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惠貞
論文名稱: 教師發展國小四年級學生數學推理規範之行動研究
指導教授: 蔡文煥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數學推理推理規範國小數學
外文關鍵詞: Mathematical Reasoning, fourth-grade student, 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行動研究探討國小四年級教師以課室討論為基礎的課室教學中,發展學生推理
    的歷程以及建構學生數學推理規範之行動歷程。研究者除了探究教師在行動中記錄、觀
    察、分析學生的推理歷程,另外也探究了在引導學生建構數學推理規範時採行的策略、所遭遇的問題和解決方法以及自我省思之歷程。行動歷程中教師運用教學策略形成以下的數學推理規範:(1)由已知的知識導出數學公式 (2)利用多元表徵解題 (3)做出數學猜想並推論數學關係 (4)發現數學規律形成猜想並證明之。
    為了形成推理規範,行動期間遭遇困境時發展出以下的策略:教師運用教師關鍵問話引導、全班討論可行的解決策略、分享同儕解題策略發現數學關係、小組討論形成共識、透過具體物操作發現數學關係、全班討論複習舊經驗、運用數學想想解決需要釐清的概念、將數學概念實際應用在生活中……等策略。
    研究結果顯示,教師在發展學生推理規範的行動歷程中,對於學生的推理能力有以下之影響:(1)發展推理規範讓大部分的學生能正確的利用圖形表徵解題(2)發展推理規範有助於提升學生說明數學的能力(3)發展推理規範有助於發展學生證明的能力(4)數學想想有助於更深更廣的學習。


    This action research explores and recodes the fourth-grade student and teacher’s class room discussion to develop the mathematical reasoning norms. The research includes the teacher’s recoding,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reasoning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also includes the strategy of how to help the student to build up the their mathematical reasoning norms as well as the problem they encountered and the solution figured out by way of their own thinking. In the action research, the teacher applied some strategies to form the following mathematical resoning norms: (1) Deduce the mathematical formula by way of the existing mathematical theory or knowledge. (2) By using the versatile representation to solve the mathematical problems.(3) Emerge the conjecture and predict the mathematical relation inside. (4) Discover the consistent and regular mathematical pattern to develop the conjecture and to prove it.
    When developing the mathematical reasoning norms,some approaches had been used to solve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action research period: The teacher can use the skilled or tricky question to lead the class keeps in a reasonable discussion. Everyone joins to the discussion and comes to the feasible solution. Either in group or whole class, the discussion between the classmates can share the conceptual development and more reflective when they engage more in the courses. By way of using the tool practice and operation, the student can discover the mathematical relation and develop their strategy. During the reasoning and discussion in the courses, the students can also review their old experience. Using the‘mathematical thinking practice’ to clarify the required concept for further mathematical problem to solve. Appling the mathematical problem to the daily life issue will make it easier to appeal the students.
    The result of the action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teacher can get the following achievements when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reasoning norms: (1) Development of the reasoning norms provides the students correct recognition and usage of the topological representa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2) Development of the reasoning norms can help the students to get more capability of mathematical interpretation.(3) Development of the reasoning norms can help the studenst enhance their mathematical proving skills. (4) The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 次 v 表 次 vi 圖 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數學推理 5 第二節 課室討論文化促進學習之理論基礎 13 第三節 數學推理之實證研究 19 第四節 推理活動中教師的知覺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研究情境 33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策略 36 第三節 研究期程 38 第四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40 第五節 資料的三角校正 44 第四章 行動研究的結果 45 第一節 行動前的準備與省思 45 第二節 發展數學推理規範之歷程 56 第三節 行動後的整理與反思 13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9 第一節 結論 139 第二節 對未來的建議 142 參考文獻 145 附錄 151

