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鈞傑
Tsai, Chun-Chieh
論文名稱: 新住民教材比較分析-以成人基本識字教材、來去移民華語及韓國KIIP 教材為例
Comparative Study of Teaching Materials for New Immigrants:“The Textbook of Basic Adult Literacy Education”,“Lai-Qu Huayu For Immigrants”and “Korean Immigration and Integration Program (KIIP)”
指導教授: 劉宜君
Liu, I-Chun
口試委員: 吳貞慧
Wu, Chen-Huei
齊婉先
Chi, Wan-Hsi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華文文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Sinophone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4
中文關鍵詞: 臺灣新住民新住民教材教材比較分析
外文關鍵詞: Immigrant and language learning, Learn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Comparative study of language learning materials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各國皆有移民經由婚姻、工作或留學等方
    式來往不同的國家,在異鄉落地生根,融入在地社會。而來自外國的移
    民大多不諳當地的語言,如何培養語言能力及識字能力成為首要解決的
    目標。研究者藉由自身在韓接受KIIP計畫的經驗作為研究發想,透過比
    對台韓之間的新住民教材,探討編輯面向及教材內容是否合乎需要,進
    而提出新住民教材的編輯建議。
    本研究以教育部於109年二版的《成人基本識字教材》、鍾鎮城和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南洋台灣姐妹會南部辦公室於99年初版的《來去移民
    華語》及韓國國立國語院(국립국어원)於2020年(民國109年)重新改版
    的《KIIP教材》作為教材分析對象,透過質化為主,量化為輔的研究方
    式,探討三套教材各自的編排模式是否落實編輯理念,透過教材背景及
    結構、教材內容分析及教材總體評析三個面向對三套教材進行多元化的
    觀點分析,並針對研究成果整理新住民學習需求、新住民教材編輯建議
    做為今後編寫新住民教材的參考。
    本研究結果發現: 三套教材編排分析如下,《成人基本識字教材》雖
    以識字觀念作為主要編寫依據,但多停留在形音義認知層面的練習,難
    以培養新住民運用識字能力進行表達;《來去移民華語》採學習者中心的
    編寫方式,融入選擇權及雙語讀寫,但教材內缺少註釋說明,練習題型
    多為孤立性題目;《KIIP教材》針對語言知識進行說明及介紹,並提供大
    量語言材料,練習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的應用,提升日常生活中所需
    的語言基礎能力。針對新住民需求的統整如下:一、識字及交際表達能
    力;二、生活資訊及文化知識;三、跨文化交際能力;新住民教材編輯
    建議如下:一、著重二語理論編排及學生主體性;二、主題由親而疏,廣
    納教材文體;三、針對聽說讀寫進行有效訓練;四、滿足教材立體性及
    時代性;五、考量教育政策與課程現況。


    With the advent of globalization, people migrate and settle in other countries due to marriage, work, or study. To engage in the new environment, it is essential to learn the local language.This study explores the appropriate constructs and content of language learning materials for immigrants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different volumes of textbooks.The results offer clear editing directions for immigrants’ language learning textbooks.
    The materials for analysis in this study include “The Textbook of Basic Adult Literacy Education”, “Lai-Qu Huayu for Immigrants” and “Korean Immigration and Integration Program (KIIP)”. Mixing wi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the focus of analysis involves the categories of the main concepts, compilation modes of the textbooks, and the structure of each lesson. The study provides overall evaluation and suggestions by consistent comparisons among the materials and previous empirical studies.
    The results show:The volume of The Textbook of Basic Adult Literacy Education involves a variety of concepts that new inhabitants must know and is dedicated to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learners’ literacy while offering inadequate practices for learners to expand their language skills and communicate.Lai-Qu Huayu for Immigrants is learner-centered, offering bilingual reading, writing, and flexible discussion activities. However, it lacks annotations and mainly provides the isolated practices without integrating relevant concepts into other chapters.KIIP explains and introduces main concepts and language-related knowledge and includes plenty of practice for applying different language skills.
    The findings highlight learning needs of the new inhabitants, which include: 1) Literacy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ies, 2) life information and cultural knowledge, and 3)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suggestions related to materials compilation are concluded as follows: 1) integrating with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needs and theories, 2) involving the themes from close to distant with various literary forms, 3) covering effective training of essential language skills, 4) developing supplementary resources and updating content regularly, and 5) implementing educational and social policies.

