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慧綺
Huang, Hui-Chi
論文名稱: 蒸發憂鬱-黃慧綺繪畫創作論述
Vaporizing Melancholia-Creative Discourse by Hui-Chi Huang
指導教授: 黃銘祝
Huang, Ming-Chu
高榮禧
Kao, Jung-Hsi
口試委員: 蕭銘芚
葉俊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藝術學院 - 藝術與設計學系所
Master Program of Arts Education and Creation, Arts and Design Department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1
中文關鍵詞: 壓力蒸發憂鬱
外文關鍵詞: stress, evaporation, melancholy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創作論述係以筆者自2008年就讀在職進修造形藝術所至今的繪畫作品為
    研究對象,其創作目的為探索自我焦慮與分析自我所處教甄考試環境下造成憂鬱情結的相關繪畫創作。
    本論文以自我心象的描繪及焦慮情結下產生的感受為重點敘述,並輔以心理學相關論述來闡明筆者作品的發展脈絡與理念。強調內在情感面如表現主義,並將自我與焦慮情緒的關係,連同所呈現人體變形的畫面予以探討分析,進而闡明作品的藝術形式與風格。本創作研究將作品分成二個系列:第一「焦慮系列」著墨於自我面臨考試所生之內心掙扎與角色衝突,及壓力下產生身體負荷之描寫;第二「蒸發系列」是描述考取正式教師後心情轉換的歷程。
    本研究顯示創作脈絡依循心理學對焦慮、憂鬱與挫折、療癒,即「蒸發憂鬱」之過程發展,除呈現筆者焦慮情緒的內在變化,也盼對現代人普遍的焦慮、憂鬱現象之表達有所了解及助益。創作之特點則將焦慮、憂鬱的抽象意念顯明於具象編織中,並輔以隱喻象徵的描繪,讓作品整體帶有表現主義與悲劇性氛圍,期使觀者也能同理於筆者的生命歷程及相關體悟。

    關鍵詞﹕壓力、蒸發、憂鬱


    Abstract
    This thesis is aimed at exploring the self-anxiety and analysis of melancholic causes under pressure of series of frustrated examinations as reflected in my artworks, which were created during the on-job courses at the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and Design of the National Tsinghua University since 2008.
    Focusing on descriptions of self-image and feelings generated under anxiety , the researcher also adopted psychological discourse and analysis to clarify the context of artistic development and aesthetic idea. By expressing inner emotions as expressionism has shown,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 and anxiety, together with related body deformation would be treated so as art form and style could be explicated. This thesis thus contains two series, i.e. "anxiety series" and "evaporate series". Anxiety series deal with depiction of inner struggle and role conflict, as well as body symptom under pressure of frustrated examinations. Evaporate series describe the mood transformation process after the success of being a formal teach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e researcher's creative context, which was evolved like a system capable of "evaporating melancholia", following steps of anxiety,depression, frustration and healing. Beside revealing of the researcher's internal changes of anxious feelings, this thesis also provides the possible understanding and reference for the general anxiety and melancholia modern men usually suffer within. As for its distinctive feature, this thesis treats such abstract ideas as anxiety and melancholy with most concrete and vivid images of some metaphorical significance. As artworks herein form an expressionist and tragic atmosphere as a whole, the researcher holds the prospection that readers/viewers could empathize her life course and findings therein.

