台南。
方銘健(1997)。藝術、音樂情感與意義。台北: 全音。
王文科、王智弘(2008)。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富雄(1994)。國小遊戲化教學的探討。國教月刊,40(7),18-22。
王貴媖(2006)。國小三年級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音感教學遊戲策略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系統編號094NTNT5247021)
田淑勤、林秀玲(2002)。名曲活起來。台北:全音。
申元(譯)(1998)。兒童音樂遊戲戲101(原作者:Ger Storms)。台北:世界文物。
朱仲謀(譯)(2004)。行動研究原理與實作(原著:Johnson , A.P.)。台北:五南。
伍鴻沂(1994)。音樂遊戲。國教天地,105, 21-26。
呂昭瑩(2004年11月26日)。乘著樂聲的翅膀--統整課程中的音樂遊戲【國立台東大學幼教教師進修網站】。取自http://www0.nttu.edu.tw/ecte/j/01.asp
李雪梨(2009)。寓教於樂—談遊戲在教學活動中的價值。教與愛,30,33-36。
何思慧(2007)。遊戲教學應用於國小低年級節奏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5TMTC5247003)
吳佩芬(2002)。注音符號遊戲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0NCYU1576019)
吳秋琴(1994)。高中音樂欣賞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吳舜文(2002)。流動的意象-從音樂欣賞課程談與海洋主題相關之教學規劃。美育,116,26-39。
吳博明(1995)。如何指導幼兒在遊戲中學習音樂。國民教育,35(7-8),55-60。
吳博明(1993)。國民小學音樂遊戲化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南投:台灣省教育廳。
吳榮桂(1989)。國小音樂欣賞課程分析—兼談音樂欣賞的重要性。音樂教育季刊,12,3-8。
汪育理、康綠島(譯)(1986)。音樂欣賞(第三版)(原作者:Ulrich,H.)。台北:全音。
林小玉(2001)。由音樂藝術之本質探討多元評量於音樂教學之意涵與實踐。音樂藝術學刊,1,61-88。
林玉体(2003)。幼兒教育思想。台北:五南。
林君曄(2009)。運用古典音樂動畫於音樂欣賞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音樂學習興趣與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林宜廷(1994)。國民小學音樂科教材教法研究-創作教學與音樂遊戲。教師之友,35(3),66-70。
林玫君(1998)。遊戲課程在幼教師資培育機構中地位分析。八十六學年度教育學術研究會論文集第四輯,1445-1463。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林勝澤(1978)。音樂遊戲。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邱秀春(2007)。創造性舞蹈輔助國小四年級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邱垂堂(1985)。國民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探討。國民教育,26(4),28-41。
邱垂堂(2003)。從音樂欣賞到藝術與人文領域的統整教學。國民教育,43(6),24-29。
段慧瑩、黃馨慧(譯)(2000)。不只是遊戲!兒童遊戲的角色與地位(原作者:Janet R. Moyles)。台北:心理。
洪榮昭(2005)。遊戲的教育意義。國民教育,45(3),9-16。
紀淑和(1996)。音樂欣賞教學的基本理論與實施。國民輔導,15,2-33。
姚世澤(1993)。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理論基礎及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高敬文(1996)。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殷玉瑾(1995)。多元化音樂欣賞對高中生音樂行為心理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陶英琪(譯)(2002)。小遊戲,大學問(原作者:Elizabeth Jones&Gretchen Reynolds)。台北:心理。
康台生、陳瓊花、賴美鈴、張曉華、曾郁文、丘永福(2002)。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學策略及其應用模式。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康謳(1984)。音樂教材教法與實習。台北:天同。
教育部編印(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台捷。
教育部(2008)。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育部TESEC國教專業社群網】 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許家琪(2007)。遊戲式直笛教學對國小中年級學童直笛吹奏技巧與合奏能力影響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張前(1987)。音樂欣賞心理分析。北京:人民音樂。
張前、王次炤(1992)。音樂美學基礎。北京:人民音樂。
張德銳、簡賢昌、丁一顧、李建民、高紅瑛、林芳如、高敏麗、李俊達、張淑娟、鄒小蘭、蔡美錦、王永進 (2007)。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台北:高等教育。
