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文玉 Chang, Wen-Yu |
---|---|
論文名稱: |
吳濁流、龍瑛宗、鍾肇政小說中的故鄉地景分析:兼敘「浪漫台三線文學」走讀資源 Analysis of the Hometown Landscapes in the Fictions of Wu Juo Liu, Lung Ying Tsung and Chung Chao Cheng : Landscape Reading Resources of “The Taiwan Romantic Route 3 Literature” as well |
指導教授: |
劉柳書琴
Liu, Liu Shu Qin |
口試委員: |
王惠珍
Wang, Hui-Chen 羅烈師 Lo, Lieh-Shih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人文社會學院 - 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 Graduate Program of Taiwan Studies for In-service Teachers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畢業學年度: | 11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23 |
中文關鍵詞: | 浪漫台三線文學 、文學地景 、小說空間建構 、跨語境 、文學轉譯與創生 |
外文關鍵詞: | The Taiwan Romantic Route 3 Literature, literar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the fiction, cross-context, literature transforma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旨在盤點客委會於2016年所策劃的浪漫台三線系列活動之三位桃竹段,跨語境在地作家吳濁流、龍瑛宗和鍾肇政之小說地景資源。並進一步形塑浪漫台三線文學風貌和探究如何將社區人文或自然生態的空間,轉譯為地方創生或教育資源。最終,呼應政府大力推動之「2019地方創生元年計劃」,期望以此呈現浪漫台灣文學的現代風貌與雋永價值。
本論文採用文本分析法,以傅柯(Michel Foucault)的靜態式空間三元論:真實(real space)、虛構(utopia)和異質空間(heterotopia),結合諾伯格.斯卡爾茲(Christian Norberg-Schulz)路徑(path) 的動態式空間演繹,做浪漫台三線地景空間架構,加上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的「空間之生產」的三個分析向度:「空間實踐」(spatial practice)、「空間之再現」(representation of space)與「再現空間」(representational space )做浪漫台三線文學地景形塑與特色分析,再佐以田野調查法走訪地景及訪談各文學館負責人。
結果發現,三位作家小說中的台三線文學地景書寫是極為豐富且值得探究的文化資產,可提供未來台灣文學教學、轉譯與創生之運用,更可據此定義浪漫台三線文學,而文學館則扮演文學傳承與創新的中介角色。
The thesis aims at making an inventory of the landscape resources in the fictions of the local cross-contextual writers Wu Juo Liu, Lung Ying Tsung and Chung Chao Cheng in Taoyuan and Hsinchu. The idea originated from the series activities planned by the Hakka Affairs Council in 2016. Furthermore, it also aims to shape the features of The Taiwan Romantic Route 3 Literature and explore how the human and natural spaces of the communities may be transformed into the commercial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the place. Finally, it echoes with The First Year of the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Plan promoted by the government to present the modern features and eternal value of Taiwan literature.
Textual analysis is applied in the thesis. Besides, Michel Foucault’s space theory of the real space, utopia and heterotopia, Christian Norberg-Schulz’s path theory of moving paths, and Henri Lefebvre’s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spatial practice, representation of space and representational space are applied to form and analyze the literary landscape features of The Taiwan Romantic Route 3 Literature, and also the fieldwork of visiting the literary landscapes and interviewing with the curators of the three literature museums is added.
Findings are that the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literary landscapes from the three writers’ fictions, which are abundant and explorable, definitely can be used in the literature teaching and commer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future, and meanwhile to define The Taiwan Romantic Route 3 Literature. Besides, the literature museums of the three writers essentially play the intermediate role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in Taiwan literature.