    Keywords: stress, evaporation, melancholy

    目 次 致謝辭.. II 摘要. III 目 次 V 圖 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創作架構與流程 3 第三節 創作內容與方法 4 第四節 創作範圍與限制 6 第五節 名詞解釋 7 第二章 學理基礎 9 第一節 焦慮的本質 9 第二節 憂鬱與挫折 12 第三節 療癒 15 第四節 相關藝術家 21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形式技法 27 第一節 創作理念 27 第二節 形式技法 29 第四章 作品解說 33 第一節 焦慮系列 35 第二節 蒸發憂鬱 系列 62 第五章 結論 71 第一節 結論與省思 71 第二節 未來展望 75 參考書目 78 圖 次 圖 1創作架構 3 圖 2卡蘿〈破碎的脊柱〉油畫,40×30.7CM,1944 16 圖 3卡蘿〈亨利福特醫院〉油畫,38×30.5CM,1932 17 圖 4萊維塞爾〈BLINDNESS〉壓克力、色鉛筆、紙,19.5×11”,2013 18 圖 5萊維塞爾〈BAIN CHAUD〉壓克力、色鉛筆、紙,14×11”,2012 18 圖 6萊維塞爾〈PLAYING WITH FIRE〉壓克力、色鉛筆、紙,19.5×11”,2013 18 圖 7賴美華〈漾在水中的花朵〉油畫、油彩、畫布,64× 51CM,2005 19 圖 8賴美華〈女顏〉油畫,145× 112CM,1994 19 圖 9孟克〈病娃〉畫布、油畫,119.5×118.5CM,1885-1886 22 圖 10孟克〈春情〉畫布、油畫,151.5×110CM,1894 22 圖 11孟克〈自畫像,於韋瑪〉畫布、油畫,110.5×120.5CM,1906 22 圖 12柯克西卡〈自畫像〉畫布、油彩,81.6× 49.5CM,1913 23 圖 13柯克西卡〈女人與鸚鵡〉畫布、油彩,84× 51CM,1916 23 圖 14培根〈自畫像〉畫布、油彩,35.5 ×30.5CM,1971 24 圖 15培根〈頭像之六〉畫布、油彩,99 ×77CM,1949 24 圖 16杜庫寧〈人體風景第二號〉油彩、畫紙,83.8 ×39.4CM,1951 25 圖 17杜庫寧〈兩個女人〉油彩、炭筆、畫布,98.2 ×122.5CM,1954-1955 25 圖 18杜庫寧〈鄉村中的女人〉油彩、紙本裱在畫布,193.5 ×85.7 CM,1966 25 圖 19 不同視覺效果 局部圖 31 圖 20黃慧綺〈只想躲起來〉局部,2012 31 圖 21黃慧綺〈負荷4〉局部,2011 32 圖 22黃慧綺〈走過〉局部,2017 32 圖 23黃慧綺〈兩個我〉線刻版畫、壓克力,15 ×22CM,2010 36 圖 24黃慧綺〈「辛」情日記〉油畫布、油彩、壓克力,116 × 91 CM,2011 37 圖 25黃慧綺〈心戰〉油畫布、油彩、壓克力,60 × 73 CM,2012 39 圖 26黃慧綺〈書枕難眠〉油畫布、油彩、壓克力,60 × 73 CM,2012 41 圖 27黃慧綺〈盼〉油畫布、油彩、壓克力,60 × 73 CM,2013 43 圖 28黃慧綺〈旱〉油畫布、油彩、壓克力,60 × 73 CM,2012 45 圖 29黃慧綺〈不安的靈魂之一〉油畫布、油彩、壓克力,60 × 73 CM,2012 47 圖 30黃慧綺〈不安的靈魂之二〉油畫布、油彩、壓克力,60 × 73 CM,2012 47 圖 31黃慧綺〈不安的靈魂之三〉油畫布、油彩、壓克力,60 × 73 CM,2012 47 圖 32黃慧綺〈只想躲起來〉油畫布、壓克力、蠟筆、石膏,31× 42 CM,2012 49 圖 33黃慧綺〈嚮往悠游〉油畫布、油彩、壓克力,60 × 73 CM,2013 50 圖 34黃慧綺〈風暴一〉油畫布、壓克力、蠟筆,60× 73 CM,2009 51 圖 35黃慧綺〈風暴二〉油畫布、壓克力、蠟筆,60× 73 CM,2010 51 圖 36黃慧綺〈肌情 譏情〉油畫布、油彩、壓克力,60 × 73 CM,2012 52 圖 37黃慧綺〈更年心情〉油畫布、壓克力,60 × 73 CM,2014 53 圖 38黃慧綺〈潰〉油畫布、油彩、蠟筆、壓克力,60 × 73 CM,2011 54 圖 39黃慧綺〈型變〉油畫布、油彩、壓克力,60 × 73 CM,2013 55 圖 40黃慧綺〈積憂骨〉油畫布、油彩、壓克力,60 × 73 CM,2011 56 圖 41黃慧綺〈有恙〉油畫布、油彩、壓克力,60 × 73 CM,2012 57 圖 42黃慧綺〈背〉油畫布、油彩、壓克力,60 × 73 CM,2010 58 圖 43黃慧綺〈負荷1〉油畫布、油彩、壓克力,60 × 73 CM,2011 59 圖 44黃慧綺〈負荷2〉油畫布、油彩、壓克力,60 × 73 CM,2011 59 圖 45黃慧綺〈負荷3〉油畫布、油彩、壓克力,60 × 73 CM,2011 59 圖 46黃慧綺〈負荷4〉油畫布、油彩、壓克力,60 × 73 CM,2011 60 圖 47黃慧綺〈負荷5〉油畫布、油彩、壓克力,60 × 73 CM,2011 61 圖 48黃慧綺〈位置〉油畫布、壓克力、道林紙、色鉛筆,50F,2013 63 圖 49黃慧綺〈五十〉油畫布、油彩、蠟筆、壓克力,60 × 73 CM,2014 64 圖 50黃慧綺〈蛻變〉油畫布、油彩、壓克力,60 × 73 CM,2015 65 圖 51黃慧綺〈祈〉油畫布、油彩、壓克力,60 × 73 CM,2013 66 圖 52黃慧綺〈走過〉油畫布、油彩、壓克力,60 × 73 CM,2017 67 圖 53黃慧綺〈晴〉水彩,40 × 58 CM,2016 69 圖 54黃慧綺〈悠游〉油畫布、油彩、壓克力,65 ×91CM,2017 70 圖 55 邀請卡 77 圖 56 展覽現場 77

    參考書目
    一、 中文書目
    1. 中村里英子著,沈永嘉譯,《圖解更年期小百科:顧好更年期,等於顧好你的後半生》,新北市:世茂出版社,2014。
    2. 卡爾.榮格(Carl G.Jung)主編,龔卓軍譯,《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新北市:立緒文化,1999。
    3. 卡倫・荷妮著,李明濱譯,《自我的掙扎》,台北市:志文出版社,1976。
    4. 尼采著,從研喆譯,《尼采心靈咒語》,南京市:江蘇文藝出版社,2013。
    5. 白瑩,《圖解藝術史》,台北市:佳赫文化行銷,2009。
    6. 史蒂芬.拉維著,徐慎恕譯,《擁抱憂傷》,新北市:立緒文化,1998。
    7. 西格蒙德.佛洛依德著,彭舜譯,《精神分析引論》,台北市:左岸出版社,2006。
    8. 米蘭.昆德拉著,尉遲秀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台北市:皇冠文化出版社,2004。
    9. 西格蒙德.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著,彭舜譯,《精神分析引論》,台北:左岸出版社,2006。
    10.何政廣主編,張光琪等撰文,《世界名畫家全集 杜庫寧:抽象表現主義大師》,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3。
    11.何政廣,《世界100大畫家:從喬托到安迪沃荷》,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6。
    12.吳光遠,《讀懂尼采》,台北市:海鴿文化,2006。
    13.邱貞琬,《女性主義治療:理論與實務運用》,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2006。
    14.美國醫療協會編著,孫秀惠譯,《走出藍色幽谷 告別憂鬱症》,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社,2001。
    14.林麗珊著,《女性主義與性別關係》,台北市:五南出版社,2014。
    15.阿德勒著,文韶華譯,《自卑情結 你的困境,由你的認知和生活風格決定》,台北市:人本自然文化,2014。
    16.阿德勒著,文韶華譯,《超越困境的十五堂心理課》,台北市:人本自然文化,2005。
    17.阿爾夫.別依著,劉式南譯,《西洋近現代巨匠畫集 孟克》,新北市:文庫出版社,1993。
    18.拉班・賈瑞克・希爾著,朱恩伶譯,《魔幻藍屋-遇見卡蘿》,新北市:維京國際,2008。
    19.施叔青,《兩個芙烈達・卡蘿》,台北市:時報文化,2001。
    20.派特・亞倫,江孟蓉譯,《療癒,從創作開始》,新北市:張老師文化,2013。
    21.派翠・西亞歐文,楊孟麗譯,《解放憂鬱情緒》,新北市:雅音出版社,1996。
    22.康丁斯基著,吳瑪悧譯,《藝術的精神性》,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5。
