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尤仲明
Yu, Chung-Ming
論文名稱: 國中體育教師兼任學務生教組工作之探究
A Study on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erving as Chief of Student Discipline Section
指導教授: 謝小芩
HSIEH, HSIAO-CHIN
口試委員: 張雪梅
黃彥翔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育心理與諮商碩士在職專班
Division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In-service Master Program of Educational Psych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4
中文關鍵詞: 生活教育組長敘說探究深度訪談國中體育教師學務行政
外文關鍵詞: Chief of Student Discipline Section, self-narrative, in-depth interviews,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tudent affairs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在現今國中教育體制中,許多學務行政職務,例如學務主任、生活教育組組長,由體育教師兼任。學務行政內容複雜,挑戰性高,工作負荷沉重,體育教師兼任教學及學務行政的經驗與相關課題,值得深入探討。
    本研究採用敘說探究取徑,透過研究者自身的實務經驗的自我敘說及反思,以及訪談六位具有國中體育教師兼任生活教育組長經驗之研究參與者,深入探究體育教師兼任行政工作對其教學工作、生活與生命經驗等方面的影響以及在職務工作上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研究結果顯示,體育教師兼任學務行政工作的動機因其任教身分而有差異,例如代理教師或是私校教師多因為生活與工作的基本需求而兼任行政,而正式教師則是為了滿足自尊、社交,甚至是更高層次自我實現的追求而接任行政工作。研究發現,體育教師兼任行政工作,一方面有助於增進學校行政效率,對學生的輔導管教也有一定的效益;但另一方面亦會影響體育教師的教學時間、課程規劃及教學品質。而繁雜的業務工作所帶來的壓力、外在環境與人力的不當介入,也使得教師接任或是續任生活教育組長的意願偏低,生教組長成為人事異動率最高的行政職務。
    為了提升學校行政效率並兼顧到體育教師教學工作,本研究建議學校應評估體育教師兼任行政工作的成效、對其教學的影響,並採取適當的獎勵措施,以增加其任職意願;減少外在環境負面影響,減輕工作中所帶來諸多壓力與負擔,以提升體育教學與行政業務之品質。

    關鍵詞:生活教育組長、敘說探究、深度訪談、國中體育教師、學務行政


    In the current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in Taiwan, it is common to find many administrative roles within student affairs being held by physical education (PE) teachers, such as director of Student Affairs and chiefs of the Disciplinary Section (DS). Under heavy workload and pressure from tasks of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how PE teachers balance the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duties becomes a question worth of inquiry.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motivation and work experiences of PE teachers who hold the dual roles of teaching and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or. The research employs a narrative inquiry, utilizing the researcher's self-narrative of being both a PE teacher and chief of D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of six PE teachers who have served as chiefs of 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rst, the motivation of PE teacher to serve chief of DS differed from their teaching identities. For instance, substitute teachers agreed to hold the DS position because it was the school’s precondition to hire. For teachers who already hold a full-time teaching post might seek self-fullfillment in administrative roles.. Secondly, PE teachers' dual roles in administration, on the one hand contribute to enhancing efficiency of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student guidance, but on the other hand, also affect their teaching time, curriculum planning, and teaching quality. The complex administrative tasks bring about pressures and challenges, including inappropriate external interventions and staffing issues, leading to low willingness among teachers to assume or continue these positions, resulting in the highest turnover rates in the administrative units.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schools should assess the impact of holding administrative roles on P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mplement appropriate reward measures to increase their willingness to serve, mitigate negative external influences to reduce job-related stress and burdens,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both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functions.

