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縈瑩
LIN, YING-YING
論文名稱: 影像故事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以臺中市大安區海墘國民小學低年級為例
Study on Image Story in Visual Arts Instructions─ A Case Study of The Lower grades of Hai-Chia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指導教授: 葉俊顯
Chun-hsien Yeh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75
中文關鍵詞: 影像故事視覺藝術課程
外文關鍵詞: image story, visual arts instructions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宗旨在探討如何將影像故事融入視覺藝術教學,運用在國小低年級藝術課程,期盼透過影像故事的引導讓學生對於藝術的學習更具樂趣,並拓展學生學習的深度與廣度。本研究目的有四:一、探討影像故事融入國小低年級視覺藝術之教學的意涵。二、發展適合國小低年級應用影像故事進行視覺藝術教學之課程設計。三、評估影像故事融入國小低年級視覺藝術教學課程實施的可行性。四、針對教學研究之結果提出建議,作為國小低年級視覺藝術教學之參考。
    研究方法採文獻分析法和行動研究法,以二年級學生為對象進行實際教學。
    本研究結論發現影像故事融入視覺藝術的課程,結論如下:
    一、影像故事引起學生共鳴,讓學習藝術充滿樂趣。
    二、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體會藝術無所不在。
    三、能夠養成影像思考的美感與解讀能力。
    四、創作自己的故事主角,豐富孩子們的想像力。
    五、多鼓勵讓學生品嚐到更多成功經驗,增加學生藝術創作的自信心。
    六、討論影像故事中的情節、事件與主角之行為,並從中學習好品格。
    七、培養勇於探索與嘗試的孩子。因此,本課程是具體可行的課程。
    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針對課程設計、教學實施、學校行政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is how to adapt image story into visual art instructions of lower grades in elementary schools; we expect that adapting image story in visual art instructions brings more learning fun for the students and extend students’ learning depth and breadth.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re: (1) study on the value of image story in visual arts instructions of elementary schools, (2) design practical visual arts instruction courses with image story for elementary school lower grades, (3)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image story into visual art instructions of elementary school lower grades, and (4) according to our implementation results, propose for future visual art instructions of elementary school lower grades.
    This study uses the documentary analysis and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es. The objects are grade-2 students.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s:
    (1) The Image story causes students resonance and learning fun.
    (2) Starting from the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s, the students realize art exists everywhere.
    (3) The students develop the capability of sense and realization of image thinking.
    (4) The students can create their own roles in the story. This kind of capability makes their imagination richer.
    (5) Encouraging the students to admire successful stories grows the students’ confidence in art creation.
    (6) The students learn and establish good personalitie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image stories’ scenarios, events, and roles’ behaviors.
    (7) We develop the students dare to explore and try things new, and conclude that adaption of image story in visual arts instructions is practical.
    Finally, we propose our suggestions for devising courses, practical teachings, school’s policies, and future studies based on our resul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內容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五節 名詞解釋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影像傳播之演進歷史及其內涵 11 第二節 影像故事融入視覺藝術課程之藝術表現 22 第三節 影像故事融入視覺藝術課程的發展與兒童認知造形發展理論 58 第四節 課程統整的意義功能與方法 69 第五節 課程設計與教學模式 75 第六節 影像媒介與素材之藝術教育相關研究 79 第三章 教學研究設計與實施 85 第一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85 第二節 課程設計 89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100 第四節 研究的效度與信度 103 第四章 教學實施成效之分析與檢討 105 第一節 「Food之圓舞曲-火星人拼圖」單元教學研究結果 105 第二節 「Food之圓舞曲-火星人變變變」單元教學研究結果 119 第三節 「布思議之歌-小麻雀遊記」單元教學研究結果 130 第四節 「布思議之歌-花豹的際遇」單元教學研究結果 143 第五節 「紙的party –小蝸牛故事集」單元教學研究結果 156 第六節 「紙的party–小蝸牛的好朋友」單元教學研究結果 167 第七節 「沙與土故事屋–我的動物明星」單元教學研究結果 181 第八節 「沙與土故事屋–卡布里多的神奇帽」單元教學研究結果 192 第九節 「物境漫遊-公主王子選美」單元教學研究結果 204 第十節 「物境漫遊-夜鶯 show」單元教學研究結果 216 第十一節 綜合分析與檢討 22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239 第一節 結論 239 第二節 建議 248 參考書目 254 一、中文部分 254 二、網路資源 257 附錄一 學生學習心得自評單 262 附錄二 學生活動學習單 264 附錄三 教學觀察紀錄評量表 274 附錄四 教師行動研究教學反省日誌 275

