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玉枝
論文名稱: 台灣客家俗語的研究
指導教授: 范文芳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1
中文關鍵詞: 熟語俗語台灣客家俗語形式風格文化現象
外文關鍵詞: phraseology, folk speech, Hakka folk speech in Taiwan, form, style, culture phenomena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論文分六章論述: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第二章將過去相關的研究文獻做一探討。研究方法以文獻調查為主,
    再兼及部分田野調查的方式。同時分析俗語和熟語的關係,以及和鄰近語類的比較,嘗試界定「台灣客家俗語」。
    第三章探討台灣客家俗語的取材方式,分別從人物、動物、植物、器
    物以及歲時節氣等五個方面,詳細網羅、細分、探究。
    第四章是形式的探討,包括用韻、選詞、句型結構與常用句式、修辭
    與風格等的探究,發現台灣客家俗語在形式上,具備了多樣的特色。
    第五章是內容的探討,從生活態度、生活方式和人生哲學等三個層面探討台灣客家俗語所反映的文化現象;另外也從勸化、幽默、諷刺、警戒、誇獎、勉勵、美育等七個向度探討台灣客家俗語所發揮的社教功能。
    第六章結論,將前五章的重點做一歸納,同時期盼能有更多的客家人有志一同,繼續投入「台灣客家俗語」的相關研究工作,使得台灣客家俗語能繼續傳承,同時不斷的加以發揚光大。


    Abstract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six chapters. Chapter 1 introduces the motivation that leads to my choice of this topic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n chapter 2, a thorough analysis on relevant published studies is provided. The main method applied in this study is literature survey. Some fieldwork is also adop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lk speech and phraseology is analyzed. A comparison between folk speech, phraseology and correlative word class is also made to further define the Hakka folk speech in Taiwan.
    The third chapter gives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origin of the Hakka folk speech in Taiwan. It is categorized and classified by five sources, namely, characters, animals, plants, daily objects and Cieqi.
    Chapter 4 dips into the form of the vernacular. The rhyming, choice of words, sentence structure and pattern, oratory and style of the Hakka folk speech are carefully studied. It is the finding of this study that the Hakka folk speech in Taiwan is in fact very much diversified.
    The fifth chapter focuses on the content. Each of the three facets of culture phenomena reflected in the Hakka folk speech in Taiwan is examined. They are the attitude to life, lifestyle and philosophy of life that Hakkas embrace. Furthermore, the Hakka folk spee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and moral education. Seven approaches (remonstrance, humor, irony, warning, applause, advise and aesthetics) justify this function.
