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國勳 |
---|---|
論文名稱: |
臺灣彰化縣秀水鄉臺語常用詞彙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董忠司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9 |
中文關鍵詞: | 彰化縣秀水鄉 、臺語詞彙 、常用詞彙 、詞彙研究 、詞性 、事類 、構詞法 、詞彙 、教材 |
外文關鍵詞: | Changhua County Xiu region of rivers and lakes, Taiwanese glossary, Commonly used glossary, Glossary research, Lexical category, Matter class, Word formation, Glossary, Teaching material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詞彙本身記錄著時代脈搏的跳動,詞彙在我們生活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是我們與人溝通交流的基本素材,利用有限的時間,教導學生學習常用的詞彙,增進語言語文能力,是提升競爭力的好方法。
九十學年度上路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將語文學習領域分為本國語文和英語,閩南語等鄉土語言都是屬於本國語言,只是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對於閩南語的詞彙數量並沒有多加說明。閩南語詞彙的研究需要更多人投入,讓學生在每週一堂的鄉土語言課中,能習得實用的詞彙,在生活中運用。
本研究參考董忠司教授總編纂的臺灣閩南語辭典,從45000多個詞彙中,先篩選出二萬多個臺語詞彙,再刪減為六千六百六十六個進行臺語常用詞彙的調查,統計臺語詞彙量表分數。再針對前1032個臺語常用詞彙做「詞彙詞性」、「詞彙事類」、「詞彙構詞」分析,最後跟田中鎮、台中縣大甲鎮的詞彙分析結果比較,以作為教材編輯與教學的參考。
本篇論文共分為八章,簡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旨在說明本研究的研究動機及目的,還有研究範圍和研究限制。
第二章「文獻探討」,包括「方言調查文獻探討」和「詞彙研究文獻探討」兩個部分。
第三章「彰化縣秀水鄉臺語常用詞彙之調查與統計」,本章在說明本研究的調查方法與過程、研究對象、及研究工具的編製。
第四章「彰化縣秀水鄉臺語常用詞彙之整理與研究」,包括「臺語常用詞彙之探討」和「彰化縣秀水鄉臺語常用詞彙之整理」兩個部分。
第五章「彰化縣秀水鄉臺語常用詞彙詞性之研究」,本章先針對詞性分類探討,再說明秀水鄉臺語常用詞彙的詞性分類情況,最後和田中鎮、大甲鎮常用詞彙詞性分類做比較。
第六章「彰化縣秀水鄉臺語常用詞彙事類之研究」,本章先針對事類分類探討,再說明秀水鄉臺語常用詞彙的事類分類情況,最後和田中鎮、大甲鎮常用詞彙事類分類做比較。
第七章「彰化縣秀水鄉臺語常用詞彙構詞之研究」,本章先針對構詞分類探討,再說明秀水鄉臺語常用詞彙的構詞分類情況,最後和田中鎮、大甲鎮常用詞彙構詞分類做比較。
第八章「研究結論與建議」,包括研究結論與發現、研究心得、臺語詞彙教學、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四個部分。
本論文附錄包括參考書目、彰化縣秀水鄉臺語常用詞彙調查表、彰化縣秀水鄉臺語常用詞彙量表分數與詞頻表、彰化縣秀水鄉前一千多個臺語常用詞彙詞性事類與構詞分析表、彰化縣田中鎮前一千多個臺語常用詞彙分析表、台中縣大甲鎮前一千多個臺語常用詞彙分析表、彰化縣田中鎮前一千多個有收錄到而秀水鄉無收錄詞彙表、臺中縣大甲鎮前一千多個有收錄到而秀水鄉無收錄詞彙表、秀水鄉田中鎮和大甲鎮前一千多個都有收錄到的臺語詞彙表、以及彰化縣秀水鄉臺語常用一千多個詞彙華語解釋等十個部分。
Abstract glossary itself records time pulse beating. The glossary is living in us and holds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t is the basic source material we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We use the limited time to teach students to study the commonly used lossaries and promote the language ability. It is the good method to promote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Nine years consistent curriculum of the national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which had started on 90 study years, had divided into the language study domain our country language and English, the local language such as Southern Fujian language and so on all belong to our country language, is only in nine years consistent curriculum summary, certainly explained regarding Southern Fujian language's glossary quantity. Southern Fujian language glossary research needs more people to invest to make the students practice the practical glossary and apply in the life from weekly learning about local language.
