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媜,台灣女性散文界的仙姿奇葩,原本高舉不婚的旗幟,卻在因緣際會下閃電結婚與懷孕,為了誌記峰迴路轉的生命風光,簡媜以一個母者的視角,記錄生活點滴,不但完成了自我的育嬰史,保留了上一代的育兒智慧,同時也將新世代的女性在母職工作與自我實現間的糾結思索,都詳載在《紅嬰仔》書中,最終體認到孕育新生命亦能是實現自我的一部分,從而建構了自我內在的和諧。
全文共分為五章來探討:
第一章「緒論」:分述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文獻探討、研究步驟與章節安排,以作為本文研究之依據。
第二章「《紅嬰仔》的創作背景與藝術建構」:透過「知人論世」的方式,爬梳簡媜的成長背景與創作歷程,從女兒到母者的蛻變,觀看的視角也由冷眼看世至溫情自鑑;其次也探討《紅嬰仔》的藝術建構。
第三章「日常書寫下的存史:兒子成長史與自我生命史的回溯」:探討簡媜如何透過育嬰實況而保留上一代的育兒智慧,並以「記錄片」的方式,追溯了嬰婦雙方的生命史,為自我和兒子留下了成長現場的記憶存照。
第四章「自我身分轉換下的心靈建構」:探討簡媜在母職與自我實現中的掙扎,經由不斷的深思,最終尋覓出平衡點,開創了新時代母者的形象,從而建構了自我內在的和諧。
第五章「結論」:總結全文,以見《紅嬰仔》一書在簡媜創作歷程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在女性散文中的特殊價值。
Jian Zhen is a miracle in the domain of Taiwan female proses. Originally, she was a calibatarian, but she was married and pregnant extraordinarily. To memorize the amazing experience, shekeeps record what happened in dairy lifefrom amother’s perspective. In the process,her nursery history is finished, and the wisdom of nursery of previous generation is also kept. Moreover, modern female’s struggleswith motherhood and self-fulfillment are composed in “Red Infant”. Finally, she realized that new life pregnancy could be a part of self-fulfillment, and the inner peace would be followed.
There are five chapters of this study, and they are as the following:
Chapter one is Introduction. The motivation and goal, research domain and approach,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 procedure, and the arrangement of this study are included to serve as foundations of investigation.
Chapter two focuses on the creation background and art construction of “Red Infant”. By the method of discussing on the nature of people and the world, Jian’s background of growth and procedure of creation are generalized. It is found that a daughter is transformed to be mother, and the viewpoint is transferred from objective treatment to subject reflection. Furthermore, the construction of art in “Red Infant”is also discussed.
Chapter threeexplores the retention for daily life, which is the recall of her son’s history of growth and the life history on her own. It is investigated that how Jian recorded the nurserywisdom of previous generation by means of current nursery status. She also tracks infant’s and mother’s life history by documentary to reserve their memories of growth.
