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文宏
Wang, Wen-Hung
論文名稱: 從語料庫探究華語「子」和「兒」的教學排序
A Corpus-based Study on the Sequence of Zǐ and Ér in Chinese
指導教授: 鄭縈
Cheng, Ying
口試委員: 葉瑞娟
Yeh, Jui-Chuan
張羣
Chang, Ch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南大校區系所調整院務中心 - 中國語文學系所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2
中文關鍵詞: 語料庫語言學教學排序對外華語教學
外文關鍵詞: , Ér, Corpus Linguistics, Pedagogical Sequence,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子」和「兒」在對外華語教學的教材中,編排有所不同,在語義的教學上未涵蓋「子」和「兒」的所有語義,本研究使用語料庫語言學的研究方法,針對「子」和「兒」做語音、構詞和語義三個面向的整理,並參照對外華語教學的相關理論,進行排序,以此建立「子」和「兒」的教學架構。
    「子」和「兒」的語音可辨識出語義的虛實,但因語言的演變,產生了一些特例;構詞上,「子」和「兒」皆有「子/兒+Y」和「X+子/兒」的結構,構詞成分的詞性,「兒」較「子」複雜;語義上,「子」和「兒」義頻排序和所預測的結果略有不同,依照難易度分類,虛靈語義較實質語義困難,應屬後教,但在義頻上有虛靈語義高於實質語義的現象,故本研究考察<華語八千詞表>和教材中,「子」和「兒」義頻排序和母語者語料之間的差異,比較過後發現,母語者語料有些義頻與<華語八千詞表>和教材的排序差異較大,故我們從三者的各項分析數據和資料中,調整出合適的語義教學排序。另外我們還考察學習者語料庫中,「子」和「兒」的使用狀況,發現學習者在「子」的書寫上,有字形的偏誤。最後依照以上分析的結果,提出「子」和「兒」的教學建議。


    In different teaching material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Zǐ”(子) and “Ér”(兒) are designed differently. Not all meanings of Zǐ and Ér are included and taught in these materials. We take Corpus linguistic approach to analyze phonology, morphology and semantics of Zǐ and Ér. Then we follow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o build a pedagogical sequence which ranked meanings by frequency. Finally we integrated the sequence with results of phonology and morphology to create an instruction of Zǐ and Ér.
    Phonologically, Zǐ and Ér can be recognized as content words and function words by their pronunciations, but there are exceptions caused by the evolution of phonology. Morphologically, both Zǐ and Ér have “Y+Zǐ / Ér” and “Zǐ / Ér + X” structures. The parts of speech of Ér’s morphological components are more complicated than Zǐ’s. Semantically, the sequence of Zǐ and Ér are different from our expectations. According to former researches, function words are more difficult than content words and should be taught after content words. But the result showed the semantic frequency of function words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ent words. We analyzed semantic frequency of The 8000 Vocabulary List created by “Steering Committee for the Test of Proficiency-Huayu”, and 3 most commonly used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in Taiwan.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 of native speaker corpora, we found there are so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refore, we adjusted the sequence based on results of the three parameters above and created an advisable semantic instruction.
    Additionally, we observed Chinese learner corpora for the usage of Zǐ and Ér and found orthographic errors of Zǐ. Finally, following the results of the above analyses, we gave pedagogical suggestions of Zǐ and Ér.