    摘要 ii 目次 iv 圖次 vi 表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5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9 第四節 名詞解釋 10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探討 13 第一節 台韓新住民教育發展 13 第二節 新住民語言教育探討 23 第三節 第二語言教材相關理論與研究 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4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 54 第二節 研究流程 55 第三節 研究內容分析 57 第四章 教材分析與討論 61 第一節 教材背景與結構分析 61 第二節 教材內容分析 82 第三節 教材整體評析 9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2 第一節 教材編輯理念與實際編排 112 第二節 新住民需求統整 116 第三節 新住民教材編輯建議 118 第四節 研究限制及對未來之建議 120 參考文獻 122 附錄一、〈對外漢語教材評估一覽表〉 129 附錄二、《成人基本識字教材》課程單元 132 附錄三、《來去移民華語》課程單元 136 附錄四、KIIP教材《韓語及韓國文化》課程單元 138 附錄五、KIIP教材《韓國社會理解》課程單元 142 附錄六、《成人基本識字教材》教材內容 145 附錄七、《來去移民華語》教材內容 154 附錄八、KIIP教材《韓語及韓國文化》教材內容 159 附錄九、KIIP教材《韓國社會理解》教材內容 169

    專書:
    一、英文
    Brown,J.D.(1995).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 Boston, MA: Heinle & Heinle.
    Foy N.(1997),Empowering People at work; Cambridge: Gower Publishing, London.
    Freire,P.,&Macedo,D.(1987).Literacy: Reading the Word and the World. Westport, CT: Bergin & Garvey.
    Howatt,A.(1984). 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Hunter,C.S.J.,&Harman,D.(1979), Adult Illiteracy in the United States: A Report to the Ford Foundation , NewYork:McGraw-Hill.
    Krashen,S.D.(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New York: Longman.
    Maykut,P.& Morehouse,R.(1994). Begin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A philosophic and practical guide. New York: RoutledgeFalmer.
    Silverman,D.(2006).Interpreting qualitative data (3 ed.).Los Angeles, CA: SAGE Publications.
    Tom Hutchinson&Alan Waters(1987)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 central approach.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73,93.
    二、中文
    Arthur S.Reber(1985)。心理學辭典 (The Penguin dictionary 01 Psychology)。李伯黍等譯。上海:譯文出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編輯委員會(1985)。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王文科 (2006)。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p393-398。
    李泉(2004)。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載於趙金銘(主編),對外漢語教學概論(頁133-182))。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泉(2006)。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泉(2012)。對外漢語教材通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曉琪(2012)。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束定芳(2004)。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束定芳、莊智象(1996)。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夏曉鵑(1996)。外籍新娘在美濃。美濃鎮誌。下冊。1147-1151。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陳美如(2000)。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程曉棠(2002)。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舒兆民(2016)。華語文教學。台北:新學林出版社。
    舒兆民(2017)。華語文教材編寫實務。台北:新學林出版社。
    黃明月(2006)。成人教育課程設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出版社:台北市: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趙金銘(主編)(2004),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劉珣(2000)。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蔡雅薰(2009)。華語文教材分級研制原理之建構。台北縣:正中。
    鍾鎮城(2012)。移民華語教學:全球在地化的語言民族誌研究, 台北市: 新學林。
    期刊論文:
    一、西文期刊
    Bailey,K.D.(1987) Methods of Social Research. 3rd Edition,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Berwick,R.(1989). Needs assessment in language programm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In P. K. Johnson (Ed.). 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rindley,G.(1984). Needs analysis and objective setting in the adult migrant education program. Sydney: N.S.W. Adult Migrant Education Service.
    Greene,M.(1982).Literacy for what?,Phi Delta kappan,63(5),p.326-329.
    Ziegahn,L.(2001).Considering culture in 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approaches for adults,ERIC Digest No.231.
    二、中文期刊
    方麗娜(2007)。〈語言與文化〉。華語文研究與教學:四分之一世紀的回顧與前瞻,頁253-288。
    王曉鈞(1997)。〈從外國學生的認知模式看華文教材的編寫原則〉。第五屆世華會論文集。台北:世界華文教育協進會。
    丘愛鈴、何青蓉(2008)。〈新移民教育機構推動新移民教育現況、特色與困境之調查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9(2),61-94。
    朱吉梅(2014)。〈本科院校英語教學中的需求分析調查〉。山東外語教學,5, 16-22 。
    何青蓉(1999)。〈學習社會中的識字敎育〉。成人教育雙月刊,50,2-9。
    何青蓉、丘愛鈴(2009)。〈我國新移民識讀教育政策之問題評析與前瞻〉。教育與社會研究,18,1-31。
    何青蓉、陳源湖(2005)。〈成教班教學的挑戰與省思--國小教師轉化與增能的可能性〉。學生輔導,97,54-73。