Chapter four discusses the spiritual construction of role conversion. Jian’s persistent reflection assists her to figure out the balance between motherhood and self-fulfillment. Finally, she creates the image of modern mother and constructs the inner peace.
Chapter five concludes this study and emphasizes the special position and value of “Red Infant”both in Jian Zhen’screationprocedure as well as her female proses.
一、簡媜著作
簡媜:《水問》,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1985年2月。
簡媜:《只緣身在此山中》,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1986年2月。
簡媜:《月娘照眠床》,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1987年2月。
簡媜:《七個季節》,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1987年12月。
簡媜:《私房書》,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1988年3月。
簡媜:《浮在空中的魚群》,台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8年7月。
簡媜:《下午茶》,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9年4月。
簡媜:《空靈》,台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1年5月。
簡媜:《夢遊書》,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1994年2月。
簡媜:《胭脂盆地》,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1994年10月。
簡媜:《女兒紅》,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1996年9月。
簡媜:《頑童小番茄》,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1997年6月。
簡媜:《紅嬰仔》,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1999年5月。
簡媜:《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1999年2月。
簡媜:《跟阿嬤去賣掃帚》,台北:遠流有限公司 2003年6月。
簡媜:《好一座浮島》,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2004年9月。
簡媜:《舊情復燃》,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2004年9月。
簡媜:《密密語》,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2006年8月。
簡媜:《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台北:印刻有限公司 2007年6月。
簡媜:《吃朋友》,台北:印刻有限公司 2009年1月。
簡媜:《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台北:印刻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二、文學專書
張曉風:《愁鄉石》,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張曉風:《愁鄉石》,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張曉風:《愁鄉石》,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71年。
方祖燊、邱燮友:《散文結構》,台北蘭臺方祖燊、邱燮友:《散文結構》,台北蘭臺方祖燊、邱燮友:《散文結構》,台北蘭臺出版社,1975年7月。
185
沈 謙:《期待批評時代的來臨》,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79年 11
月20日。
鄭明娳:《現代散文縱橫論》,台北:大安出版社 1986年4月。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出版社 1987年10月。
阿瑟柯爾曼(Arthur Colman)、莉比柯爾曼(Libby Colman):《父親:神話與
角色的變換》(劉文成、王軍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88年。
