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惠美
論文名稱: 幼兒客家語音韻覺識訓練課程發展、實施與評估之研究
Phonological Awareness Curriculum in Hakka for Kindergarten Children
指導教授: 呂菁菁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9
中文關鍵詞: 客家語音韻覺識課程發展活動設計客家童謠遊戲
外文關鍵詞: Hakka Language, Phonological Awarenes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ctivity Design, Hakka Children’s Ballad, Games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是在藉由研究設計一套提昇幼兒客家語音韻覺識能力的活動課程,並透過培養活動的實驗結果來探討以下的問題,一、透過培養課程,幼兒的音韻覺識能力是否能被提昇?二、研究者在全語言觀的精神架構下所設計的培養課程是否可行、有效?

    研究對象為苗1附幼五十八人,苗A附幼二十六人,共計八十四人。各分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人數苗1附幼二十一人,苗A附幼一十三人,共三十四人;控制組人數苗1附幼三十六人,苗A附幼一十三人,共四十九人。
    為了解研究對象背景進行背景調查問卷、實際到校訪談以及到校與相關人員進行協商會議。

    本研究提昇幼兒客家語音韻覺識能力的培養活動設計內容為聲調聽辨發展活動、音節首聽辨發展活動及韻母聽辨發展活動三類;聽辨活動設計內容有七個聲調聽辨敏感度的培養活動、一十二個音節首聽辨敏感度的培養活動及一十二個韻母聽辨敏感度的培養活動,共三十一個活動設計。

    研究結果顯示研究者主張幼兒的客家語音韻覺識能力的培養活動可以提昇其客家語音韻覺識能力是被支持的。

    本研究主要貢獻有下列幾點:一、本研究結果分析驗證使用客語語音的音韻覺識能力的培養課程,能提昇幼兒客家語音韻覺識的能力。二、從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所設計的培養活動是可行、有效的,能提供日後相關研究的參考。三、本研究活動方式是在全語言教育精神的架構下,以遊戲的概念所設計,是一套適合幼兒的活動課程。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mainly to design a set of activity curriculum that can upgrade children’s comprehension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 for the Hakka language; in addition, adop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of incubating activities to explore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Through the incubating curriculum, whether children’s comprehension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 can be upgraded or not? 2. Whether the incubating curriculum that designed by this researcher under the spiritual structure of the all-language standpoint can be feasible or effective?

    The research object is composed of 58 persons from Miao-1 Affiliated Kindergarten and 26 persons from Miao-A Affiliated Kindergarten, 84 persons in total. They hav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for example, the number of persons in Miao-1 Affiliated Kindergarten’s experimental group is 21, and 13 for Miao-A Affiliated Kindergarten, 34 persons in total; and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persons in Miao-1 Affiliated Kindergarten’s control group is 36, and 13 for Miao-A Affiliated Kindergarten, 49 persons in total.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background of research object, this research has conducted the background questionnaire survey, on-site interview and conference with related personnel in those kindergartens.

    The contents of incubating activity design for upgrading children’s comprehension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 for the Hakka language included these 3 following types: tone awareness development activity, syllable initial awareness development activity and vowel awareness development activity; and the contents of awareness activity design are composed of 7 incubating activities for the sensibility of tone awareness, 12 incubating activities for the sensibility of syllable initial awareness and 12 incubating activities for the sensibility of vowel awareness, totaled 31 activity design.

    The research result has showed these abovementioned incubating activities that proposed by this research can upgrade children’s comprehension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 for the Hakka language has been supported.

    Thus, this study has mainly contributed the following points: 1. This research result has analyzed and versified that the incubating curriculum of using the comprehension of Hakka phonological awareness can upgrade children’s comprehension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 for the Hakka language. 2. This research result has also showed the incubating activities that designed in this study can b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and also can be provided as reference to related follow-up researches. 3. Under the spiritual structure of the all-language education, the activities in this study that designed by adopted the concept of game, and it is a set of activity curriculum that suitable for children.

    目 次 第一章 序論 前 言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背景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音韻覺識的探討 …………………11 第二節 音韻結構的探討 …………………30 第三節 相關研究的探討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 研究程序 …………………………39 第二節 研究程序分析 ……………………41 第四章 音韻覺識的訓練與測試活動 第一節 聲調聽辨發展活動 ………………53 第二節 音節首聽辨發展活動………………72 第三節 韻母聽辨發展活動…………………116 第五章 研究結果分析 第一節 研究對象背景 ……………………161 第二節 研究結果分析 ……………………162 第六章 結果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果 …………………………18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87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結語 …………………191 文獻參考 …………………………………………195 表3-1 研究程序圖表 ……………………………42 表5-1研究對象前測測驗平均值與標準差 ………161 表5-2 苗1附幼聲調測驗前後平均成績差異 …164 表5-3 苗1附幼音節首測驗前後平均成績差異 166 表5-4 苗1附幼韻母測驗前後平均成績差異 …167 表5-5 苗A附幼聲調測驗前後平均成績差異 …169 表5-6 苗A附幼音節首測驗前後平均成績差異 170 表5-7 苗A附幼韻母測驗前後平均成績差異 …171 表5-8 實驗組與控制組前後測驗正確率百分比雙向 細目表 ………………………………172 表5-9 實驗組與控制組前後測驗正確率差異量雙向 細目表 ……………………………173 表5-10 苗1附幼聲調前測低分區幼兒前、後測驗正 確率對照表 ……………………………175 表5-11 苗1附幼音節首前測低分區幼兒前、後測驗 正確率對照表 …………………………176 表5-12 苗1附幼韻母前測低分區幼兒前、後測驗正 確率對照表 …………………………177 表5-13 苗A附幼聲調前測低分區幼兒前、後測驗正 確率對照表 …………………………177 表5-14 苗A附幼音節首前測低分區幼兒前、後測驗 正確率對照表 …………………………178 表5-15 苗A附幼韻母前測低分區幼兒前、後測驗正 確率對照表 …………………………178 附錄一 回饋表 ………………………………199 附錄二 背景調查表………………………………200 附錄三 聲調前測測驗(一)……………………202 附錄四 聲調前測測驗(二)……………………203 附錄五 音節首前測測驗 ……………………204 附錄六 韻母聽辨前測測驗(一)………………205 附錄七 韻母聽辨前測測驗(二)………………206 附錄八 聲調後測測驗題型與指導………………207 附錄九 音節首後測測驗題型與指導……………209 附錄十 韻母後測測驗題型與指導………………211 附錄十一客語童謠參考內容 ……………………213 附錄十二客語單音節詞暨標音雙向細目表(一)218 附錄十三客語單音節詞暨標音雙向細目表(二)219

