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邱美蘭 Chiu, Me-Lan |
---|---|
論文名稱: |
國小學童客家語四縣腔聲調的音韻覺識教學研究 On Phonological Awareness Instruction of Tones in Sixian Hakka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
指導教授: |
葉瑞娟
Yeh, Jui-chuan |
口試委員: |
黃漢君
Huang, Han-Chun 許婷婷 Shiu, Ting-T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 Taiwan Languag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
論文出版年: | 2020 |
畢業學年度: | 10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8 |
中文關鍵詞: | 聲調 、音韻覺識 、客家話 、四縣腔 |
外文關鍵詞: | Hakka sixian dialect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重點旨在探討國小學童客家話四縣腔聲調的音韻覺識教學研究,在目前的教學現場中,普遍發現學生一方面缺少客家話環境之薰陶,另一方面深受國語之影響,導致發音錯誤百出,拼音及聲調都很難到位,四縣腔的六個聲調對學生而言很難判別。
本研究以研究者自編的唸謠教材做教學及音韻覺識測驗單為工具,配合學生已有國語注音符號的先備經驗,利用學生熟悉注音符號教學的優勢,設計客家話四縣腔聲調的音韻覺識教學活動,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客家話四縣腔的聲調練習,經過8週教學之後,以教學實驗的前後測成績,利用SPSS22.0版軟體進行資料統計分析,根據實驗的結果,進行建議和討論。
兩組學生經實驗教學後,以獨立樣本及相依樣本t檢定方式各做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整體的表現或分項能力的音韻覺識成就表現上,都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學習效果是顯著提升,由此可以證明研究者,設計將音韻覺識的概唸,配合客家話四縣腔6個聲調的相關元素,融入音韻覺識的教學活動後,明顯的提升了實驗組的學習效果,學生的音韻覺識能力明顯進步,有助於學生對客家話四縣腔6個聲調的分辨能力,增進學習成就。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effects that phonological awareness may have on students’ learning of tones in Sixian Hakka in elementary school. Due to the lack of a Hakka-speaking environment and the strong influence of Mandarin Chinese, elementary students nowadays encounter many pronunciation problems, including tones.
In this study, chanting materials compiled by the author are used to improve students’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several phonogical tests, includ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re used to see whteher the new materials will have positive influence on students’ perception and production of the six tones in Sixian Hakka. The subjects of the experiment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Both pre- and post-tests are similar in terms of degree of difficulty. A Statistic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22.0)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data gathered from all stuents during the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erforms much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most of their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ir improvement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 into the teaching of tones is feasible and this combination may bring positive effects on students’ aural comprehension and oral production of the six tones in Sixian Hakka, which may hence enhance students’ confidence in speaking Hakka.
1.王麗雪(2004)。《台灣聽障兒童國語聲調感知與發音研究》。輔仁大學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2.方金雅、蘇姿云(2005) 。<童謠教學對幼兒聲韻覺識影響之研究>《高雄師大
學報》19:10-13》。
3.江璧羽(2001)。《中英雙語兒童的音韻覺識能力與口語訓練之效用》。台北:國立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林惠美(2008)。《幼兒客家話音韻覺識訓練課程發展實施與評估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5.林健怡(2015)。《Dr. Seuss的圖畫書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音韻覺識能力之影響》。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6.林金葉(2015)。《英語童謠融入國小英語教學以提示學童音韻覺識與常見字彙能力之成效研究》。台南:康寧大學應用外語學系碩士論文。
7.胡潔芳(2005)。《母語音韻發展成熟度與外語學習之關係》。發表於兒童外語發展
學術研討會。台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8.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國小客家話第九冊》。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4)《國小客家話第十冊》。臺北:康軒。
9.楊鏡汀(1994)。<從母語教學的回顧談解嚴後的海陸客語教學>,《台灣客家話論文集》,曹逢甫、蔡美慧編,341-34。臺北:文鶴出版社。
10.黃得祥(2003)。《國小海陸客家話語音教學研究》。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1.黃家馨(2017)。《海陸客家話的入聲和鼻音韻尾音韻覺識教學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2.許雅玲(2016)。《運用英語童謠教學提升學童音韻覺識與字彙學習保留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13.許長謨(2004)。<台灣語文聲調教學的認知與策略>,《台灣語文研究2:193-206》。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發行。
14.劉水蓮(2009)。《音韻覺識融入國小閩南語課程教學》。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5.鍾榮富(2004)。《台灣客家話音導論》。台北:五南。
16.羅肇錦(1994) 。<「聲調」是漢語教學的第一條件>,《海峽兩岸小學語文教學
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師院編,163-180。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網路資源:
台南縣學習障礙教戰手冊「聲韻覺識訓練」教材。 http://web.tn.edu.tw/serc/files/2014/07/3-1-028.pdf。
客家話拼音方案
https://depart.moe.edu.tw/ed2400/News_Content.aspx?n=5EB26D97D6
臺灣客家話常用詞詞典
http://hakka.dict.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