杜聲鋒:《拉康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香港三聯書店杜聲鋒:《拉康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香港三聯書店杜聲鋒:《拉康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香港三聯書店1988。
楊昌年:《現代散文新風貌楊昌年:《現代散文新風貌》,台北:東大圖書,1988年2月。
朱光潛:《談美》,台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8年 3月。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10月。
李瑞騰:《台灣文學新風貌李瑞騰:《台灣文學新風貌》,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5月。
鄭明娳:《現代散文現象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8月。
鄭明娳:《現代散文欣賞》,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0月4版。
吳瀛濤:《台灣民俗》,台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 年一版三刷。
王灝撰文,梁坤明版畫:《台灣人的生命之禮:成長的喜悅》,台北:臺原出
版社,1992年。
佘樹森:《中國現當代散文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4月。
鄭明娳:《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散文批評卷》,台北:正中書局,1993年。
陳義芝編:《簷夢春雨──當代台灣十二大散文名家選集》,台北:朱衣出版社
1994年5月。
熊秉真:《幼傳統中國的襁褓之道熊秉真:《幼傳統中國的襁褓之道》,台北:聯經出版社,1995 年。
西蒙‧波娃:《第二性‧第二卷:處境》(楊美惠譯),台北:志文,1997 年 4
月再版。
陳瑞隆:《隆:《隆:《台灣生育、冠禮、壽慶禮俗》,台南:世峰出版社,1998 年。
何寄澎:《台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論集》,台北:聯經,1999年。
Bernice LotBernice LotBernice LotBernice LotBernice LotBernice LotBernice LotBernice Lott:《女性心理學》(陳瑞雲、危芷芬譯),台北:五南圖書,《女性心理學》(陳瑞雲、危芷芬譯),台北:五南圖書,《女性心理學》(陳瑞雲、危芷芬譯),台北:五南圖書,《女性心理學》(陳瑞雲、危芷芬譯),台北:五南圖書,1999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3月。
李惠綿:《用手走路的人》,基隆:亞細亞出版社,2000年2月。
陳正之:《民俗思想起陳正之:《民俗思想起------消失中的常民生活文化》,南投:台灣省政府,2000年
12月。
吉兒˙佛瑞德門(Jill FreedmanJill FreedmanJill FreedmanJill FreedmanJill FreedmanJill Freedman)、金恩˙康姆斯()、金恩˙康姆斯()、金恩˙康姆斯(Gene CombsGene CombsGene CombsGene Combs):《敘事治療─
186
─解構並重寫生命的故事》(易之新譯,之新譯,黃哲生編),台北:台北:台北:張老師文化,2000
年。
張春榮:《現代散文廣角鏡》,台北:爾雅,2001年5月。
鄭明娳:《現代散文象論鄭明娳:《現代散文象論》,台北:大安出版社,2001年10月。
阿爾維托‧曼古埃爾(Alberto Manguel):《意象地圖:閱讀圖像中的愛與的愛與憎》
(Reading Pictures:A History of Love and Hate) (薛絢譯),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書館,2002002 年。
陳義芝編:《散文教室》,台北:九歌出版社,2002年2月。
李秀娥:《臺灣傳統生命禮儀李秀娥:《臺灣傳統生命禮儀》,台中:晨星出版社,2003 年。
廖炳惠編著:《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詞彙,關鍵廖炳惠編著:《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詞彙,關鍵廖炳惠編著:《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詞彙,關鍵廖炳惠編著:《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詞彙,關鍵廖炳惠編著:《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詞彙,關鍵廖炳惠編著:《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詞彙,關鍵200》,台北:麥田》,台北:麥田》,台北:麥田》,台北:麥田》,台北:麥田》,台北:麥田2003