This research had referred to Taiwan Southern Fujian language's glossary dictionary. We sift out more than twenty thousands glossaries from forty-five thousands glossaries. Next, we revise to 6,666 Taiwanese commonly used glossaries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make the statistical Taiwanese glossary meter score. Then, we aim at the first 1,032 Taiwanese commonly used glossary to make analysis of "the glossary lexical category", "the glossary matter class" and "the glossary construction word". Finally, we compare the glossary analysis result with the Taichung town and Tachia town for be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 edition and the teaching reference.
This paper divides into eight chapters, the summary is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the introduction", is about the research motive and the goal, and the research scope and limit.
The second chapter "literature discussion," includes "dialect investigation literature discussion" and "glossary research literature discussion."
The third chapter "investigation and the statistics of Taiwanese commonly used glossary of the Changhua County Xiu region," this chapter was saying investigation method, proces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tudy tool establishment of the research.
The fourth chapter " arrangement and research of Taiwanese commonly used glossary of the Changhua County Xiu region," includes "Taiwanese commonly used glossary" and "research of the Taiwanese commonly used glossary of Changhua County Xiu region."
The fifth chapter " research of Taiwanese commonly used glossary of the Changhua County Xiu region," this chapter contraposes the lexical category classification discussion first, then comment the assort of Taiwanese commonly used glossary of the Changhua County Xiu region. Finally, compare the glossary analysis result with the Taichung town and Tachia town.
The sixth chapter " research of the Taiwanese commonly used glossary of Changhua County Xiu region," this chapter contraposes to search lexical category, then comments Taiwanese commonly used glossary of the Changhua County Xiu region. Finally, compare the glossary analysis result with the Taichung town and Tachia town.
The seventh chapter "research of Taiwanese commonly used glossary construction word of the Changhua County Xiu region ," this chapter contraposes to the discussion of construction word classification, then comments Taiwanese commonly used glossary of the Changhua County Xiu region. Finally, compare the glossary analysis result with the Taichung town and Tachia town.
The eighth chapter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s", includes research conclusion and discovery, research attainment, Taiwanese glossary teaching, and suggestion for the research in the future.
The present paper appendix includes the bibliography, the Changhua County Xiu region Taiwanese commonly used glossary examination table, the Changhua County Xiu region Taiwanese commonly used glossary meter score and the word frequency table, lexical category matter class with the construction word analytical table before the 1,000 Changhua County Xiu region Taiwanese commonly used glossary, in the Changhua County field the town first more than 1,000 Taiwanese commonly used glossary analytical table, the Taichung county Tachia town first more than 1,000 Taiwanese commonly used glossary analytical table, in the Changhua County field town first more than 1,000 has includes but the Xiu region of rivers and lakes not to include the glossary, Taichung county Tachia town first more than 1,000 has includes but the Xiu region of rivers and lakes not to include the glossary, in the Xiu region of rivers and lakes field the town and Tachia town first more than 1,000 All has the Taiwanese glossary which includes, as well as the Changhua County Xiu region of rivers and lakes Taiwanese commonly used more than 1,000 glossaries Chinese explanation and so on ten parts.