參考書目
一、專書
(一)著書
王姮,〈虛構性文學景觀研究價值初探〉,收錄於曾大興等主編,《文學地理學:中國文學地理學會第四屆年會論文集》(廣州:中山大學,2015年)。
王惠珍,《作家龍瑛宗的文學軌跡——戰鼓聲中的殖民地書寫》(台北:臺大出版中心,2014年)。
古少騏 撰文,鄧南光 攝影,《看見北埔 : 鄧南光》(苗栗縣 :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2012年)。
吳濁流,《台灣連翹》(台北:草根,1995年)。
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台北:草根,1995年)。
吳濁流,《無花果》(台北:草根,1995年)。
周樹華,蘇子中,《西方傳統文學研究方法 = The historical and philological methods (文建會『經典解碼:文學作品讀 法』叢書系列1 敘事學‧風格學)》(台北:行政院文建會,2010)。
花建,《文化+創意=財富2.0版》(台北:帝國文化,2006年)。
范銘如,《文學地理:臺灣小說的空間閱讀》(台北:麥田,2008年)。
翁振盛,葉偉忠,《西方傳統文學研究方法 = The historical and philological methods (文建會『經典解碼:文學作品讀法』叢書系列3 敘事學‧風格學)》(台北:行政院文建會,2010年)。
張明雄,《台灣現代小說的誕生》(台北:前衛,2000年)。
陳昌明,〈台灣的素顏——魯冰花推薦序〉收錄於鍾肇政著,《魯冰花》(台北縣:遠景,2004年)。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 上》(台北:聯經,2016年)。
彭瑞金,《台灣文學步道》(高雄:高雄縣文化局,2007年)。
黃文成,《空間與書寫黃文成,《空間與書寫——台灣當代散文地方感的凝視與詮釋》(台中:晨星,2013年),頁26。台灣當代散文地方感的凝視與詮釋》(台中:晨星,2013年)。
楊照,《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後文學史散論》(台北:聯合文學,1995年)。
葉石濤,《葉石濤全集13‧評論卷一》(台南、高雄:國立台灣文學館、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8年)。
褚昱志,《吳濁流及其小說之研究》(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10年)。
趙崇欽,《空間位序在澎湖社會之運用》(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
賴香吟,《天亮之前的戀愛:日治台灣小說風景》(新北:INK印刻文學,2019年)。
鍾肇政,《【鍾肇政全集 18 隨筆集】(二)》(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2000年)。
鍾肇政,《台灣人三部曲(一)沉淪》(台北縣:遠景,2005年)。
鍾肇政,《台灣人三部曲(三)插天山之歌》(台北縣:遠景,2005年) 。
鍾肇政,《魯冰花》(台北縣:遠景,2010年)。
鍾肇政,《濁流三部曲(一)濁流》(台北縣:遠景,2005年)。
鍾肇政,《濁流三部曲(三)流雲》(台北縣:遠景,2005年)。
(二)編書
王志弘主編,《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台北:群學,2011年)。
王志弘編譯,《社會與空間理論譯文選》(台北:出版者不詳,1995年)。
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1994年)。
張恆豪編,《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 2 吳濁流 》(台南:台灣文學館,2011年)。
龍瑛宗著,陳萬益編,《龍瑛宗全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年)。
鍾肇政主講、莊華堂主編,《鍾肇政口述歷史 : 「戰後臺灣文學發展史」十二講》(台北:唐山,2008年)。
鍾肇政著、莊紫蓉編,《台灣文學十講》(台北:前衛,2000年)。
顧朝林主編,《人文地理學導論》(北京:科學,2012年)。
(三)譯書
中橋惠等著,林詠純譯《地方創生最前線:全球8個靠新創企業、觀光食文化,和里山永續打開新路的實驗基地》(台北:行人文化實驗室,2018年)。
安德魯.史考爾(Andrew Scull)著,梅苃芢譯,《瘋癲文明史:從瘋人院到精神醫學,一部2000年人類精神生活全史》(台北: 貓頭鷹,2018年)。
河合隼雄著,林暉鈞譯,《源氏物語與日本人:女性覺醒的故事》(台北:心靈工坊文化,2018年)。
格爾克(Jeff Gerke)著,王著定譯,《寫好前五十頁》(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2014年)。
馬丁.普赫納(Martin Puchner)著,林金源譯,《筆尖上的世界史:形塑民族、歷史和文明的故事》(台北:究竟,2018年)。
