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明芬
Ming-Fen Tsai
論文名稱: 三重市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環境認知與鄉土認同態度研究
A Study of The Attitude of The fifth Grade Students toward Local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and Local environmental identification in Sanchong City, Taiwan
指導教授: 陳鸞鳳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三重市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環境認知鄉土認同態度環境識覺
外文關鍵詞: the fifth grade students in Sanchong City, local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local environmental identification,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學童在鄉土生活的體驗,感官對外界知識的接收與內化,形塑了對於鄉土的觀感,成為一切知識與情感的基礎。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三重市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環境認知與鄉土認同態度的現況,探討三重市國小五年級學童其鄉土環境認知與認同態度的相關性,再比較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鄉土環境認知與鄉土認同態度的差異情形。

    研究以問卷調查法度量學童腦海中的鄉土環境認知與鄉土認同態度,根據文獻分析與研究區特性將鄉土環境認知分為實質環境認知、文化生活認知、社會生活認知、經濟生活認知、地方議題認知五個面向;鄉土認同態度分為實質環境認同、文化生活認同、社會生活認同、經濟生活認同、地方議題認同五個面向;個人背景變項為性別、交通工具、居住時間、鄉土遊憩次數、鄉土資訊來源五個變項。

    經分析評量結果,顯示鄉土環境認知與認同態度具有顯著的相關性;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學童在鄉土環境認知與鄉土認同態度各個面向上形成不同的差異結果,並透過研究結果的分析,提出對國小實施鄉土教育以及後續研究之建議。

    關鍵詞:三重市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環境認知、鄉土認同態度、環境識覺


    A Study of The Attitude of The fifth Grade Students toward Local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and Local environmental identification in Sanchong City, Taiwan

    Ming-Fen Tsai

    Abstract
    Students construct their thoughts toward their hometown via experiencing life, receiving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t and transforming what they get as understanding inside their minds. So this research is to analyze the attitude of the fifth grade students toward local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and local environmental identification in Sanchong City. Studying the relevance of local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and local environmental identification; furthermore, compar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2 elements to the students’ personal backgrounds.