    摘要 I ABSTRACT III 目次 IV 表次 VII 圖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1.3研究方法及步驟 5 1.4 語料來源 6 1.5論文架構 1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3 2.1小稱詞的語義研究 13 2.2語法化理論 18 2.3「子」與「兒」的相關研究 20 2.3.1「子」和「兒」的語音 20 2.3.2「子」和「兒」的構詞 21 2.3.3「子」和「兒」的語義 23 2.3.4「子」和「兒」之異同 29 2.4對外漢語教學理論 30 2.4.1教學語法 31 2.4.2語法點 35 2.4.3分級 36 2.4.4排序 38 2.4.5詞彙教學 42 2.4.6偏誤分析 43 2.5小結 44 第三章 母語者語料庫與教材之分析和分級排序 47 3.1 母語者語料庫分析 47 3.1.1「子」的分析 47 3.1.2「兒」的分析 58 3.1.3小結 64 3.2 <華語八千詞表>分析 64 3.2.1「子」的分析 65 3.2.2「兒」的分析 70 3.2.3小結 72 3.3 教材分析 73 3.3.1「子」的分析 73 3.3.2「兒」的分析 78 3.3.3 小結 79 第四章 學習者語料庫分析及「子」和「兒」的教學設計與建議 80 4.1學習者語料庫分析 80 4.1.1 「子」的分析 80 4.1.2 「兒」的分析 87 4.1.3 小結 89 4.2「子」和「兒」的教學設計與建議 89 4.2.1「子」的教學設計與建議 90 4.2.2「兒」的教學設計與建議 92 4.2.3「子」和「兒」比較的教學設計與建議 92 4.2.4各教材的教學建議 92 4.2.5小結 92 第五章 結論 92 5.1研究主要成果 92 5.2研究限制與展望 92 參考文獻 92 中文 92 英文 92 網路資料 92 附錄 92 附錄一 「子」獨用詞彙 92 附錄二 「兒」獨用詞彙 92 附錄三 各教材「子」的詞彙 92 附錄四 各教材「兒」的詞彙 92 附錄五 教學實驗紀錄 92 附錄六 受試者問卷 92 附錄七 受試者同意書 92 附錄八 學生作業 92 附錄九 學生評量結果 92

    中文
    力量 (2006) 近代漢語中詞綴"子、兒"等的獨特用法。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3(2),168-170。
    方緒軍 (2008) 。對外漢語詞彙教與學。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王文宏 (2016) 。談小稱化獨立為語法點之必要性。2016對外華語人才培育國際學術研討會-精進與開拓,苗栗。
    王本瑛 (1995) 。漢語方言中小愛稱的地理類型與演變。清華學報,25(4),371-398。
    王亞男 (2007) 。淺談漢語中的兒化現象。現代語文, 33, 37-38。
    王佩卿 (2010) 。現代漢語語法點等級化初探。台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王美玲 (2015) 。語素為基礎的詞彙教學-以《新版實用試聽華語》、《新實用漢語課本》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王素珍 (2006) 。漢語詞綴和類詞綴的語法化過程。語文學刊, 5, 124-126。
    朱曉娜 (2008) 。說說"兒" 和 "子"。 現代語文。 15, 110-111。
    江敏華 (2008) 。淺談漢語小稱形式的多樣性。中央研究院週報,1161。
    江燮松、蔡幼生 (2011) 。新編德語語法 Neue Deutsch Grammatik。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何淑貞、張孝裕、陳立芬、舒兆民、蔡雅薰、賴明德 (2008) 。華語文教學導論。台北:三民書局。
    吳英成 (2010) 。漢語國際傳播:新加坡視角。北京:商務印書館。
    呂文華 (2008)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 增訂本。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李珏青 (2014) 。現行華語文教材緊縮句探析─以《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一至三冊為例。國立臺東大學。碩士論文。
    李萬杰 (2006) 。現代漢語書面語中"兒"出現於詞尾的功能解析。楚雄師範學院學報,21,36-29。
    周小兵、朱其智、鄧小寧 (2007) 。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研究。北京市: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周思吟 (2016) 。「在」的語法化及其表時間框架之教學研究。台北:東吳大學碩士文。
    周健 (2009) 。漢語課堂教學技巧325例。 北京: 商務印書館。
    林霞 (2002) 。南宋時期的詞尾"-兒"。語言研究,特刊, 56-59。
    竺家寧 (2005) 。中古漢語的"兒"後綴。中國語文,4, 346-353。
    勁松 (2005) 。兒化詞變異和變化的社會語言學研究。修辭學習,2(128),10-16。
    姜永超 (2016) 。從語用頻率管窺對外漢語詞彙教學-以新HSK四級真題為例。現代語文,1,117-119。
    柯俞亘 (2008) 。外籍生漢語詞彙結構認知及其詞彙學習影響的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
    胡蓬 (2006) 。普通話中兒化詞和輕聲兒尾詞的比較。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2(4),14-17。
    秦堅 (2005) 。後綴“子”的類型和意義。語文與翻譯, 1 , 36-40。
    高玲芳 (2004) 。吳徽語小稱研究-以慶元方言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高婉瑜 (2008) 。明初的小稱詞「子」與「兒」-以《老乞大諺解》和《朴通事諺解》爲考察中心〉。淡江中文學報,19,135-159。
    高燕 (2007) 。對外漢語詞彙教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編 (2008) 。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三冊。台北:正中書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編 (2008) 。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四冊。台北:正中書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編 (2011) 。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二冊。台北:正中書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編 (2012) 。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一冊。台北:正中書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編 (2008) 。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五冊。台北:正中書局。