    Keywords: Chief of Student Discipline Section, self-narrative, in-depth interviews,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tudent affairs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誌 III 第壹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 1 第二節、研究動機 2 第三節、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四節、名詞釋義 4 一、學生事務 4 二、學生事務處 4 三、兼任行政教師 4 四、體育教師 5 五、生活教育組長 5 六、主觀動機與客觀因素 6 七、心路歷程 6 第貳章、文獻探討 7 第一節、學務行政工作的定義、內容、目標與策略 7 一、國中學務行政工作的定義 7 二、國中學務行政工作的職掌 8 三、學務行政工作的目標與策略理論 12 四、生教組長職責內涵與業務內容 13 第二節、國中體育教師教學工作之內涵 14 第三節、國中體育教師兼任學務行政職務的背景與現況 18 第四節、國中體育教師兼任生教組長職務的困境與挑戰 21 第五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23 第參章、研究設計 25 第一節、研究方法 25 一、研究者自我敘說探究 25 二、研究參與者深度訪談 26 第二節、研究參與者 27 第三節、研究程序 30 第四節、研究資料分析 31 一、自我敘說分析 31 二、訪談主題分析 31 三、訪談資料編碼與分類 32 第五節、研究信實度 32 第六節、研究倫理 33 第肆章、研究者兼任生教組長的自我敘說探究 35 第一節、走入教職生涯的起始點 35 第二節、開啟教育現場的大門 37 一、我以為地與我看到的教育現場 37 二、親身經歷的教育現場 39 三、現實與理想的衝擊與影響 41 四、生教組長的一天 43 五、突發事件的處理 44 六、認清現實後的改變 46 第三節、承襲台灣精神,西進對岸之我見 46 一、台商學校的初次見面 47 二、自我價值的體現 49 三、台校的第一次運動會 50 四、我與住宿生 51 五、不一樣的管教輔導 53 六、從教育課程中看到台灣精神 55 七、從成年禮活動中體現台灣精神 56 第四節、返台之後的教育旋轉門 57 一、危機四伏 58 二、把事做對VS做對的事 59 三、危機就是轉機 61 四、迷途學生的轉變 63 第五節、合而不同的私立學校教育生態 67 一、小學教育之初體驗 67 二、用專業說話 69 三、不同類型的家長 71 四、自我專業的成長-報考研究所 73 第六節、小結 75 一、主觀動機的自我分析 75 二、客觀環境的因素分析 76 三、不同學校的異同比較 76 第伍章、研究參與者的生教組長工作經驗探究分析與討論 79 第一節、國中體育教師擔任生教組長的動機為何 79 一、為五斗米折腰的代理教師 79 二、別無選擇的私校教師 81 三、高層次需求的正式教師 81 第二節、國中體育教師容易成為生教組長的原因為何 83 一、外在形象 84 二、體育非考科 85 第三節、國中體育教師兼任學務行政工作對教學工作的影響 86 一、正面影響 86 二、負面影響 88 第四節、國中體育教師兼任生教組長面臨的困境與挑戰有哪些 90 一、時間、情緒、壓力的自我管理 91 二、業務工作的專業性挑戰 92 三、教育政策的變化 93 四、承擔隨時被投訴的風險 95 第五節、國中體育教師兼任生教組長之心路歷程 98 第六節、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 101 一、主觀動機的異同 101 二、客觀因素的看法 102 三、兼任生教組長的影響 103 四、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104 五、心路歷程的分享 105 第陸章、研究發現與綜合討論 109 第一節、研究發現與結論 109 一、研究發現 109 二、研究結論 112 第二節、研究限制 113 一、研究者的自我敘說 113 二、研究參與者的深度訪談 113 第三節、研究建議 114 一、對個人之建議 114 二、對學校之建議 115 三、對教育主管機關及師資培育機構之建議 116 四、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116 附錄一、知情同意書 117 附錄二、訪談大綱 120 參考文獻 121 表目錄 表一、 研究參與者背景資料分類表………………………………………………………29 表二、 生教組長的一天時間表……………………………………………………………43

    參考文獻:
    外國文獻:
    Burden, P. R. (2003). Classroom management: Creating a successful learning
    ChristianSwanna,AidanMoranb and DavidPiggottc(2015),Defining elite athletes: Issues in the study of expert performance in sport psychology,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6,3-14 community. Danvers, MA: John Wiley & Sons.
    Ellis & Bochner(2011)Autoethnography: An overview. http://www.qualitative-research.net/index.php/fqs/article/view/1589/3095,取自2022年5月31日。
    Erikson, Erik H. Childhood and Society. New York: Norton, 1950.
    Kathleen Manning、Jillian Kinzie、John Schuh(2014),FRAMING STUDENT AFFAIRS PRACTICE,The Professional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or。
    Stensmo, C. (1995). Classroom management styles in context: Two case studi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88644).
    Clandinin, D. J.& Connelly, F. M.(2000). Narrative inquiry: 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San Franciso, CA: Jossey-basspress.
