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錢俞杏 Yu-Hsin Chien |
---|---|
論文名稱: |
自我概念議題融入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 -以新豐國小高年級為例 A study of Visual Art Education with Self Concept – An example of senior students in Hsin-Fong Elementary School |
指導教授: | 蕭銘芚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29 |
中文關鍵詞: |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議題 、視覺藝術教育 |
外文關鍵詞: | Self Concept, Visual Art Education, Self Concept issue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國小高年級12至13歲階段正值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人格發展論》中的青少年期,這時期的孩子必須面對自我統整(認同)的任務,形成明確的自我觀念與自我追尋的方向,否則會產生角色混淆、生活無目的無方向、時而感到徬徨迷失的危機,但是,國內教學太重視智育,使得學生缺乏多元的生活經驗,且在教學中過度強調知識的傳遞,鮮少心理輔導的內涵,讓學生很少有機會探索自我的價值與未來的期許。
基於以上原因,研究者在視覺藝術教學中融入自我概念議題,找出自我獨特的價值,在規劃課程時,加入了生涯規劃及藝術教育治療的理念及策略,使學生能肯定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性向,提早規劃未來人生的方向。
本研究旨在探討自我概念議題融入視覺藝術教學之適用性及結果,並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其研究目的有三:
一、 探討視覺藝術教育理論與自我概念相關之內涵。
二、 設計一套融入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的視覺藝術教學課程,以增進自我概念。
三、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國小視覺藝術教學融入自我概念議題之建議。
自我概念議題融入視覺藝術教學主要發現如下:
一、 透過視覺藝術的創作活動,學生能激發自我的潛能獲得成就感,並在創作過程中得到情緒抒發,最後達到增進自我概念的目的。
二、研究者以「自我概念」為核心主題,以六個自我概念結構「軀體我」、「心理我」、「投射我」、「現象我」、「社會我」、「理想我」為探索面向,陳之藩先生的自我概念發展為課程進行順序,設計六個視覺藝術教學活動課程。
三、自我概念議題融入視覺藝術之教學研究,其課程設計運用藝術教育治療及生涯規劃之理念及策略,經研究證明能增進學生自我概念。
The senior student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are at the age of 12-13 years old. According to Erikson's theory of personality, these adolescent are at the stage of “fidelity” (identity vs. role Confusion). They have to form a specific direction for self-concept or self-searching, or they question themselves: Who am I, how do I fit in? In our country, we put too much emphasis on intellectual education so that students are lack of diversity of life experience. Moreover, we focus on teach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few counseling, which makes students rarely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self-worth and future expectations.
Based on these reasons, I put self-concept into the visual art education to find an unique value of themselves. In the program design, I also added strategies and concepts of career-planning and treatment of art education to help students confirm their abilities to understand their own sexuality and early planning for future direction in their life.
The results and adequacy of visual art with self-concept are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re are three purposes for this research:
1. Discussion of the theory of visual art education and self-concept related contents.
2. Design of visual art education program with self-concept for senior student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to enhance their self-concepts.
3. Making recommendations for visual art education program with self-concep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re are three findings for visual art education program with self-concept:
1. Students’ potentials are inspired and obtained accomplishments during the creation by visual art activities. Their emotion can be expressed during the creation as well. Eventually students’ self-concept can be enhanced.
2. The main course is self-concept, which consists of corporal self, social self, psychological self, projective self, phenomenal self and ideal self. There are six programs are sequentially designed for visual art education according to Mr. Chen Zhifan’s self-concept development.
3. This study shows that visual art education with self-concept, containing strategies and concepts of career-planning and treatment of art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students’ self-concepts.
一、 中文書目
吳明隆、陳明珠(2012)。霸凌議題與校園霸凌策略。台北:五南。
吳知賢(1990)。探討電視暴力對兒童社會態度的影響。台南師院學報,23,99-132。
吳芝儀(2000)。生涯探索與規劃。嘉義:濤石文化。
呂勝瑛譯(1988)。增進自我概念。台北:遠流。
J.Canfield,H.C.wells.(1984).100 ways to enhance self-concept in the classroom.
