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吳昭鵬 |
---|---|
論文名稱: |
2000年政黨輪替前後報紙社論政治社會化內容分析 |
指導教授: | 李文政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所 Department of Enivonment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2 |
中文關鍵詞: | 政治社會化 、報紙 、社論 、政黨輪替 |
外文關鍵詞: |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newspaper, editorials, change in the ruling political party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2000年政黨輪替前後,報紙社論政治社會化內容分佈情形與呈現方式。以1996年至2000年間的聯合報與自由時報社論為研究對象,以抽樣的方式,選取共288篇社論進行分析。本研究共有兩種分析模式,一、是時間趨勢的比較分析模式,分別比較兩報社論政治社會化內容分別在政黨輪替前後的差異情形。二、是兩報之間的差異比較,分別比較政黨輪替前與後,兩報社論政治社會化內容的差異情形。依據本研究量與質的分析結果,回應媒體政治社會化的相關理論,並提出建議給報社編輯做作參考。研究結果如下:
一、兩報在政黨輪替前後,社論內容均以政治相關內容為重,顯示報紙社論為一種政治傳播之管道。
二、政黨輪替前後,兩報社論政治社會化主題類目均最重視政策傾向,最不重視均的為政治社群之內容
三、聯合報社論政治社會化主題類目分佈有差異,而自由時報無明顯差異。
四、兩報社論政治社會化次要類目分佈在政黨輪替前後,均有所差異。兩報最重視的次要類目在政黨輪替後均有所轉變,兩報間在政黨輪替前後最重視的次要類目也有所差異。
五、政黨輪替後,聯合報社論監督政府的立場更加明顯,自由時報社論基本立場不因政黨輪替而有所轉變。
The main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nalyz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based on how it was presented through the contents of newspaper editorials, specifically during the change of the ruling political pa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year 2000.
288 newspaper editorials dating from 1996-2000 were selected from the United Daily News and The Liberty Times as samples in the research.
Two methods of analysis were used in this research. First is an analysis of how each newspaper title presented Taiwanes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n their respective editorials. The second method is a cross examin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ces in how Taiwanes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was presented in both newspaper titles.
The results and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media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theories cited in this paper. The following points will give newspaper editors insights about the trends of editorial topics and subtopics during the period covered in the research. It is also the recommendation of the research that the findings be used as a guide by editors for future considerations.
1. The contents of the editorials from the two newspaper titles focused on political issues before and after the change in ruling political party. This reveals that newspaper editorials are a way to propagate political agenda.
2. The topics of the editorials from the two newspaper titles were more focused on political orientation and much less on political commun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change in ruling political party.
3. The editorials from the United Daily News had a broader range of topics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Liberty Times. Thus, the topics of the editorials from the United Daily New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ar more categories than those of The Liberty Times.
4. Individual newspaper title analysis and cross titl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change in how the editorials were classified into subcategor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change in ruling political party. There was also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ercentage of the most frequent subcategories that editorials are classified into.
5. The United Daily News was more critical and vocal about its opinions of the government after the change in ruling political party, while The Liberty Times’ editorials did not show any change in the way it presented its opinions about the government.
