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淑滿
Chang Shu-man
論文名稱: 論語運用於國小四年級國語文領域之研究~以學習態度相關章句為主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application in the Chinese Teaching to Fourth Graders at the Elementary School:Attitude towards study as the core
指導教授: 簡翠貞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6
中文關鍵詞: 論語學習態度國語文教學
外文關鍵詞: Analects of Confucius, Chinese Teaching, learning attitude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論語》中有關學習精神與學習態度的章句,在國語文領域的教學設計與實施情況。依學生的認知階段,嘗試設計《論語》課程教學計畫,並以研究者任教之四年級學生三十五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十二週的《論語》教學,隨時觀察與記錄學生的學習表現。

    本研究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論述整個研究的動機與目的,並針對讀經教育及《論語》教學相關研究,做文獻探討。第二章探討《論語》中學習態度的意義與教學價值,提出《論語》中相關學習精神與學習態度的章句,並說明《論語》教學的重點。第三章研究方法與實施,論述本研究的歷程、教學設計、研究工具與方法。第四章研究內容與結果分析,根據研究過程中所蒐集的資料,加以歸納、整理,進行分析。第五章結論與建議,針對本研究的實施歸納出結論,並提出國小《論語》教學及未來研究上的建議,以供教學及未來研究的參考。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將《論語》中學習態度的內容運用在國語文教學的課程設計,須以學生為中心,符應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適性化的課程。課程中亦須安排多元性、趣味性、知識性的活動,吸引學生有興趣學習,進而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以及增進學生的語文能力。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iscuss the learning spirit and attitude in "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the teaching i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in the realm of the Chinese course. Depend on students' cognitive stage try to design the course teaching plan of " Analects of Confucius ", and teach fourth of grade stud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ith researcher, have 35 students altogether. Carry on 12 - week " Analects of Confucius " teaching, and the observ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progress.
    This research based on students’ cognitive stage try to design the teaching plan of " Analects of Confucius ". The " Analects of Confucius " teaching program is de sighed for 35 students of the fourth grad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ontinued for 12 weeks . The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all the time.
    This research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describe the Motivation and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Chapter Two : Document discussion- Discussion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in the meaning of learning attitude and the value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Chapter Three:Methodology - State the process of the study, curricula design and instruments.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Arrangement, suggest and analyze a conclusion from a collection of data.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s- focu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research sum up the conclusions and propose the suggestions of " Analects of Confucius " teaching in the primary school and in the research of the future. The suggestions are as references for future instructions and studies.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shows the contents of learning attitude in " Analects of Confucius" implemented in the course program of Chinese teaching must regard students as the center , agree with the experience of life students , and develop adaptive course. In addition, the plural, interesting, intellectual activities are combined in the course attracting students to learn, and advance the positive learning attitude, and promote students' Chinese ability.

    目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五節 研究回顧 9 第二章 《論語》在國小國語文教學上的運用及價值 21 第一節《論語》在國語文教學上的價值 21 第二節 關於學習態度及其重要性 24 第三節《論語》中有關學習精神與學習態度的章句 27 第四節《論語》教學的重點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36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過程 36 第二節 研究場域及研究參與者 42 第三節 教學設計 44 第四節 處理資料的步驟與概念 46 第五節 研究的信賴度檢驗 49 第四章 研究內容與結果分析 51 第一節 準備階段 51 第二節 四年五班《論語》教學課程內容 56 第三節 學生在《論語》課程中的學習表現 72 第四節 教學歷程回顧與省思 14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6 第一節 結論 146 第二節 建議 149 參考書目 153 一、參考書籍 153 二、期刊論文 154 三、學位論文 155 四、其他 156 附錄 157 附錄一 台中縣葫蘆墩國小各學年詩歌、論語背誦目錄及進度表 157 附錄二 《論語》教學活動設計(一) 160 附錄三 《論語》教學活動設計(二) 162 附錄四 《論語》教學活動設計(三) 164 附錄五 《論語》教學活動設計(四) 165 附錄六 《論語》教學活動設計(五) 167 附錄七 《論語》教學活動設計(六) 168 附錄八 《論語》教學活動設計(七) 170 附錄九 《論語》教學活動設計(八) 172 附錄十 《論語》教學活動設計(九) 174 附錄十一 《論語》教學活動設計(十) 175 附錄十二 《論語》教學活動設計(十一) 176 附錄十三 《論語》教學活動設計(十二) 178 附錄十四 葫蘆墩國小班級導師實施《論語》教學方式問卷調查 180 附錄十五 《論語》教學前導問卷 182 附錄十六 《論語》教學學習單-《論語》相關書籍 184 附錄十七 《論語》教學學習單-勤奮好學 185 附錄十八 <觀書有感>學習單 186 附錄十九 《論語》運用在國語文領域的課程意見調查表 187 附錄二十 語文能力自評表 188 附錄二十一 學習態度自評及互評表 189 附錄二十二〈觀書有感〉繪圖作品自評表及互評表 190 附錄二十三 角色扮演自評表及互評表 191 附錄二十四 課後心得分享單 192 附錄二十五 教師訪談大綱 193 附錄二十六 學生訪談大綱 193 附錄二十七 教學日誌 194 附錄二十八 省思札記 195