    王秀雄(1998)。觀賞、認知、解釋與評價-美術鑑賞教育的學理與實務。 國立歷史博物館。
    王其敏(2001)。創意的思考-以新方法解開你的視覺想像力。台北市:六合出版社。
    王彥喦(2002)。與光影共舞─「光」素材在國小視覺藝術教學的應用實施與探討。
    王瑞蓉(2003)。低結構性素材應用於國小藝術統整課程之研究-以國小低年級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真麗 (2005) 。生活課程理論與實務。台北市:高等教育文化。
    方德隆等譯(2001) 。統整課程的設計-證實能增進學生學習的方法。高雄市:麗文文化出版。
    孔杏如(2009)。風素材運用於低年級藝術課程之教學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惠芬譯 (2009) 。現代藝術,怎麼一回事?-教你看懂及鑑賞現代藝術的30種方法。台北市:臉譜出版。
    李美蓉(1994)。雕塑-材料˙技法˙歷史。台北市立美術館。
    李醒塵 (1996)。西代美學史教程。台北:淑馨出版社社。
    李美蓉(2001)。思考媒材。美育,122期 ,頁42-49。
    李坤崇等(2001)。統整課程與實務。台北:心理。
    李郁芬 (2002) 。激發孩子的多元創意。台北:新苗文化。
    吳正雄(2006)。人應該怎麼活-人文的藝術史觀點與教育。春暉出版社 。
    呂燕卿(1996)。兒童繪畫發展之認識與實際。 美育,69期。
    呂燕卿(2002)。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 「生活課程」及「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內涵 。頁375-395,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周國平(1994)尼采在二十世紀的轉折點上。台北市:林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周芊等 (2006)。媒介與兒童。 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周鮚(2009)。動畫電影分析。 中國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林曼麗(2001)。藝術.人文.新契機:視覺藝術教育課程改革論 。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林珍如譯(2002)。莫札特效應-音樂身心靈療法。台北: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貞秀 (2006) 。「水」素材應用於國小視覺藝術統整教學之研究~ 以臺北市內湖國民小學低年級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惠雅 (2007) 。兒童遊戲課程-動作技能與社會能力發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小玉 (2009)。藝術與人文第一階段教學參考手冊。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洪翠娥 (1988)。霍克海默與阿多諾對「文化工業」的批判 。台北:唐山出版社。
    胡寶林 (1998)。繪畫與視覺想像力。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孫周興譯 (1994)。林中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徐梓寧(1996)。藝術與生活的模糊分際 。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高宣揚(1993)。存在主義 。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璐茜(2005) 。想像力開發創意教室。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致豪(2009)藝術與人文第一階段教學參考手冊。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陳玉梅(2002)。應用環保素材於國小低年級視覺藝術課程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朝平(2000)。藝術概論 。 台北:五南出版。
    陳龍安(2001)。創意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 。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陳朝平(2002)。藝術學與藝術教育 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册 。新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頁116。
    陳瓊花 (1997)。視覺藝術教育。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崔光宙 (1992)。美感判斷發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黃政傑(1991)。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黃麗娟譯(1996)。藝術開講。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蔡清田(2002)。 課程統整與行動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
    鄭良儀(1999)。兒童遊戲與觀察。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劉立行等(2003)。兒童遊戲與觀察。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劉得劭 (1998)。造形遊戲之理論與實踐 -一個國小美勞的臨床教學研究 。台北:五南出版社。
    劉豐榮(2001)。當代藝術教育之評析。 《視覺藝術》,頁59-96。
    劉豐榮(2002)。藝術與人文上冊。《社會學與藝術教育》,頁197。
    歐陽中石等(2007)。藝術與概論。台北:五南出版社。
    錢俊譯(1993)。傅柯-超越結構主義與詮釋學。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簡楚瑛(2009)。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韓叢耀(2005)。圖像傳播學。台北市:威仕曼文化。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