康拉德.科塔克(Conrad Phillip Kottak)著,徐雨村譯,《文化人類學:領會文化多樣性》(台北:麥格羅希爾,台灣東華,2018年)。
麥克.安格羅西諾(Michael Angrosino)著,張可婷譯,《民族誌與觀察研究法》(台北:韋伯文化國際,2016年)。
邁克.克朗(Mike Crang)著,楊淑華等譯,《文學地理學》(南京:南京大學,2007年)。
Cloke, Paul等編,王志弘 等譯,《人文地理概論》(台北:巨流,2006年)。
二、論文
(一)期刊論文
王志弘,〈人人需要「補缺式移動」:身障者經驗的啓示〉,《文化研究》10期(2010.03),頁139-167。
王惠珍,〈一緘書簡藏何事:論戰後龍瑛宗的生活日常與文壇復出〉,《台灣文學學報》33期(2018年12月),頁 29-62。
王惠珍,〈文學地景的想像與重構:以跨時代作家龍瑛宗的故鄉書寫為例〉,《台灣學誌》11期(2015年4月),頁61-89。
王惠珍,〈地誌書寫港市想像——龍瑛宗的花蓮文學〉,《東華漢學》6期(2007年12月),頁275-314。
何欣,〈評鍾肇政的「濁流三部曲」〉,《中外文學)》8卷11期(1980.04),頁82-96。
李威宜,〈朝向一種想像人類學的遺產研究:檳城案例〉,《臺灣人類學刊》17卷2期(2019年7月),頁1-46。
林巾力,〈帝國底下的兩個「南方」:從西川滿與龍瑛宗的詩作看起〉,《臺灣文學研究集刊》9期(2011年2月),頁21-52。
河原功著,張文薰譯,〈吳濁流《胡志明》研究〉,《臺灣文學學報》10期(2007.06),頁77-110。
柳書琴,〈從「昭和摩登」到「戰時文化」——〈趙夫人的戲畫〉中大眾文學現象的觀察與省思〉,《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9期(2012年12月),頁1-45。
洪彩圓,〈文學中看見美麗臺灣-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學地景」閱讀與書寫推廣〉,《博物館學季刊》36卷1期(2022.01),頁29-47。
胡紅波,〈龍瑛宗筆下的寒村和枇杷莊風情畫〉,《成大中文學報》12期(2005.07),頁65-80)。
胡紅波,〈龍瑛宗筆下的寒村和枇杷莊風情畫〉,《成大中文學報》12期(2005年7月),頁65-80。
范銘如,〈小說中的線〉,《臺灣文學學報》30期(2017年6月),頁27-52。
常士誾,〈多元文化主義的正義理論與多元文化治理〉,《政治思想史》4期(2011.12),頁158-174。
詹閔旭,〈媒介記憶:黃崇凱《文藝春秋》與台灣千禧世代作家的歷史書寫〉,《中外文學》49卷2期(2020年6月),頁93-124。
劉柳書琴,〈梅嘎蒗社的苦難:櫻花林下的內橫屏山隘勇線抵抗記憶〉,《文化研究》34期(2022.04),頁149-187。
劉煥雲等著,〈臺灣客家文學與客家學發展之研究〉,《文學新鑰》5期(2007.06),頁51-80。
羅烈師,〈客家聚落的歷史與再現:台灣新竹六張犁的當代鉅變〉,《全球客家研究》4期(2015年5月),頁31-62。
羅烈師,〈略窺近三年臺灣客家書寫〉,《臺灣出版與閱讀》2(總10)期(2020.06),頁4-13。
羅詩雲,〈南方.記憶.殖民地青年:論一九四〇年代中村地平與龍瑛宗自傳性小說的地景建構〉,《臺灣文學學報》24期(2014年6月),頁119-145。
(二)學位論文
王羿文,〈藝術節慶主導地方創生之研究——以台灣好基金會於台東池上的文化規劃為例〉(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行銷及產業組碩士論文,2019年)。
何家齊,〈國家與「浪漫臺三線」的浮現:關西到卓蘭〉(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族群與文化碩士班碩士論文,2019年)。
吳衿鳳,〈龍瑛宗小說中的知識分子與社會〉(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林朝基,〈文化資產型地方創生營運模式之初探——以嘉義舊監獄宿舍群為例〉(嘉義:國立嘉義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20年)。
許翠玲,〈文化公民參與與地方創生的認知分析——以台南正興街為例〉(臺南: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系碩士論文,2019年)。
陳威廷,〈痴文學食遊台灣——閱讀文學地景美食觀光資料庫建置與解讀〉(台中: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陳詩婷,〈建構蘭嶼文學旅遊之研究——以夏曼.藍波安作品為經,以蘭嶼地景與文化為緯〉(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葉筱妍,〈當代客語詩中的地方書寫及其GIS應用〉(屏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劉美華,〈從小說地景重讀吳濁流之《亞細亞的孤兒》〉(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碩士論文,2015年)。