    一、參考書籍
    人間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編輯(2006)。《中華文化經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合輯》。台北:人間電視。
    下村湖人著 王進祥譯 劉清塗繪圖(2002)。《論語故事》。台北:國家。
    王煥琛(1994)。〈教育與儒家文化傳統〉,《文化傳統與教育的現代化》。台北:師大書苑。
    王財貴(2000)。《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台北: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語文教學研究中心、宗哲社、華山講堂、讀經推廣中心。
    王雲東(2007)。《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台北:威士曼文化。
    台北市市立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編(2001)。《九年一貫語文統整教學學術研討會》。
    朱敬先(1986)。《學習心理學》。台北:千華。
    伍振鷟(1987)。《中國教育思想史》。台北:師大書苑。
    邱鎮京(1992)。《論語思想體系》。台北:文津。
    吳鼎(1980)。《儒家學說與現代教育》。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吳明清(2002)。《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安岡正篤(1990)。《活讀論語》。台北市 : 中央日報出版。
    施良方(1996)。《學習理論》。高雄:麗文文化。
    紀展雄、李觀發(2004)。《孔子這一班》。台北:麥田。
    張春興、楊國樞(1990)。《心理學》。台北:三民。
    張新仁主編,方吉正、邱上貞、李長燦、吳慧珠、莊麗娟、張酒雄、潘世尊、鄭博真、簡妙娟、(2006)。《學習與教學新趨勢》。台北:心理。
    傅佩榮(1999)。《論語》。台北:立緒文化。
    陳弘昌(1991)。《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
    楊曉婷(1993)。《論語新解》。台北:絲路。
    董承文(1987)。《孔孟荀教育思想》。高雄:復文。
    賈馥茗(1989)。《教育原理》。台北:三民。
    蔡清田(2002)。《學校整體課程經營-學校課程發展的永續經營》。台北:五南。
    錢穆(1974)。《孔子與論語》。台北:聯經。
    省政府教育廳(1992)。《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教學參考資料(一)》。台中:復漢。
    教育部主編(2003)。《語文(國語文)學習領域研習手冊暨教學示列》。教育部編印。
    Bower Gordon H. & Hilgard Ernest R.著;邵瑞珍‧皮連生‧吳慶麟譯(1990)。《學習理論:學習活動的規律探索》。台北:五南。
    Crabtree Benjamin F. & William L. Miller著,林兆衛、梁文蓁、黃惠雯、童婉芬譯(2003)。《最新質性研究與方法》。台北,韋伯文化。
    John Lofland.Lyn H. Loflond原著,任凱、王佳煌合譯(2005)。《質性研究法-社會情境的觀察與分析》。台北:湯姆生。
    McMillan James H. & Shumache Sallyr著,王文科,王智弘編譯(2002)。《質的教育研究-概念分析》。台北,師大書院。
    Miles Matthew B. & Huberman A. Michael 原著,張芬芬譯(2005)。《質性研究資料分析》。台北,雙葉書廊。
    Mayer Richard E.著;林清山譯(1997)。《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
    Pappas Christine C. & Kiefer Barbara Zulandt & Levstik Linda S.著,林佩蓉,蔡慧姿譯(2003)。《統整式語文教學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二、期刊論文
    王更生(1993)。〈以論語為例,談四書教學之我見〉,《孔孟月刊》,第三十二卷,第一期,28-29。
    王更生(1993)。〈從文藝欣賞看國文科《論語》選教學〉,《國文天地》,第九卷,第一期,102-107。
    王開府〈1988〉。〈為改編文化基本教材進一言〉,《國文天地》,第四卷,第二期,59-61。
    李治華(1996)。〈從《論語》之「學」看「治學與修己」之道〉,《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七卷,第四期,177-179。
    林月盛(1995)。〈孔子論君子給現代教師的啟思〉,《孔孟月刊》,第三十三卷,第五期,8。
    陳滿銘(2004)。〈孔子的「信」之教〉,《孔孟月刊》,第四十三卷,第三期,17。陳昭瑛(2007)。〈發現東亞:第二軸心時代的《論語》學〉,《鵝湖月刊》,第三三卷,第二期,1-2。
    黃錦鋐(2001)。〈《論語》「博我以文,約我以禮」說〉,《人文及社會科教學通訊》,第十二卷,四期,6-12。
    盧美貴(1982)。〈國小學生學習的動機、態度及困擾之調查研究〉,《教與學》,第四卷,五期,23。
    盧美貴(1985)。〈父母教養方式與國小資優、普通兒童學習行為之比較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16期,36。
    劉淑菁(2008)。〈從孔子思想談現代人終身學習的理念〉,《孔孟月刊》,第四十六卷,第十一、十二期,1-5。
    劉明宗〈1999〉。〈兒童的讀書指導〉,《國教天地》,第136期,21-42。

    三、學位論文
    林淑夏(2004)。〈兒童讀經行動方案對國小低年級學童注意力及行為改變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玲綺(2007)。〈國小師生對科學探究認知及教師探究教學態度與學童探究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冠儀(2005)。〈孔子教育思想與九年一貫十大基本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莊榮順(2002)。〈一個實施兒童讀經班級的觀察研究〉,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秀絨(2004)。〈傳統啟蒙教材對國小學童識字能力與國語文學業成就效應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良淵(2007)。〈探討嘉義地區國小學童之休閒活動類型、學習態度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怡君(2008)。〈高中古典散文情境教學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信誠(2002)。〈家庭教育資本與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居住嘉義偏遠及一般地區國中生之比較〉,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玉娟(2005)。〈清末民初著名學人童語文教育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楊欽助(2004)。〈國民小學實施兒童讀經教育之研究----以ㄧ個班級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其他
    http://edu.ocac.gov.tw/culture/chinese/cul_chculture/vod27html/vod27_01.htm
    http://cls.hs.yzu.edu.tw/ORIG/Show_Content.asp?id=10176
    楊惠芳(2005.5.24),〈搶救孩子國文能力 學者獻點子〉,《國語日報》,第二版。
    陳曼玲(2006.3.13),〈青少年文庫不應排古尊今〉,《中央日報》,第13版。
    全國碩博士論文網。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