    The research takes the approach of questionnaire, to study the attitude of the fifth grade students toward local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and local environmental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region, local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has been identified in 5 concepts: cognition in actual environment、cognition in cultural life, cognition in social life, cognition in economy, cognition in local subjects. And this research has also found local environmental identification in the same 5 concepts. As for the students’ personal backgrounds, transportation, sex, the duration they live, the frequency they visit the local places, and the resources of their home town stories, are the main 5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e local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and local environmental identification are highly related, and also different connections between these 2 elements and 5 factors of students’ personal backgrounds are described in the research. Hence, some suggestion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study are given based on the results accordingly.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02 第三節 名詞釋義…………………………………………………0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04 第五節 研究流程…………………………………………………05 第二章 文獻探討…………………………………………………07 第一節 環境識覺理論……………………………………………07 第二節 Piaget認知發展論.……………………………………15 第三節 鄉土………………………………………………………25 第四節 鄉土認同…………………………………………………32 第五節 環境認知與認同態度之相關研究探討…………………39 第三章 研究區概述………………………………………………58 第一節 三重市環境分析…………………………………………58 第二節 三重市學校鄉土教育背景………………………………71 第四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81 第一節 研究架構…………………………………………………81 第二節 研究假設…………………………………………………82 第三節 研究對象…………………………………………………82 第四節 研究工具…………………………………………………84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92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94 第一節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之分析………………………………94 第二節 鄉土環境認知與鄉土認同態度之相關分析.…………100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與鄉土環境認知問卷、 鄉土認同態度量表之分析 ………………………………………10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29 第一節 結論 ……………………………………………………129 第二節 建議 ……………………………………………………132 參考書目……………………………………………………………135 附錄…………………………………………………………………142 附錄一: 三重市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環境認知與鄉土認同態度問卷(預試問卷)……142 附錄二: 三重市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環境認知與鄉土認同態度問卷(預試問卷)……146 附錄三: 鄉土地圖範例一、二 …………………………………………………………150 表 目 錄 表2-2-1 Piaget的發展階段和環境認知發展………………………………21 表2-3-1 鄉土定義的分類 ……………………………………………………28 表2-4-1 鄉土認同的相關概念 ………………………………………………34 表2-4-2 鄉土認同的內涵面向與概念性定義 ………………………………38 表2-5-1 鄉土環境認知與認同態度相關研究成果一覽表 …………………41 表2-5-2 以性別為背景變項之研究成果一覽表 ……………………………45 表2-5-3 以居住時間為背景變項之研究成果一覽表 ………………………49 表2-5-4 以鄉土遊憩次數為背景變項之研究成果一覽表 …………………52 表2-5-5 以鄉土資訊來源為背景變項之研究成果一覽表 …………………55 表3-1-1 三重市歷年人口概況表 ……………………………………………66 表3-2-1 社會學習領域與環境教育中有關鄉土環境知識之能力指標 ……74 表3-2-2 三重市國小鄉土教學地圖分析 ……………………………………78 表4-3-1 研究樣本抽樣次數分配表 …………………………………………84 表4-4-1 鄉土認同態度量表項目分析結果 …………………………………88 表4-4-2 專家群簡介表 ………………………………………………………90 表4-4-3 鄉土認同態度量表轉軸後因素分析摘要表 ………………………91 表4-4-4 鄉土認同態度量表信度考驗摘要表 ………………………………92 表5-1-1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次數分佈表 ……………………………………95 表5-2-1 整體鄉土環境認知問卷得分之測量結果…………………………100 表5-2-2 學童在鄉土環境認知問卷各題之測量結果………………………102 表5-2-3 整體鄉土環境認同態度量表得分之測量結果……………………103 表5-2-4 學童在鄉土認同態度量表各題之測量結果………………………104 表5-2-5 鄉土環境認知與鄉土認同態度之相關矩陣………………………105 表5-3-1 不同性別學童在鄉土環境認知問卷各層面之t考驗 ……………107 表5-3-2 不同交通工具學童在鄉土環境認知問卷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109 表5-3-3 不同居住時間學童在鄉土環境認知問卷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110 表5-3-4 不同鄉土遊憩次數學童在鄉土環境認知問卷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112 表5-3-5 不同鄉土資訊來源學童在鄉土環境認知問卷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114 表5-3-6 不同背景變項學童鄉土環境認知差異情形摘要表………………115 表5-3-7 不同性別學童在鄉土認同態度量表各層面之t考驗 ……………117 表5-3-8 不同交通工具學童在鄉土認同態度量表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119 表5-3-9 不同居住時間學童在鄉土認同態度量表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121 表5-3-10 不同鄉土遊憩次數學童在鄉土認同態度量表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124 表5-3-11 不同鄉土資訊來源學童在鄉土認同態度量表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126 表5-3-12 不同背景變項學童鄉土認同態度差異情形摘要表………………127 圖 目 錄 圖1-5-1 研究流程圖……………………………………………………………06 圖2-1-1 感官知覺範圍圖………………………………………………………08 圖2-1-2 個別心智形成至行為流程圖…………………………………………09 圖2-1-3 傳統人地關係典範……………………………………………………10 圖2-1-4 識覺研究概念圖………………………………………………………11 圖2-1-5 個體空間認知與行為概念圖…………………………………………12 圖2-1-6 人與環境行為界面圖…………………………………………………13 圖2-2-1 兒童空間心智表………………………………………………………20 圖2-2-2 錨點論模式……………………………………………………………23 圖2-3-1 三種鄉土的階層含括式定義…………………………………………30 圖3-1-1 淡水河流域圖…………………………………………………………60 圖3-1-2 三重市重要橋樑與公路圖……………………………………………62 圖3-1-3 三重市道路與捷運路線圖……………………………………………64 圖3-1-4 疏洪道河濱公園照片一………………………………………………67 圖3-1-5 疏洪道河濱公園照片二………………………………………………67 圖3-1-6 228公園照片…………………………………………………………68 圖3-1-7 三重市綜合體育場照片………………………………………………68 圖3-1-8 重新公有零售市場照片………………………………………………70 圖3-1-9 中央夜市入口照片……………………………………………………70 圖3-1-10 先嗇宮照片……………………………………………………………71 圖3-1-11 三重市立圖書館照片…………………………………………………71 圖3-2-1 鄉土教學地圖次數統計結果分佈圖…………………………………80 圖4-1-1 研究架構圖……………………………………………………………81 圖5-1-1 三重市代表場所次數統計結果分佈圖………………………………99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1)。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皮亞傑理論的應用-。台北:五南。
