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惠雯 |
---|---|
論文名稱: |
教師進行鄉土戶外教學現況之研究--以苗栗縣中年級社會領域教師為例 A Study on Native education field Trips Conducted by Teachers |
指導教授: | 楊雲龍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8 |
中文關鍵詞: | 國小 、中年級教師 、社會領域 、戶學教學活動 、鄉土戶外教學活動 |
外文關鍵詞: | elementary school, middle grade teachers, social studies, field trip, native education field trip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問卷部分透過多階段分層叢集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65所學校,寄發250份問卷,回收213份,回收率達84.2%,經剔除無效問卷共23份,得到有效問卷為190份,有效率達76%,回收之問卷以spss 進行資料之統計與分析。訪談法則針對問卷不足部分與教師進行深入訪談,以期能對目前現場的實施情況進行完整性的了解。經由次數分配、T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發現下列結果:
一、 有將近八成的受試教師有實施過鄉土戶外教學活動,而其實施的最大動機為「讓學生學習更多更廣的知識」與「增加學生興趣與學習效果」。
二、 教師最常採用「參觀活動」性質為主的教學,而活動進行方式是以「觀察活動」及「解說示範」為主。
三、 教師在鄉土戶外教學中課程統整的情形,最常與「綜合活動」、「藝術與人文」及「自然與生活科技」三領域結合。然而在不同的教學情境,教師們會因地制宜,並且依照當地的特色而採取不同的統整方式。
四、 影響教師實施鄉土戶外教學活動意願的因素,最重要的是「教師本身專業知能」,其次是「學生安全問題的疑慮」。
五、 教師在規劃與執行鄉土戶外教學活動、運用相關教學資源以及問題解決方面,受到「是否參加過相關研習與課程」、「擔任職務」、「學校規模」、「任教班級學生人數」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具有很顯著的差異。
綜合以上結果可知,有關單位應定期辦理相關課程研習活動,以增進教師們對鄉土戶外教學活動的專業知能,以提昇教師辦理的意願,促進學生學習成效。而如何有效推動鄉土戶外教學活動,使其融入七大學習領域與六大議題中,亦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可作為研究者未來研究之方向。
This research adopted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and employed multi-stage stratified clustering random sampling to select 65 schools for the survey. A total of 25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213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which was a return rate of 84.2%. After the elimination of 23 invalid questionnaires, 190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gathered, which was a valid return rate of 76%. The returned questionnaires and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 The data obtained from interview supplemented insufficient areas of the questionnaires, in hope ha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field trips.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test, and one-way ANOVA.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Close to 80% of interviewed teachers have organized native education field trips. The motives include “enabling students to acquire more diverse knowledge” and “increasing students’ interests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2. Teachers most often use “visiting activities” as the main approach. These activities are mainly “observation” and “explanation and demonstration”.
3. Regarding the organization of native education field trips, teachers most frequently combine the areas of “integrated activities,” “arts and humanities”, and “nature and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wever, in different teaching environments and situations, teachers often utilize different method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4. Regarding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eachers’ eagerness to implement native education field trips,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is most critical, followed by “student safety concerns.”
5. Regarding the use of teaching-related resource and issue resolution in th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field trips. The effects of factors including 'past experience in related studies and classes,” “current teaching positions,” “school scale,” and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 the clas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it is suggested that related educational bureaus should regularly organize training courses to enrich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n native education field trips, in order to enhance teachers’ enthusiasm to implement such activities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experience. How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se activities to integrate them into the seven g domains and six study subjects is also worthy of in-depth study, which can be researchers’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一、中文參考資料
丁冰如(1998)。國民小學校園內『戶外教學資源區』之規劃與使用研究。國立 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淑芬(2004)。國民中學戶外鄉土地理教學模式及其評量之行動研究。國立 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佩蓮(1995)。各級學校環境教育的內容與教學法。教育資料集刊,20,113-145
王順美(1993)。環境教育教學活動設計--在環境中教學的教學法。http://eeweb.gcc.ntu.edu.tw/action/front04-b.htm
王慧娟(2003)。社區資源融入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靜如 ( 1991 ) 。高屏地區國小戶外教學現況困難之調查分析。屏師學報:初等教育研究,3,363-396。
王 鑫(1995)。戶外教學發展史及思想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王 鑫、朱慶昇(1995)。戶外教育的範疇。教師天地,75,2-11。
朱慶昇(1993)。戶外教學設計原理之研究。環境教育季刊,16,31-38。
江培菁(2006)。資訊科技融入社會領域鄉土戶外教學學習成效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增雄(2004)。苗栗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利用鄉土教學資源實施戶外教學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數理教育研究所自然組碩士論文(未出版)。
