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鍾瑞蓉 |
---|---|
論文名稱: |
苗栗縣國民小學家長參與親職教育情形與需求調查研究 A Survey Study on Attitudes and Demands of Parents toward Parenting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s |
指導教授: |
劉淑瀅
古明峰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親職教育 、家長參與 |
外文關鍵詞: | parent education, parental involvement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調查苗栗縣國民小學家長參與親職教育情形與需求。以苗栗縣744位國民小學家長為研究對象,施以「苗栗縣家長參與親職教育的情形與需求之調查問卷」。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t考驗、卡方考驗等統計,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1.家長對參與親職教育的認知與態度均持正向態度。
2.親職教育參與以「參加學校的校慶運動大會」最多;需求則以「利用書面的家庭聯絡簿」最多。
3.無法參與親職教育的原因:依序為為「怕老師會說子女的缺點,」、「因有親朋好友可以請教」、「沒有興趣」最多。
4.對於親職教育實施主題的需求:依序為「子女的行為輔導」「協助孩子學習成」;「自我情緒管理」。個別實施方式需求主要以「家庭聯絡簿」、「電話訪問」、「面對面討論及溝通」最多。
5.親職教育活動實施:以每次2小時利用假日白天,利用家庭聯絡簿貼通知單或寫上,並希望能提供親子活動或照顧孩童之服務需求最多,。
6.家長參與親職教育活動情形:在「學校規模」、「族群」與「性別」沒有差異,但在「年段」與「社經地位」有顯著差異。不同「社經地位」家長在「親職教育講座」、「親師座談」「看影片」、「學校家長會」等14項參與情形,有差異存在。
7參與親職教育的需求:不同學校規模的家長在「學校家長會」與「諮詢服務」有差異存在。父母親在「子女的行為輔導」與「維繫良好家庭關係」兩項目有差異存在。不同年段家長在「參加親師座談」、「利用電話訪問」、「休閒性親子活動」等7個項目中有差異存在。不同社經地位家長在「親職教育講座」、「親師座談」、「親子共學讀書會」等16個項目有差異存在。不同族群在「休閒性活動」、「校外教學」、「電子郵件」、「個別諮詢」4個項目有差異存在。
關鍵字:親職教育、家長參與
This thesis aims at investigating the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demands for elementary schools in Miaoli County. A questionnaire was given to 744 parents of elementary-school-aged children in Miaoli County. The data was studied and analyzed by mean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the t-test and the chi- square test.
The findings of this theses are as follows:
1. Parents in general manifest a positive attituded towards parental participation in parent education.
2. Parental involvement was most prevalent in school anniversary athletic meet attendances. Most parents addressed their needs and demands with communication books.
3. Major reasons for their absence in parent education were “Fearing that teachers will discus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ir child”, “Preferences in consulting friends and relatives rather than teachers” and “No great interest”.
4. Topics that draw parental attention included behavior counselling to children, enhancing children’s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emotion management skills. Individual demands are mostly addressed by communication books, telephone contacts and face-to-face discussions.
5. Parents desired that school initiated activities be arranged for two hours on weekends. A written notice is preferred. Demands for child were service and parenting activities were high.
6. Ther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terms of gender, ethnic background or the scope of the school. It differed in educational stages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instead.
7. Parents from schools of different sized have different demands for Parent Committee and counselling services. Fathers and mothers had different needs for behavior counselling to children and family relationship enhancement. Parents with children of different educational stages address different demanded to parent meetings, telephone interviews and leisure activities. Demands for parent education workshops, parent-teacher conferences and reading clubs differ among parents of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status. Parents of different ethnic background embraced different ideas towards leisure activities, school outings, emails and individual counselling.
