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家幸
論文名稱: 由離婚單親媽媽之生命敘說探究親子互動
指導教授: 楊麗齡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43
中文關鍵詞: 親子互動離婚單親媽媽生命故事
外文關鍵詞: parent children interaction, divorced single mothers, life stories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了解離婚單親媽媽與孩子的親子互動。研究問題為:一、離婚單親媽媽親子互動的生命故事為何?二、離婚單親媽媽親子互動之困境及因應為何?三、離婚單親媽媽的環境如何影響親子互動?採用生命故事的研究方法,一位是研究者本身,三位研究參與者,共有四篇生命故事。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
    一、離婚單親媽媽親子互動面對的困境為:遇到教養困難時沒人商量、時間緊迫、前夫探視造成困境及單親媽媽過度擔心孩子的轉變。在面對困境時,單親媽媽則運用個自家庭內外資源因應之。
    二、環境脈絡對離婚單親媽媽親子互動是有影響力的,尤其是工作環境及娘家。而也時間是個非常重要的面向,親子互動是個關係到過去、現在及未來的動態歷程。研究者還發現單親之親子互動是兩條親子互動的交錯過程,一為單親媽媽與其子女,一為單親媽媽與其原生父母。另外,在這四個故事中,發現有些轉變的關鍵,或是轉折處之後,他們的親子互動就產生一些變化,如情感、價值觀或互動模式。
    最後,研究者省思書寫與閱讀的過程如何轉化自己的心境,而研究參與者也藉由述說自己故事的過程中釐清自己未來的方向,重拾面臨挑戰的力量。研究者並且針對幼教工作者、師培機構、單親媽媽給予建議與展望。

    關鍵字:親子互動、離婚單親媽媽、生命故事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vorced single mothers and their children. Research questions follow. 1. What were the life storie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vorced single mothers and their children? 2. What were the difficulties divorced single mothers and their children encountered and how they reacted to them? 3. How would the environment of divorced single mothers influence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ir children? Life story research methodology was applied in this study. Finally, the researcher wrote four life stories including stories of the researcher her own and three other research participants.
    This result of the research shows:1. The difficultie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divorced single mothers and their children were:1) there was no one to consult with when mothers had some childrearing difficulties with their children; 2)the disturbance caused by the ex-husbands’ visit; 3) the divorced single mothers were too worried about their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y changes. While divorced single mothers faced these difficulties, they would use all kind of resourc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family to deal with them.2. The environment of divorced single mothers and their children had great influences toward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others and their children, especially mothers’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their parents’ supports. Timing was an important dimension. Parent children interaction was a dynamic process related to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The interaction of parents and children among the single parent family was the process of two parent children interaction lines, one line was between the single parent mother and her children, the other was between the single parent and her own parents. Besides, the researcher found out that when a family had some changes/transitions, the 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would change simultaneously too, such as emotion, values or interactive patterns.
    At last, the researcher reflected the process of writing s and reading stories and how her thoughts were transformed. The participants, who dedicated their own stories, also clarified their future directions and regained the power to face new challenge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telling their stories. The researcher also gave suggestions to kindergarten teachers, faculty teachi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divorced single mothers.