    文獻參考

    一、中文參考書目

    李連珠譯(1987)。全語言的「全」,全在哪裡?。台北市:信誼。(Goodman,K.1986)
    王軍(2005)。漢語詞義系統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
    古國順‧何石松‧劉醇鑫(2002)。客語發音學。台北市:五南。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6)。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基本詞彙─初級〈四縣版〉。台北
    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江麗莉等譯(2001)。兒童遊戲與遊戲環境。台北:五南。(Frost,J. L.,1992)
    何大安(1996)。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台北:大安出版社。
    吳宗濟 (2004)。語言學論文集。商務印書館。
    吳清山‧林天佑(2005)。教育小辭書。台北:五南。
    李連珠(2006)。全語言教育。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俊仁(1999)。聲韻處理能力和閱讀能力的關係。未出版博碩士論文,國立中
    正大學心理研究所博士論文,嘉義縣。
    李薏雯(2005)。聽障兒童聲韻覺識能力探討與相關因素分析。未出版博碩士論
    文,國立台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南市。
    呂佩菁(2004)。不同英語教學法下學前幼兒的聲韻覺識能力。未出版博碩士論
    文,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何文君(2006)。親子共讀對幼兒閱讀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博碩士論文,國
    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吳清山‧林天佑(2006)。教育新辭書。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吳歆嬫(2007)。母語好,外語才會好------幼兒英語教學的省思。幼教資訊雜誌。
    199期。
    林清山(2001)。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台灣東華書局。
    林沛穎(2006)。國小學習障礙學生英語語音知覺之研究。未出版博碩士論文,
    國立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林佩蓉譯(1999)。快樂的學習:全語言幼稚園的一天。台北:光佑文化。(Fisher,B.,
    1996)
    胡潔芳(2001)。隱性與顯性音韻表徵之發展與詞彙量之關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2期,599-612頁。
    孫麗瑛(2002)。國小學童英文聲韻覺識能力及認字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博
    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張德銳教授(2006)。「教育部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說明」講稿
    陳淑琴‧謝明昆‧薛婷芳(2005)。幼兒活動課程設計─理論與實務。台北:
    偉華。
    陳怡伶(2005)。閱讀障礙學生的聲韻覺識、念名速度和視覺技巧語識字關係。
    未出版博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南市。
    張紹杰(2003)。語言符號任意性研究:索緒爾語言哲學思想探索。上海:上海
    外語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語文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黃宣範(2004)。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文鶴
    出版社。
    曾世杰、王素卿(2003)。音素覺識在中文閱讀習得歷程中的角色:個案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4期,23-47頁。
    楊政男等(2002)。客語字音詞典。台北:台灣書店
    黃宣範 譯(2003)。語言學新引。台北:文鶴出版社。(Fromkin ,V., Rodman ,R., Hyams,N., 1974)
    靳洪剛(2006)。語言發展心理學。台北:五南。
    廖信達(2006)。幼兒遊戲。台北:群英
    簡紅珠(2007)。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學改善:借鏡日本小學教師的學課研究。教育研究月刊。158期,p.130-140。
    顏禎慧(2005)。構音/音韻障礙學童聲韻覺識的表現與其小學一年及注音符號拼
    音能力之探討。未出版博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聽語障礙科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蘇姿云(2004)。童謠教學對幼兒聲韻覺識影響之研究。未出版博碩士論文,樹
    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台中縣。

    二、英文部分:

    Blevins,W.(19 - -) Phonemic Awareness Activities for Early Reading Success
    Huang,H.S.& Hanley,J.R.(1995),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Visual Skills in Learning
    to Read Chinese and English,Bulletin of Special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4,133-187,National Tainan Teachers College, Tainan, Taiwan, R.O.C.
    Jordano,K.&Callella,T.(1998)Phonemic Awareness-songs & rhymes , Creative
    Teaching Press
    Morgan, T. S.(1991),The effects of two types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 training on
    word learning in kindergarten children,Order Number 9202309
    Marx ,H.(1997),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66,311-340 Ariticle NO.
    CH972384。
    Schneider,W.,Kuspert,P.,Roth,E.,Vise,M.&Marx,H.(1997),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66,311-340,Article No.CH972384
    Wagstaff,J.(2001),Sound-Matching Sheets and Lessons That Build Phonemic
    Awareness,Scholastic Professional Books.

    三、網路資源
    http://www.un.org/depts/dhl/language/
    http://www.hakka.gov.tw/mp.asp?mp=1行政院客委會統計資料網路資源
    http://www.edu.tw/教育部網站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