壹、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發行公信會(2008年5月20日)。自由時報2008年1-3月稽核報告。民國97年10月25日,取自:http://www.abc.org.tw/04/n/freedom/2008_1-3.pdf
中華民國發行公信會(2008年8月20日)。自由時報2008年4-6月稽核報告。民國97年10月25日,取自:http://www.abc.org.tw/04/n/freedom/2008_4-6.pdf
王石番(民88)。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二版)。臺北市:幼獅文化。
王浩博(民86)。改編本社會科教材中政治社會化內容的探討。國教學報,9,279-299。
王慧馨(民93)。二00四年報紙報導總統選舉新聞的政治偏差。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世新大學新聞系(民88)。傳播與社會(初版)。臺北市:揚智文化。
朱灼文(民91)。社論的論證結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任德厚(民86)。政治學(增修四版)。臺北市:三民書局。
吳宗雄(民90)。新舊版國小補校社會科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之比較研究。成人教育學刊,5,51-84。
吳明隆(民96)。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初版一刷)。臺北市:五南書局。
吳奕萱(民91)。台灣報紙對政黨形象的再現:政黨輪替前後的觀察與比較。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在職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俊瑤(民92)。國民小學教師政治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李文政(民88a)。政治社會化的理論探討。社會科教育學報,2,127-147。
李文政(民88b)。大陸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之政治社會化內容分析。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李金銓(民73)。大眾傳播理論(修定再版)。臺北市:三民。
李婉婷(民85)。媒體對選擇新聞的報導偏差性分析─以民國八十三年台北市長選舉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麗卿(民79)。國中國文教科書之政治社會化內容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集刊,32,449-466。
李天任、藍莘(民84)。大眾媒體研究。臺北市:亞太圖書。
呂淑靜(民78)。解嚴前後從報紙社論分析臺灣地區政治文化的轉變-以五報為分析對象。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大椿(民75)。新聞評論學(第三次印刷)。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林文益(民86)。政治傳播學。臺北市:風雲論壇出版社。
林水波(民67a)。大眾傳播媒介與政治社會化--傳播模式的角色分析–上-。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 ,15(5),27-33。
林水波(民67b)。大眾傳播媒介與政治社會化--傳播模式的角色分析–下-。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 ,15(6),74-83。
林毓芝(民93)。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統獨偏向與立論觀點之比較-以中共1993年與2000年兩次對台白皮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嘉誠(民78)。政治與大眾。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易君博(民77)。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五版)。臺北市:三民書局。
邱淑容(民72)。中共正式與非正式大眾傳播媒介政治社會化功能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崇儒(民91)。淺析學童的政治社會化。中等教育,53(6),82-94。
祝基瀅(民71)。政治傳播與政治社會化。新聞學研究,30,21-49。
祝基瀅(民72)。政治傳播學。臺北市:三民。
翁秀琪(民91)。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臺北市:三民。
馬起華(民70)。政治社會學。臺北市:正中書局。
袁頌西(民58)。政治社會化:政治學中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7(4),19-29。
袁頌西(民93)。政治社會化:理論與實證。臺北市:三民書局。
陳怡珍(民90)。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市:臺灣西書出版社。
陳重安(民94)。高雄市國中生政治社會化成效與其學校文化、學校公民教育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信豪(民97)。2006年總統罷免案我國主要報紙社論及新聞報導之內容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盛杏湲(民97)。政黨的國會領導與凝聚力-2000年政黨輪替前後的觀察。臺灣民主,5(4),1-46。
盛治仁(民92)。台灣民眾民主價值及政治信任感研究-政黨輪替前後的比較。選舉研究,10(1),115-169。
張明貴(民79)。政治社會化發展過程的比較分析。中山社會科學季刊,5(1),132-149。
張明貴(民92)。政治學的第一堂課。臺北市:書泉出版社。
張祐盛(民93)。國小教科書政治社會化內容分析。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張祐齊(民92)。報紙對公民投票活動報導之研究─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的內容分析。私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春興(民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修訂版)。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峻豪、徐正戎(民96)。閣揆角色的受限或突破-政黨輪替後我國行政院長與總統互動之研究。台灣民主季刊,4(1),51-108。
陸斌、羅敏求(民54)。社論撰寫與新聞分析。臺北市:政工幹部學校。
許禎元(民88)。兩岸政治傳播與議題報導取向分析-中央日報、人民日報的政治訊息(1998-1997)。臺北市:華泰文化。
許禎元(民92)。內容分析法的研究步驟與在政治學領域的應用。師大政治論叢,1,1-29。
游子瑩(民94)。財經專業性報紙政黨輪替前後之社論分析~以工商時報與經濟日報之兩岸經貿議題為例。私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黃光雄、幸曼玲、湯維玲(民81)。大陸小學教育政策與教育內容之研究-社會組。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彭懷恩(民93)。政治學。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彭懷恩(民95)。政治學:全球化時代的觀點。臺北市:風雲論壇。
楊淑智(民78)。報紙社論有關公共政策議題的比較分析-以中國時報、中央日報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湯允一、董素蘭、林富美、許瑩月(民90)。媒體/社會-產業,形象,與閱聽大眾。臺北市:學富文化。
楊孝濚(民69)。傳播媒介的社會功能(第二次印行)。臺北市:聯經。
楊孝濚(民72)。傳播社會學(二版)。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楊孝濚(民83)。傳播研究方法總論(五版)。臺北市:三民。