杜玥潾(1999)。國小鄉土教學課程實施現況與教材評鑑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秀敏(2003)。台北市國小四年級學生動物園戶外教學學習成效。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呂建政(1993)。戶外教育課程與教學之探討。載於童軍戶外活動設計與實施, 15-23。台北: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
余民寧(1997)。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台北市:商鼎。
余宗翰(2000)。花蓮縣國小教師運用戶外環境教育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國立 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余福成(2005)。探究教學模式在國小社會學習領域鄉土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余雅芳(2003)。動物園環境教育方案評鑑-以台北市國小四年級校外參觀教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文生、鄔瑞香(1999)。數學教育的藝術與實務—另類教與學。台北市:心理。
林文惠(1993)。地理科環境教育角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秋萍(1998)。台北市野鳥學會協助國小戶外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雅卿(2002)。花蓮縣國小鄉土教學活動課程實施現況之研究---以國民小學四年級為例。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智慧(2001)。台中地區現職國小自然科教師在校園中實施自然科戶外教學之現況調查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姜文閔譯(1992)。經驗與教育。台北市:五南書局。
周玉秀(2005)。談體驗活動到體驗教育的理論基礎。國民教育,45(4),p2~6。
周孟志(2007)。嘉義市國小四年級鄉土教材編輯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 儒(1995)。戶外教育的精義。環境教育季刊,第二十期,頁52-63。
周儒、黃淑芬譯(1994)。戶外教育的精義。環境教育季刊,18期,頁61- 67。
周儒、呂建政譯(1999)。〔Hammerman,D.R., Hammerman,W.M.,&Hammerman,E.L.著〕:戶外教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原著為1994年版〕
洪 英(2002)。教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若烈(1995)。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標準的精神與特色。載於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與特色, 234-243。台北:台灣省國民小學教師研習會。
洪靖斌(2002)。鄉土教材理念與實施之研究—以花蓮縣茄苳腳國小高年級為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瑞佑(1999)。戶外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在鄉土地理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忠增(1998)。永靖鄉「鄉土教學活動教材」發展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耿志華(1995)。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標準的觀察與討論。國民教育, 36:1,22-30。
崔光宙(1995)。欣賞教學法。載於黃光雄編,教學原理,臺北:師大書苑,229-256頁。
徐治霜(2006)。台南市國民小學實施戶外教學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雅玲(2005)。資訊科技融入鄉土教學之成效研究—以台北市內湖區國小四年級學童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慶宏(2006)。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師課程轉化之研究─以苗栗縣五年級教師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區域人文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秦葆琦(2003)。九年一貫新課程鄉土教育的革新與因應之道—社會領域四下各
版本之鄉土單元分析。研習資訊,20(2),頁77-91。
郭至和(1999)。台中市國小鄉土教學活動課程實施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隆泉(2004)。苗栗三義火炎山惡地地形戶外教學活動設計與應用。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數理教育研究所(自然組)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及勉(2002)。金門縣鄉土教育課程設計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謐穎(2002)。戶外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行為意向及其相關因素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東星(1999)。國小教師實施「鄉土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玉玲(1998)。論鄉土教育的理論基礎。國民教育研究學報,4,143-164。
陳國彥(2001c)。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研究。高雄:復文。
陳國彥(2001d)。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台北:學富。
陳國彥、吳宗立(2002)。社會領域教材教法。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陳國彥、沈銀亮(1999)。學力指標的擬定與實施:以社會領域為例。發表於「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高雄:高雄師大。
陳淑英(2005)。國民小學發展學校本位鄉土教材之行動研究-以台南市安南區土城國小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淑齡(1991)。環境保護研習活動對國中教師環境教育教學應用影響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新轉(2002a)。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之評析與建議。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3(3),25-44。
陳福利(2002)。以鄉土為主題的社會學習領域網路學習社群之設計與實施。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麗華(1998)。陳麗華(民84)。談有效的社會科教學—重視真實性的活動。康橋雙月刊,18,頁55-58。
教育部(1975)。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黃永和(1999)。國小實習教師數學學科教學知識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光雄主編(1988)。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
黃光雄(1997)。教學理論。高雄:復文書局。
黃俊銘(2001)。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教材發展之研究----以唭哩岸地區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炳煌(2002)。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黃朝恩(1990)。戶外教學在地理教育中扮演的角色。環境教育季刊,5期,頁24-31。
黃朝恩(1994a)。地理科戶外環境教學之實驗研究。台灣師大地理學研究報告,第二十一期,173-207。
黃朝恩(1994b)。評介英國的鄉土地理輔助教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4(6),64-75。
黃素鳳(2003)。清清國小五年級以班群模式進行戶外教學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瑞成(2005)。以戶外教學進行環境教育之研究-以高美濕地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雅惠(2004)。鄉土教材融入社會課本之研究-以三重區國小四年級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彭文珊(2004)。國小教師戶外教學實踐知識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院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靳知勤(1994)。職前與在職國中教師對環境課程及教學方法之認知與運用。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 2(6), 111-120.