年。
黃雅莉:《現代散文鑑賞採擷紛繁人生的心影黃雅莉:《現代散文鑑賞採擷紛繁人生的心影》,台北:文津出版社,2004
年9月。
劉還月、陳阿昭靜芳文,攝影:《台灣島民的生命禮俗劉還月、陳阿昭靜芳文,攝影:《台灣島民的生命禮俗劉還月、陳阿昭靜芳文,攝影:《台灣島民的生命禮俗劉還月、陳阿昭靜芳文,攝影:《台灣島民的生命禮俗劉還月、陳阿昭靜芳文,攝影:《台灣島民的生命禮俗劉還月、陳阿昭靜芳文,攝影:《台灣島民的生命禮俗劉還月、陳阿昭靜芳文,攝影:《台灣島民的生命禮俗劉還月、陳阿昭靜芳文,攝影:《台灣島民的生命禮俗劉還月、陳阿昭靜芳文,攝影:《台灣島民的生命禮俗˙漢人篇》,台
北:秋雨文化,2005 年。
張瑞芬:《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張瑞芬:《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評論篇》,台北:麥田出版社,2006年2月。
張瑞芬:《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張瑞芬:《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選文篇》,台北:麥田出版社,2006年2月。
李秀娥:《台灣的生命禮俗李秀娥:《台灣的生命禮俗---漢人篇》,台北:遠足文化,台北:遠足文化,2006年7月。
張瑞芬:《台灣當代女性散文史論張瑞芬:《台灣當代女性散文史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7年2月。
應鳳凰編 :《漫遊與獨舞漫遊與獨舞─九○年代台灣女性散文論集》,台北:秀威資訊科秀威資訊科
技出版,2007 年。
宋裕策劃:《與作家有約》宋裕策劃:《與作家有約》,台北:幼獅,2011年4月。
三、 學位論文學位論文學位論文
林玉薇: 《建:《建構一座壯麗星系簡媜散文研究》 ,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中國文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1 年。
張偉萍:《簡張偉萍:《簡張偉萍:《簡媜散文研究》 ,台北,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究所,究所,2002
年。
林思玲:《林思玲:《簡媜《女兒紅》女性書寫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
文,200320032003年。
許瑞秋:《簡許瑞秋:《簡媜的自傳體散文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班碩士論文,
187
2004 年。
鄭如真:《簡媜鄭如真:《簡媜散文藝術發微》,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2002005 年。
許珮馨:《五許珮馨:《五O年代的遷台女作家散文研究》,灣師範大學中國系所年代的遷台女作家散文研究》,灣師範大學中國系所
博士論文,2005年。
孫于清:《九歌年度散文選研究》,中央大學國所碩士論孫于清:《九歌年度散文選研究》,中央大學國所碩士論孫于清:《九歌年度散文選研究》,中央大學國所碩士論孫于清:《九歌年度散文選研究》,中央大學國所碩士論孫于清:《九歌年度散文選研究》,中央大學國所碩士論孫于清:《九歌年度散文選研究》,中央大學國所碩士論孫于清:《九歌年度散文選研究》,中央大學國所碩士論孫于清:《九歌年度散文選研究》,中央大學國所碩士論孫于清:《九歌年度散文選研究》,中央大學國所碩士論孫于清:《九歌年度散文選研究》,中央大學國所碩士論孫于清:《九歌年度散文選研究》,中央大學國所碩士論孫于清:《九歌年度散文選研究》,中央大學國所碩士論2006年。
翁育惠:《翁育惠:《簡媜散文的隱喻和語言形式:兼論作品分期和風格轉變》 ,新竹:國立清
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文學系,2006 年。
吳靜如:《吳靜如:《簡媜散文風格暨《水問》、月娘照眠床《水問》、月娘照眠床《水問》、月娘照眠床《水問》、月娘照眠床《水問》、月娘照眠床《水問》、月娘照眠床《水問》、月娘照眠床《水問》、月娘照眠床《水問》、月娘照眠床《水問》、月娘照眠床之自然意象書寫研究》 ,高雄: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 年
陳薇如:《陳薇如:《簡媜散文的美學風貌探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
班碩士論文,2002007 年。
蕭佳虹:《簡蕭佳虹:《簡媜散文研究》 ,宜蘭: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 年。
林立筠:《簡媜散文女性意識之研究》 ,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
碩士專班碩士 論文,2008 年。
吳明玓:《玓:《玓:《島嶼觀點: 《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研究》 ,花蓮:東華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 年。
