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蘇嘉琪
Su Jia Qi
論文名稱: 「苗栗縣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成就診斷補救計畫」實施成效之研究─以苗栗縣國民小學為例
A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of the Remedial Plan of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Assessment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Miaoli County: Using Elementary Schools in Miaoli County as Examples
指導教授: 蘇錦麗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7
中文關鍵詞: 學習成就實施成效學習成就診斷國民小學
外文關鍵詞: Learning achievement,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achievement, effectiveness of implementation, elemenrtary schools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苗栗縣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成就診斷補救計畫」之實施成效、遭遇問題與解決策略。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俾利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學校及相關人員作為參考。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對象以苗栗縣國民小學二至六年級授課教師為抽樣範圍,共抽取771位教師進行問卷施測調查,問卷資料回收後輸入統計軟體(SPSS 17.0),分別以敘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Scheff'e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並就所得的統計結果加以探討,歸納出以下數項結論:
    一、苗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苗栗縣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成就診斷補救計畫」之實施成效持低程度的認同。
    二、不同性別、服務年資以及學校規模變項在「苗栗縣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成就診斷補救計畫」實施成效無顯著差異。
    三、不同年齡、教育程度以及地理環境變項在「苗栗縣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成就診斷補救計畫」實施成效有顯著差異。
    四、「苗栗縣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成就診斷補救計畫」實施遭遇之較大問題為「本計畫施測的題型會因學生猜題而答對,而無法測出學生真實能力」。
    五、「苗栗縣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成就診斷補救計畫」問題解決之較佳策略為「本計畫施測結果應配合學生平時學習表現,列入補救教學之對象,以避免學生被標籤化」。


    This study aims to ivestigate into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obstacles and solutions of the remedial plan of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assessment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Miaoli County. Based on the results,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educational authority, schools and related personnel. This study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teachers from Grade 2 to Grade 6 in elementary schools of Miaoli County. A total of 771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PSS 17.0 for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 test of independent samples, One-way ANOVA and Scheff'e method.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Identification of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Miaoli County with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of the remedial plan of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assessment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Miaoli County is low-level.
    2. Different genders, working years and school scales do not reve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of the remedial plan of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assessment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Miaoli County.
    3. Different ages, educational levels and locations reve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of the remedial plan of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assessment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Miaoli County.
    4. The main obstacle of implementation in the remedial plan of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assessment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Miaoli County is that the students can obtain the right answers of the items in this program by guessing and it cannot acquire the students’ real capabilities.
