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春陽
論文名稱: 繪製社區生活地圖融入環境教育之研究─以苗栗縣新興國小為例
The Study of the Community Life Mapping into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Use the Miaoli County ShinShing Elementary School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杜明進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環境教育社區生活地圖環境素養
外文關鍵詞: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mmunity life mapping, environmental literacy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研究為應用社區地圖之製作,設計以繪製社區生活地圖為主題的環境教育教學活動課程,融入一般課程中實施,活動對象為國小高年級學生。透過此繪製社區生活地圖的活動,探究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環境素養上的影響。活動實施前後施以自編的環境素養問卷,並對問卷結果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成對樣本t檢定與Pearson積差相關等統計分析,並輔以學生訪談、學習單、課室觀察與教學省思等質性資料,作為研究分析的輔助。
    研究結果如下:
    一、對社區的自然與人文環境的認知,不會因學生的性別、居住時間長短或上學方式不同而有差異。
    二、學生除了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素養外,環境概念知識、環境倫理價值觀與態度和環境行動的能力等環境素養都有顯著提升。
    三、學生的環境概念知識、環境倫理價值觀與態度和環境行動的能力三個環境素養相互之間,達顯著中度相關。


    Abstract
    The community map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duction, designed to draw the map of the theme of community life, teach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grams, implemented into the general curriculum, activities were targeted at fifth and sixth grade students . Using the activity of making the community life mapping to research the influence of these students in the environmental literacy. The activity is proceeding by self-designed of questionnaire of environmental literacy and attempt to analyze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paired samples T-test, Pearson product - moment correlation, supplemented by interviews with students、learning a single、classroom-observation、teaching -reflection of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s a research aid.
    The result are:
    1. To community awareness of natural and human environment, there are no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by sex, length of residence or attend school in different ways.
    2. In addition to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sensitivity literacy, environmental conceptual knowledge, values and attitudes to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environmental action skills have significant progress.
    3. Among in environmental conceptual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attitudes, environmental action skills have a significant moderate correlation.

    目次 謝誌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次 IV 表次 V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場域 4 第四節 研究限制 7 第五節 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環境教育 10 第二節 戶外教學 24 第三節 社區地圖 4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6 第二節 研究流程 57 第三節 活動設計 60 第四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62 第五節 研究工具 6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3 第一節 國小高年級學童背景變項與環境素養內涵關係 73 第二節 由認知量表結果探討繪製社區生活地圖對學童環境素養改變的影響 81 第三節 由態度量表結果探討繪製社區生活地圖對學童環境素養改變的影響 90 第四節 繪製社區生活地圖課程對提昇學童環境素養的影響 102 第五節 學童的環境素養內涵相關性分析 105 第六節 結論 10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9 第一節 結論 109 第二節 建議 113 參考文獻 115 壹、中文部份 115 貳、英文部分 120 參、參考網站 122 附錄 123 附錄一 教學設計 123 附錄二 活動設計內容 130 附錄三 國小高年級學童對社區環境之環境素養問卷─預試問卷 154 附錄四 國小高年級學童對社區環境之環境素養問卷─正式問卷 161 附錄五 審查專家內容效度之專家名單: 169 附錄六 學生訪談 170 附錄七 教學省思 173 附錄八 家裡到學校路線圖作品 175 附錄九 社區生活地圖共作圖例 176 附錄十 社區生活地圖作品 177 附錄十一 活動照片 179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丁冰如(1998)。國民小學校園內「戶外教學資源區」之規劃與使用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出版。
    王佩蓮(2002)。學校結合社區落實學校本位課程。台灣教育第615期,15-26。
    王順美與沈珊珊(1999)。自發性社區環境行動個案探討。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44,17-30。