    何青蓉、劉俊榮、王瑞宏(2001)。〈台灣地區成人基本識字教材內容屬性與適用對象分析〉。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匯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1(2),113-125。
    余衛華(2002)。〈需求分析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外語與外語教學。8:20-2。
    吳秀瑾(2005)。〈女性主義立場論與社會習性〉。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7(3),654-658。
    吳清山(2006)。〈讓新住民有翻身的機會:談新住民教育的困境與突破〉。研習資訊,23(5),15-20。
    呂必松(1993)。〈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世界漢語教學 第三期,頁99-101。
    李泉(2002)。〈論對外漢語教材的趣味性〉。中國對外漌語教學學會第七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
    周祝瑛(2008)。〈比較教育研究:方法與途徑〉之評介。當代教育研究,16(1),155-165。
    柯華葳、辜玉旻、林姝慧(2015)。新移民女性學習中文之成效探討。課程與教學季刊,18(3),183-206頁。
    倪傳斌、 劉治(2006)。〈外語需求的特徵分析〉。外語與外語教學,2,21-24。
    張菀珍、黃富順(2006)。我國外籍配偶學習需求與現況之研究。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7,75-101。
    張菀珍、黃富順(2007)。我國外籍配偶學習問題之研究。國教學報,19,49-78。
    曾秀珠(2004)。〈外籍配偶教育課程規劃之芻論〉。社會發展季刊,105- 228。
    馮惠敏、黃明東和楊旭生(1994)。〈大學生學習目的的調查統計與層次分析〉。電力高等教育,1994 (2):27-29。
    黃政傑(2015)。新移民教育課程政策的侷限與突破。課程研究,10(2),1-15。
    黃富順(1994)。〈我國失學國民脫盲識字標準及脫盲識字字彙之研究〉。成人教育,21,35-43。
    趙金銘 (1997)。〈對外漢語教材創新略論〉。世界漢語教學,1997(2),54-63。
    趙金銘(1998)。〈論對外漢語教材評估〉。語言教學與研究,3,頁4-19。
    趙賢州(1988)。建國以來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報告。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世界漢語教學學會。
    鍾鎮城、黃湘玲(2009)。客籍新移民女性之語言使用與自我移民認同形塑,高雄師大學報,26,49-64。
    顧瑜君(2008)。〈台灣新移民之新教育觀—以在地教師課程觀點出發〉。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8(1),89-128。
    三、中文論文
    朱玉玲(2002)。澎湖縣外籍新娘生活經驗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何秀瓔(2017)。新住民高級華語文學習需求與課程規畫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吳美雲(2001)。識字教育作為一個「賦權」運動:以「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輔導班」為例探討。台北市: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呂瑾瑛(2013)。新移民華語學習需求與教師教學策略之分析-以南台灣地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暨南大學課程教學與科技研究所學位論文。南投。
    李素蓮(2005)。台南縣外籍配偶學習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沈倖如(2003)。天堂之梯?----台越跨國商品化婚姻中的權力與抵抗。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林天馨(2019)。台中生活融入新住民中級華語班之課程設計。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華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台中市。
    侯伶瑩(2012)。外籍配偶華語學習教材分析─以識讀能力為探討範圍。開南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張慧貞(2008)。台北市新移民華語學習班課程規劃之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銘桂(2009)。新移民初級華語教材規劃設計與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郭宥均(2007)。新竹市外籍配偶教育政策執行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陳雅婉(2014)。兩岸四地小學說話教材比較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博士班博士論文,台中市。
    陳蓓婷(2008)。外籍配偶漢字學習經驗與需求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陳顯衢(2015)。對外華語教學之成語教材比較與分析:以《輕輕鬆鬆出手成章》及《成語教程》為主。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市。
    曾品霓(2017)。專業華語教材設計與評鑑發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舒兆民(2002)。網路華語語體及文化課程教學設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黃湘玲(2010)。移民華語教師課程實踐性之探究:以來去華語課程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高雄市。
    潘春秀(2012)。新移民華語學習班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屏東市。
    蔡台鴻(2009)。外籍新聞的污名化—以新聞事件報導為例。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
    鄭雅雯(2000)。南洋過台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婚姻與生活探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賴建達(2002)。國民小學實施外籍新娘識字教育之研究─以一所山區小學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賴秋燕(2010)。短期班華語文化教材之設計研究--以飲食文化為討論範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鍾鎮城(2013)。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102年度研究計畫案:在台移民華語學習現象之分析研究以外籍配偶為對象。高雄。
    譚翠玉(2015)。台灣新住民華語教材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華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台中市。
    四、韓文論文
    이래호.(2015). 사회통합 프로그램[KIIP]을 위한 한국어 교재의 구성 체계와 내용 분석. 영주어문, 29, 347-374.
    이미향, 윤영, 최은지 & 박진욱.(2018). 특수 목적 교육으로서의 이민자 대상 한국어 교육과정과 교재 개선 방향 연구 -법무부 사회통합프로그램을 중심으로-. 한국언어문화학, 15(1), 147-174.
    최배영, 한은주(2012).이민자의 법무부 사회통합프로그램 참여경험에 관한 연구.가정과삶의질연구,30(3),83-103.
    網路資源:
    內政部、教育部(2013)。102學年度「全國新住民火炬計畫」行動方案。
    內政部移民署(2021)。新住民子女跨國銜轉教育之研究-1091f303。2023年1月24日取自 https://www.immigration.gov.tw/media/新住民子女跨國銜轉教育之研究-1091f303.pdf。
    행정안전부(2011)。2011년 외국인주민 현황 자료。
    국립국어원(2019)。2019-20사회통합프로그램 한국어 교재 개발:1차 연도。
    법무부(2022)。2022년 사회통합프로그램 운영지침。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