    5. Better solution of the remedial plan of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assessment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Miaoli County is that in the test result of this program, the subjects for remedial teaching should be recognized according to their daily performance to avoid tagging the students.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次……………………………………………………………..........iv 表次…………………………………………………………….........vii 圖次……………………………………………………………...........x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學習成就診斷之重要理念與內涵……………………………….11 第二節 國內外學生學習成就診斷之實施情形……………………….....32 第三節 計畫評鑑的理論基礎…………………………………………….69 第四節 學生學習成就診斷之相關研究………………………………….7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83 第二節 研究對象…………………………………………………………...85 第三節 研究工具…………………………………………………………...87 第四節 實施程序………………………………………………………….. 9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100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苗栗縣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成就診斷補救計畫」實施成效分 析………….................................................................................... 103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對「苗栗縣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成就診斷補救計 畫」實施成效之差異分析………………………………………. 109 第三節 實施遭遇之問題與解決之策略分析………………………….....117 第四節 開放性意見分析…………………..…………………………….. 120 第五節 綜合討論…………………...……………………………………..12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27 第二節 建議………………………………………………………….........128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31 英文部分…………………………………………………………………...136 附錄 附錄一 苗栗縣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成就診斷補救計畫……………...137 附錄二 推薦函…………………………………………………………...151 附錄三 專家內容效度問卷………….....................152 附錄四 專家問卷修改意見彙整表.........................160 附錄五 預試問卷..................................174 附錄六 正式問卷................................180 附錄七 調查問卷開放性意見.......................184 表次 表2-1 形成性評量、總結性評量、常模參照評量與標準參照評量之比較…31 表2-2 主要評量(Main NAEP)與長期趨勢評量(Long-term Trend NAEP)比較35 表2-3 英國義務教育階段關鍵學習期之考試類別與科目整理…………...39 表2-4 PISA學科週期排列…………………………………………………...40 表2-5 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施測規劃…………………………....44 表2-6 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施測內容彙整……………………....46 表2-7 臺北市各年度學生基本學力檢測整理………………………………49 表2-8 新北市各年度學生能力檢測實施整理……………………………... 53 表2-9 苗栗縣各年度學生學習成就診斷補救計畫實施整理……………58 表2-10 苗栗縣學習成就診斷難易度與應考題數分配………………………60 表2-11 苗栗縣國小學習成就診斷國語文試題分析…………………………62 表2-12 苗栗縣學習成就診斷錯答原因分析及補救教學建議策略…………63 表2-13 國內外學生學習成就診斷比較……………………………….…..64 表2-14 博碩士論文檢索系統相關論文整理…………………………………75 表3-1 100學年度苗栗縣公立國民中小學校數及教師總數………………85 表3-2 預試問卷學校樣本分配………………………………………………86 表3-3 正式問卷學校樣本分配………………………………………………87 表3-4 建立專家效度之學者名單…………………………………………...88 表3-5 「苗栗縣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成就診斷補救計畫」實施成效問卷專 家審題及篩選情形………………………………………………….89 表3-6 七項指標項目分析結果摘要………………………………91 表3-7 七項指標數據……………………………………….....95 表3-8 信度分析摘要……………………………………….....97 表3-9 本研究五點量表之「苗栗縣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成就診斷補救計畫 實施成效」知覺程度等級…98 表3-10 有效問卷樣本之背景分析………………………......100 表4-1 整體性之實施成效分析摘要…………………………....103 表4-2 各題項之實施成效分析摘要………………………......105 表4-3 規劃的適切性之各題項分析摘要.………………….....107 表4-4 預期成效的達成度之各題項分析摘要.…………….....109 表4-5 教師性別在「苗栗縣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成就診斷補救計畫」實施 成效之差異情形…110 表4-6 教師年齡在「苗栗縣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成就診斷補救計畫」實施 成效之差異情形……111 表4-7 教師教育程度在「苗栗縣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成就診斷補救計畫」 實施成效之差異情形..112 表4-8 教師服務年資在「苗栗縣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成就診斷補救計畫」 實施成效之差異情形…114 表4-9 學校規模在「苗栗縣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成就診斷補救計畫」實施 成效之差異情形…115 表4-10 地理環境在「苗栗縣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成就診斷補救計畫」實施 成效之差異情形……116 表4-11 實施遭遇之問題分析摘要……118 表4-12 問題解決之策略分析摘要……119 圖次 圖1-1 研究步驟……………8 圖2-1 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架構 ……………………………… 43 圖2-2 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施測整體抽樣設計架構……………45 圖3-1 研究架構………………………………………………………………84