    王文科(1996)。皮亞傑式兒童心理學與應用。台北:心理。
    王文科(2006)。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毛秀容(2002)。台南縣官田鄉西庄地方感之鄉土。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學碩士論文。
    石之瑜、姚源明(2004)。東亞研究,35(1),p1-36。
    台北縣政府(2004)。台北縣國民小學鄉土教學地圖成果專輯。台北縣政府。
    江雅美(1983)。三重市人口遷移及其決策行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宜樺(1998)。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
    江碧貞(1999)。國小學童地方感之探討-國小鄉土地理教育架構下的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朱柔若(1996)。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台北:揚智。
    杜瓊瑜(1998)。團體認同與行為意向的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道增(1999)。環境行為學概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李振任(2000) 。國民小學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感之研究-以萬丹鄉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連賞(1997)。鄉土地理教育推動與教材編撰架構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8,p207-232。
    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
    何致中(2002)。地方與認同-宜蘭地區地方特質與認同政治間的關連。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純英(2000)。自我認同與鄉土教育-米德與哈伯瑪斯的對話。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
    林靜怡(2003)。中學生空間認知能力之研究-以認知圖路網結構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怡伶(2004)。花蓮松園別館之地方感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俶庸(2005)。國小學童參與地方文化活動與其地方認同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教育學院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孟樊(2001)。後現代的認同政治。台北:揚智。
    邱華璋(2003)。台北縣萬里鄉與瑞芳鎮六年級學童鄉土識覺之比較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論文。
    卓世宏(1998)。國民中學一年級學生的鄉土知覺與鄉土認同─以台東縣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建邦(1997)。鹽埕老壁攤的地方感及社會意涵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姜孟佑(2003)。國小六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關係之研究-以新店市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胡金印(1985)。鄉土地理野外實察教學法簡介。地理教育,11,p59-64。
    姚誠(1995)。心理空間與時間鄉土意識的探索。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4,p141-167。
    姚誠(1996)。人與土地的思考-論「族群意識」與「鄉土意識」。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5,p159-173。
    姚誠(2000)。從意識到認同-論台灣鄉土教育的建構。課程與教學季刊,3(3),p1-16。
    夏黎明(1988)。鄉土定義分析。台東師院創刊號,p283-299。
    夏黎明(1989)。鄉土的空間特性。台東師院學報,2,p63-77。
    夏黎明(1991)。鄉土的結構-方法論的探討。台東師院學報,3,p171-188。
    倪進誠(1992)。土地利用對於遊憩資源及其使用者影響之研究-以桃園海岸地區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磊青、楊公俠(2005)。環境心理學-環境、知覺和行為。台北:五南。
    秦有為(2000)。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之研究以花蓮市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育齡(1998)。國小學童鄉土意識內涵以年齡及環境刺激因素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朝陽(1996)。鄉土教育與鄉土教學活動。教師之友,37(4),p9-18。
    陳鳳儀(1999)。基隆港環境意象研究-學童個案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長義(1977)。環境識覺與自然災害之研究,中國地理學會會刊(5),p56-60。
    張長義(1984)。基隆市山坡地居民對災害調適行為及因應措施之研究,工程環境會刊(5),p1-12。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初版二刷)。臺北:東華書局。
    張長義(1993)。蘭陽平原洪患區土地利用災害識覺及環境調查之研究(三),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張桂芳(1998)。高雄縣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地理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文奎主編(2000)。人文地理學辭典。陝西:人民出版社。
    張智遠(2001)。 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態度之研究-以高雄市前鎮區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2002)。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文賢(2002)。以認知圖探討中學生空間認知之差異。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郭生玉(2002)。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
    黃士哲(1987)。從地理學觀點論中國山水畫家的環境識覺。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組碩士班。
    黃政傑(1995)。多元社會的課程取向。台北:師大書苑。
    黃麗玲(1999)。從文化認同轉向區域治理-921地震災後重建工作對社區總體營造論述的挑戰。城市與設計學報9/10,p147-174。
    黃琇玫(2002)。地方文化活動與地方認同。國立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光雄(2002)。教育導論。台北:師大。
    黃義添(2005)。宜蘭縣國小六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碩士班。
    賀雅蓉(2003)。台中市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地理知識與鄉土認同態度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喻麗華(1996)。立足本土、放眼世界-鄉土教育的時代性與前瞻性。國教之友,47(4),p18-24。
    溫世頌(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 三民。
    葉小慧(2001)。台南市小吃之地方感詮釋與地理實察路線設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楊宜芬(1997)。嘉義市國小兒童鄉土史地知識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蓮福等編(2003)。三重埔風情畫-三重市改制四十週年專輯。三重市公所。
    鄭政誠(1996)。三重埔的社會變遷。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鄭懿瀛等文字撰稿(2005)。三重市志。三重市公所。
    歐陽鍾玲(1982)。學童空間概念的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歐用生(1996)。課程與教學革新。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張自立、高明智、羅秋昭(1997)。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概念綱領。教育研究資訊,5(6),p1-8。
    蔡志展(1995)。鄉土資料與鄉土教材之商榷。國教輔導,32(4),p9-13。
    蔡義雄、林萬義、呂祖琛、陳迺臣(1997)。初等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鄧天德(1993)。鄉土環境教育。國教月刊,40(34),p71-90。
    劉俊志(2004)。居民與遊客對於鯉魚潭風景特定區之地方依附差異探討。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怡潔(2001)。國小中年級鄉土教材內容分析之研究-以宜、花兩縣為例。國立花
    蓮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蕭秀玲、莊慧秋、黃漢耀譯(1991)。環境心理學。台北:心理。
    鍾喜亭(1994)。國小鄉土教學活動之推展。國教天地,107,p7-14。
    McAndrew, F. T.,危芷芬譯(1995)。環境心理學。台北:五南。
    Oppenheim, A. N.,呂以榮譯(2002)。問卷設計、訪談及態度測量。台北:六合。
    Robert F. D,吳齊殷譯(1999)。量表發展:理論與應用。台北:宏智。