    Finally, chapter 6 wraps up the whole study. It is our hope that more and more Hakkas put their efforts into researches of Hakka folk speech and help pass on the Hakka heritag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一節 研究目的 …………………………………………………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和研究方法 第一節 文獻探討 ………………………………………………… 5 一、專書 ………………………………………………… 5 二、論文 ………………………………………………… 8 三、客語詞典、工具書 ………………………………… 9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11 一、研究範圍 …………………………………………… 11 二、研究方法 …………………………………………… 12 (一) 文獻調查法 …………………………………… 13 (二) 語料分類法 …………………………………… 13 (三) 句子形式分析法 ……………………………… 13 (四) 本文有關客語用字的原則………………………13 第三節 俗語的定義與界說 ………………………………………… 15 一、熟語的性質 ………………………………………… 16 二、俗語的定義 ………………………………………… 17 三、俗語之鄰近語類的介紹 …………………………… 19 第三章 台灣客家俗語的取材研究 第一節 取材自人物、鬼神的客家俗語 ………………………… 24 一、人物 ………………………………………………… 24 (一) 家族 …………………………………………… 24 (二) 各行各業 ……………………………………… 27 (三) 人體器官 ……………………………………… 31 二、鬼神 ………………………………………………… 34 (一) 神 ……………………………………………… 34 (二) 鬼 ……………………………………………… 35第二節 取材自動物的客家俗語 ………………………………… 37 一、飛禽 ………………………………………………… 37 二、走獸 ………………………………………………… 38 三、家禽 ………………………………………………… 40 四、家畜 ………………………………………………… 40 五、蟲、魚、介類 ……………………………………… 43 第三節 取材自植物的客家俗語 ………………………………… 45 一、五榖 ………………………………………………… 45 二、蔬果 ………………………………………………… 45 三、花、草、樹木 ……………………………………… 47 第四節 取材自器物的客家俗語 …………………………………… 48 一、食物 ………………………………………………… 48 二、衣著 ………………………………………………… 49 三、餐具 ………………………………………………… 50 四、農具 ………………………………………………… 51 五、場所和建物 ………………………………………… 52 六、交通工具 …………………………………………… 55 第五節 取材自歲時節慶的客家俗語 ……………………………… 56 一、時間 …………………………………………………… 56 二、節氣 …………………………………………………… 59 三、歲時節慶 ……………………………………………… 61 第四章 台灣客家俗語的形式探討 第一節 台灣客家俗語的語音現象 ………………………………… 63 一、普通韻 ……………………………………………… 63 二、同字韻 ……………………………………………… 65 三、無韻 ………………………………………………… 66 第二節 台灣客家俗語的選詞技巧 ………………………………… 67 一、口語詞 ………………………………………………… 67 二、同類詞 ………………………………………………… 68 三、同義詞 ………………………………………………… 68 四、反義詞 ………………………………………………… 69 五、數量詞 ………………………………………………… 70 六、褒義詞、貶義詞 ……………………………………… 71 第三節 台灣客家俗語的句型結構與常用句式 …………………… 72 一、句型結構 ……………………………………………… 72 (一) 單句結構 ……………………………………… 72 1、完全句 …………………………………………… 72 2、省略句 …………………………………………… 73 3、體詞句 …………………………………………… 73 4、謂詞句 …………………………………………… 74 5、嘆詞句 …………………………………………… 74 (二) 複句結構 ……………………………………… 74 1、聯合關係 ………………………………………… 75 2、平行關係 ………………………………………… 75 3、補充關係 ………………………………………… 75 4、對待關係 ………………………………………… 76 5、遞進關係 ………………………………………… 77 6、比較關係 ………………………………………… 77 7、條件關係 ………………………………………… 77 8、讓步轉折關係 …………………………………… 78 二、常用句式 ……………………………………………… 78 (一) 單句 …………………………………………… 79 (二) 複句 …………………………………………… 79 1、首字重複式 ……………………………………… 79 2、首字對比式 ……………………………………… 80 3、數詞遞進式 ……………………………………… 80 4、數詞對稱式 ……………………………………… 81 5、「□…先」式 …………………………………… 81 6、「有…無」式 …………………………………… 82 7、「無…無」式 …………………………………… 82 8、「毋…毋」式 …………………………………… 83 9、「不…不」式 …………………………………… 83 10、「毋當」式 ……………………………………… 84 第四節 台灣客家俗語的修辭與風格 ……………………………… 84 一、修辭 …………………………………………………… 84 (一) 譬喻 …………………………………………… 85 (二) 比擬 …………………………………………… 87 (三) 摹寫 …………………………………………… 89 (四) 誇飾 …………………………………………… 90 (五) 借代 …………………………………………… 93 (六) 對偶 …………………………………………… 93 (七) 排比 …………………………………………… 94 (八) 頂真 …………………………………………… 94 (九) 回文 …………………………………………… 95 (十) 雙關 …………………………………………… 95 (十一) 複疊 …………………………………………… 96 (十二) 層遞 …………………………………………… 97 (十三) 映襯 …………………………………………… 97 二、風格 ………………………………………………… 100 (一) 言簡易賅 ……………………………………… 100 (二) 詼諧有趣 ……………………………………… 100 (三) 論理犀利 ……………………………………… 101 (四) 委婉含蓄 ……………………………………… 101 第五章 台灣客家俗語的內容探討 第一節 台灣客家俗語反映的文化現象 ………………………… 103 一、生活態度 …………………………………………… 104 (一) 食 ……………………………………………… 104 (二) 衣 ……………………………………………… 108 (三) 住 ……………………………………………… 109 (四) 行 ……………………………………………… 110 (五) 教育 …………………………………………… 111 (六) 休閒 …………………………………………… 113 (七) 金錢 …………………………………………… 113 (八) 疾病 …………………………………………… 117 二、生活方式……………………………………………… 118 (一) 反應客家人「勤勞」的生活方式 …………… 118 (二) 反應客家人「儉樸」的生活方式 …………… 119 (三) 反應客家人「保守安份」的生活方式 ……… 120 三、人生哲學……………………………………………… 120 (一) 相信天理 ……………………………………… 121 (二) 明辨是非 ……………………………………… 121 (三) 嚴厲挑剔 ……………………………………… 122 第二節 台灣客家俗語的功能 …………………………………… 124 一、勸化的功能 ………………………………………… 124 二、幽默的功能 ………………………………………… 126 三、諷刺的功能 ………………………………………… 127 四、警戒的功能 ………………………………………… 131 五、誇獎的功能 ………………………………………… 134 六、勉勵的功能 ………………………………………… 135 七、美育的功能 ………………………………………… 136 第六章 結論 ……………………………………………………… 138 參考文獻: 一、專書 ………………………………………………… 140 二、博、碩士論文 ……………………………………… 143 三、單篇期刊論文 ……………………………………… 144 四、客語詞典、工具書…………………………………… 145 附錄:常見的台灣客家俗語………………………………………… 147

    參考文獻
    本文參考文獻之排列方式,依「一、專書;二、碩、博士論文;三、單篇期刊論文;四、工具書」等四大類編排。作者姓名按首字筆劃順序排列。
    一、專書
    丁邦新(1980):《台灣語言源流》 台北:學生書局
    中原週刊社客家文化學術研究會(1992):《客話辭典》 苗栗:中原週刊社
    王東(1998):《客家學導論 》 台北:南天書局
    王勤(1980): 《諺語歇後語概論》 湖南:人民
    王德春(1997):《語言學概論》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台灣總督府(1991):《台灣俚諺集覽》 台北:南天
    向揚(1986):《台灣民俗圖繪》 台北:洛城
    曲彥斌(1996):《中國民俗語言學》 上海:文藝出版社
    朱介凡(1964):《中國諺語論》 台北:新興書局
    朱介凡(1989):《中國諺語誌》 台北:商務印書館
    江運貴著、徐漢彬譯(1996):《客家與台灣》 台北:常民文化
    何石松、劉醇鑫(2002):《現代客語詞彙彙編》 台北: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吳美雲(1989):《台灣的客家人專集》 台北:漢聲
    呂自揚(1993):《台灣民俗諺語析賞探源》 高雄:河畔
    杜文瀾(清):《古謠諺》 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沈錫倫(1995):《中國傳統文化和語言》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李盛發(1998):《客家諺語、歇後語選集》 屏東:安可出版社。