    崔山佳 (2005) 。《金瓶梅詞話》中的"兒"作動詞詞尾分析。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3(1) ,30-32。
    張夢井 (2001) 。漢語名詞後綴"子"的型態學研究。惠州大學學報,21(1),39-47。
    張莉萍 (2012)。對應於歐洲共同架構的華語詞彙量。華語文教學研究 9(2), 77-96。
    戚曉杰 (2003) 。輕聲音節"兒"的入位條件。語言文字應用,3,9-14。
    曹逢甫 (2006) 。語法化輪迴的研究 - 以漢語鼻音尾/鼻化小稱詞為例。漢語學報,14(2),2-15。
    曹逢甫、陳彥伶 (2012) 。《彙音妙悟》裡的小稱音變。語言暨語言學, 13(2), 221-246。
    曹逢甫、李子瑄 (2009) 。漢語語言學。新北市: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曹逢甫、劉秀雪 (2008) 。閩語小稱詞語法化研究-語意與語音形式的對應性。語言暨語言學,9(3),629-657。
    梅氏清泉 (2012) 。越籍新住民華語教材融入多元文化之研究。中原大學。碩士論文。
    陳氏秋河 (2012) 。越南語小稱之探討。新竹市:清華大學碩士論文。
    陳新雄、竺家寧、姚榮松等 (2005) 。語言學辭典。臺北:三民書局。
    舒兆民、林金錫(2013)《華語文教學之漢語語言學概論》。台北市: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楊賀 (2014) 。“子”綴語素“小稱”探源——修辭與派生構詞管窺。殷都學刊,1,71-76。
    葉德明 (2001) 。遠東生活華語Book I。台北:遠東圖書公司。
    葉德明 (2009) 。遠東生活華語Book II (A) 。 台北:遠東圖書公司。
    葉德明 (2009) 。遠東生活華語Book II (B) 。台北: 遠東圖書公司。
    葉德明 (2011) 。遠東商務漢語 I。台北:遠東圖書公司。
    賈穎 (2001) 。字本位與對外漢語詞彙教學。漢語學習,4,78-80。
    道格拉斯比伯、蘇珊康拉德、藍迪瑞潘 (2012) 。語料庫語言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靳洪剛 (2004) 。語言定式教學法在中文習得和中文教學中的作用。美國中文教師學會學報,39(1),45-62。
    管燕紅 (譯) (1998) 。朗文語言教學及應用語言學辭典(原作者:Jack. C. Richards, John Platt與 Heidi Platt)。聽力理解。香港: 艾迪生‧維斯理‧朗文出版社 中國有限公司。
    趙冬梅 (2002) 。關於小稱的基本認識。語文學刊,2,52-55。
    趙秋榮、董元興、劉惠華 (2011) 。基於類比語料庫的模糊限制語研究。山東外語教學,4,21-26。
    齊滬揚 (2005) 。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上海市:復旦大學出版社。
    劉紀華 (2002) 。五百字說華語 (中英文版本) 。 台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劉珣 (2007) 。新實用漢語課本 1。 北京市: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劉雪春 (2003) 。兒化的語言性質。語言文字應用,3,15-19。
    劉照雄 (2003) 。說兒化。語言文字應用,3,2-8。
    劉曉蒨 (2008) 。客語小稱詞之研。 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潘攀 (1996) 。《金瓶梅詞話》的「兒」尾。語言研究,2,135-145。
    蔡雅薰 (2009) 。華語教材分級研製原理之建構。台北市: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蔣斌 (2003) 。“子”、“兒”的指稱變化及構詞功用"。重慶三峽學報,19(2),52-54。
    鄧守信 (2009)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鄧守信 (2015a) 。當代中文課程教師手冊1。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鄧守信 (2015b) 。當代中文課程課本 1。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鄧守信 (2015c) 。當代中文課程課本 2。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鄧守信 (2016) 。當代中文課程課本 3。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鄭明中 (2006) 。粵北土化小稱詞之優選理論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鄭縈 (2012) 。從客家話小稱詞看方言內部的接觸與變化。客家研究,5(1),107-148。
    鄭縈、陳雅雯 (2005) 。「兒」的語法化過程。第38屆漢藏語暨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木仕華編,福建:廈門大學,1-16。
    鄭縈、魏郁真 (2006a) 。X + 子詞彙化與語法化過程。興大中文學報,20, 161-208。
    鄭縈、魏郁真 (2006b) 。「子」的語義演變。靜宜人文社會學報,1(1), 1-30。
    鄭縈、魏郁真 (2007) 。明代四大奇書子尾之特點。靜宜人文社會學報,1(2),1-21。
    盧福波 (2003)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研究。北京市: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賴文英 (2008) 。區域方言的語言變體研究: 以桃園新屋客語小稱詞為例。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博士論文。
    謝孟芬 (2008) 。華語文教材中漢英對照譯文之初探-以視華第一冊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鍾榮富 (2009) 。對比分析與華語教學。台北縣:正中書局。
    魏郁真 (2006) 。子的語法化與詞彙化研究。台中:靜宜大學碩士論文。
    蘇生豪 (編) (1995) 。簡明德漢辭典。台北:文橋出版社。
    英文
    Heine, B & Traugott, E. C. (1991) Approaches to grammaticalization volume 1 focus on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Hopper, P. J. & Traugott, E. C. (2001) Grammaticaliz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Jurafsky, D. (1996) "Universal Tendencies in the Semantics of the Diminutive." Language 72(3): 533-578.