中國首屆全國現代漢語殘詞彙學術討論會編(1993)《詞彙學新研究》。1995年初版。中國:語文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辭典編輯室編(1998)《現代漢語辭典》。台北:商務印書館。
巴義慈等〈2001〉《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第三期》。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王育德(1993)《台灣話講座》。台北市:自立晚報社。
王育德(2000)《台語入門》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王育德(2002)《台語語常用語彙》。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王華南(1992)《實用台語字彙》。臺北市:臺原出版社。
平田昌司、趙日新、劉丹青、馮愛珍、木津祐子、溝口正人(1998)《徽州方言研究》。東京:株式會社好文出版。
江惜美(1998)《國語文教學論集》。台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何容主編(1993)《國語日報辭典》。臺北市:國語日報社。
吳守禮(1995)《閩台方言研究集﹙一﹚》。臺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吳守禮(2000)《國臺對照活用辭典》。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吳玫芳(2000)《台華詞彙對比研究---以台南善化鎮自然事物基本詞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赫(1996)《臺灣諺語的智慧》。台北縣:稻田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周長楫編纂(1994)《閩南語詞典》。台南:金安文教機構。
林央敏(2000)《簡明台語字典》。台北市:前衛出版有限公司。
林郁靜(2000)《麥寮方言的調查與研究語音及詞彙初探》。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香薇(2001)《臺灣閩南語複合詞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慶勳(2001)《台灣閩南語概論》。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竺家寧(1999)《漢語詞彙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洪英聖(1995)《情歸故鄉.總篇:臺灣地名探索》。臺北市:時報文化。
洪惟仁(1995)《台語文學與台語文字》。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洪惟仁(1995)《台灣語言危機》。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胡鑫麟編著(1994)《分類台語小辭典》。臺北市: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1982)《兒童常用詞彙研究》。臺北市:臺灣書店。
國立國語研究所(1964)《分類語彙表》。日本東京:國立國語研究所。
張屏生(1996)《同安方言及其部分相關方言的語音調查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屏生(1997)《台灣閩南語調查所發現的一些現象》。臺灣省政府文化處(母語教育研討會):母語教育文集。
張屏生(2001)〈當前母語教育實施的困境〉,國文天地第十七卷七期。
張屏生等〈2002〉《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第四期》。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張屏生等(2004〉《語言、文獻與調查學術研討會》。 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張振興(1989)《台灣閩南方言記略》。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張德水(1996)《臺灣種族、地名、政治沿革》。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1994)《重編國語辭典俢訂本》。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1998)《八十四年常用語詞調查報告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1998)《口語語料調查報告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1999)《八十五年常用語詞調查報告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1999)《八十六年常用語詞調查報告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編印(2001)《閩南語字彙(一) 》。台北市:教育部編印。
教育部編印(2001)《閩南語字彙(二) 》。台北市:教育部編印。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曹逢甫(1993)《應用語言學的探索》。臺北市:文鶴出版社。
曹逢甫(1994)〈對比分析與華語語法教學〉,華文世界83期。臺北市:華文世界雜誌社。
曹逢甫、蔡美慧編(1995)《臺灣閩南語論文集》。臺北市:文鶴出版社。
符淮青(1985)《現代漢語詞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符淮青(1996)《漢語詞彙學史》。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許幸華(2003)《國小語文領域台華教學用語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極燉(1990)《台灣語概論》。臺北市:臺灣語文研究發展基金會。
許極燉(1992)《台灣語概論》。高雄市:第一出版社。
許極燉(1992)《常用漢字台語詞典》。臺北市:自立晚報。
許極燉(1994)《台語文字化的方向》。臺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連金發(1996)〈臺灣閩南語<頭>的構詞方式〉。臺北市:第五屆中國境內語言暨語言學國際研討會。
陳弘昌 (1997)〈瀕林消失的台語詞初探〉,國教輔導第36卷第五期。
陳弘昌 (2000)《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陳彤曲等〈2002〉《台灣語文教育研討會論文集》。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陳其光(1998)《語言調查》。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陳美如(1998)《台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陳修(1991)《臺灣話大詞典》。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陳惠玉(2003)《台灣台中市何仁里台語常用詞彙調查與詞頻之初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新雄、竺家寧、姚榮松、羅肇錦、孔仲溫、吳聖雄(1989)《語言學辭典》。臺北市:三民書局。
陳錦增(2003)《台灣台中縣新里里台語常用詞彙調查與詞頻之初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金金(2001)〈九年一貫課程中的閩南語教材教法〉,國文天地第十七卷一期。
曾金金、鄭良偉(1997)《台語文學出版物收集、目錄、選讀編輯計畫》。(文建會委託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曾榮汾(1992)《辭典學研究專刊 第三輯》。臺北市:辭典學研究室。
湯廷池(1993)〈對比分析與語言教學〉,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21期。
湯珍珠、陳忠敏(1993)《嘉定方言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詞庫小組(1993)《中文詞類分析 技術報告no.93-05》。臺北市南港:中央研究院 資訊科學研究所 中文詞知識庫小組。