    王筱雯(2000)。台大校總區校園環境教育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王靜如(1991)。高屏地區國小戶外教學現況困難之調查分析。屏東師院初等教育研究,第三期,頁363-369。
    王鑫、呂光洋、周昌弘、晏涵文、郭允文與楊國賜(1987)。環境保護教育理念架構之規劃報告。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教育發展處,21。
    王鑫與朱慶昇(1995)。戶外教育的範疇。教師天地,75,2─11。
    王鑫(1998)。戶外教學概論。北縣國教輔導,7,7-12。
    王鑫(1999)。地球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環境。環境教育季刊,37,87-103。
    方潔玫譯(Joseph Cornell著)(1994)。共享自然的喜悅。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中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宣傳教育中心(1999)。環境教育教師指南─ 小學環境教育活動實例篇。中國北京:氣象出版社。
    石慶得、聞祝達與陳慧芳(2006)。國小中低年級學童地圖能力分析與學習能力指標擬定之研究─兒童之地圖學系列研究(五)。地圖,16,21-46。
    行政院(1992)。環境教育要項。行政院81環字36451號函核定。
    行政院(1997)。加強學校環境教育三年實施計畫。行政院環保署暨教育部86.12.15(86)環署綜字第78149號及台(86)環字第86125919號函核定。
    李永展(1997)。三生有幸─生態、生產、生活。新竹:建都文化。
    李崑山(1996)。國民小學戶外教學理論與實務初探。環境教育季刊,29,62 -69。
    李維倫、林珈妏與陳詩韻(2005)。多媒體資訊融入「綠色生活地圖」創意設計之實例研究。康寧學報,第7期,243─259。
    李聰明(1987)。環境教育。台北市:聯經出版。
    李聰超(1995)。鄉土教學與社區資源的運用。教師天地,76,41-45。
    吳宗立(2003)。中小學鄉土教育的教材與實施。國教天地,153,13-19。
    吳怡瑩(2009)。於Google Earth上的綠色生活地圖符號設計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班,未出版,高雄市。
    吳家駿(2007)。繪製社區地圖對學生環境學習影響之初探一以金門島金寧國中小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清山(2003)。體驗學習的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9,14-22。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余安邦(2000)。社區有教室─學校課程與社區總體營造的遭逢與對話。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汪靜明、楊冠政與戴文雄(1990)。環境教育資料庫之規劃與建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台北市。
    汪靜明(1995)。社會環境教育之推動與落實。教育資料集刊,20,213-235。
    汪靜明與張春莉(1996)。河川環境教育概念階層建構之研究。師大學報,41,541-572。
    汪靜明(1998)。新自然哲學的生態保育思潮。主計月報,85(4),78-88。
    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43,11-27。
    呂建政(1993)。戶外教育課程與教學之探討。童軍戶外活動設計與實施,15-23。台北: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
    林文生與鄔瑞香(1999)。數學教育的藝術與實務─另類教與學。台北:心理出版。
    林生傳(1998)。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1(3),1-14。
    林明誠(1998)。以社區環境繪圖介入模式進行國小環境教育鄉土教學之研究。台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台北市:五南出版。
    周儒(1993)。環境教育規劃與設計。環境教育,16,17-25。
    周儒與黃淑芬譯(1994)。戶外教育的精義。環境教育,20,52-63。
    周儒與呂建政譯(1999)。戶外教學。(Donald R. Hammerman;William M. Hammerman;Elizabeth L. Hammerman著)。台北市:五南出版。
    周鴻騰(2007)。推動戶外體驗學習的意義與實例。科教館學刊,2,44-73,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223-238。台北市:巨流出版。
    胡金印(1998)。校園附近中學地理實察之理論探討。雄中學報,1,71-85。
    韋煙灶(2002)。鄉土教學與教學資源調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未出版,臺北市。
    范巽綠(2003)。打造一個嶄新的學習環境。載於教育部,打造綠校園Taiwan Green School;與世界接軌的學習環境─永續、生態、環保、健康。台北,教育部環保小組。
    徐永鑫(2004)。苗栗縣綠色學校高年級學生學童之環境敏感度、環境議題之事及環境行為表現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自然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徐震(1998)。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市:正中書局。
    徐慶宏與林惠文(2007)。創新地圖教學一社區綠活圖課程的實踐。「全球化衝擊下的課程與教學」學術研究研討會暨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第十六屆課程與教學論壇研討會,新竹:新竹教育大學。
    高翠霞、黃乾全與黃榮村(1989)民眾對重大環保措施之滿意度及支持程度調查研究。台北市: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專案補助成果報告。
    高慶珍(2003)。遙測影像地圖符號設計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荒野保護協會(2005)。地圖有氧運動。台北縣:野人文化。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陳玉玲(1998)。論鄉土教育的理論基礎。國民教育研究學報,4,143-164。
    陳昌義(2003)。戶外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科學學習成就以及與科學相關的態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陳玲(2008)。社區環境地圖教學活動對國小四年級學生環境認知、環境敏感度和環境關心度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應用科學系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哲銘(2003)。「虛擬野外實察」─讓野外實察更「真實」?中等教育54 (5),110-123。
    陳淑恆(2009)。運用社區綠生活地圖融入學校課程之研究-以萬來國小為例。大葉大學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彰化。