李虹靜:《李虹靜:《簡媜散文之親情主題研究》 ,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
論文,20092009年。
林亞萱:《母親的生育慾望之旅》,台北東吳大學社會系碩士班論文林亞萱:《母親的生育慾望之旅》,台北東吳大學社會系碩士班論文林亞萱:《母親的生育慾望之旅》,台北東吳大學社會系碩士班論文2009
年。
莊家瑋:莊家瑋:《孤寂總是伴隨著愛《孤寂總是伴隨著愛——簡媜散文中的自我追尋與抒情轉折》,嘉義:》,嘉義:》,嘉義:》,嘉義:國
立中正大學國文所,2009年。
焦清玉:《焦清玉:《焦清玉:《簡媜散文美學研究》 ,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
文,200920092009 年。
林妤芳:《斯土林妤芳:《斯土林妤芳:《斯土斯民 ─ 簡媜散文鄉土意識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
士班碩士論文,論文,2010 年。
王宣驊:《王宣驊:《王宣驊:《簡媜散文中的教育書寫研究》 ,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2012010 年。
余宛蒨:《余宛蒨:《余宛蒨:《簡媜的散文創作觀及其實踐》,台北:國立教育大學語與簡媜的散文創作觀及其實踐》,台北:國立教育大學語與簡媜的散文創作觀及其實踐》,台北:國立教育大學語與簡媜的散文創作觀及其實踐》,台北:國立教育大學語與簡媜的散文創作觀及其實踐》,台北:國立教育大學語與簡媜的散文創作觀及其實踐》,台北:國立教育大學語與簡媜的散文創作觀及其實踐》,台北:國立教育大學語與簡媜的散文創作觀及其實踐》,台北:國立教育大學
語與系碩士班,2010年。
188
呂惠真:《呂惠真:《呂惠真:《簡媜散文的書寫形式》 ,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
文,201020102010 年。
陳瑞婷:《陳瑞婷:《陳瑞婷:《簡媜散文親職與弱勢關懷研究簡媜散文親職與弱勢關懷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系碩士在》,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系碩士在》,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系碩士在》,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系碩士在》,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系碩士在》,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系碩士在
職專班,2011年。
邱麗螢:《邱麗螢:《簡媜的「母愛帳簿」:以《紅嬰仔》為討論核心簡媜的「母愛帳簿」:以《紅嬰仔》為討論核心》,台北國立灣師》,台北國立灣師
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11年。
陳鈺芬:《陳鈺芬:《陳鈺芬:《生命綰合的美好-簡媜《紅嬰仔》自我敘事與心靈療癒研究生命綰合的美好-簡媜《紅嬰仔》自我敘事與心靈療癒研究生命綰合的美好-簡媜《紅嬰仔》自我敘事與心靈療癒研究生命綰合的美好-簡媜《紅嬰仔》自我敘事與心靈療癒研究生命綰合的美好-簡媜《紅嬰仔》自我敘事與心靈療癒研究生命綰合的美好-簡媜《紅嬰仔》自我敘事與心靈療癒研究生命綰合的美好-簡媜《紅嬰仔》自我敘事與心靈療癒研究生命綰合的美好-簡媜《紅嬰仔》自我敘事與心靈療癒研究生命綰合的美好-簡媜《紅嬰仔》自我敘事與心靈療癒研究生命綰合的美好-簡媜《紅嬰仔》自我敘事與心靈療癒研究生命綰合的美好-簡媜《紅嬰仔》自我敘事與心靈療癒研究生命綰合的美好-簡媜《紅嬰仔》自我敘事與心靈療癒研究生命綰合的美好-簡媜《紅嬰仔》自我敘事與心靈療癒研究生命綰合的美好-簡媜《紅嬰仔》自我敘事與心靈療癒研究》,台北:》,台北:》,台北:》,台北:》,台北:
華梵大學中國文系碩士班,2011年。
黃千禎:《黃千禎:《黃千禎:《簡媜教育書寫─以《老師十二樣見面禮》為例以《老師十二樣見面禮》為例以《老師十二樣見面禮》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嘉義:國立中正大》,嘉義:國立中正大》,嘉義:國立中正大》,嘉義:國立中正大
學台灣文研究所,2011年。
王惠亭:《簡媜散文母親書寫研究》,台南國立大學語系碩士班論王惠亭:《簡媜散文母親書寫研究》,台南國立大學語系碩士班論王惠亭:《簡媜散文母親書寫研究》,台南國立大學語系碩士班論王惠亭:《簡媜散文母親書寫研究》,台南國立大學語系碩士班論王惠亭:《簡媜散文母親書寫研究》,台南國立大學語系碩士班論王惠亭:《簡媜散文母親書寫研究》,台南國立大學語系碩士班論王惠亭:《簡媜散文母親書寫研究》,台南國立大學語系碩士班論王惠亭:《簡媜散文母親書寫研究》,台南國立大學語系碩士班論王惠亭:《簡媜散文母親書寫研究》,台南國立大學語系碩士班論王惠亭:《簡媜散文母親書寫研究》,
台南國立大學語系碩士班論2012年。
孫素玉:《孫素玉:《簡媜《紅嬰仔》研究,彰化:國立大學文系簡媜《紅嬰仔》研究,彰化:國立大學文系2012年。