劉慧真,〈「浪漫臺三線」的想像:影像、性別與文化治理〉(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博士論文,2017年)。
蔡宗穎,〈以傳統產業轉型推動地方創生之研究——以嘉義市為例〉(高雄:國立高雄大學創意設計與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蔡富湞,〈台灣地方創生策略之研究——以產業六级化為例〉(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文化創意產業經學系EMBA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2019年)。
盧欣怡,〈吳濁流小說中的臺灣社會〉(台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蘇淑慧,〈地方創生文化觀光經濟策略之探討——以布洛灣山月村渡假小屋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20年)。
(三)研討會論文
陳芳明,〈台灣現代文學與五〇年代自由主義傳統的關係:以《文學維誌》為中心〉,「現代主義與台灣文學學術研討會」 論文(政治大學中文系主辦,2001-06)。
(四)其他單篇
林瑞明,〈蒼鷹再現天宇〉收錄於鍾肇政著,《臺灣人三部曲》(台北縣:遠景,2005年)。
陳昌明,〈大河的源頭——《濁流三部曲》新版推薦序〉收錄於鍾肇政著,《濁流三部曲》(台北縣:遠景,2005年)。
三、報紙文章
丁樹南,〈歐坦生不是藍明谷——讀范泉遺作〈哭台灣作家藍明谷〉〉,《聯合報》,2000.06.13,10版。
四、電子媒體
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推動地方創生政策〉,《國家發展委員會》(來源: https://reurl.cc/43a6W3, 2020年12月21日瀏覽)。
文化局文化資產科,〈北埔龍瑛宗文學館修復竣工剪綵 8月29日起以古蹟文學小旅行系列活動試營運〉,《新竹縣政府》(來源:https://reurl.cc/o1DY65, 2022年04月18日瀏覽)。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北埔慈天宮〉《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來源:https://reurl.cc/43DaQv,2021年11月22日瀏覽)。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金廣福〉《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來源:https://reurl.cc/yMQMbl,2022年08月09日瀏覽)。
自由時報,〈母校圖書館將開放!村上春樹:拿出好故事是小說家職責〉,《自由時報》(來源:https://reurl.cc/95O3dx, 2021年9月25日瀏覽)。
吳克能,〈台三線浪漫大道〉,《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來源:https://reurl.cc/oxgVyq,2020年8月7日瀏覽)。
吳明益,〈扎根大地的文學:吳明益 (Ming-Yi Wu) at TEDxTaipei 2013〉(來源:https://reurl.cc/Okp5rv, 2021年9月25日瀏覽 )。
林家棟,〈浪漫台三線 你們的篳路藍縷,是我們的顛沛流離〉,《原視界》(來源:https://insight.ipcf.org.tw/article/67, 2022年06月28日瀏覽)。
客家委員會,〈2天1夜台三線文學之旅圓滿落幕 文友齊聚首 鍾肇政暖心動容〉(來源:https://reurl.cc/8236bR,2020 年01月04日瀏覽)。
客家委員會,〈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基礎資料〉,《客家委員會》(來源:https://reurl.cc/2or609, 2021年01月03日瀏覽)。
范瑞耘,〈吳濁流故居竣工 竹縣觀光新增一亮點〉,《新竹縣政府》(來源:https://reurl.cc/lo5AAj, 2022年04月30日瀏覽)。
郎亞玲,〈獨行踽踽提燈人-「龍瑛宗文學館」燃點文學薪火〉,《大媒體新聞網》(來源:https://reurl.cc/vdgAja, 2022年04月30日瀏覽)。
時空旅人,〈漫步--- 北埔 秀巒公園日治遺跡〉,(來源:https://reurl.cc/GbqbWv,2021年11月22日瀏覽)。
桃園市政府,〈桃園客家新亮點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開幕〉,《桃園數位新聞網》(來源:https://reurl.cc/p1DKLZ, 2022年04月18日瀏覽)。
桃園市政府民政局,〈人口統計〉,《桃園市政府民政局》(來源:https://cab.tycg.gov.tw,2021年01月02日瀏覽)。