    Keywords: parent children interaction, divorced single mothers, life storie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背景--------------------------------------------4 第三節 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及名詞釋義--------------------------7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離婚單親媽媽的處境-----------------------------------9 第二節 親子互動之探討--------------------------------------22 第三節 離婚與親子互動--------------------------------------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47 第一節 生命故事-------------------------------------------47 第二節 研究者的立場與角色----------------------------------50 第三節 研究過程-------------------------------------------52 第四節 資料分析-------------------------------------------55 第五節 倫理取研究限制--------------------------------------59 第四章 我們的故事-----------------------------------------61 第一節 家幸的故事~我只要兒子平安健康地長大------------------61 第二節 小梅的故事~女兒是我的唯一---------------------------91 第三節 小芬的故事~孩子跟我是生命共同體---------------------128 第四節 鄭姊的故事~女兒是我的希望--------------------------179 第五節 他們的故事----------------------------------------198 第五章 結論---------------------------------------------211 第一節 討論---------------------------------------------211 第二節 研究者的省思與展望---------------------------------216 參考文獻------------------------------------------------227 附錄 附錄一 訪談大綱------------------------------------------238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240 附錄三 基本資料表----------------------------------------242 附錄四 第四章故事標題比較表-------------------------------243 表次 表 2-1 2000年至2009年離婚對數-------------------------------4 表 2-1 雙向度管教方式分類方法-------------------------------31 表 3-1 研究參與者之簡介------------------------------------54 圖次 圖 2-1 親子互動感知圖--------------------------------------24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內政部(2011)。性別統計專區,現住人口婚姻狀況。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3月13日。網址:http://sowf.moi.gov.tw/stat/year/y02-03.xls
    內政部(2010)。重要參考指標。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月9日。網址:http://sowf.moi.gov.tw/stat/indices/list.xls
    王俐雯(2004)。慈濟單親媽媽超越逆境之敘說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093NPTTC576019。
    王勇智、鄧明宇(譯)(2003)。C. K. Riessman著。敘說分析(Narrative Analysis)。台北。五南。
    王郁琇(2006)。單親父親之親職實踐。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4SHU05739002。
    王鍾和(1992)。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1NCCU0332008。
    田安里(2004)。窗外依然有藍天-協助離婚者脫離失婚陰影的教育介入策略。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41。網址: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1/41-34.htm
    朱敬先(2005)。幼兒教育。台北。五南。
    江素芬、劉慈惠(2004)。單親媽媽與她的孩子之間--失去膀臂之後的日子與教養想法。新竹師院學報,19,113-136。
    何粵東(2005)。敘說研究方法論初探。應用心理研究,25,55-72。
    吳月霞(2004)。國小高年級單親兒童親子互動、社會支持與其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NCYU0658040。
    吳永裕(1995)。單親兒童之親子關係、行為困擾與學習適應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5NTPTC576005。
    吳百祿、王財印、林子雯、劉斐文(譯)(2006)。R. Gargiulo & J. Kilgo著。幼兒特殊教育(You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台北。麗文文化。
    吳虹妮(1998)。單、雙親家庭青少年知覺之父母衝突、親子關係與其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系。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7NCUE0464019。
    吳雅雯(2003)。台南縣高中職學生知覺父母婚姻衝突、親子關係、同儕互動對其性態度之影響。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092NCYU0658030。
    吳嘉瑜(2005)。倒轉的親子位置--「親職化」兒童之相關文獻探討。輔導季刊。41,1,21-28。
    吳慧貞(譯)(2001)。C. Robert著。故事的呼喚(The Call of Stories)。香港。遠流。
    李沛青(2005)。從生態觀點談青少年自殺意念之形成及預防策略。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48期。網址: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8/48-60.htm
    李宗文(2002)。Baumrind 的教養方法和探討。國教之聲,34,2,8-13。
    李雅惠(2000)。單親婦女離婚歷程之探討。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8SCU00201004。
    沈美秀(2004)。國小學童親子互動關係、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親職教育碩士班。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NKNU0332025。
    林莉菁、鄭麗珍 (2001)。離婚單親父親因應親職與工作角色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5,2,113-174。