    壹、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教育改革協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行政院教育改
    革審議委員會。
    王家通(1998)。論教育機會的均等與公平─以概念分析為中心。教育政策論壇,
    1(2),118-131。
    佘豐賜(2008)。我國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政策執行之研究(博士論文)。取自臺灣
    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7NKNU5332008)
    余明寧(2006)。影響學習成就因素的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73,11-23。
    余明寧(2008)。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二版)。臺北:心理。
    吳晉同(2007)。英國國定課程制訂理念之探究。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66。取
    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66/index.htm
    吳清山(2000)。學校基效責任的理念與策略。學校行政,6,3-13。
    吳清山(2011)。建立平等教育的環境與機制。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15。取
    自http://epaper.naer.edu.tw/index.php?edm_no=15&content_no=337
    吳清山、黃美芳、徐緯平(2002)。教育績效責任研究。台北市:高等教育。
    吳麗君(2001)。蘇格蘭與英格蘭小學階段之國家考試的比較研究。國立臺北師
    範學院學報,14,37-55。
    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二版)。台北:五南。
    宋美瑤(2008)。苗栗縣「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政策執行成效評估之研究-以回應
    性評估觀點(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7NHCT5212010)
    李盈盈(2004)。我國國民小學基本學力評量制度規劃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3NCYU0576009)
    杜正治(1993)。補救教學的實施。載於李永吟(主編),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
    的應用(425-472頁)。臺北市:心理。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
    北市:五南。
    林文達(1983)。教育機會公平性之研究。政治大學學報,48,87-115。
    林天佑、吳清山(2002)。補償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45,127。
    林宇瑾(2009)。國民小學實施抽測制度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
    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8NDHU5331039)
    林妙鞠、楊德清(2011)。故事融入小一弱勢學生之補救教學研究。台灣數學教
    師電子期刊,25,1-16。
    林秀芷(2009)。系統化教學設計:發展英語補救教學課程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8NDHU5576015)
    林清江(1982)。教育機會均等理想的實現。教育文粹,11,1-4。
    林蕙涓(1997)。臺北縣國小學認輔制度實施情形評估研究。台北縣政府委託專
      案研究,未出版。
    姜得勝(1998)。社會變遷中「教育機會均等」實踐可能性之研究。中華民國比
    較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學會(主編),社會變遷中的教育機會均等(219-282
    頁)。臺北縣:揚智文化。
    洪文良、謝金青(2002)。理想抽樣有效人數對照表。取自
    http://nhcue.edu.tw/~king0120
    苗栗縣教育處。苗栗縣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成就診斷網站。取自
    http://woa.mlc.edu.tw/index.jsp?unitid=000411
    高孔廉(1991)。計畫評估之理論與方法。載於行政院研考會編印,政策分析與
    政計畫研討會論文集(45-48頁)。臺北市:行政院研考會。
    秦夢群(2006)。我國國民教育階段學校行政績效責任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台
    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取自
    http://tasa.naer.edu.tw/Release/index.aspx
    張文良(2010)。OECD/PISA三次評量對教育政策的引導。教育研究月刊,189,
    124-135。
    張佳雯(2008)。國民小學基本學力測驗實施意見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7NCYU5576036)
    張新仁(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教育學刊,17,85-106。
    張鈿富(2006)。基本能力評量跨國發展經驗之比較研究。臺北市:國立教育資
    料館。
    張鈿富、王世英、吳慧子、周文青(2006)。基本能力評量跨國發展經驗之比較。
    教育資料研究雙月刊,68,79-100。
    張嘉寧(2008)。教育機會均等與『攜手計畫—課後扶助』。網路社會學通訊,
    68。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68/68-14.htm
    教育部(2008)。教育施政主軸執行成果專冊。取自
    http://www.edu.tw/secretary/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9795
    教育研究委員會(2003)。九年一貫課程的推動,全國教育發展會議。取自
    http://www.moe.gov.tw/secretary/2003/discuss/210.htm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教育部統計處。取自
    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169
    莊勝義(1998)。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研究與實踐:回顧與展望。中華民國比
    較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學會(主編),社會變遷中的教育機會均等(403-454
    頁)。臺北:揚智文化。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與內涵。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
    7(1),1-13。
    陳正義(2003)。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之學校績效責任信念與教師效能關
    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2NHCT5576027)
    陳明印(2004)。英國國定課程學生成就評量制度。研習資訊,21(6),90-108。