    貳、西文部分
    Catling, S.J.(1978).The child’s spatial conception and geographic education, Journal of Geography,77(1),p24-28.
    Downs, R.W.(1970). Geographic Space Perception: Past Approaches and Future Prospects, Progress in Geography, (2), p70-81.
    Goodey, B. (1971). Per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Occasional Paper No. 17.
    Gold, J.R.(1980).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ural Geograph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olledge, R. G. & Stimson R. J.(1997).Spatial Behavior: A Geographic Perspective, New York:Norton.
    Hart, R.A & Moore, G.T.(1973). The development of spatial cognition: A review. In R.M. Downs &D. Stea(Eds.), Image and Environment: Cognitive Mapping and Spatial Behavior,Chicago:Aldine,p246-288.
    Hart, R.A. & Moore, G.T. (1976) . The development of spatial conception:A review in Image and Environment, Chicago:Aldine Publishing Co.
    Hayes, R.M.(1980).Geographical Images and Mental Maps, Macmillan Education.
    Lynch, K.(1960). The image of the city. Cambridge, MA:MIT Press.
    Lowenthal, D.(1961).Geography, Experience, and Imagination a Geographical Epistemology, Annals of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51(3), p241-260.
    Moore, G.T.(1979). Knowing about environmental Knowing: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ory and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Environmental and Behavior,11,p33-70.
    Mitchell, B.(1989). Geography And Resource Analysis, Longman Scientific & Technical.
    McAndrew, F.T.(1993).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Pacific Grove, CA:Brooks/Cole.
    Matthews, M.H.(2001). The Influence of Gender on the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of Young Boys and Girls,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147(3), p295-302.
    Norberg-Schulz, C.( 1979).GENIUS LOCI—Paesaggio Ambiente Architettura.
    Norušis, M.J.(2005).SPSS 13.0 Statistical Procedures Companion.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O’Riordan, T.(1973).Some Reflections on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rea, 5, p17-19.
    Piaget, J.& Inhelder, B.(1967).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Space, New York:Norton.
    Pocock, D. (1975). Images of a cathedral city, Occasional publication / University of Durham.
    Relph, E.(1976). Place and placelessness. London Pion Limited.
    Schiff, M.R.(1971).The Definition of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in Swell, W.R.D. and Burton,I. ed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i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anada, Ottawa, p7-12.
    Siegel, A.W. & White, S.H.(1975).The development of spatial representations of large-scale environments. In W.H. Reese(Ed.),Advances in Child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p9-55.
    Trowbridge, C. C. (1913). On fundamental methods of orientation and imaginary maps. Science, 38, p88-97.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