    李赫(1995):《台灣諺語的智慧》 永和:稻田出版社
    何石松(2003):《客家謎語(令子)欣賞》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周法高(1955):《桃園縣誌語言篇》 桃園縣政府
    周盤林(1975):《中西諺語比較研究》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周振鶴、游汝杰(1988):《方言與中國文化》 台北:南天出版社
    雨青(1985):《客家人尋根》 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武占坤、馬國凡(1997):《諺語》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高清愿(2002):《台灣俚語》 台北:統一企業公司彙編
    徐運德(1993):《新編客家話-客家諺語》 苗栗:中原週刊社
    徐運德(1999):《客語講古三百首》 桃園:達璟文化事業
    戚雨村(1985):《語言學引論》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張德明(1990):《語言風格學》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莊永明(1988):《台灣金良玉語:台灣諺語淺釋(一)》 台北:時報文化
    莊永明(1988):《台灣警世良言:台灣諺語淺釋(二)》 台北:時報文化
    莊永明(1989):《台灣好言吉句:台灣諺語淺釋(三)》 台北:時報文化
    莊永明(1989):《台灣俗語真言:台灣諺語淺釋(四)》 台北:時報文化
    莊永明(1991):《台灣雅言巧語:台灣諺語淺釋(五)》 台北:時報文化
    莊永明(1991):《台灣土話心語:台灣諺語淺釋(六)》 台北:時報文化
    莊永明(1991):《台灣醒世至言:台灣諺語淺釋(七)》 台北:時報文化
    莊永明(1991):《台灣妙言覺語:台灣諺語淺釋(八)》 台北:時報文化
    莊永明(1992):《台灣勸世嘉言:台灣諺語淺釋(九)》 台北:時報文化
    莊永明(1993):《台灣口語白話:台灣諺語淺釋(十)》 台北:時報文化
    陳運棟(1978):《客家人》 台北:東門出版社
    陳運棟(1989):《台灣的客家人》 台北:台原出版社
    陳錫倫(1995):《中國傳統文化與語言》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黃恆秋(1993):《客家台灣文學論》 苗栗縣立文化中心印行
    曾逸昌(2003):《客家概論-蛻變中的客家人》 苗栗縣:曾逸昌
    馮輝岳(1999):《客家謠諺賞析》 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楊兆禎(1994):《客家老古人言》 新竹:文化圖書公司
    楊兆禎(1998):《客家諺語拾穗》 台北:文化圖書公司
    楊慎(明):《古今諺》 板橋市:藝文出版社
    楊鏡汀(1990):《客家俗諺選輯第一輯》 新竹:新竹客家文化研究會
    楊國鑫(1993):《台灣客家》 台北:唐山出版社
    萬藝玲、鄭振峰、趙學清(1999):《詞彙應用通則》 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廖德添(1999):《客家師傅話》 台北:南天出版社
    劉還月(1999):《台灣的客家族群與信仰》 台北:常民文化
    劉還月(1999):《台灣客家風土誌》 台北:常民文化
    劉還月(2000):《台灣的客家人》 台北:常民文化
    劉守松(1992):《客家人諺語(一)(二)》 新竹:著者自印
    劉錦雲(1995):《客家文化漫談》 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劉添珍(1991):《常用客話字典》 台北:自立
    蔡苑清(1997):《客家話新竹趣味俗諺》 新竹:著者自印
    鄭煙樹(1998):《台灣俗語數千句》 新竹:竹林書局
    鄧榮坤(1995):《客家歌謠語俚語》 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鄧榮坤(1996):《客家話順口溜》 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鄧榮坤(1997):《客家話的智慧》 台北:國際村文庫書店有限公司
    鄧榮坤(1999):《生趣客家話》 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謝樹新(1965-1981):《中原文化叢書》 苗栗:中原週刊社
    謝重光(1999):《客家源流新探》 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謝重光(1999):《海峽兩岸的客家人》 台北:幼獅文化
    鐘聲政、徐正光等著,戴興明、邱浩然主編(1994):《客家文化論叢》
    台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
    羅香林(1992):《客家文化導論》 台北:南天書局
