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袁淑芬
Shu -Fen Yuan
論文名稱: 空間.漫遊-袁淑芬繪畫創作論述
SPACE.ROAM- The Disclosure of Painting Artistic Elaboration by Shu -Fen Yuan
指導教授: 呂燕卿 教授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8
中文關鍵詞: 空間心象漫遊
外文關鍵詞: Space, Inner Images, Roam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空間.漫遊
    -袁淑芬繪畫創作論述

      本創作主題為「空間.漫遊」,將筆者的生命歷程透過研究藝術與創作,剖析內在的心象,並從空間的行旅體悟,化為具體的繪畫創作,再經由分析詮釋作品,從中澄清自我的生命價值,以作為內在心靈的反思與一段記錄。
      因此創作的研究目的為:(一)透過觀看自然空間的形式,了解藝術的「意境」。(二)剖析視覺空間與心象空間的關聯,省思內在生命的本質。(三)傳達心象與造境空間的象徵意涵,表達生命的體悟與美感價值。
      本創作論述利用文獻分析法、創作表現法、作品分析法及創作展覽法。歸納分析美學、哲學、繪畫和生命議題的書籍,探討學理基礎,並運用在創作理念,進而創作實踐「自然行旅」、「心象漫遊」與「境由心生」系列的作品。
      歷經撰寫論文與創作的呈現後,針對本研究目的將結論做概要說明:
    一、從以動觀景與以小觀大的視覺觀點,體現生命的意境
      繪畫在追求事物的本質或美感,以整體的觀照突破特定的時空和定點透視,將自然與人的內在精神合而為一,表達生命的意境。
    二、融合內視心象與直觀,創作自我昇華內在
      經由行動與創作,內視心象空間及連結物理空間的想像,透過實驗水墨與凝視造境,從潛意識裡,喚起無形的形象的境界,讓生命和藝術作品得以昇華。
    三、運用象徵與並置時空,展現化境之新生
      心境的轉化,在創作中以象徵表達欲突破的困境,從造境獲得思想與情感的移置、淡化與提昇,讓內在生命從蛻變中展現新生,傳達珍愛生命與感恩之意。
    關鍵詞:空間、心象、漫遊


    Abstract

    SPACE .ROAM
    The Disclosure of Painting Artistic Elaboration by Shu-Fen Yuan

    The theme of this paper is “Space.Roam”. It describes the author’s life and reflection by searching art and creating. It also goes through the art creation from experiencing of the space travel.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rtistic works, author clarifies the self-life value, and reflects her inner images.
    The goals of this paper are: (1)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art by looking into natural. (2)To analysis the connection of the visual space and inner spaces, reflect the essence of the intrinsic life. (3) To express the understanding of life and the value of beauty through conveying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inner space and space creation.
    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 analytic method, creation expression method, works analytic method and art exhibition. It studies the theory found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sthetics, philosophy, painting and the life issue books. It also creates the serious works of “Natural travel”, “Heart roaming” and “Image of heart”.
    After the composition of paper and art creation works, the following are the conclusions:
    1.From the moving view point to the sight, fro the small reflect to the big, it realizes the meaning of lives.
    The art creation is to find out the meaning and beauty of things. It breaks the limition of space, time and the fixed-point perspective. It combines the split of nature and human beings to express the meaning of lives.
    2.Combine the image of inner and sense to sublimate artistic work and inner heart. The art creation links the images of inner and nature space. To find out the images without boundary from subconscious through the works of ink and wash painting. Let the life and the artistic work can be sublimate.
    3.using symbolizes and linking the space and time to show the new life
    The art creations express the mood transformation and discover the thoughts, emotion transposition and the promotion. From the art work, they present a new life of heart, the life is beloved and grateful.
    Keywords: Space, Inner Images, Roam,

    目次                                 頁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名詞釋義………………………………………6 第二章 創作學理基礎…………………………………………………………9     第一節 形塑道的時空觀……………………………………………9     第二節 觀看繪畫的空間形式………………………………………14     第三節 心象空間的創作傳達………………………………………21     第四節 繪畫的空間應用……………………………………………26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創作實踐…………………………………………………31     第一節 創作理念……………………………………………………31         一、空間與生命的探索……………………………………31         二、空間與意境的融合……………………………………33         三、空間與心象的遇合……………………………………35         四、空間與造境的呈現……………………………………38     第二節 創作實踐……………………………………………………43         一、內容題材的選擇………………………………………43         二、形式構成的探討………………………………………46         三、媒材與技法的運用……………………………………50         四、理念與美感的傳達……………………………………53     第三節 展覽的規劃與檢討…………………………………………57 第四章 作品詮釋………………………………………………………………62     第一節 自然行旅系列………………………………………………62     第二節 心象漫遊系列………………………………………………80     第三節 境由心生系列………………………………………………100 第五章 結論……………………………………………………………………114     第一節 結論…………………………………………………………114     第二節 省思與展望…………………………………………………117 參考書目…………………………………………………………………………119 圖表附錄…………………………………………………………………………122

