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文豪
Tsai Wen-Hao
論文名稱: 師院體系改制後之音樂系學生自我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之研究
The study of Career Developments and Career Barriers among Music Majors in Reorganized Universities of Education
指導教授: 張蕙慧
Chang Hwei-Hwei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6
中文關鍵詞: 師院體系改制後之音樂系學生自我生涯發展生涯阻隔
外文關鍵詞: music majors in reorganized universities of education, self career development, career barriers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探討師院體系改制後之音樂系學生自我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之情形,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師院體系改制後之音樂系學生自我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差異情況,同時探討師院體系改制後之音樂系學生自我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的相關情形。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質性訪談法為輔,研究工具為「師院體系改制後之音樂系學生自我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調查問卷。針對國內九所師院體系改制後之大三與大四音樂系學生,共621人進行調查,有效回收問卷為394份,回收率63.44%。問卷回收後,以描述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薛費法事後比較統計分析後,針對調查結果選取5名受訪者,進行訪談。將研究結果整合討論後,獲致以下結論:
    一、師院體系改制後之音樂系學生整體生涯發展趨於中等,「生涯探索」發展優於「生涯定向」。
    二、師院體系改制後之音樂系學生具中等程度生涯阻隔,以「行動猶豫」所知覺的阻隔最高;以「特質表現與認同」所知覺的阻隔最低。
    三、不同性別、年級的師院體系改制後之音樂系學生在整體生涯發展上沒有顯著差異;但男性在「特質表現與認同」的阻隔因素較女性高,四年級學生在「意志薄弱」、「特質表現與認同」的阻隔因素較三年級學生高。
    四、不同主修類別學生在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上,皆有顯著差異。
    五、是否修習教育學程的師院體系改制後之音樂系學生在整體生涯發展上沒有顯著差異;但在生涯阻隔上有顯著差異。
    六、師院體系改制後之音樂系學生自我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具中等負相關。

    關鍵詞:師院體系改制後之音樂系學生、自我生涯發展、生涯阻隔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career developments and career barriers among Music Majors in reorganized Universities of Education.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demographic variables on career developments and career barriers among Music Majors in reorganized Universities of Educati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barriers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research methods depend on questionnaire in compliance with interviews, using self-developed “Questionnaire of career developments and career barriers among Music Majors in Reorganized Universities of Education.” as the research instrument.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to the juniors and seniors students of the Music Majors from the nine teachers college-reformed universities, coming to a total of 621 subjects, for this census study. Among them, 394 valid copies were obtained and the valid return rate was 63.44%. Data deriv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Statistics,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 Test, 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Scheffe' method.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conformity discussio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is reached:
    1. The overall career development status for Music Majors was inclined to be medium, and the “career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better than “career direction”
    2. The overall career barriers status for Music Majors was inclined to be medium. Music Majors perceived more “action hesitant barriers”, and perceived less “characteristics expression and identification barriers”.
    3.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Music Majors of various gender. But the male perceived more “characteristics expression and identification barriers” than the female, the seniors perceived more “volition frail barriers” and “action hesitant barriers” than the juniors.
    4. The different music major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career developments and career barrier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5. The different study education program of the Music Majors in overall career developments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ut in overall career barriers were opposite.
    6. An inverse medium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career developments and career barriers among Music Majors in reorganized Universities of Education.