    Vincent, J.M.(1998).Professional and student portfolios for physical education,22-26.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中文文獻:
    白榮春(2005)。台南縣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工作體育教師之工作價值觀研究。淡江體育,2005,(8),45-56。
    行政院主計處(2010)。人口及住宅普查。網址:
    http://www.dgbas.gov.tw/np.asp?tNodec=2834。上網時間:111 年 12 月 10 日。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2021)。99年單親家庭綜合分析。網址:https://www.gender.ey.gov.tw/gecdb/Stat_Statistics_DetailData.aspx?sn=64wUw87vrkQ1sADNKGmYWA%40%40。上網時間:111 年 12 月 10 日。
    吳宗立、林保豐(2003),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教學報,15,193-230。
    吳清山(1993)。學校行政領導的新取向。教育研究雙月刊,32,頁13-17。
    吳清山(2014)。學校行政(第七版)。臺北市:五南。
    吳清基(2009),學校行政領導的哲學與實務。第117期國民小學校長儲訓班儲 訓實錄(193-196頁),取自http://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
    李文道(2014)。國民中學生活教育組長工作業務下工作壓力之研究-以屏東縣某國中為例。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昆泰(2013)。國民中學生教組長之角色知覺與工作滿意度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李易穎(2016)。一所國民中學教師兼任行政工作經驗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呂守賢 (2019)。中小學生教組長之工作現況、問題與解決建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12),121-124。
    肖玉紅、鄭賀、金瑞靜(2004)。新時期體育教師能力結構體系研究。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19(4),95-96。
    林至善(2006)。我國大學院校學生事務長領導風格、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明地(2002),教育改革浪潮下的學校生態:對學校經營的啟示。現代教育論壇新世紀的學校經營策略(19-26頁)。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林美珠(2003)。國民小學教師兼任學校行政工作意願之影響因素分析-以高雄市某國小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林海清(2000),教育行政專業芻議。台中師院學報,14,229-244。
    林素娟、邱靜宜、紀藶珊、葉佩君、吳俊憲(2014),國民中小學學校行政的推行困境與人員素質提升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4),12-14。
    林陶(2009)。日本體育教師專業標準詮釋,體育學刊,16(3),63-67。
    肥肥(2019年8月27日),誰想當學校行政?以前擠破頭,現在避之唯恐不及,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umedia/story/12762/4012116,取自2022年5月31日
    肥肥(2020年8月13日),加速不適任教師替換方法!教師法應明定教師有擔任行政的義務,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umedia/story/12762/4777991,取自2022年5月31日
    洪子琪(2010)。學校行政人員行政溝通行為在學校行政上的應用。學校行政,65,54-69。
    洪淑玲、朱哲宏 (2011),兼任行政職教師角色衝突、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關係之研究,黃埔學報,60,127-140。
    陳昭宇(2008)。國中體育教師的反思、轉型與成長。學校體育,109,64-70。
    凌錦華、王達(2005)。論體育教師的人格力量。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4),124-125。
    秦夢群(2006)。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市:五南。
    許義雄(1994)。學校體育課程系統化規劃第三階段教材教法與評量。教育部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專案研究。
    張昱騰 (2016)。國民中學生教組長的困境與發展。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7),61-65。
    張雪梅(1996)。學生發展:學生事務工作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張老師文化。
    張雪梅(2013)。國民中小學學務系統實務方案建構計畫成果報告。教育部學生事物及特殊教育司委託研究計劃。臺北市:未出版
    張德聰、黃正旭(2008)。我國青少年輔導的策略與方法之探討。空大生活科學報4,1-38。取自http://ir.nou.edu.tw/handle/987654321/421,取自2022年11月15日。
    賈文玲(2001),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自尊、社會因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教育部體育署(2014),101學年體育統計年報,p3。
    梁憶靜(2020年8月4日)。在家上班 學校行政大逃亡的解方。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news/index,取自2022年11月16日。
    郭昭佑(2007)。學生事務與輔導。載於秦夢群主編:學校行政(125-166頁),臺北市:五南。
    陳昭宇(2008)。國中體育教師的反思、轉型與成長。學校體育,109,64-70。
    陳玟妟(2019)。國中初任教師兼任學校行政工作之困境與其因應之道。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致源(2017)。我國北區大學校院學務人員組織承諾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振益(2014)。學校行政運作的現況與人員的培育,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4),08-10。
    陳啟榮(2011)。行政溝通的藝術與技巧。人事月刊,52(3),1-15。
    陳金定(2007)。青少年發展與適應問題-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傅木龍(2001)。跨世紀大學學生事務發展與輔導。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一集。臺北市:東吳大學。
    馮靖惠(2020年8月4日)。組長屎缺沒人想做 代理教師被迫推入火坑。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news/index,取自2022年5月31日。
    黃昆輝 張德銳(2000)。教育大辭書-名詞解釋,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4317,取自2022年5月31日。
    黃國慶(1998)。台北地區國民中學生活教育組長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公民訓育學報,7,517-544
    董旭英、王文玲(2007)。國高中生依附父母、接觸偏差同儕、傳統價值觀念與偏差行的關聯性之差異性研究。犯罪學期刊,1 0 ( 2 ),2 9 - 4 8。
    趙士瑩(2012)。兼任行政教師的專業成長。師友月刊,545,66-67。
    趙士瑩(2014)。國民中學兼任行政教師行政專業成長之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92,45-64。
    趙榮耀(1985)。美國大學行政管理構組之研究,收於何福田主編,大學教育論文集(99-109頁),台北:淡江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劉若蘭(2013)。學生事務的理論與應用,載自張雪梅(主編),中學學生事務的理論與實務 ( 35-51頁) 。臺北市:高等教育 。
    蔡敏玲(2001)。教育質性研究報告的書寫:我在紀實與虛構之間的認真與想像。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4,233-260。
    蔡敏玲、余曉雯(譯)(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臺北市:心理。(Clandinin,D. Jean,& Connelly,F. Michael,2000)
    蔡明貴(2010)。學校行政人員專業發展需求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學校行政,69,83-106。
    蔡昕璋(2014),中、小學學務專業行政人力之困境與突破。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4),25-29。
    賴添詢(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人員對職務分配方式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傳崇(2005)。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困境與因應之研究。育達學院學報,9,151-181。
    翁開誠(2002)。覺解我的治療理論與實踐:通過故事來成人之美。應用心理研究,16,23-69。 莊明貞(2005)。敘事探究及其在課程研究領域之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30,14-29。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