    23.理查・卡沃雷西著,劉國棟譯,《西洋近現代巨匠畫集 柯克西卡》,新北市:文庫出版社,1993。
    24.唐娜・伊頓、大衛費恩斯坦博士合著,徐曉珮譯,《女性能量療法》,台北市:心靈工坊,2016。
    25.國語日報出版中心主編,《新編國語日報辭典》,台北市:國語日報社,2000。
    26.黃海雲,《從浪漫到新浪漫》,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1。
    27.馬修・畢羅著,張帆譯,《費頓・焦點藝術家-安賽爾姆・基佛》,廣西省南寧市:廣西美術出版社,2014。
    28.幾米,《躲進世界的角落》,台北市:大塊文化出版社,2008。
    29.曾寶瑩,《圖解心理學》,台北市:城邦出版社,2004。
    30.孫建平、康弘,《大師的手稿-探索大師的心路歷程》,新北市:木馬文化出版社,2016。
    31.陸蓉之,《台灣當代女性藝術史》,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2。
    32.張春興,《心理學概要》,台北市:東華書局,1989。
    33.陳懷恩,《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台北市:如果出版社,2008。
    34.陳吉寶、陳狐狸,《視覺講義》,新北市:遠足文化,2015。
    35.楊鈞,《焦慮:西方哲學與心理學視域中的焦慮話語》,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36.廖士程,《珍愛生命,希望無限:讓我們一起走過憂鬱的低谷》,台北市:心 靈工坊文化,2015。
    37.劉思量,《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89。
    38.劉其偉,《藝術人類學》,台北市:雄獅圖書出版社,2002。
    39.劉其偉,《新編現代繪畫基本理論》,台北市:雄獅圖書出版社,1991。
    40.雄恩・麥克尼夫博士著,許邏灣譯,《藝術治療》,新北市:新路出版社,1999。
    41.蔡美娟,《生命書寫:一趟自我療癒之旅》,台北市:心靈工坊,2012。
    42.熊純生主編,《辭海》,台北市:台灣中華書局,1985。
    42.賴美華,《意象與美學-台灣史性藝術展》,台北:市立美術館,1998。
    43.羅洛・梅著,朱侃如譯,《焦慮的意義》,新北市:立緒文化,2004。
    44.蘭伯特著,錢乘旦譯,《二十世紀》,台北市:桂冠圖書,2001。
    45.A. Bonito Oliva著,陳國強譯,《國際超前衛》,台北市:遠流出版,1996。
    46.Anna Moszynska著,黃麗絹譯,《抽象藝術》,台北市,遠流出版社,1999。

    二、 論文與期刊。
    1. 邱貞菱,《「女」人「家」-追尋自我的旅程》,新竹市:新竹教育大學造形藝術碩士專班論文,2014。
    2. 葉育芳,《形・變》,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
    3. 楊柏堯,《疏離的凝視-自我在文化環境中的異化過程》,新竹市: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
    4. 廖彥慈,《我與自己的共生模式》,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5. 魏美華,《傾聽自然微音》,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在職碩士班創作論述,2015。
    三、 網路資訊
    1. http://www.arttherapy.org.tw/ 台灣藝術治療學會。
    2.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壓力
    3.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search=%09蒸發
    4. 賴美華http://collection.kmfa.gov.tw/kmfa/artsdisplay.asp?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