詞庫小組(1993)《新聞常用名詞詞頻與分類 技術報告no.93-04》。臺北市南港:中央研究院 資訊科學研究所 中文詞知識庫小組。
詞庫小組(1993)《新聞常用動詞詞頻與分類 技術報告no.93-03》。臺北市南港:中央研究院 資訊科學研究所 中文詞知識庫小組。
詞庫小組(1993)《新聞語料字頻統計表 技術報告no.93-01》。臺北市南港:中央研究院 資訊科學研究所 中文詞知識庫小組。
詞庫小組(1993)《新聞語料詞頻統計表 技術報告no.93-02》。臺北市南港:中央研究院 資訊科學研究所 中文詞知識庫小組。
詞庫小組(1994)《中文書面語頻率詞典(新聞語料詞頻統計)技術報no.94-01》。臺北市南港:中央研究院 資訊科學研究所 中文詞知識庫小組。
詞庫小組(1995)《中央研究院平衡語料庫的內容與說明 技術報告no.95-02》。臺北市南港:中央研究院 資訊科學研究所 中文詞知識庫小組。
賀重、王力、黎錦熙、陸文達、周祖謨、高名凱、曹伯韓、文鍊、胡附、穆德洛夫、鍾梫、趙淑華、金德厚、王還、陳乃凡、俞敏、呂叔湘(1955)《漢語的詞類問題》。北京: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黃沛榮主編(1994)《當前語文問題論集》。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黃宣範(1988)《現代台灣話研究論文集》。臺北市: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黃宣範(1994)《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臺北市:文鶴出版社。
黃瓊華(2000)〈從學前兒童的常用詞彙試論《台灣閩南語教材一、二冊》—以苗栗縣後龍鎮兒童語言為例〉,《2000年首屆師範學院研究生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臺東市:國立臺東師範學院。
黃瓊華(2001)《國小台、華語教材詞彙之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秀芳(1997)〈閩南語字彙用字的幾個原則〉,《臺灣省政府文化處(母語教育研討會):母語教育論文集》。
楊秀芳(2000)《台灣閩南語語法稿》。台北市:大安出版社。
楊青矗(1992)《國台雙語辭典》。臺北市:敦理出版社。
溫知新等〈2000〉《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第二期》。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董大年主編〈2001〉《實用漢語分類辭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董忠司(1993)〈早期臺灣語裡的非漢語成分初探〉,《第一屆臺灣語言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董忠司(1996)《台灣閩南語概論講授資料彙編》。台北市:台灣語文學會。
董忠司(1996)《台灣閩南語語音教材 初稿》。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董忠司(1997)《母語教育文集》。臺灣省政府文化處。
董忠司(1997)《臺灣語言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董忠司(1997)〈畬語與閩南語的關係〉,《新竹師院語文學報第10期》。新竹市:新竹師院。
董忠司彙編(1998)《台灣語言音標》。臺北市:臺灣語言學會。
董忠司(1998)〈臺灣閩南語母語教學之教材選編〉。《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第一期》。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董忠司(2001)《台語教材專題討論參考資料一》。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董忠司(2001)《台語教材專題討論》。。
董忠司(2001)《台灣語語音入門》。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董忠司(2001)《臺灣閩南語辭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董忠司(2001)〈吳守禮教授的潮州語文研究及其成就〉,《第四屆潮州學國際研討會 論文》。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董忠司(2001)〈從語文教學的一貫和統整談現階段臺灣語文教育〉,《九年一貫語文統整教學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董忠司編輯召集(2001)《福爾摩沙的烙印:臺灣閩南語概要》。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詹伯慧(1991)《現代漢語方言》。臺北市: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詹伯慧、李如龍、黃家教、許寶華(2001)《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2000年12月初版,2001年1月第二版。武漢:湖北語文教育出版社。
詹伯慧等(1991)《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1994)《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翟時雨(1986)《漢語方言與方言調查》。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1952)《國臺通用語彙》。臺北市:國語日報社。
語文出版社編輯組(1996)《詞彙學新研究:首屆全國現代漢語詞彙學術討論會選集》。北京:語文出版社。
趙元任(1968)、丁邦新中文譯本(1984)《中國話的文法》。香港:中文大學。
趙金銘(1997)《漢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北京,語文出版社。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1996)《實用現代漢語語法》。1996年初版,2000年第二版。臺北市:師大書苑。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2000)《實用現代漢語語法》。臺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劉叔新(1993)《詞語的意義和結構》。1993年初版。大陸:天津古籍出版社。
劉英林、宋紹周(1992)《漢語水平詞彙與漢字等級大綱》。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潘文國、葉步青、韓洋(1993)《漢語的構詞法研究》。1993年二月初版。臺灣學生書局。
潘文國、葉步青、韓洋(1993)《漢語的構詞法研究》。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蔡培火(1969)《閩南話國語對照常用辭典》。臺北市:正中書局。
鄭良偉、黃宣範(1988)《現代台灣話研究論文集》。臺北市: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鄧盛有等〈2003〉《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第五期》。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盧廣誠(1998)〈台閩語的構詞法〉,《臺灣語言與語文競賽研討會文集(2)1-1~1-28》。
盧廣誠(1999)《台灣閩南語詞彙研究》。台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謝國平(1995)〈雙語教學與語言規劃〉,華文世界第75期。臺北市:華文世界雜誌社。
謝國平(2000)《語言學概論》。臺北市:三民書局。
顏國仁(1995)《台語口語常用詞頻率調查初步報告》。國立清華大學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秋昭(2000)《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羅肇錦(1980)《語言與文化》。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