張蕙慧(1985)。兒童的音樂欣賞教學。國教世紀,22(5),2-6。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台北:洪葉文化。
陳杭生(1993)。視聽媒體與教學正常化。視聽教育雙月刊,34(3),頁1-10。
陳美怡(2006)。遊戲化音樂欣賞教學策略運用國小六年級學童後設認知與學習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編號094NTNT5247020)
陳美然(2008)。國小音樂欣賞教學之探討。國教新知,55(2),22-30。
陳惠齡(1989)。成長中的小豆芽。新竹:奧福教學法研究推廣中心。
陳惠齡(1990)。小豆芽的成長。台北:奧福教學法研究推廣中心。
陳惠齡(1996)。開放教育中創意的音樂教學。北縣教育,14,63-66。
郭木山(1998)。親愛的,我把音樂欣賞變活了-國小音樂欣賞教學探討與實例。國教輔導,37(6),26-30。
郭靜晃(譯)(1992)。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原作者:Johnsoon,J.E.;Christie,J.F.& Yawkey,T.D.)。台北:揚智文化。
崔光宙(1993)。美感判斷發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彭麗玉(1984)。幼兒遊戲化音樂教學之探討。台北:市立師範專科學校。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寶園(2006)。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華立。
曾焜宗(2006)。音樂的教育功能。高雄: 復文圖書。
詹悟(1981)。寓音樂教學於遊戲中。臺灣教育 ,367,29-32。
楊孟麗、謝水南(譯)(2003)。(原作者:Jack R. Fraenkel, Norman E, Wallen)。教
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台北:麥格羅希爾。
葉珊珊(2008)。國小低年級音樂欣賞教學之行動課程研究。朝陽人文社會學刊,8(1),262-296。
廖妙柔(2006)。「音畫」輔助音樂欣賞教學對國民小學四年級學生在音樂要素學習成效
上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編號 095NTPTC247009)
廖幸薇(2010)。運用遊戲化策略提升國中學生直笛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8NTNU5248077)
潘慧玲(1992)。我國兒童之遊戲行為。師大學報,37,111-131。
劉一民(1999)。以遊戲為鏡-體貼教育的初心。學生輔導,60,32-45。
劉英淑(2003)。臺澳藝術課程綱要之探討省思—以音樂為例。「2003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邁向音樂教育新紀元」發表之論文,台北:臺灣師範大學。
劉效騫(1966)。兒童遊戲新論。台北:台灣書店。
劉燕倫(1997)。國小新音樂欣賞課程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17,73-84。
劉燕當(譯)(1971)。怎樣欣賞音樂(原作者: Arron, Copland)。台北:樂友。
鄭方靖(1993)。乘著歌聲的翅膀。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鄭儒因、林朱彥(2009)。國小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音樂教師音樂欣賞教學策略運用之
探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5,65-87。
鄭瓊英(1991)。皮亞傑的發展學習理論在兒童音樂教育上的應用。音樂教育季刊,19,30-40。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錢仁康(1999)。音樂欣賞。台北:五南。
簡季芸(2007)。童話運用於國小二年級音樂欣賞教學之實徵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
簡楚瑛(1993)。「遊戲」之定義、理論與發展的文獻探討。新竹師院學報,6,105-133。
蕭啟專、方君文(1999)。音樂欣賞。台北:文京。
聶元龍、李晶、朱亞榮(1999)。音樂欣賞。台北:洪葉。
羅安倩(2009)。合作學習應用於國小六年級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台北。
饒見維(1996)。國小數學遊戲教學法。台北:五南。
蘇育任(1993)。課程與教學-漫談遊戲導向的教學設計。國教輔導,33(2),4-6。
顧如君(2000)。高中音樂才能班音樂欣賞課程設計與教材統整規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貳、西文部分
Erikson,E.H.(1950)。Childhood and Society.New York, NY: Prentice-Hall.
Gordon, Edwin E. (1971). The psychology of music teaching.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Reimer,B.(1989).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2nd ed).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Scholes,P.A.(1970).The Oxford companion to music.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