國發會,〈國發會地方創生政策宣傳動畫影片〉,《地方創生入口網》(來源:https://reurl.cc/jg8Q3D,2021年01月02日瀏覽)。
規劃組路資管理科,〈省道公路路線〉,《中華民國交通部公路總局》(來源:https://reurl.cc/95r6Ev, 2020年12月14日瀏覽)。
陳斯穎,〈北埔龍瑛宗文學館8月25日開放參觀〉,《聯合新聞網》(來源:https://reurl.cc/EZngDa,2020年12月3日瀏覽)。
無作者,〈【名畫檔案】網路畫廊〉,(來源https://www.ss.net.tw/paint-166_88.html,2022年02月 20日瀏覽)。
無作者,〈google地圖製作〉,《Google Maps》(來源:http://maps.google.com.tw, 2022年07月04日瀏覽)。
無作者,〈新竹縣政府13鄉鎮市介紹〉,(來源https://reurl.cc/A7kgad,2022年04月27日瀏覽)。
無作者,〈新竹縣新埔鎮公所:自然環境〉,(來源:https://reurl.cc/e3vQ5j,2022年04月16日)。
無作者,〈德催生「浪漫大道」半世紀 主題觀光與時俱進〉,《東森新聞》(來源:https://news.ebc.net.tw/News/world/71891,2022年06月30日瀏覽)。
塗柏鏗,〈【史海鉤沉】被淡忘的枕頭山戰役 台灣泰雅族重創日本殖民軍〉,《香港01》(來源:https://reurl.cc/rQmZKy,2022年04月03日瀏覽)
新竹市政府民政處,〈各區人口統計〉,《新竹市政府民政處》(來源:https://reurl.cc/ldEVx9,2021年01月02日瀏覽)。
新竹科學園區,〈竹科介紹〉,《新竹科學園區》(來源:https://reurl.cc/r8zxkb,2021年01月02日瀏覽)。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新竹縣古蹟日活動即日開放報名 邀民眾與作家一起去旅行〉,《新竹縣政府》(來源:https://reurl.cc/zWoxka, 2021年2月10日瀏覽)。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新竹縣古蹟日活動即日開放報名 邀民眾與作家一起去旅行〉,《新竹縣政府》(來源:https://reurl.cc/zWoxka, 2021年02月10日瀏覽)。
經濟發展局,〈產業園區現況介紹〉,《桃園市政府經濟發展局》(來源:https://reurl.cc/m9Wnql, 2021年01月02日瀏覽)。
資料參考:范瑞耘,〈吳濁流故居竣工 竹縣觀光新增一亮點〉,《新竹縣政府》(來源:https://reurl.cc/Lm1n8x, 2022年04月18日瀏覽)。
資料參考:藍士博,〈巨人終究遠行——談鍾肇政與他建立的台灣文學〉,《思想坦克》(來源:https://reurl.cc/7D3mx1, 2022年04月30日瀏覽)。
劉光瑩,〈清大校長賀陳弘:教育4.0時代,跨領域是學習者的DNA〉,《天下雜誌660期》,2018年11月5日。(來源: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2757, 2020年08月07日瀏覽)。
劉婉君,〈鍾肇政傳記《攀一座山 看文學家一生也看台灣文學發展脈絡》〉,《自由時報》(來源:https://reurl.cc/yeED0l,2021年02月02日瀏覽)。
蘇韋宣、黃映婕,〈竹北台知園區計畫 居民.環團連署反開發〉,《客家電視》。2020年6月12日。(來源:http://www.hakkatv.org.tw/news/195018, 2020年07月20日瀏覽)。
五、英文參考書目
Boes, T.(2006) 'Modernist Studies and the Bildungsroman: A Historical Survey of Critical Trends' Literature Compass, 3(2), pp.230-243.
Lackey, M.(2021)'Hassan Najmi's Gertrude and the Journey from Biography to Biofiction' Studies in the Novel, Johns Hopkings University Press,53(4), pp. 385-404.
Makonnen, A.(2022)'Even in the Best Minds ”: Romanticism and the Evolution of Anti-Blackness' Studies in Romanticism, Johns Hopkings University Press,61(3), pp.11-22.
Thrift, N. (2012) 'Space: The Fundamental Stuff of Human Geography', in Gregory, D. and Castree, N. (eds). Human Geography Ⅱ. Los Angeles: SAGE, pp.16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