呂燕卿(2001)。落實人文精神在藝術領域的教學。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 261-280。
李惠加(1997)。青少年發展。台北:心理。
服部久美子(2008)。20分鐘就上手!淡彩人物速寫。臺北 : 三悅文化。
林侑萱(2010)。視覺藝術課程影響國中生自我概念之行動研究—以「我的個性自畫像」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林曼麗(2003)。藝術教育於二十一世紀中應有的角色。國家政策季刊,2(3),91-102。
阿彬叔叔(2003)。從火柴人開始畫人物彩繪。台北 : 人類文化。
洪玉如、彭薏芬、黃宛婕、陳怡蓉(2010)。98學年度優良示例暨多媒體教案甄選
范瓊方(1999)。藝術治療與藝術教育的比較。美育,96,25-34。
張德聰、周文欽、張鐸嚴、賴惠德(2006)。青少年心理與輔導。
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許又云(2010)焦點解決藝術治療取向對憂鬱症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改變歷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治療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台北市。
許家綾譯(2006)。青少年藝術治療。台北:心理。
Moon, Bruce L. (2006).The dynamics of art as therapy with adolescents.
郭為藩(1972)。自我心理學。台北:開山。
郭禎祥(1999)。描繪新世紀藝術教育藍圖。美育,110,1-9。
陳李綢(1983)。國小兒童自我概念發展之研究。測驗年刊,30,93-100。
陳婷婷(2012)。「自我概念議題」融入國中視覺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以自畫像為課程主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美術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陳雅媛(2004)。戀上色彩能量:陳雅媛的彩色主義。台北:城邦文化。
陳瓊花(2001)。從美術教育的觀點探討課程統整設計之模式與案例。視覺藝術4,97-126。
陳瓊花(2004)。以重要概念出發的探索式統整美術設計之省思。美育,139,52-55。
陸雅青(1991)。藝術治療在特殊兒童教育中的應用。美育,13,2-3。
陸雅青(1997)。兒童藝術治療。臺北:五南。
陸雅青(1999)。藝術治療-繪畫詮釋:從美術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台北:心理。
陸雅青(2000)。藝術治療團體實務研究-以破碎家庭兒童為例。台北:五南。
陸雅青(2005)。藝術治療,繪畫詮釋:從美術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台北:心理。
傅志豪(2014)運用藝術治療理念於美術課:三位國中老師的課程實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藝術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彰化市。
黃秉儀(2007)。「自我認同」議題融入國中視覺藝術課程之行動研究-以線上遊戲人物影像為主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台北市。
黃俊豪、連廷嘉譯(2004)。青少年心理學。台北: 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Rice, F. Philip,kim Gale Dolgin.(2004).The adolescent development, relationships, and culture.
黃德祥(1998)。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
黃麗滿(1992)。山地、平地國中生自我概念與校園疏離感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廖敦如(2004)。從全球化的視覺文化觀點—探討「流行文化」為議題之藝術教學(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博士班博士論文,台北市。
趙惠玲( 2005)。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趙惠玲(2003)。當代藝術教育思潮: 視覺文化藝術教育。台灣藝術教育網。
趙惠玲(2004)。後現代藝術教育思潮:視覺文化藝術教育。臺灣教育,628,14-22。
劉玉玲(2007)。生涯發展與心理輔導。台北:心理。
劉柔妙、張欣怡、廖繼洲、陳嘉芬(2002)。華岡理科學報,19,157 - 167。
賴保禎、周文欽、張鐸嚴、張德聰(1999)。青少年心理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賴冠如(2012)。國小級任教師以材料包進行視覺藝術教學之個案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二、 英文書目
Eisner E. W. (2003). What do the arts teach?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s Education,1,18-25.
Super,D.E.(1890).A life-span,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6(30),282-298.
三、網路資源
九年一貫教學網(2015)。生涯發展。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discuss/discuss6.php
天下影音(2008)。周杰倫成長紀實影片:本事。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O0JaKWFz4Y
林佳玉(2013)國小中年級視覺藝術融合教育之實施與探討。取自http://society.nhu.edu.tw/e-j/112/A6.doc
國中教學活動設計組優選〜生涯發展園區。取自http://cve.ntnu.edu.tw/iala/download.php?filename=37_8afd7268.doc
國民教育社群網(2014)。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取自teach.eje.edu.tw/9CC/basic/basic3.php。(2015年6月2日)
國民教育社群網(2015)。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取自teach.eje.edu.tw/9CC/context/02-1.html。(2015年6月22日)。
教育部(2008)。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許淑真、陳斐娟(2011)。國小階段實施生涯發展教育之探討,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雙月刊,28。取自study.naer.edu.tw/UploadFilePath//.../l028_06_13vol028_06_13.pdf
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2015)。賈桃樂學習主題館。取自http://cdc.wda.gov.tw/cou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