    林惠雅(1999b)。母親信念、教養目標和教養行為之探討 (II)---問卷編製與相關分析。應用心理研究,3,219-244。
    林惠雅(1999a)。母親信念、教養目標與教養行為(I):內涵意義之探討。應用心理研究,2,143-180。
    林雅鈴(2008)。單親兒童親子互動與生活適應之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61。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8月07日。網址:http://www.nhu.edu.tw/~society/e-j/61/61_84.htm
    林翠湄、黃俊豪等(譯)(2005)。D. R. Shaffer著。發展心理學(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台北。學富文化。
    林慧芬(2005)。順不順從有關係?從親子互動探討自我的社會建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NSC94-2413-H-158-001。
    邱弈絜(2005)。生命的困與破-單親媽媽離婚後復原力之敘說分析。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宣秀慧(2000)。青少年親子衝突歷程中的親子互動。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9SCU00201016。
    施束鍾(2002)。擺渡人生--從優勢觀點看都市原住民單親婦女的生活世界(以台北縣市阿美族為例)。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1NTU00201005。
    施秀玉(2002)。「家庭共學─親子團體」對親子互動之影響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1NPTT1328017。
    柯順議(2005)。以學校為本位家庭教育方案之實施與評估:以親子關係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4PU005255003。
    胡紹嘉(2005)。于秘密之所探光:遭遇的書寫與描繪的自我。應用心理研究,25,29-54。
    胡博惇(2006)。男性軍官之親子關係研究。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 094SCUL0745029。
    胡韶玲(2004)。四位低收入戶單親母親的復原歷程--論親子力量的影響。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2NTPU0201003。
    徐西森、連廷嘉(2004)。婚變婦女因應婚姻危機歷程之初探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諮商輔導學報,高師輔導所刊 11,31-58。
    徐佩君(1999)。父母管教方式、解釋風格、負向家庭生活經驗與兒童解釋風格之相關分析。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8NCUE0464007。
    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譯)(2001)。A. J. Maxwell著。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 An Interactive Approach)。台北市:心理。
    張曉萍(2003)。國小五年級兒童之母親管教方式與親子關係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2NHCT5464014。
    莊麗雯(2002)。國小學童的家庭狀況、親子互動與依附風格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1NPTT1328001。
    許憶真(2004)。父母管教方式及國小學生自我概念對其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2PU005216007。
    郭靜晃、吳幸玲(2003)。臺灣社會變遷下之單親家庭困境。社區發展季刊,102,144-161。
    陳怡伶(2003)。經濟與政治再結構下的住宅政策與單親母親家庭之研究。國科會補助之專題研究。NSC91-2415-H-343-005。
    陳信英(2001)。青少年單親經驗中的悲傷與復原:生命故事敘說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0NHLTC576018。
    陳若喬、鄭麗珍(2003)。破繭而出-青少年時期經歷父母離異之大學生生活歷程的優勢經驗。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7,1,35-97。
    陳毓文(2006)。一般在學青少年自殘行為之相關環境因素初探。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9,2,95-124。
    彭淑華(2005)。婆家?娘家?何處是我家?女性單親家長的家庭支持系統分析。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2,197-262。
    彭淑華(2006)。臺灣女性單親家庭生活處境之研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4,25-62。
    黃敏瑛(2006)。單、雙親家庭國小六年級學童知覺之父母支持與其成就動機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4NHCT5464014。
    黃瑞雯(2000)。繼親家庭青少年之生活適應歷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8NCCU0208010。
    楊秀華(2006)。籠中鳥的飛越-家暴奮戰者的自我敘說。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5FJU00201006。
    楊青垂(2004)。少年沉迷網路之研究─子女與父母管教態度之觀點。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CCU05102026。
    楊麗齡(2006)。離婚婦女之母職生命故事。國科會補助之專題研究。NSC93-2314-B-134-001。
    葉肅科(2000)。一樣的婚姻 多樣的家庭。學富。台北。
    葉毓峰(2007)。青少年子女與單親父親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6NCUE5464025。
    詹珮宜(1999)。智障學生之國小正常手足的親子互動關係、手足關係、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8NHCTC576013。
    劉淑芬(2006)。「讓我們一起老去」:中年離婚女性的返家之旅。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5NHU05672005。
    劉慈惠(1999)。幼兒母親對中國傳統教養與現代教養的認知。新竹師院學報,12,311–345。
    劉慈惠(2000)。社經地位與教養相關文獻的評析與再思。新竹師院學報,13,359 -374 。
    劉慈惠(2001)。現代幼兒母親的教養信念― 以大學教育程度者為例。新竹師院學報,14,355-405。
    劉慈惠(2002)。個人社會網絡和專家學者知識對大學教育程度幼兒母親教養信念的影響。新竹師院學報,15,383-427。
    歐陽儀、吳麗娟(1998)。教養方式與依附關係代間傳遞模式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0,2,33-58。
    潘玉鳳(2002)。親子關係團體之父母教養與互洞歷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輪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1NCKU5331018。