Keywords:parent education, parental involvement
壹、中文部分
王連生(1992)。親職教育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王淑如(1994)。國民中學實施親職教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淑玲 (2001 )。高雄市國民中小學學生家長諮詢需求與意願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淑俐 (1994)。親師間為什麼難以啟齒。師友月刊,83年四月,28-32。
井敏珠(1995)。從親職教育之理念論國民中小學親職教育之實施。輔導季刊,31(1),13-20。
朱岑樓(1977)。中國家庭組織的演變,台北:三民。255-288。
朱敬先(1979)。變遷社會中的親職教育。教育與心理研究,3,35-60。
江南發(1991)。青少年自我統合與教育。高雄:復文。
汲宇荷(1986)。社區發展與親職教育的推展。社區發展季刊,36,8-15。
周煥臣 (1983) 。談國民中小學親職教育之實施。中國教育學會,親職教育研究,109-126。
李建興(1999)。社會變遷中的親職教育。社會教育年刊,47,12-15。
吳宗立(1998)。開放社會中學校親職教育的推展。教育實習輔導,15,70-73。
吳慎慎(1989)。台北市婦女團體成員參與動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清江(1986) 。親職教育的功能與實施方法。青少年兒童福利學刊。9,99-104。
林家興 (1997) 。親職教育的原理與實務。台北,心理。
卓紋君(2001)。親職教育在小學校園的應用。諮商與輔導,187,40-45。
姜得勝 (1998)。社會變遷中親子關係的反省與重建。台灣教育,567,6-11。
徐一帆(2000)。雙薪家庭中性別、家庭生命週期與家庭教育需求及阻礙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貴蓮(1994)。台北市幼兒父母對親職教育需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正鵠、楊瑞珠 (1996)。建立青少年文化心理態度指標系列研究(一~十二)。教育部訓委會,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劃研究報告。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黃迺毓(1988)。家庭教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黃富順 (1992)。成人的學習動機。台北:復文。
黃富順 (1997)。成人的心理與學習。台北:師大書苑。
黃德祥 (199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
黃德祥 (1997)。親職教育(2 版)。台北:偉華。
曾春霞(1998)。台中市國小學童家長對學校實施親職教育的態度與需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端真(1991)。中小學親職教育的檢討與突破。教師天地,50 期,33-36。
曾端真(1991)。親職教育概述(上)。諮商與輔導,88,39/3。
教育部社教司(1986)。國民中學運用家長會推廣親職教育策略之研究。
教育部(1995)。青少年文化與心理態度研究。
教育廳(1995)。伴我成長親職教育家長手冊第一輯。
高強華(1997)。關懷新新人類-非完全輔導與教育專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方教育輔導叢書。
翁福元(2001)。知識經濟時代之親職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6,13-21。
張淑芬 (2002)。國小家長參與親職教育活動需求、動機與阻礙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耐、王文瑛 (1994 ) 。函授親職教育的理念與實施。社區發展季刊,68,117-120。
張耐、王文瑛 (1994 ) 。家長參與教育的過去與現在-西方親職教育之發展。社會福利,113, 21-25。
張耐、王文瑛 (1994) 。我國親職教育之政策與發展。社會福利,114 期,23-26。
張愛華(1991)。學校親職教育的策劃實施與評鑑。教師天地,50 期,27-32。
張德聰(1986)。救國團「張老師」推廣親職教育的想法與做法,社區發展,35期,21-25。
張德聰(1999)。如何營造和諧之家庭生活。台灣教育。18-22。
馮潔瑩(2001)。高級中學親職教育家長態度與實施做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詹棟樑(1983)。親職教育理論探討。親職教育研究,31-54。
謝文全(1993)。學校行政。台北:五南。
陳祥訓(1991)。加強親職教育建立美好家庭。社教雙月刊,43,6-12。
陳錫銘 (1993 )。學校如何推動親職教育。諮商與輔導,87,34-38。
陳錫銘 (民82 )。親職教育的實施與評鑑(上,下)。諮商與輔導,89,28-31。90,42-45。
楊政勳(2001)。基隆市國民中小學實施親職教育現況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文達(1989)。如何落實國小親職教育。輔導月刊,25,42-45。
趙寶琴(2001)。親職教育問題面面觀。北縣教育,38,50-55。
潘慶輝(2001)。九年一貫課程的親職教育。北縣教育,90,37-44。
歐陽儀(1998)。由教養方式代間傳遞過程談未來親職教育的發展方向。輔導季刊,42-53。
劉書芳(1990)。我國家庭教育的現況分析及其改進途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盧嫦瑜(1992)。台北市國小學童單親家長對親職教育需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思嘉(1998)。親職教育的規劃與實施。學生輔導通訊,59,16-25。
魏惠娟(1999)。學習型家庭的規劃與實施策略。學習型家庭理論與實務研討會會議實錄。56-70。
簡文英(2002)。薩提爾模式親職成長。團體對國中生家長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