    陳奎熹(1996)。教育社會學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陳英豪、吳裕益(1995)。測驗與評量。(二版)。高雄:復文。
    陳雅琪(2009)。金門縣國中小教師對實施學科基本能力測驗現況之研究(碩士
    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8NTPT1149009)
    郭生玉(1994)。朝陽方案效益評估研究。台北市:行政院研考會。
    黃曙東(譯)(2005)。CIPP評鑑模式。(原作者:D. L. Stufflebeam)。載於
      蘇錦麗(審訂),評鑑模式:教育及人力服務的評鑑觀點(333-383頁)。
      臺北市:高等教育。
    彭森明(2006)。學習成就評量的多元功能及其相應研究設計。教育研究與發展
    期刊,2(4),21-37。
    彭森明(2010)。大學生學習成果評量理論、實務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曾淑汝(2008)。基隆市國民小學友善校園總體營造計畫實施成效之研究─整合
    導向評估模式之運用(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7NTPTC576054)
    黃淑玲(2010)。學其所做、做其所學─以CHEA傑出校院學生學習成效執行獎
    為例。評鑑雙月刊,25,36-39。
    董炯靈(2008)。金門縣國民小學基本能力測驗政策評估之研究(碩士論文)。取
    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7NCYU5631012)
    蔡宗河(2003)。國民中小學基本能力檢定之探討。中等教育,54(2),130-140。
    蔡文標(1998)。影響教育機會均等的相關因素。教師之友,39(3),17-21。
    臺北縣教育局教育研究發展中心(2008)。臺北縣國小學生學習檢測影響因素之
    研究。臺北縣教育局教育研究發展中心專案研究。臺北:教育局。
    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國際學生評量計畫。取自
    http://pisa.nutn.edu.tw/pisa_tw_06.htm
    鄭崇趁(1994)。教育機會均等的涵意與主要趨勢。教師天地,70,23-25。
    鄭崇趁(1989)。發展與改進國民教育計畫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高雄師範學院,高雄市。
    鄭崇趁(1999)。整合導向評估模式之運用─以「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為
    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盧雪梅(2000)。美國的「全國教育進展評量」(NAEP)。人文及社會科學教育通
    訊,11(1),143-153。
    簡茂發(2002)。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臺北市:心理。
    鐘思嘉、蕭文(1996)。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執行成果評估研究。教育部訓
      委會委託專案研究,未出版
    蘇玲慧(2006)。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績效責任管理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5NHCT521202)
    蘇錦麗、吳慱慬(2010)。確保「學生評鑑」專業知能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評鑑
    雙月刊,24,35-38。
    蘇錦麗、黃曙東(2007)。世界重要國家評鑑專業標準與原則發展對我國之啟示。
    高教評鑑,1(1),51-82。

    貳、英文部分
    Anderson, E. W. & Davidson, A. J. (eds.) (1993). Applying the Children Act (1989) in boarding & residential environments. London, England: Davis Fulton.
    Darling-Hammond, L., & Ascher, C. (1991). Creating accountability in big city school. New York, NY: National Center for Restructurings Education, School and Teaching.
    Hart, D. (1994). Authentic assessment: A handbook for education. California, CA:
    Addison-Wesley.
    Hancock, V. E. (1992). The at-risk student.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0, 84-85.
    Levin, H. (1974).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ccountability in education. School
    Review, 82, 363-391.
    Lello, J. (1993). Accountability in practice. London, England: Cassell.
    Macpherson, R. J. S. (1998). Educative accountability policy research:Methodology and epistemology.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2(1), 80-106.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2011, April 20).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long-term trend NAEP and Main NAEP. Retrieved from http://nces.ed.gov/nationsreportcard/about/ltt_main_diff.asp
    Newmann, F. M., King, M. B, & Rigdon, M. (1997). Accountability and school performace:Implications from restructuring schools.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67, 41-74.
    Scriven, M. (1972). O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ty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L. G.
    Thomas (ed.), Philosophical redirection of educational resrarch: The seventy-first
    year handbook of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pp. 177-198).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Wohlstetter, P. (1991).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s for state education reform: Some
    organizational alternatives.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13(1), 31-48.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