    Key words:music majors in reorganized universities of education、self career development、career barrier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 6 第五節 研究限制 6 第六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師院體系歷史背景與改制後情況之研究 8 第二節 生涯發展理論之研究 21 第三節 生涯阻隔理論之研究 33 第四節 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相關之研究 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1 第四節 實施程序 64 第五節 資料處理 67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68 第一節 師院體系改制後之音樂系學生背景變項分布情形 68 第二節 師院體系改制後之音樂系學生自我生涯發展概況描述 74 第三節 師院體系改制後之音樂系學生生涯阻隔概況描述 84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師院體系改制後之音樂系學生生涯發展差異之探討 94 第五節 不同背景變項師院體系改制後之音樂系學生生涯阻隔差異之探討 108第六節 師院體系改制後之音樂系學生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相關之探討 12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6 第一節 結論 126 第二節 建議 129 參考文獻 133 中文部分 133 外文部分 139 網站部分 143 附錄 145 附錄一 145 附錄二 146 附錄三 164 附錄四 169 附錄五 174 附錄六 176

    一、中文部分
    王秀娟(2002)。師院畢業與師資班結業實習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以新竹師院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王麗菱、許惠評 (2005)。大學院校餐旅管理系學生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阻礙關係之研究。餐旅暨家政學刊,2(1),33-50。
    田秀蘭(1998)。男女大學生生涯阻礙因素之分析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0,133-148。
    田秀蘭(1998a)。「生涯阻礙因素量表」之編製及其因素結構。屏東師院學報,11,81-104。
    田秀蘭(1998b)。男女大學生生涯阻礙因素之分析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0(1),133-148。
    朱湘吉(1998)。生涯與規劃。就業情報,222,38。
    朱湘吉(1999)。價值觀不同影響生涯選擇。經濟日報,11月2日。
    朱湘吉(2002)。生涯規劃與發展。台北:空大。
    江文雄、江義平、林秀玉(2005)。生涯發展與規劃。台北:全華。
    江文雄(2000)。「生涯規劃」-活出快樂人生。台北:亞太文化。
    行政院青輔會(2001)。八十八年專科以上學校畢業青年就業調查報告。台北:同作者。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4)。新鮮人職場勝利兵法雜誌。Career就業情報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8)。96年度施政績效報告,4(18-19)。台北:同作者。
    余民寧(2005)。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三民。
    余 鑑(1999)。終生之生涯輔導與諮商。台北:國立編譯館。
    李易中(2007)。教育大學學生職涯發展需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金泉(1992)。SPSS+實務與應用統計分析。台北:松崗。
    李欣靜(2006)。大學校院甲組桌球選手生涯發展與生涯輔導需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素卿(1997)。生涯規劃。台北:五南。
    李詠秋(2001)。原住民大學生生涯發展狀況、生涯自我效能與其生涯阻礙因素之關係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園會(2001)。臺灣師範教育史。台北:南天。
    沈翠蓮(2004)。臺灣小學師資培育史。台北:五南。
    呂君榮(2000)。大學體育科系學生生涯信念與生涯發展阻隔因素之調查研究。
    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邱美華、董華欣(1997)。生涯發展與輔導。台北:心理。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
    北:五南。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周談輝(2003)。生涯規劃。台北:全華。
    林本炫、鄒川雄(2006)。教育與權力一個批判的分析。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2。
    林良玉(2008)。大學音樂系學生學習類型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邦傑(1986)。統計方法的選擇與統計電腦套裝程式的使用。台北:正昇教
    育科學社。
    林幸台(1987)。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台北:五南。
    林幸台、吳天方、林清文、劉淑慧(1997):生涯發展量表簡介,測驗與輔導季刊,142,2928-2933。
    林幸台、田秀蘭、張小圓、張德聰(2003)。生涯輔導。台北:空大。
    林清文(1994)。大學生生涯確定狀態及其因徑模式驗證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
    大學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林清文(2001)。大學生生涯發展與規劃手冊。台北:心理。
    林靖芬(1999)。台北市國小女性教師生涯發展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新發、王秀玲、鄧珮秀(2007)。我國中小學師資培育現況、政策與展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1),61-66。
    林毓晨(2007)。教育大學學生的職業自我概念與生涯決策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金樹人(1997)。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東華。
    金樹人、林清山、田秀蘭(1989) 。我國大學生生涯發展定向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22,167-190。
    吳欣華(2007)。大學生之生涯決策型態、人格特質與生涯成熟關係研究---以高高屏區域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芝儀(1996)。生涯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文化。
    吳芝儀(2001)。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嘉義:濤石文化。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數位
    科技。
    吳思達(2007)。生涯規劃與管理。台北:全華。
    吳清山(2003)。師資培育法:過去、現在與未來。教育研究月刊,103,1-43。
    吳清山(2008)。解讀臺灣教育改革。台北:心理。
    吳清基(1998)。技職教育的轉型與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作法。台北:師大書
    苑。
    洪 立(2002)。大學體育科系學生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阻隔之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鳳儀(2000)。生涯規劃自己來-做自己的生涯交響樂團的指揮家。台北:揚智文化。
    洪慧芸(2002)。大學生生涯成熟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師友會(2003)。師範生應加強培養第二專長,未來可往民間企業發展。師友會電子報,21,7月19日。
    許雅惠、戴嘉南(2004):師範院校應屆畢業生生涯發展狀況、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阻礙因素之分析研究。中國輔導學會壁報論文。
    許雅惠(2006):教育大學理學院學生生涯發展狀況之分析研究。數位教學暨資訊實務研討會口頭發表論文,2月8日。