楊孝濚(民84)。社會研究實務。臺北市:正中書局。
楊乾隆(民78)。從選舉談大眾傳播媒體的政治社會化功能。臺灣教育輔導月刊,39(3),2-5。
葉明德(民95)。政治學。臺北市:五南。
葉孟宗 (民92)。跨國婚姻家庭之外籍配偶其政治社會化與國家認同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廖峰香、葉明德(民85)。政治學。臺北縣:空大。
鄭貞銘(79)。新聞學與大眾傳播學(六版)。臺北市:三民。
鄭瑞城、陳雪雲、陳瑩華(民80)。政治性街頭運動新聞之消息來源分析-以解嚴前後之聯合報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 78-0301-H004-02),未出版。
歐用生、吳敏而、李麗卿、魏金財、何筱敏、賈文琳、歐陽素鶯(民81)。大陸小學教育政策與教育內容之研究-語文組。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歐陽教、單文經、李琪明、陳敏華(民81)。大陸小學教育政策與教育內容之研究-思想品德組。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錢 震(民92)。新聞新論。臺北市:五南。
蕭怡靖(民95)。臺灣閱報民眾的人口結構及政治態度之變遷--1992至2004年。臺灣民主,3(4),37-70。
蕭振輝(民87)。報紙報導政黨形象之研究-以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戴華山(民77)。新聞學(第三次印刷)。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簡士偉(民93)。從臺灣地區政權輪替論政治文化之發展。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羅文輝(民78)。解嚴前後報紙社論之分析。載於潘家慶(主編),新聞學研究第四十一集(9-24頁)。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羅致政(民94)。2000年政黨輪替後的臺灣政治。臺灣民主,2(1),167-175。
羅森邦(民73)。政治文化。臺北市:桂冠圖書。
貳、英文部分
Buckingham,D.(1999). Young people, politics and news media: Beyond political socialisation.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5(1/2), 171-184. Retrieved October 15, 2008, from ProQuest Education Journals database.
Calavita,M.(2005).Apprehending Politics : news media and individual political development. New York :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haffee,S.H., Galperin,H.& Morduchowicz,R.(1997).Political Socialization via a Newspaper-in-Schools Program in Argentina: Effects of Variations in Teaching Methods. Retrieved November 28, 2009, from: http://www.eric.ed.gov/ERICWebPortal/contentdelivery/servlet/ERICServlet?accno=ED405622.
Conway,M.M., Wyckoff,M.L., Feldbaum,E. & Ahern,D.(1981). The News Media in Children's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Th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45(2), 164-178.
DeVos,T.(1978).Political Socialization.載於呂亞力、呂春沂、易君博、郎裕憲(合編),政治學:英文補充讀物(121-150頁)。臺北市:三民書局。
Easton,D.(1957). An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Systems. World Politics, 9(3) ,383-400.
Easton,D. & Hess,R.D.(1962).The Child's Political World. Midwest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6(3),229-246。
Easton,D. & Dennis,J. (1967). The Child's Acquisition of Regime Norms: Political Efficacy.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61(1) , 25-38.
Eveland,W.P.Jr , McLeod,J.M. & Horowitz,E.M.(1998). Communication and age in childhood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75(4), 699-718.
Greenstein,F.I.(1970). A Note on the Ambiguity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Definitions, Criticisms, and Strategies of Inquiry. The Journal of Politics,32(4),969-978.
Hyman,H.H.(1969).Polition Socialization : 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Political Behavior. New York : The Free Press.
Kraus,S. & Davis,D.(1976).The effects of mass communication on political behavior. Pennsylvania :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Niemi,R.G. & Sobieszek,B.I.(1977).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3 ,209-233.
Pettey(1983,August).Those Who Want, Get: The Impact on Political Knowledge of Media Reliance Under Conditions of Political Interes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Corvallis, OR.
Prior,M(2005). News vs. Entertainment: How Increasing Media Choice Widens Gaps in Political Knowledge and Turnout.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49(3), 577-592.
Prewitt,K., Eulau,H. & Zisk,B.H.(1966).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and Political Roles. Th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30(4), 569-582.
Sims,J.R. & Giordano,J(1993, November).Newspaper Coverage of the 1992 Presidential Campaign: A Content Analysis of Character/Competence/Image Issues versus Platform/Political Issu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 Miami, 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