    一、中文文獻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台北 : 五南。
    王淑敏(2013)。一位國小六年級教師發展數學推理規範歷程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王馨鎂(2011)。國小四年級學生在數學推理規範下學習分數之歷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江淑卿(2007)。從心智模式論點探討兒童邏輯推理能力之發展。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8,1,1-32。
    呂玉英(2004)。國小教師實踐討論式數學教學之協同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
    李丹(1989)。兒童發展。台北 : 五南。
    谷瑞勉譯(1999)。鷹架兒童的學習。台北 : 心理。
    吳幸宜譯(1994)。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台北 : 心理。
    林碧珍(1990)。從圖形表徵與符號表徵的轉換探討國小學生的分數概念。新竹師院學報,4, 295-347。
    周立勳(1994)。國小班級分組合作學習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房昔梅、鍾靜(2005)。國小教師在高年級實施討論式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學報,18,2,33-64。
    夏林清等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 : 教師動手研究。台北 : 遠流。
    教育百科辭典委員會(1994)。教育百科辭典。台北:五南。
    教育部(1993)。國民中小學課程標準。台北 : 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台北 : 教育部。
    康軒教科書(2014)。國民小學數學學習領域第八社册教師手冊。台北:康軒出版社。
    張春興(1993)。現代心理學。台北 : 東華。
    陳至中(2014年7月12日)。特招數學重觀念大量練習無效。中央通訊社。取自https://tw:news.yahoo.com
    陳英娥(2002)。教室中的數學論證之研究。教育資訊,10,6,111-132。
    陳淑娟、劉祥通(2001)。國小教師進行數學討論活動困難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9,2,125-146。
    陳滿(2002)。國小五年級學童數學推理能力之研究~以BBS為工具(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師範學院,台中。
    陳淑敏(1996)。從社會互動看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百年誕辰紀念會議手冊。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許馨文(2013)。教師發展高年級學童數學推理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許琇薇(2002)。類比推理教學對國小學生學童類比推理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甯自強(1993)。建構式教學法之教學觀-由根本建構主義觀點來看。國教學報,5,33-41。
    黃永和(2009)。情境學習與教學研究。國立編譯館;台北。
    黃幸美(1999)。兒童問答討論解決類比推理問題問題之探討。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1,49 - 72。
    黃郁綸、鐘啟泉譯(2012)。佐藤學原著。學習的革命。台北 : 親子天下,14。
    黃雅惠(2007)。數學推理規範對四年級學生乘除法概念學習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楊嘉菱(2013)。一位國小三年級教師發展數學課室推理規範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蔡文煥(2004)。協同教師發展有利數學意義產出之課室討論文化之研究。北京研討會。
    蔡文煥(2010)。協同教師發展其學童之數學推理能力。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 : NSC 97-2511-S-134-001。新竹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蔡文煥(2012)。新竹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小學課室討論文化記教師專業學習社附設實驗小學課室討論文化暨教師專業學習社社群研習手冊。新竹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小學,13。
    蔡明珠(2010)。影響國小學童演繹推理能力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六年級學童為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資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歐惠如(2006)。數學推理規範發展下對三年級學生數學推理歷程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羅郁敏(2008)。我國學生在邏輯演繹推理問題之表現(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蘇泱因(2009)。探討六年級課室數學推理歷程之發展(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蘇泱因、蔡文煥(2009)。探討國小教師發展數學推理規範以促進學生的推理歷程。台灣教育學術研討會。

    二、西文文獻
    Ball,D,L .,& Bass,H.(2003). Making mathematics reasonable in school. In J.Kilpatrick,W. G. Martin,and D. Schifter(Eds.), A Research Companion to Principal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pp.27-44). Reston, VA:National Council ofTeachers of Mathematics.
    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Educational Reasearcher, 18, 32-41.
    Cobb, P.,& Yackel, E .(1996).Constructivist, emergent, and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s in the context of developmental research.EducationalPsychologist,31(3/4),175-190.in
    Fraivilling , J. L., Murphy, L. A. & Fuson, K. C.(1999). Advancing Children’s Mathmatical Thinking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30,148-170.
    Kamii, C.,Clark,F.B.,& Dominick,A.(1997). This six national goals a road to disappointment. Phi Delta Kappan, 7(9), 672-677.
    Kamii, C. & Ewing, J. K.(1996). Basing teaching on Piaget’s constructivism. Childhood Education, 72(5), 260-264.
    Lakatos, I.(1976). Proofs and Refutations:The Logic Mathematical Discovery.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hematics(2000).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 Mathematics. Reston, VA : Author.
    Reid, D. & kipping, C.(2010). Proof in mathematics educatiion : research , learing , and Teaching(pp.179-208) The Netherlands : Sense publisher.
    Stylianides, A.J.(2007). Proof and proving in school mathematics.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38(3), p289-321.
    Stylianides, G. J. (2009). Reasoning-and-proving in school mathematicstextbooks.
    Mathematical Thinking and Learning, 11(4), 258–288.
    Wood, T.(1999).Creating a context for argument in mathematics class.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30(2),171-191.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