    蔡春美、翁麗芳、洪福財(2001)。親子關係與親職教育。台北。心理。
    蔡淑鈴、吳麗娟(2003)。青少年的親子關係與共依附特質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35,1,59-78。
    蔡晴晴(2001)。單親家庭貧窮歷程之研究以台中縣家扶中心受扶助家庭為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0NCNU0210001。
    蔡群瑞、蕭文(2004)。復原力對離婚後個人適應之影響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11,59-80。
    鄭乃蓉(2005)。社會排除與社會福利政策-以新竹市女性單親低收入戶個案為例。逢甲大學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FCU05055029。
    鄭秋紅(1993)。單親家庭國中生親子互動關係、自我尊重、社會支持與寂寞感之研究,文化大學家政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1PCCU0262005。
    鄭麗珍(2002)。女性單親家長的求助行為之探討。國科會補助之專題研究NSC90-2412-H-002-017。
    鄧明宇(2005)。從沉淪走向動能。應用心理研究,25,115-142。
    薛承泰(2003)。台灣社會的變臉-近五十年人口與家庭的變遷。健康婚姻與家庭國際學術研討會,31-47。
    謝欣容(2008)。單親兒童與雙親兒童父母管教方式及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7NTNU5328004。
    謝品蘭(1992)。單親家庭親子關係與生活適應之分析研究--以離婚分居家庭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0SCU02201002。
    謝美娥(2002)。離婚單親家長的復原歷程及主觀經驗。國科會補助之專題研究。NSC90-2412-H-004-006。
    簡宏光(1997)。台北市國小生家庭型態和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以中山國小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6PCCU1164007。

    英文部分
    Ainsworth,M. Bell,S., & Stayton,D.(1974).Infant-mother attach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ocialization as a product of reciprocal responsivenessto signals. In M. Richards (E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hild into a Social worl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tkinson,R. (1998). The Life Story Interview.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Sage.
    Belsky, J. (1984) . The determinants of parenting: A proess model. Child Development, 55(1), 83-96.
    Elder, G.(1962).Structural variation in the child rearing relationship. Sociometery, 25(3), 241-262.
    Fackson, A. & Scheines, R.(2005). Single mothers' self-efficacy, parenting in the home environment, and children's development in a two-wave study. Social Work Research, 29(1), 8-20.
    Green, E. , & Pargament, K. (1995). A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suicidal preadolescent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Child Psychiatry and Human Development,25(4), 241-252.
    Guttmann, J. & Rosenberg, M, (2003). Emotional Intimacy and Children’s Adjustment: A comparison between single-parent divorced and intact familie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3(4).
    Hetherington, E., Cox, M. & Cox, R. (1982). Effects of divorce on parents and children. In M. E. Lamb(Ed.), Nontraditional Families:Parenting and Child Devdopment. Hillsdale, N. J. : Erlbaum.
    Hodges, W. (1991). Interventions for children of divorce﹐custody﹐access﹐and psychotherapy. New York : Wiley.
    Hughes, K. (2007). Mothering mothers : an exploration of the perceptions of adult children of divorce.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42 (4), 563-579.
    Kurdek, L., Blisk, D., Siesky, A. (1981). Correlates of children’slong-term adjustment to their parents’ divorc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7(5),565-579.
    Lollis, S. (2003). Conceptualiz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in present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In L. Kuczynski (Ed.), Handbook of Dynamics in Parent-Child Relations. Thousand Oaks, CA: Sage.
    Sears, R. , Maccoby, E. & , Levin, H. (1976). Patterns of Child Rearing.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ilbereisen, R. & Sharma, D. (2007). Revisiting an era in german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olescents in mother-headed single-parent famil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42 (1), 46–58.
    Wallerstein﹐J. & Kelly﹐J. (1996). Surving the Breakup. New York:Basic Books.
    Wallerstein,J. (1985).The overburdened child:Some long-term Consequences of divorce. Social Work, 30(2),116-123.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