    許惠評(2005)。高中職餐飲管理科女性教師生涯自我效能、生涯阻礙及因應策略相關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慧香(2007)。大專應屆畢業生生涯自我效能與就業服務需求關係之研究~以雲嘉南地區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莊以欣(2008)。教育學門大學生學習生活與生涯規劃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莊佳玲(2006)。師資培育多元化衝擊下師範學院課程調整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連廷誥(1996)。專科生生涯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佳晏(2003)。大學女生之生涯自我效能與其生涯成熟、生涯阻隔及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張芳全(2008)。統計就是要這樣跑。台北:心理。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添洲(1993)。生涯發展與規劃。台北:五南。
    袁正綱(2007)。SPSS基礎統計分析。台中:滄海。
    徐曼瑩、素慧珍、林綺雲、李玉嬋(1999)。生涯規劃。華杏出版社。
    姚世澤(1999)。音樂教育論述集。台北:師大書苑。
    姚世澤(1997)。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理論基礎及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祝子媛(2007)。大學生涯服務成效與生涯因應策略對大學生生涯決定程度之影響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郭生玉(2004)。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
    郭恬伶(2005)。我國師範院校美術相關科系學生生涯決定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怡錚(2000)。國中女教師生涯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秀伃(2005)。青少年音樂性別刻板印象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淑欣(2005)。國小美術班畢業生生涯發展之研究—以台中市大同國小美術班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美勞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梅雋(2002)。找對人生第一份工作。台北:書泉。
    陳麗娟(1993)。我國國民補習學校班級氣氛及其與成人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麗如(1994)。大學生涯發展阻隔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麗如(1995)。大學生生涯發展阻隔因素量表:一個診斷與介入的工具。測驗年刊,42期,217-226頁。(TSSCI期刊)。
    黃中天(1995)。生涯規劃概論-生涯與生活篇。台北:桂冠圖書。
    黃相瑋(2004)。運動休閒相關學系學生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展之關聯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淑敏(1998)。師院生生涯自我效能、生涯動機、生涯成熟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黃琬婷、孫志麟(2003):面臨抉擇的師範學院:改革、困境與策略。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6(2),257-280。
    黃瑞峰(2005)。成人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轉換相關之研究—以大學成人學生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傅琇悅(2001)。年輕女性工作者生涯阻隔、生涯動機與因應策略之關係。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文正(2002)。就業前景大調查:十大最難找頭路的科系。時報週刊,1292,
    93-97。
    曾逸誠(2005)。大學體保生其生活適應與生涯發展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楊智馨(1996)。大學生涯發展狀況狀況與自我認定狀態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淑珍(1997)。生涯阻力檢核表的編製。測驗年刊,45(2),149-172。
    楊雯欣(2007)。教育大學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阻礙對生涯決定狀態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楊朝祥(1989)。生計輔導-終生的輔導歷程。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楊珮琳(2006)。師範院校體育系學生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仁川(2004)。師院轉型後體育學系學生的生涯規劃。國教世紀,213,7-14。
    蔡淑芬(2004)。國立陽明大學學生生涯發展狀況及生涯輔導需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錢善華(2007)。專業音樂教育。樂覽,93,5-8。
    廖佳慧(2004)。成人生涯阻礙因應歷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趙志雄(2007)。中部地區高職工業類科學生生涯阻礙與生涯發展關係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趙育玄(2005)。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決策模式。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育靜(2004)。大學運動員之運動員認同與生涯阻隔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芳瑜(2006)。大學新生選擇就讀學校因素之分析:以華梵大學為例。私立華梵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欣宜(2008)。流浪教師的夢與現實─師資培育政策變革後準教師的困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黎麗貞(1996)。大學女生性別角色、生涯自我效能、生涯阻礙與職業選擇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賴美鈴(2005)。音樂教育碩士學位論文之內容分析(1994-2004)。載於藝術教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23-48。屏東:屏東師範學院。
    賴曉庭(2007)。音樂相關學系學生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自我效能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厲瑞珍(2002)。南部地區大學應屆畢業生自我統合危機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鍾宜玲(2003)。大學生工作價值觀、生涯阻隔、生涯成熟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蕭智真(2006)。體育學系學生學習動機與生涯發展之研究-以私立輔仁大學為例。私立輔仁大學體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謝茉莉(2003)。影響台灣南部地區女大學生生涯不確定感因素之探討。諮商輔導
    文粹:高師輔導所刊,8,35-60
    羅文基、朱湘吉、陳如山合著 (1991)。生涯規劃與發展。台北:空大。
    羅文基(2000)。生涯教育的理念與實施。技藝教育,30,9-11。
    蘇劍心(2002)。音樂班畢業生教育歷程與生活適應之追蹤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簡文英(2001)。生涯發展中的性別議題-女性生涯選擇中之社會設限與自我設
    限。中等教育,52(5),55-71。
    戴秀如(2005)。教育大學學生生涯輔導需求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二、外文部分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Betz, N, E. & Fitzgerald, L. F.(1987). The career psychology of women.New York:Academic Press.
