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佩潓
Tsai, Pei-Hui
論文名稱: 動手做活動對國小二年級學童在科學學習成就、對科學的態度和探究能力之影響
The impact of hands-on activities on second grade student's science achievement,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and inquiry ability
指導教授: 王姿陵
Wang, Tzu-Ling
口試委員: 盧秀琴
Lu, Chow-Chin
唐文華
Tarng, Wern-Huar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Mathematics & Science Education Master Inservice Program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0
中文關鍵詞: 動手做活動對科學的態度科學學習成就探究能力
外文關鍵詞: hands-on activities, science achievement,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inquiry ability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透過動手做活動的實施,對於國小二年級學童「科學學習成就」、「對科學的態度」和「探究能力」之影響。
    本研究教材以二上翰林版生活課程第二單元和風做朋友為主要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包含風的特性、風力風向和風的應用三個學習主題。
    本研究對象為新竹縣某國小二年級兩班學生,其中一班27人為實驗組,進行動手操作教學,另一班25人為對照組,進行一般教學,教學時間為六節課共240分鐘。
    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研究工具包括「科學學習成就測驗」、「對科學的態度量表」、「探究學習單」,已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One-way ANCOVA)和獨立樣本t檢定進行資料分析。
    本研究重要發現如下:
    一、使用動手做活動教學和一般教學對於國小二年級學童在對科學的態度上沒有顯著的差異。
    二、使用動手做活動教學和一般教學對於國小二年級學童在科學學習成就沒有顯著的差異。
    三、國小二年級男、女學使用動手做活動在科學學習成就上沒有顯著的差異。
    四、國小二年級男、女學使用動手做活動在對科學的態度上沒有顯著的差異。
    五、國小二年級男、女學使用動手做活動在科學探究的能力上,女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高於男生。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hands-on activities on second-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science achievement,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 and inquiry ability.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he “unit 2 of Life curriculum (Hanlin edition) for the first semester of second grade--All About Wind”, were adopted as the main teaching contents in this study.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included three learning topic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wind force and direction, and wind applications.
    The students from two classes in the second grade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Hsinchu County were adopted as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Among them, 27 students from one of the classes we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ere hands-on activities teaching was imparted; 25 students from the other class wer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ere general teaching was imparted. Teaching was imparted in six lessons, a total of 240 minutes.
    The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was employed.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science learning achievement test”, “scientific attitudes scale”, and “inquiry-based learning worksheet”. The independent sample one-way ANOVA and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were carried out for data analysis.
    The important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Hands-on activities teaching and general teaching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of the students in the second grad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2.Hands-on activities and general teaching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the science achievement of the students in the second grad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3.The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in the second grad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engaged in hands-on activiti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science achievement.
    4.The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in the second grad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engaged in hands-on activiti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5.For the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in the second grad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engaged in hands-on activities, the female students’ science inquiry abilit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ale student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名詞釋義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動手做活動的相關理論 6 第二節 動手做在科學教育的實徵研究 12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1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6 第二節 研究流程 18 第三節 研究設計 20 第四節 研究對象 21 第五節 研究工具 22 第六節 教學教材內容 27 第七節 資料收集與分析 3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1 第一節 動手做活動對國小二年級學童在對科學的態度的影響 31 第二節 動手做活動對國小二年級學童在科學學習成就的影響 32 第三節 動手做活動對不同性別國小二年級學生在科學學習成就的影響 34 第四節 動手做活動對不同性別國小二年級學生在對科學的態度的影響 35 第五節 動手做活動對不同性別國小二年級學生在探究能力的影響 3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8 第一節 結論 38 第二節 建議 38 參考文獻 40 中文部分 40 英文部分 42 附錄 44 附錄一 對科學的態度量表 44 附錄二 科學學習成就測驗 47 附錄三 風力風向觀察學習單 50 附錄四 風的應用學習單 51 附錄五 香菇風乾紀錄學習單 52 附錄六 學習單評分標準 53 附錄七 教案設計 和風做朋友教學教案設計 55

    中文部分
    于瑞珍(2002)。科學博物館輔助學校科技教育教學資源之探討─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為例。科技博物,6(6),4-18。
    王光復(2011)。如何妥善做好專題製作及動手做之教學。生活科技教育,44(3), 23-49。
    王美芬、熊召弟(1995)。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臺北:心理。
    王美芬、熊召弟(2005)。國小階段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材教法(初版)。臺北市:心理。
    田心怡(2020)。動手做活動對不同性別和不同年級國小學生於科學學習成就、對科學的態度以及探究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朱耀明(2011)。「動手做」的學習意涵分析—杜威的經驗學習觀點。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4,33-43。
    江淑瑩(2006)。以科學遊戲融入教學探究國小四年級學童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木崑(2005)。國小二年級綜合活動實施體驗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吳木崑(2009)。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台北市立大學學報,40(1),35-54。