    Liu, Y., Yao, T., Bi, N. et al (2009) Integrated Chinese. Boston: Cheng & Tsui Company, Inc.
    Lockyer, D. (2014) "The emotive meanings and functions of English "diminutive" interjectioins in Twitter posts." Journal of Theoretical Linguistics 11(2):68-89.
    Nekula, M. (2003/2004) "System und Funktionen der Diminutive. Kontrastiver Vergleich des Deutschen und Tschechischen." Brücken 11: 145-188.
    Schneider, K. P. & Burgdorf, S. S. (2012) "Diminutive -let in English. "Journal of Theoretical Linguistics 9(1):15-32.
    Wierzbicka, A. (1991)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the Semantics of Human Interaction. Berlin: New York, Walter de Gruyter.
    網路資料
    HSK 動態作文語料庫說明。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
    http://202.112.195.192:8060/hsk/index.asp
    HSK動態語料庫。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
    http://202.112.195.192:8060/hsk/login.asp
    Statistics Canada。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
    http://www12.statcan.gc.ca/census-recensement/2011/dp-pd/hlt-fst/lang/Pages/highlight.cfm?TabID=1&Lang=E&Asc=1&PRCode=01&OrderBy=1&View=1&Age=1&tableID=402&queryID=2
    TOCFL學習者語料庫檢索系統。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
    http://tocfl.itc.ntnu.edu.tw/TOCFL/
    Youtube影片2015041中天新聞下15公斤石象棋好重棋子引圍觀。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sgDJmNyWp0
    Youtube影片Cindy diy手作坊材料包布緞蝶兒飛補充:翅膀四角的花瓣請做大片的 形狀才美。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pYyXdx6jGE
    Youtube影片Lec06 華語教學概論 第六週課程。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6YSfr74ztc&t=4748s
    Youtube影片中天新聞謝嫌只是棋子?恐是幕後主謀煙霧彈。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CIBfXciDgI
    Youtube影片中國新聞 美媒:恐怖分子正進入行動活躍期CCTV4。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PgexYpvHIo
    Youtube影片中國聲稱殲滅28名恐怖份子。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x5UXQBS_nQ
    Youtube影片第四十四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楊德昌。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HdEKqGQjR8
    Youtube影片新疆人不是恐怖分子,正反沒有個人權利。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_8_k1OnXBE
    Youtube影片新疆恐襲新疆法院處決13名恐怖分子。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ZWSWQ5LP_Y
    Youtube影片董佩佩_花開蝶兒來。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8Xn4lmoxtg
    Youtube影片蝶兒蝶兒滿天飛MTV。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GvnC9uUwFk
    中文詞彙網路。上網日期:2017年7月20日,取自
    http://lope.linguistics.ntu.edu.tw/cwn/query/
    中研院平衡語料庫4.0。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
    http://asbc.iis.sinica.edu.tw/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漢語水平考試(HSK)辦法>。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fwxx/content_2267026.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多倫多總領事館教育組。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
    http://www.educationtoronto.org/publish/portal46/tab3213/info56994.htm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現代漢語語料庫。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http://ccl.pku.edu.cn/corpus.asp
    台灣華語文教學學會。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
    http://www.atcsl.org/atcsl/?q=node/1957
    紅樓夢全文。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
    http://cls.hs.yzu.edu.tw/hlm/read/TEXT/TEXT.ASP
    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
    http://www.sc-top.org.tw/
    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概要TOCFL v.s. HSK。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
    http://www.sc-top.org.tw/chinese/LS/test5.php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index.html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第二版。上網日期:2017年7月20日,取自:
    http://dict.mini.moe.edu.tw/cgi-bin/gdic/gsweb.cgi?o=ddictionary
    現代漢語常用字頻率統計。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
    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chifreq/
    華語八千詞表。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
    http://www.sc-top.org.tw/chinese/download.php#ref
    華語八千詞說明。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
    http://www.sc-top.org.tw/download/8000words_introduction.pdf
    華語八千詞說明詞彙編列原則。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
    http://www.sc-top.org.tw/download/8000_description.pdf
    萌典。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https://www.moedict.tw
    漢語考試服務網<新漢語水平考試(HSK)研製報告>。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
    自:http://www.chinesetest.cn/userfiles/file/yanjiu/8.doc
    漢辦漢語考試。上網日期:2017年6月16日,取自:
    http://www.hanban.edu.cn/node_7486.htm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