四、期刊論文四、期刊論文四、期刊論文四、期刊論文
蔡素芬記錄:〈鄭明娳、簡媜對談散文創作〉,《國天地》蔡素芬記錄:〈鄭明娳、簡媜對談散文創作〉,《國天地》蔡素芬記錄:〈鄭明娳、簡媜對談散文創作〉,《國天地》蔡素芬記錄:〈鄭明娳、簡媜對談散文創作〉,《國天地》4卷2期,1988年7
月。
鄭明娳:〈從「私房書」探簡媜的心室秘笈〉,《自由青年》鄭明娳:〈從「私房書」探簡媜的心室秘笈〉,《自由青年》鄭明娳:〈從「私房書」探簡媜的心室秘笈〉,《自由青年》鄭明娳:〈從「私房書」探簡媜的心室秘笈〉,《自由青年》鄭明娳:〈從「私房書」探簡媜的心室秘笈〉,《自由青年》鄭明娳:〈從「私房書」探簡媜的心室秘笈〉,《自由青年》鄭明娳:〈從「私房書」探簡媜的心室秘笈〉,《自由青年》鄭明娳:〈從「私房書」探簡媜的心室秘笈〉,《自由青年》80卷2期,1988年8
月。
黃瑞琴等撰:〈從一滴問號之姿的水到隨黃瑞琴等撰:〈從一滴問號之姿的水到隨興自在的下午茶─作家簡媜訪談記〉,作家簡媜訪談記〉,
《文藝月刊》249 期,1990 年 3 月。
蕭正儀:〈生命中的淡遠品味蕭正儀:〈生命中的淡遠品味─我看「下午茶」〉,《明道文藝》我看「下午茶」〉,《明道文藝》我看「下午茶」〉,《明道文藝》我看「下午茶」〉,《明道文藝》174期,1990
年9月。
陳義芝:〈啣文字結巢陳義芝:〈啣文字結巢─憑簡媜散文集「夢遊書」〉,《訊》憑簡媜散文集「夢遊書」〉,《訊》憑簡媜散文集「夢遊書」〉,《訊》憑簡媜散文集「夢遊書」〉,《訊》33卷72期,1990
年10月。
莊裕安:〈七寶樓閣的體溫莊裕安:〈七寶樓閣的體溫莊裕安:〈七寶樓閣的體溫莊裕安:〈七寶樓閣的體溫─評簡媜的《夢遊書》〉,聯合文學評簡媜的《夢遊書》〉,聯合文學評簡媜的《夢遊書》〉,聯合文學評簡媜的《夢遊書》〉,聯合文學評簡媜的《夢遊書》〉,聯合文學8卷4期,1992
年2月。
楊錦郁記錄整理:〈從寂地出發,終歸於幻滅楊錦郁記錄整理:〈從寂地出發,終歸於幻滅─李瑞騰專訪簡媜〉,《文訊》李瑞騰專訪簡媜〉,《文訊》李瑞騰專訪簡媜〉,《文訊》57
卷96期,1993年10月。
鄭如真:〈繁華落盡見淳鄭如真:〈繁華落盡見淳─論簡媜的散文世界〉,《書評》論簡媜的散文世界〉,《書評》論簡媜的散文世界〉,《書評》17期,1995年8
月。
189
簡 媜:<給寶的情書>,《源》雜誌第媜:<給寶的情書>,《源》雜誌第14期,1996年3月。
林素芬採訪:〈主宰文字的女王〉,《幼獅藝》林素芬採訪:〈主宰文字的女王〉,《幼獅藝》林素芬採訪:〈主宰文字的女王〉,《幼獅藝》林素芬採訪:〈主宰文字的女王〉,《幼獅藝》83卷4期,1996年4月。
胡錦媛:〈或父狼散文小說胡錦媛:〈或父狼散文小說─讀簡媜《女兒紅》〉,聯合文學讀簡媜《女兒紅》〉,聯合文學讀簡媜《女兒紅》〉,聯合文學讀簡媜《女兒紅》〉,聯合文學13卷2
期,1996年12月。
宋錦秀:〈臺灣傳統安胎暨「神」的觀念〉,《中央研究院史》宋錦秀:〈臺灣傳統安胎暨「神」的觀念〉,《中央研究院史》宋錦秀:〈臺灣傳統安胎暨「神」的觀念〉,《中央研究院史》宋錦秀:〈臺灣傳統安胎暨「神」的觀念〉,《中央研究院史》3卷2
期,1996年12月。
林素芬採訪:〈母親,就是一種住址林素芬採訪:〈母親,就是一種住址林素芬採訪:〈母親,就是一種住址林素芬採訪:〈母親,就是一種住址林素芬採訪:〈母親,就是一種住址─作家簡媜專訪〉,《幼獅文藝》作家簡媜專訪〉,《幼獅文藝》作家簡媜專訪〉,《幼獅文藝》作家簡媜專訪〉,《幼獅文藝》作家簡媜專訪〉,《幼獅文藝》作家簡媜專訪〉,《幼獅文藝》作家簡媜專訪〉,《幼獅文藝》作家簡媜專訪〉,《幼獅文藝》84卷7期,
1997年7月。
沈冬青:〈只有女人才懂沈冬青:〈只有女人才懂─讀簡媜《女兒紅》〉(上),幼獅文藝讀簡媜《女兒紅》〉(上),幼獅文藝讀簡媜《女兒紅》〉(上),幼獅文藝讀簡媜《女兒紅》〉(上),幼獅文藝讀簡媜《女兒紅》〉(上),幼獅文藝84卷7
期,1997年7月。
沈冬青:〈只有女人才懂沈冬青:〈只有女人才懂─讀簡媜《女兒紅》〉(下),幼獅文藝讀簡媜《女兒紅》〉(下),幼獅文藝讀簡媜《女兒紅》〉(下),幼獅文藝讀簡媜《女兒紅》〉(下),幼獅文藝讀簡媜《女兒紅》〉(下),幼獅文藝84卷8
期,1997年8月。
何再慶:〈人間行路何再慶:〈人間行路─簡媜散文世界探究〉,《台灣人》簡媜散文世界探究〉,《台灣人》簡媜散文世界探究〉,《台灣人》2期,1998年7月。
鍾怡雯:〈擺盪於孤獨與幻滅之間鍾怡雯:〈擺盪於孤獨與幻滅之間─論簡媜散文對美的無盡追尋〉,《明道論簡媜散文對美的無盡追尋〉,《明道論簡媜散文對美的無盡追尋〉,《明道藝》
275期,1999年2月。
陳國偉:〈頻顧盼的回頭鹿陳國偉:〈頻顧盼的回頭鹿─簡媜《女兒紅》中的記憶對話書寫〉,台灣文簡媜《女兒紅》中的記憶對話書寫〉,台灣文簡媜《女兒紅》中的記憶對話書寫〉,台灣文
藝》166、167期,1999年1月。
方杞:〈嬰婦的私房書方杞:〈嬰婦的私房書─簡媜《紅嬰仔》傳奇〉,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簡媜《紅嬰仔》傳奇〉,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簡媜《紅嬰仔》傳奇〉,全國新書資訊月刊8期,
1999年8月。