    宋秀芬(2008)。趣味科學活動對國中生科學態度與對科學的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欣潔(2013)。兒童參與動手做教育活動互動學習行為研究—以國立台灣博物館「化石挖挖挖」活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台北市。
    李賢哲、李彥斌(2002)。以科學過程技能融入動手做工藝教材培養國小學童科學創造力。科學教育學刊,10(4),341-372。
    李賢哲、陳皇州、陳存仁、林曉雯、李文仁、許華書、賴岦俊(2016)動手做科學教育中心之設計與實踐。科學教育月刊,391,40-51。
    周明毅(2015)。動手操作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燃燒和生鏽」及「聲音與樂器」單元科學概念學習之研究—以臺北市某國小五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大學,台北市。
    周建和(2014)。潛水艙的創新動手做實驗裝置。物理教育學刊,15(2),87-95。
    周建和、李舒婷(2003)。動手做科學大師--托里切利神燈。在海軍運官學校主辦,2003年物理教學及示範研討會,高雄市。
    林世娟(2001)。國小學童「科學態度」及「對科學的態度」之研究~以植物的生長教學活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林生傳主編(1999)。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林艾蓓(2008)。以趣味科學融入教學探究國小一年級「空氣」概念之概念學習(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林冠廷(2009)。動手操作活動教學對六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之研究—以「物質與熱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林建志(2008)。動手做中科學本質認知量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林智皓(2007)。樂高(LEGO)動手做教學對國小學童科學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縣
    林進財(1999)。教學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林煜津(2009)。以動手操作導入國小二年級生活科教學對學童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林義修(2006)。趣味科學活動對學童學習成就與科學態度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靚瑜(2014)。動手操作融入水的移動單元教學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四年級 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台北市。
    范麗玉(1998)。國中物理建構式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學系,高雄市。
    張巧昀(2020)。發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竹林環境教育課程以大南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張玉山、張雅富、陳冠吟(2016)。Kolb經驗學習理論於國中機器人活動之教學應用。科技與人力教育季刊,2(4),1-16。
    張春興(1997)。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耿福(2013)。動手操作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百變的水」與「認識天氣」單元對國小三年級學童科學概念學習之研究-以臺北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大學,台北市。
    張淑瑩 (2006)。科學故事融入動手做教學對學生對科學的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梁彩玲(2002)。從九年一貫課程談溝通式教學法。白沙人文社會學報,(1),143-166。
    陳昌義(2004)。戶外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科學學習成就以及與科學相關的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陳柏中(2012)。以動手操作融入國小六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水動力火箭及簡單機械單元概念之研究---以臺北市士林區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大學,台北市。
    陳祈伶(2014)。實施探究教學對七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低成就生科學學習動機和科學學習參與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偉軒(2018)。趣味動手小實作對高一理科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及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琦玲(2017)。探討合作式探究教學提升國小學童科學學習態度與探究能力(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陳瑞津(2004)。探討國小中年級以學童為中心動手操作科學活動之成效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大學,台北市。
    陳義勳(2005)。有趣的雲霄飛車在力學教學上的示範。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41,35-43。
    陳熙揚(1997)。學生對空氣運動:風的起源之概念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86-2511-S018-009)。
    陳麗如(2002)。國小低年級學童科學概念認知層次分佈之研究—以風的主題單元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
    傅麗玉(1999)。從世界觀探討臺灣原住民中小學科學教育。科學教育學刊,7(1),71-90。
    黃ㄧ峯(2014)。知識來源對學生動手做活動學習影響探究分析。工業科技教育學刊,6, 45-56。
    黃國勳、劉祥通(2006)。一個情境認知取向教學活動的發展與實踐-以“因數大老二”為例。科學教育學刊,14(1),1-27。
    黃嬿樺(2009)。科學玩具遊戲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童「空氣」單元學習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楊連智(2007)。動手作探究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對國小五年級力學學習 成效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廖尉淵(2015)。探究國小五年級學生在動手操作科學活動中對其相關之學習成就及科學態度之成效-以臺北市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趙偉順、張玉山(2011)。經驗學習理論在生活科技課程的教學應用-以「扭轉乾坤」曲柄玩具單元為例。生活科技教育月刊,6,1-21。
    劉美惠(2013)。動手操作融入國小低年級生活課程「下雨了」單元概念學習之研究-以新北市永和區某國小雙語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大學,台北市。
    劉啟正(2005)。融入動手做實驗的教學對國二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魏明通(2005)。。我國科學教育的回顧與展望。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4,1-18。
    蘇育彰(2016)。動手做實驗對八年級學生自然科之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英文部分
    Butts, D. (1963). The degree to which children conceptualize from science experienc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1(1),135-143.
    Dewey, J. (1959).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New York: The Macmillan.
    Haury, D. L.,&Rillero, P (1994). perspective of perspectives of Hands-On Science Teaching. Ohio: The ERIC Clearinghouse for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Environmental.
    Jones et al.(2000). Switching barriers and purchase intentions in services. Journal of Retailing, 76(2), 259-274
    Kolb, D. A., &Wolfe, D. M. (1981).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Career Development: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of Adaptive Competencies in Experiential Learning. Lifelong Learning and Adult Development Project. Final Report.
    Lumpe, A. T., &Oliver, J. S. (1991). Dimensions of hands-on science. The American Biology Teacher, 53(6), 345-348.
    Sadi, Ö., & Cakiroglu, J. (2011). Effects of hands-on activity enriched instruction on students' achievement and attitudes towards science. Journal of Baltic Science Education, 10(2), 87-97.
    Sivertsen, M. L.(1993). Transforming Idea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Science: A Guide for Elementary Science Education. Note of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Ed.).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research.
    Smith, D. M. , & Kolb, D. A. (1985). User guide for the learning-style inventory. Boston, MA: McBer and Company.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