楊志誠(1993)。國中教師戶外環境教學現況與障礙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榮祥(1979)。戴爾的經驗塔-教學資源運用的原則。科學教育月刊,25,頁9-13。
葉冠菁(2001)。幼兒戶外教學規劃與實施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雲祥(1996)。鄉土教學活動課程的內容與實施方式。國教輔導,35:4,13-16。
廖孟慧(1999)。鄉土教材之內容分析與教材發展過程之研究-以花蓮縣鄉土教材第一冊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熊湘屏(2002)。屏東縣國小教師實施戶外鄉土教學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淑雯(2003)。繪本運用於國小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文斌(1999)。國小實施"鄉土教學活動"之合作行動研究-以結合新港鄉社區資源為例 。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居澤(1996)。國民中學戶外教育課程實施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佳雯(1998)。置身台北地圖上-鄉土教學活動課教學歷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宛芸(2002)。地球科學戶外教學模組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孟育(2000)。一所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發展、實施與評鑑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婉緩(2005)。社會學習領域中鄉土教學之研究∼以新竹市國小四年級教師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鄧天德(1980)。國小環境教育落實之道-鄉土化。教育研究,15, 27-34。
鄧好周(2004)。台北縣國小教師戶外環境教學現況與障礙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歐用生(1995b)。鄉土教育的理念與設計。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10-22。台北:漢文書店。
歐用生(1994)。鄉土教學活動課程設計之理念與實施探討。鄉土教育系列研討會資料(六), 8-14。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賴怡潔(2001)。國小中年級鄉土教材內容分析之研究—以宜、花兩縣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昭樺(2003)。社區做為大教室-民生社區國小戶外教學空間模式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佳玲(2001)。台東縣特殊教學資源調查與應用之研究—以卑南礫岩與利吉惡地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芳哲(2003)。高屏地區國小社會領域教師運用社區教學資源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定佑(1992)。環境教育的教學困擾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鴻儒(2000)。國小教師戶外教學現況與障礙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魏本洲(2002)。網路專題式合作學習的態度與成效之研究-以鄉土教學活動為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俊明(2002)。主題探索戶外教學活動實施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宜蘭市南屏國小鄉土教育「河與人」教學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順丸(2002)。桃園縣石門山植物資源調查及其在鄉土環境戶外教學活動之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學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美娥(1993)。學生活動為主的鄉土教學方法。載於:鄭英敏編,鄉土教材教法,頁188,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二、英文部份:
Burstein (1988). The Structuring of Pedagogic Discourse:Class, Codes and Control. London:Routledge.
Cornell,J.(1989). Sharing the Joy of Nature. Nevada City. CA:Dawn Publications.
Dale, E.(1969).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 New York: Dryden.
Davis, J.(1998).Young childre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the Futur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6(2), 117-123.
Donaldson G. W. &Donaldson L. E.(1958).Outdoor Education- Adfinition. In Donald R. Hammerman & Willam M. Hammerman(Eds.)Outdoor education-A book of readings. Minnerapolis, Minn: Burgess Publishing Company.
Ford,P.M. (1981).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Outdood /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Ford,P.M.(1986).Outdoor Education.Definition and Philosoph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67941)
Gair,N.P.(1997).Outdoor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en:Cassel
Gifford, R. (1997).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Principles and Practice. Brston:Allyn and Bacon. Gifford(1997)
Hammerman, D.R., Hammerman, W.M.& Hammerman, E.L. 1994/1999). Teaching in the Outdoors.周儒、呂建政譯(1999)。戶外教學。台北:五南。
Lewis,C.A.(1975).The Administration of Outdoor Education Program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144777)
Lund,M.(1997).Outdoor Education-from the Roots,to the New Branches. http://www.planet.eon.net/~lundm/out.html.
Orion, N.(1993). A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 Mentation of Field Trips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Science Curriculum. School Science & Mathematics, 93:6,p325-331.
Orion, N. & Hofstein, A.(1991).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Learning Ability During a Scientific Field Trips. Science Education,37,p513-523.
Simmons, D. (1993). Facilitating teachers’ Use of natural Areas: Perception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pportunitie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4(3),8-16.
Wood,R.K. (1981). Community Resource. New Jersey:Englewood Clif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