黃肇基:〈從夏之絕句〉談簡媜的文心,《國天地》黃肇基:〈從夏之絕句〉談簡媜的文心,《國天地》黃肇基:〈從夏之絕句〉談簡媜的文心,《國天地》黃肇基:〈從夏之絕句〉談簡媜的文心,《國天地》黃肇基:〈從夏之絕句〉談簡媜的文心,《國天地》黃肇基:〈從夏之絕句〉談簡媜的文心,《國天地》黃肇基:〈從夏之絕句〉談簡媜的文心,《國天地》黃肇基:〈從夏之絕句〉談簡媜的文心,《國天地》黃肇基:〈從夏之絕句〉談簡媜的文心,《國天地》黃肇基:〈從夏之絕句〉談簡媜的文心,《國天地》黃肇基:〈從夏之絕句〉談簡媜的文心,《國天地》黃肇基:〈從夏之絕句〉談簡媜的文心,《國天地》15 卷 8 期(176 期),期),期),
2000年1月。
李蕙如:〈簡媜的寫作藝術李蕙如:〈簡媜的寫作藝術─評《女兒紅》〉,書評《女兒紅》〉,書評《女兒紅》〉,書評《女兒紅》〉,書48期,2000年10月。
洪淑苓:〈簡媜《紅嬰仔》〉,洪淑苓:〈簡媜《紅嬰仔》〉,洪淑苓:〈簡媜《紅嬰仔》〉,洪淑苓:〈簡媜《紅嬰仔》〉,《文訊》180期,2000年10月。
黃雅歆:〈「舊我」與新的掙扎黃雅歆:〈「舊我」與新的掙扎黃雅歆:〈「舊我」與新的掙扎─看簡媜《女兒紅》裡的國〉,台北看簡媜《女兒紅》裡的國〉,台北看簡媜《女兒紅》裡的國〉,台北
師院語文集刊》6期,2001年6月。
陳惠茵:〈母心陳惠茵:〈母心─論簡媜《女兒紅》的主題意識與「小說化」手法〉,台灣人論簡媜《女兒紅》的主題意識與「小說化」手法〉,台灣人論簡媜《女兒紅》的主題意識與「小說化」手法〉,台灣人
文》6期,2001年12月。
黃雅歆:〈躲在<密語>裡的女兒身黃雅歆:〈躲在<密語>裡的女兒身─簡媜的《女兒紅》到嬰仔〉,台北簡媜的《女兒紅》到嬰仔〉,台北簡媜的《女兒紅》到嬰仔〉,台北簡媜的《女兒紅》到嬰仔〉,台北
師院語文集刊》7期,2002年6月。
陳室如:〈批評的鑑賞/陳室如:〈批評的鑑賞/陳室如:〈批評的鑑賞/─試以《文心雕龍》「六觀」法解讀簡媜天試以《文心雕龍》「六觀」法解讀簡媜天試以《文心雕龍》「六觀」法解讀簡媜天試以《文心雕龍》「六觀」法解讀簡媜天試以《文心雕龍》「六觀」法解讀簡媜天
涯海角》〉及講評,《文訊角》〉及講評,《文訊角》〉及講評,《文訊角》〉及講評,《文訊206期,2002年12月。
190
陳進益:〈讓散文自由陳進益:〈讓散文自由─論簡媜對散文的幾點看法〉,《清雲學報》論簡媜對散文的幾點看法〉,《清雲學報》論簡媜對散文的幾點看法〉,《清雲學報》22卷2期,
2002年12月。
蕭嘉玲:〈雙關的記憶蕭嘉玲:〈雙關的記憶─評簡媜《女兒紅˙在密室看海》的女性記憶書寫〉,《文在密室看海》的女性記憶書寫〉,《文在密室看海》的女性記憶書寫〉,《文在密室看海》的女性記憶書寫〉,《文
訊》206期,2002年12月。
林玉薇:〈文學不為熱鬧而來林玉薇:〈文學不為熱鬧而來林玉薇:〈文學不為熱鬧而來─專訪簡媜女士〉,《文訊》專訪簡媜女士〉,《文訊》專訪簡媜女士〉,《文訊》專訪簡媜女士〉,《文訊》專訪簡媜女士〉,《文訊》專訪簡媜女士〉,《文訊》208期,2003年2月。
鄒依琳:〈簡媜《女兒紅》中的性形象剖析〉,國文天地鄒依琳:〈簡媜《女兒紅》中的性形象剖析〉,國文天地鄒依琳:〈簡媜《女兒紅》中的性形象剖析〉,國文天地鄒依琳:〈簡媜《女兒紅》中的性形象剖析〉,國文天地18卷10期,2003
年3月。
陳芳明:〈女性詩人與散文家的現代轉陳芳明:〈女性詩人與散文家的現代轉折〉,《聯折〉,《聯折〉,《聯合文學》220期,2003年2月。
何寄澎:〈孤寂與愛的美學何寄澎:〈孤寂與愛的美學─綜論簡媜散文及其學史意義〉,《聯合》綜論簡媜散文及其學史意義〉,《聯合》綜論簡媜散文及其學史意義〉,《聯合》255
期,2003年7月。
何寄澎:〈「詩史」式的文本何寄澎:〈「詩史」式的文本何寄澎:〈「詩史」式的文本─我看《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聯合文我看《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聯合文我看《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聯合文我看《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聯合文
學》19卷9期,2003年7月。
翁雪芳:〈簡媜夏之絕句〉的主題呈現技巧,《中國語文》翁雪芳:〈簡媜夏之絕句〉的主題呈現技巧,《中國語文》翁雪芳:〈簡媜夏之絕句〉的主題呈現技巧,《中國語文》翁雪芳:〈簡媜夏之絕句〉的主題呈現技巧,《中國語文》翁雪芳:〈簡媜夏之絕句〉的主題呈現技巧,《中國語文》翁雪芳:〈簡媜夏之絕句〉的主題呈現技巧,《中國語文》翁雪芳:〈簡媜夏之絕句〉的主題呈現技巧,《中國語文》翁雪芳:〈簡媜夏之絕句〉的主題呈現技巧,《中國語文》翁雪芳:〈簡媜夏之絕句〉的主題呈現技巧,《中國語文》94卷1期(559559期) ,
2004年1月。
黃雅莉:〈在青春歲月裡流淌的一段清澈歌詠黃雅莉:〈在青春歲月裡流淌的一段清澈歌詠─簡媜〈水經〉賞析,《中國簡媜〈水經〉賞析,《中國簡媜〈水經〉賞析,《中國
語文》96卷1期(571期),期),2005年1月。
王慧茹:〈重生與再出發的可能王慧茹:〈重生與再出發的可能─簡媜〈貼身暗影〉評析,《國文天地》簡媜〈貼身暗影〉評析,《國文天地》簡媜〈貼身暗影〉評析,《國文天地》20卷
8期(236期),期),2005年1月。
王基倫:〈簡媜散文的美學動能王基倫:〈簡媜散文的美學動能王基倫:〈簡媜散文的美學動能─以《舊情復燃》為例〉,文訊以《舊情復燃》為例〉,文訊以《舊情復燃》為例〉,文訊以《舊情復燃》為例〉,文訊以《舊情復燃》為例〉,文訊231期,2005
年1月。
林奇伯:〈書寫是一種靈魂的叩問林奇伯:〈書寫是一種靈魂的叩問─散文作家簡媜〉,《光華》散文作家簡媜〉,《光華》散文作家簡媜〉,《光華》30卷5期,2005