    Betz, N.E.(1994). Self - concept theory in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ounseling.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43, 32-41.
    Betz, N. E., & Voyten, K. K.(1997). Efficacy and outcome expectations influence career exploration and decidedness.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46, 179-189.
    Blustein, D. L. (1989). The role of career exploration in the career decision making of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30, 111-117.
    Cascio, W. F.(1989). Managing Human Resource:Productivity, Quality Of Work Life.
    Profiles, N. Y.:McGraw-Hill.
    Creed, P. A., Patton, W., & Bartrum, D., (2004). Internal and external barriers, cognitive style, and the career development variables of focus and indecision.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30(4), 277-294.
    Crites, J. O. (1969). Career psychology. New York:McGraw-Hill.
    Ginzberg, E., Ginsburg, S. W., Axelrad, S., & Herma, J.(1951). Occupational Choice:
    An Approach to a General Theory.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Ginzberg, E. (1972). Toward a theory of occupational choice:A restatement. Vocational Guidance Quarterly, 20(3), 169-75.
    Gysbers, N. C. & Moore, E. J. (1981). Improving Guidance Programs. Englewood Cliffs, N, J,:Prentice-Hall.
    Hall, H. (1997).Overcoming career barriers:A model of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processes for realistic appraisal and constructive coping.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24(1), 25-37.
    Harmon, L. W. (1977). Career counseling for women. In E. I. Rawlings & D. K. Carter
    (Eds.), Psychotherapy for women: Treatment toward equality (pp.193-221). Springfield, IL:Thomas.
    Herr, E. L., Cramer, S. H., & Niles, S. G. (2004). Career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through the Lifespan (6th ed.). Boston:Pearson:Allyn and Bacon.
    Holland, J.L.,Daiger, D.C., & Power, P.G. (1980). My vocational situation: Description
    of an experimental diagnostic form for the selection of vocational assistance.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Holland, M. (1981). Relationships between voc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elf-concept in sixth grade student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8, 228-236.
    Krumboltz, J. D. (1992). The wisdom of indecision.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41, 239-244.
    Krumboltz, J. D., Mitchell, A. M., & Gelatt, H. B. (1975). Applications of a social learning theory of careerselection. Focus on Guidance, 8(3), 1-16.
    London, M. & Stumpf, S. A. (1982). Managing Careers.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Luzzo, D. A., & McWhirter, E. H. (2001). Sex and ethic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ption of educational and career-related barriers and levels of coping efficacy.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79, 61-67.
    Mau, W. C. (2000).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decision-making styles and self-efficacy.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7, 365-378.
    Mc Caffrey, S. S., Miller, T. K., & Winston, R. B. Jr. (1984). Comparison of career maturity among graduate students and undergraduate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25, 127-132.
    Mcwhirter, E. H., Torres D., & Rasheed S. (1998). Assessing barriers to women’s career adjustment.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6(4),449-479.
    Nevill, D. D. & Super, D. E. (1984). Work role salience as a determinant of career maturity in high school stud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5, 30-44.
    Nevill, D. D. & Super, D. E. (1988). Career maturity and commitment to work in university student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32, 139-151.
    Nieva,V.F, &Gutek, B.A.(1981).Women and work: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s.
    Osipow, S. H., Carney, C. G., Winer, J., Yanico, B., & Koschier, M. (1976). The Career Decision Scale.Columbus and press.
    O’Leary, V. E.(1974). Some attitudinal barriers to occupational aspirations in women.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1(11), 809-826.
    Russell, E. A., & Rush, M. C.(198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ge-related variation in women’s view of a career in manage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30, 280-294.
    Sadovink, A. R., Cookson, P. W. Jr., & Semel, S. F.(2001). Exploring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MA:Allyn & Bacon.
    Salomone, P. R. (1982). Difficult cases in career counseling:II — The indecision client. Th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60, 496-500.
    Sobol, M. G.(1963). Commitment to work. In F. I. Nye & L. W. Hoffman(Eds.), The employed mother in America(pp.40-63). Chicago:Rand McNally.
    Super, D. E(1953). A theory of vocational development. American Psychologist, 8, 185-190.
    Super, D. E. (1957). The psychology of career —An introduction to vocational development. New York:Harper & Row, Publishers.
    Super, D. E.(1969). Vocational development theory:Persons, positions, and processes. Counseling Psychology, 1(1), 2-9.