    陳朝揚(2003)。鄉土教育的意義與特質。教師之友,40(1),34-43。
    郭生玉(1993)。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市:精華。
    張玉燕(1996)。建構導向的教學經營-以自然科為例。國教月刊,43(12),7-17。
    張幸愉(1994)。國民小學運用社區資源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春興(2008)。教育心理學(3版)。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素花(2003)。國民小學一年級綜合活動課程實施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靜嚳(1995)。何謂建構主義?建構與教學。中部地區科學教育簡訊,3。彰化師大科學教育中心。
    張麗玲(2001)。兒童社區地圖繪製之探討。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雲林。
    游家政(1997)。社區資源在教學上的運用。國教園地,59、60,63-69。
    彭文珊(2005)。國小教師戶外教學實踐知識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旭正(2007)。台灣的社區營造。台北:遠足文化。
    黃光雄(1990)。教學原理。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明雪(2007)。服務學習融入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方案學習成效之研究一以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頜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乾全(1990)。學校環境教育之探討。教育研究,15,22─26。
    黃朝恩(1994)。地理科戶外環境教學之實驗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告,21,173-207。
    黃鼎松(2006)。重修苗栗縣誌─人文地理志。苗栗縣政府。
    楊冠政(1988)。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置環境教育中心之規劃研究報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臺北市。
    楊冠政(1991a)。環境課程發展模式與程序。環境教育,9,3-19。
    楊冠政(1991b)。學校課程環境化-學校實施環境教育的首要工作。環境教育,11,5-20。
    楊冠政(1993)。環境素養。環境教育,19, 2-14。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台北:明文書局。
    溫振華(1995.6.30)。鄉土教育與新世界觀。台灣時報,3版。
    雍士賢(2008)。應用綠色生活地圖輔助指認地區特色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熊召弟(2001)。環境教育融入學校課程的理念與實務。國民教育,42(1),7-12。
    鄧天德(1990)。國小環境教育落實之道─鄉土化。教育研究雙月刊,15,27-34。
    鄧天德與陳源在(1991)。苗栗縣環境教育資源調查與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0-0111-S-133-01-Z)
    鄭俊明(2002)。主題探索戶外教學活動實施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宜蘭市南屏國小鄉土教育「河與人」教學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
    蔡居澤(1996)。戶外教育的涵義及其發展之探討。公民訓育學報第五輯,283─302。
    蔡居澤(2003)。戶外教育的通用教學模式:經驗學習圈。教師天地,127,23─25。
    蔡祈賢(1997)。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學校與社區關係的新探討。教師天地,86,6-10。
    歐用生(1985)。課程發展模式探討。高雄市:復文圖書。
    歐素汝譯(1999)。焦點團體。(David W. Stewart, Ptem N. Shamdasani著)。臺北市:弘智出版。
    謝鴻儒(2000)。國小教師戶外教學現況與障礙之研究。國立台北師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蕭鴻銘(2007)。以e-STS教學模組運用於國小環境教育之學習成效研究─以汞污泥環境議題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鍾聖校(1995)。國小自然科教學研究。臺北市:五南出版。
    鍾聖校(1999)。自然與科技課程教材教法。臺北市:五南出版。
    藍淞地與陳哲銘(2005)。自導式野外實察教學模組之設計。地理研究,42,127-147。
    蘇盛雄(1993)。利用校園現有環境進行校內戶外教學。載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中心主編:兒童暨戶外活動設計,2,51-56。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中心。


    貳、英文部分
    Amsden, J., & Ao, K.(2003).Community asset mapping:Engaging youth with their environment. Geogia Basin/Puget Sound Research Conference, 1-3
    Bunting, C.J.(1989). The Compati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Outdoor Education.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 & Dance,60(2),35-39.
    Boud, D., Cohen, R., & Walker, D.,(1993). Understanding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In D. Boud, R. Cohen & D. Walker(Eds.)Using experience for learning(1-17).Buckingham: SRHE 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
    Bendnarz, S. W., Acheson, G. & Bendnarz, R. S.(2006). Maps and Map Learning In Social Studies. Social Education, 70(7), 398-405.
    Comenius, J. A. (1632 / 1990). Didactica Magna. 傅任敢譯(1990)。大教學論。台北:五南。
    Connor, S. K.(2001). Using Community Mapping to Enhance Child Development. Education Canada, 40(4), 24-26.
    Engleson,D.C(1985).A Guide to Curriculum Planning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Wisconsin Departm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 Wisconsin.