年5月。
鄭淑娟:〈論簡媜《天涯海角鄭淑娟:〈論簡媜《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的思想與歷史懷〉,《義守福爾摩沙抒情誌》的思想與歷史懷〉,《義守福爾摩沙抒情誌》的思想與歷史懷〉,《義守
大學報》11期,2005年6月。
張瑞芬:〈沉沒張瑞芬:〈沉沒(默)之聲─讀簡媜《好一座浮島》〉,文訊讀簡媜《好一座浮島》〉,文訊讀簡媜《好一座浮島》〉,文訊讀簡媜《好一座浮島》〉,文訊238期,2005
年8月。
蔡培風:〈散文歷險蔡培風:〈散文歷險─簡媜的寫作進程〉,《明道文藝》簡媜的寫作進程〉,《明道文藝》簡媜的寫作進程〉,《明道文藝》354期,2005年9月
黃雅莉:〈戀父與傷悼的雙重固執從簡媜漁〉論散文複雜內心世界充分黃雅莉:〈戀父與傷悼的雙重固執從簡媜漁〉論散文複雜內心世界充分
展示〉,《台灣圖書館管理季刊》展示〉,《台灣圖書館管理季刊》展示〉,《台灣圖書館管理季刊》2卷1期,2006年1月。
劉雅薇:〈魔幻寫實式描初探劉雅薇:〈魔幻寫實式描初探─以簡媜作品為觀察核心〉,《國文天地》以簡媜作品為觀察核心〉,《國文天地》以簡媜作品為觀察核心〉,《國文天地》22卷
3期,2006年8月。
191
劉玲君:〈簡媜劉玲君:〈簡媜 深情的創作者〉,《書香遠傳》深情的創作者〉,《書香遠傳》深情的創作者〉,《書香遠傳》49期,2007年6月。
王文成:〈王文成:〈女性與佛的對話─試論簡媜佛教散文書寫意指〉,《通識研究集刊》試論簡媜佛教散文書寫意指〉,《通識研究集刊》試論簡媜佛教散文書寫意指〉,《通識研究集刊》
12期,2007年12月。
郭漢辰:〈從女性到母者的大愛追尋─試論簡媜書寫生命史歷程及突
破〉,《漫遊與獨舞─九,《漫遊與獨舞─九O年代台灣女性散文論集》,年代台灣女性散文論集》,2007年10月。
廖祿基:〈論簡媜《天涯海角廖祿基:〈論簡媜《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的記憶與認同〉,《國立台北福爾摩沙抒情誌》的記憶與認同〉,《國立台北福爾摩沙抒情誌》的記憶與認同〉,《國立台北
教育大學語文集刊》13期,2008年1月。
黃郁棻:〈簡媜散文中的父親形象〉,《雲漢學刊》黃郁棻:〈簡媜散文中的父親形象〉,《雲漢學刊》黃郁棻:〈簡媜散文中的父親形象〉,《雲漢學刊》黃郁棻:〈簡媜散文中的父親形象〉,《雲漢學刊》15期,2008年6月。
簡 媜:〈我那粗勇婢女的四段航程〉,《媜:〈我那粗勇婢女的四段航程〉,《媜:〈我那粗勇婢女的四段航程〉,《媜:〈我那粗勇婢女的四段航程〉,《INKINK印刻文學生活誌》第四卷九期,2008年5月。
柯品文:〈研究簡媜散中「圖柯品文:〈研究簡媜散中「圖柯品文:〈研究簡媜散中「圖柯品文:〈研究簡媜散中「圖柯品文:〈研究簡媜散中「圖/文」的並置策略與其指涉意義〉,《國學報(高文」的並置策略與其指涉意義〉,《國學報(高文」的並置策略與其指涉意義〉,《國學報(高文」的並置策略與其指涉意義〉,《國學報(高文」的並置策略與其指涉意義〉,《國學報(高文」的並置策略與其指涉意義〉,《國學報(高文」的並置策略與其指涉意義〉,《國學報(高
師大)》師大)》10期,2009年6月。
鄭如真:〈簡媜散文的修辭特色〉,《國天地》鄭如真:〈簡媜散文的修辭特色〉,《國天地》鄭如真:〈簡媜散文的修辭特色〉,《國天地》鄭如真:〈簡媜散文的修辭特色〉,《國天地》25卷4期,2009年9月。
莊家瑋:〈自(敘)傳性與我追尋的故事莊家瑋:〈自(敘)傳性與我追尋的故事─簡媜散文/散文觀與類論述的互
動〉,《中正大學國文研究所生論集刊》動〉,《中正大學國文研究所生論集刊》動〉,《中正大學國文研究所生論集刊》12期,20102010年6月。
潘雅玲:〈台灣自主性母職書寫的多面向─以李黎、龍應簡媜為例〉,《南,《南
台學報》第37卷,第4期,2012年12月。
五、報章雜誌五、報章雜誌五、報章雜誌五、報章雜誌
羅 奇:〈女作家的新育嬰書寫〉,《聯合報》,《聯合報》48 版,1999 年6月7日。
張 讓:〈現代女薛西弗斯〉,《聯合報》讓:〈現代女薛西弗斯〉,《聯合報》讓:〈現代女薛西弗斯〉,《聯合報》讓:〈現代女薛西弗斯〉,《聯合報》48 版,1999 年 6 月 7 日。
蕭富元:〈簡媜的嬰仔經─生命意外之旅〉,《康健雜誌》十五期,,《康健雜誌》,十五期,,《康健雜誌》,十五期1999年
12月。
魏可風:魏可風:〈逃難到文學裡─專訪簡媜〉,《自由時報》,《自由時報》,《自由時報》,《自由時報》,《自由時報》39版,2000年7月8日。
吳 鳴:〈探索生命的初始〉,《中央日報》鳴:〈探索生命的初始〉,《中央日報》鳴:〈探索生命的初始〉,《中央日報》鳴:〈探索生命的初始〉,《中央日報》,2000年7月12日。
林麗貞記錄整理:〈誤入散文「歧途」——簡媜談散文創作上)〉,《自由時報》
35版,2001年6月18日。
簡 媜:〈為誰而寫?讀〉,《聯合報》,《聯合報》39版,2002年07月28日。
簡 媜:〈給孩子們「根與翅膀」〉,《自由時報》,《自由時報》39版,2004年4月11日。
簡 媜:〈流浪者之歌〉,《自由時報》41版,2005年2月13日。
丁文玲:〈走出純文學 簡媜送上「見面禮」〉,《中國時報》綜合新聞A8版,
192
2007年6月6日。
高大威:〈從私體驗到公共思維的行旅手記〉,《中國時報》開卷周報E2版,2007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