    Super, D. E.(1984). Perspectives on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work. In N.C. Gysbers, & Associates(Eds.), Designing careers : Counseling to enhance education, work, and leisure(pp.27-53). San Francisco, CA:Jossey-Bass.
    Super, D. E. (1990). Career and life development. In D. Brown, & L. Brooks, (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 (2nd. ed.) (pp. 197-261). 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
    Super, D. E., Savickas, M. L., & Super, C. M.(1996). The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s. In Brown, D., Brooks, L., & Associates(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 t(3rd.ed.)(pp.121-178). San Francisco, CA:Jossey-Bass.
    Swanson, J. L., & Tokar, D. M. (1991a). College students’ perception of barriers to career develop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38 , 92-106.
    Swanson, J. L., & Tokar, D. M. (1991b).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 Career Barriers Inventory.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39, 92-106.
    Swanson , J. L., & Woitke , M. B.(1997). Theory into practice in career assessment for women: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s regarding perceived barriers.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5(4),443-462.
    Swanson, J. L., & Fouad, N. A. (1999). Career theory and practice: Learning Through Case Studies. CA:SAGE.
    Taylor, M. S. (1985).The roles of occupational knowledge and self-concept crystallization in students,school-to-work transition.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jology, 32,539-550.
    Tiedeman, D. V., & O’Hara, R. P.(1963). Career development:Choice and adjustment.Princeton, NJ: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Tolbert, E. L. (1980). Counseling for career development (2nd ed.). Boston:Houghton
    Mifflin.
    Van Matre, G., & Cooper, S.E. (1984). Concurrent evaluation of career indecision and indecisiveness. Th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62, 637-639.
    Vondracek, F. W., Hostetler, M., Schulenberg, J. E., & Shimizu, K. (1990). Dimension
    of career indecision.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37, 98-106.
    Zunker, V. G. (2006). Career counseling: A holistic approach (7th ed.). Belmont, CA:Thomson/Brooks-Cole.

    三、網站部分
    1111人力銀行(2005)。社會新鮮人求職現況大調查。8月9日,網址: http://www.1111.com.tw/zone/pr/headline.asp?autono=1239。
    1111人力銀行(2006)。「畢業即失業」惡夢?!6成1準畢業生擔心。8月8日,網址: http://www.1111.com.tw/zone/pr/headline.asp?autono=1387。
    1111人力銀行(2008)。2007年教職缺幾乎腰斬,人力仲介勸務實謀職。2月10日,網址:http://tw.money.yahoo.com/news_article/adbf/d_a_080610_1_zp82。
    1111職涯網(2008)。大學教育不足以應付職場競爭?11月24日,網址:
    http://career.1111.com.tw/focus1.asp?sno=1413。
    1111教職網(2009)。逾9成師範生任職,不想當夫子。5月19日,網址:
    http://teacher.1111.com.tw/newsContent.asp?ano=7694。
    104人力銀行(2006)。畢業季來了,104人力銀行:六成四社會新鮮人找不到就業方向。9月19日,網址:
    http://www.104learn.com.tw/cfdocs/edu/iexam/show_iexam.cfm?autonumber=10023。
    中央社(2003)。師範生應加強培養第二專長,未來可往民間企業發展。師友會電子報(21),網址:http://www.tqc.org.tw/teachernet/e_paper/epaper_21_edunews1.htm。
    9999泛亞人力銀行(2003)。師範生哀嚎,就業難。7月19日,網址:http://www.9999.com.tw/pj/act/p920719/。
    教育部(2008)。重大教育政策發展歷程-師資培育。 網址:
    http://history.moe.gov.tw/policy_list.asp。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2)。生涯資訊網。網址:http://life.nyc.gov.tw/expand/expandview.asp?catid=101。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6)。大專畢業生就業力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7月31日,網址:http://www.nyc.gov.tw/upfiles/5_knowledge_01151658741.pdf。
    自由時報(2005)。告別師塾6所師院確定轉型教育大學。3月11日,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mar/11/today-life4.htm。
    自由時報(2009)。54%大專畢業生,自認選錯系。7月28日,網址: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728/78/1nvjq.html。
    袁坤样(1999)。東吳大學學生生涯發展手冊序。網址:
    http://www.scu.edu.tw/lex/a3-2-1999-2.htm。
    曾燦燈、李皓光(2004)。多元化師資培育政策檢討與改進策略。網址:
    http://www.growth.com.tw/mainths/0719.doc。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系。系所簡介(大學、碩士班)。網址:
    http://music.web.nhcue.edu.tw/front/bin/cglist.phtml?Category=6。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