    Ford, P. M. (1981)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outdo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ew York : John Wiley & Sons.
    Ford , P. M. (1986) .Outdoor education, definition and philosophy.(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67941)
    Goetz & LeCompte(1984).Ethnography and Qualitative design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N.Y.: Academic Press
    Green Map Japan(2005)Green Map Activity Guide “Green Map Japan, lnc”
    Hall, D.,1976.Geography and the geography teacher.G. Allen & Unwin.
    Hungerford, H. R., and Volk, T. L. (1984).The Challenges of K-12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Monograph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VolumeⅠEdited by A.B. Sacks Columbus, Ohio, ERIC-SMEAC Information Reference Center.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Hungerford, H. R., and Peyton, R. B. (1986).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urriculum. Paris:UNESCO.
    Lewis,C.A.(1975).The administration of outdoor education programs. Dubuque,IA:Kendall & Hunt.
    Munoz, J. S.(2003).Community Resource Mapping─An Exciting Tool for Decision Making in the Social Studies Classroom. Social Studies, 94(1), 20-22.
    Peyton, R. B.(1986).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NewBury Park, CA:Sage
    Rothman, J .(1970).Three models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 practice . In F.M.Cox, J.L. Erlich, J. Rothman, & J.E. Tropman (Eds.), Strategies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 A Book of Readings(pp. 20-36), Itasca, IL: F.E. Peacock.
    Rousseau, J. J.(1762 / 1995). Emile.李平漚譯(1994)。愛彌兒。台北:五南。
    Saylor, J. G., Alexander, W. M., & Lewis, A. J.(1981).Curriculum Planning for Better Teaching and Learning(4th ed.). New York:Holt, Rinehart & Winston.
    Shomon, J. J.(1968). Manual of outdoor conservation education. New York, NY:National Audubon Society,Inc.
    Smith P. R.,(1987). Outdoor Education and its Educational Objectives. Geography, 72(3): 209-216.
    Saxe, R. & Havighurst, R. J.(1975). School-community interaction. Berkerly, Calif:McCutehan.
    Tulloch, D. L.(2004).The GreenMap System as a Means for PPGIS Education and Exploration. The Third Annual Public Participation GIS Conference,Madison, WI.
    Victor, E., & Kellough, R. D.(1997). Science for th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Upper Saddle River, N.J.:Merrill.
    Yin, R. K. (1994/2001).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2nd ed.). 尚榮安(譯)。個案研究。臺北:弘智文化。

    參、參考網站
    Cynthia Lanius(2003).Mathematics of Cartography: What are Maps?, 2010/2。http://math.rice.edu/~lanius/pres/map/mapdef.html
    E.E.環境教育網(2002)。關於永續發展與環境教育,2010/2。http://sdee.sctnet.edu.tw/history1.htm
    Greenmap.org(2006)。Welcome to the Green Map System,2009/11。http://www.greenmap.org/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97課綱修訂)(2008)。台北市:教育部,2010/1。國民教育社群網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php
    王 鑫(2003a)。環境教育的規劃與實施,2010/2。http://www.tysh.tyc.edu.tw/hpage-200303/gis/ca2-6.htm
    王 鑫(2003b)。自然教育中心戶外環境教學之意義及展望,2010/1。http://www.tysh.tyc.edu.tw/hpage-200303/gis/ca2-2.htm
    台邦.撒沙勒(2001)。設國家公園前請先畫張部落地圖。原載於中國時報2001年1月23日。http://eec.kta.kh.edu.tw/ma_kau/ma_kau_index.htm
    朱慶昇(2003)。戶外教學活動理念之探討,2009/11。http://www.tysh.tyc.edu.tw/hpage-200303/gis/ca2-16.htm
    汪仁珮(2006)。綠色生活地圖~培養公民參與,邁向地方永續發展。中時部落格:http://blog.chinatimes.com/sow/archive/2006/05/28/63467.aspx
    荒野保護協會網站。http://www.sow.org.tw/index.do
    萬國興(2009)。戶外教學的突破與省思。2010/2 http://www.ceag.kh.edu.tw/htm/ceag2/htm/Science/f/f008/f008.htm
    綠色生活地圖,Green Map Taiwan,2009/11。http://gmap.greenmap.tw/
    盧道杰(2002)。從部落地圖談參與式自然資源管理,2010/1。台北市,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node/9904
    謝鴻儒(2006)。戶外教學初探,2010/3。http://www.tmps.tyc.edu.tw/~tmps036/doc/951101/95-7-2.doc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