    參考書目
    一、書籍
    王秀雄著,《美術心理學》,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出版,2002
    朱光潛著,《文藝心理學》,台北市:台灣開明書店,1991二版
    朱光潛著,《西方美學史上卷》,台北縣:漢京文化出版,1982
    朱光潛著,《西方美學史下卷》,台北縣:漢京文化出版,1982
    余秋雨著,《人生風景》,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2007
    余秋雨著,《藝術創造論》,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2006
    何政廣著,《歐美現代藝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1999四版
    呂姿瑩著,《現代美學 在真實與心靈之間》,台北縣:新文京出版,2007
    李長俊著,《西洋美術史綱要》,台北市:雄獅圖書出版,1980再版
    李可染著,《李可染畫論》,台北市:丹青圖書出版,1985
    李叔同著,《李叔同談藝》,台北縣:八方出版,2008
    李霖燦著,《中國美術史稿》,台北市:雄獅圖書出版,1992
    宗白華著,《美學散步》,台北市:洪範書店出版,1987
    吳繼濤著,《台灣現代美術大系 文人寫意水墨》,台北市:藝術家出版,2004
    姜一涵著,《石濤話語錄研究》,台北市:文化大學出版,1991
    高行健著,《另一種美學》,台北市:聯經出版,2001
    袁金塔著,《中西繪畫構圖之比較》,台北市:藝風堂出版,1987
    莊周原著、張耿光譯注,《莊子》,台北市:台灣古籍出版,1996
    許崇明博士主編,《英漢辭典》,台南市:正業出版
    許鐘榮著,《世界博物館 達文西博物館》,台北市:錦繡出版,1987
    張光福編著,《中國美術史》,台北市:華正出版,1986
    張有池發行,《老子》,台北縣,智楊出版,1992
    陸揚著,《精神分析文論》,山東市:山東教育出版,1998
    黃永川著,《中華插花史研究》,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2001二版
    劉其偉著,《現代繪畫基本理論》,台北市:雄獅圖書出版,2002四版
    劉思量著,《中國美術思想新論》,台北市:藝術家出版,2001
    格立濱夫婦著 李華譯,《目擊者百科時間與空間》,台北市:貓頭鷹出版,2006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台北市,廣文出版,1977
    曾長生著,《世界美術全集超現實主義藝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2000
    北宋郭熙著,《林泉高致.山水訓》,盧輔聖主編:《中國書畫全書》,1993
    郭繼生著,《美感與造形》,台北市:聯經出版,1982
    郭繼生著,《中國巨匠美術周刊064陳其寬》,台北縣:錦繡出版,2002二刷
    蔣勳著,《美的沉思》,台北市:雄獅圖書出版,2000
    陳永源 主編,《新世紀台灣水墨畫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1999
    蕭瓊瑞著,《中國巨匠美術周刊071趙無極》,台北縣:錦繡出版,1996
    賴賢宗著,《道家禪宗、海德格與當代藝術》,台北市:紅葉文化出版,2007
    Paco Asensio著 謝珺容譯,《高第與達利》,台中市:好讀出版,2005
    本那 威廉斯Bemard Willams 著 何畫瑰 譯,《柏拉圖》,台北市:麥田出版,2000
    卡爾榮格等著Carl G. Jung etc 黎惟東 譯,《自我的探索》,台北市:桂冠圖書出版,1989
    托爾斯泰著,耿濟之譯,蔣勲校訂,《藝術論》,台北市:遠流出版,1989
    康丁斯基著,吳瑪俐譯,《藝術與藝術家論》,台北市:藝術家出版,1998
    亞祖 貝彤攝,《空中看地球》》,台北市:貓頭鷹出版,2003
    魯道夫安海姆R. Arnhrim著,李長俊譯,《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市:雄獅圖書出版,1985
    Benedetto Croce著,正中書局邊審委員會重譯,《美學原理》,台北市:正中書局出版,1989

    二、網路資料
    大學塾網站http://km.tyes.tpc.edu.tw/f2blog/index.php?load=read&id=260
    (2008.12.1查閱)
    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http://aeea.nmns.edu.tw/aeea/contents_list/universe_concepts.html (2008.11.25查閱)。
    ,http://www.tyhs.edu.tw/campus/khasj3002.htm
    (2008.11.25查閱)
    奇摩知識http://www.vvschool.com/why/why_ans1.html
    (2008.11.25查閱)
    維基百科
    http://www.arttime.com.tw/blog/blog_personal.aspx?blogger=master_liu 2009.12查閱宇宙心印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