    羅肇錦(1990):《語言與文化》 台北:國文天地
    羅肇錦(1990):《講客話》 台北:自立晚報
    羅肇錦(1996):《台灣的客家話》 台北:台原出版社

    二、博、碩士論文
    林寬明(1994):《台灣諺語的語言研究》 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東陽(1992):《台灣諺語傳播思想初探》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復舜(1999):《台灣閩南語歇後語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熊仙如(1988):《古謠諺中諺語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彥杰(1999):《新竹海陸客家話詞彙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光宏(1993):《歇後語研究-歇後語的界說、形成、結構與特色》私立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正崇(1995):《台灣閩南諺語研究》私立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冬英(2000):《台灣客家諺語的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子晴(2000):《客家諺語取材和修辭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單篇期刊論文
    王朝聞(1993):〈諺語、歇後語的藝術效果〉 國文天地,第九卷第三期
    王金蓮(1964):〈台灣客家俗諺資料〉 台灣風物:第 14卷3期。
    牛思涌(1989):〈熟語探微〉 鄭州大學學報:第3期。
    任訪秋(1931):〈諺語之研究〉 禮俗:第六、七期合刊。
    李倩華(1990):〈從俗語、諺語來看中國人的心理衛生〉 輔導月刊,第26卷第7.8期,15-17頁。
    李慶善(1996):〈知解人心:從諺語看中國人社會認知的特點〉 本土心理學研究:第五期,314-334頁。
    李獻璋(1983):〈中國諺語概念的形成〉(上) 大陸雜誌:第66卷第4期
    李獻璋(1983):〈中國諺語概念的形成〉(中) 大陸雜誌:第66卷第5期
    李獻璋(1983):〈中國諺語概念的形成〉(下) 大陸雜誌:第66卷第6期
    朱介凡(1943):〈從名稱上研究中國的諺語〉 風土雜誌:第1卷第2期
    江俊籠(1995):〈台灣地區客家方言研究論助選介 1989-1994〉 漢學研究通訊:第14卷第2期
    武占坤、馬國凡(1997):《諺語》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周榮杰(1987):〈細說台灣諺語〉國立編譯館館刊:第16卷第1期
    周榮杰(1988):〈從諺語看台南府城〉台南文化:第25期,43-66頁
    周榮杰(1988):〈台灣諺語的雙關〉台南文化:第26期,39-57頁
    周榮杰(1989):〈從台灣諺語看戲曲-上集〉 民俗曲藝:第61期
    周榮杰(1989):〈從台灣諺語看戲曲-下集〉 民俗曲藝:第62期
    周榮杰(1989):〈從台灣諺語來談分類械鬥〉 史聯雜誌:第15期
    周榮杰(1990):〈台灣諺語之社會觀的探討〉 台南文化:第29期
    周榮杰(1991):〈台灣諺語的對偶〉 台南文化:第32期,101-139
    姚漢秋(1980):〈台灣俗諺採擷錄(上)〉 台灣文獻:第31卷,第一期
    姚漢秋(1980):〈台灣俗諺採擷錄(中)〉 台灣文獻:第31卷,第二期
    姚漢秋(1980):〈台灣俗諺採擷錄(下)〉 台灣文獻:第31卷,第三期
    陶陽(1988):〈諺語界說〉 民間文學論壇:1988年第3期
    許達然(1988):〈從俗語看台灣史〉 文學台灣:第26期
    彭欽清(1995):〈如何將客家話切入現代社會-談客家禁忌語、歧視語〉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第一屆台灣本土文化研討會
    楊時逢(1957):〈桃園客家方言〉 史語所集刊22本
    潘孟鈴(1986):〈由台灣俗諺看傳統社會的宗教思想特色〉高市文教:第57期
    鄭志明(1986):〈從台灣俗諺談傳統社會的宗教思想〉 史聯雜誌:第八期
    鍾榮富(1999):〈談客家諺語的語言〉 客家文化研究通訊(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籌備處
    羅肇錦(1996):〈台灣客家話與漢字運用〉 台灣客家語概論(台北):台灣語文學會

    四、客語詞典、工具書
    申俊(1990):《中國熟語大典》 上海:文藝出版社
    洪惟仁(1993):《台灣哲諺典》 台北:台語文摘
    涂春景(1989):《罷免霸王-客話正音手冊》 台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發行
    涂春景(1990):《客話正音講義》 台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發行
    張維耿(1995):《客家話辭典》 廣東:人民出版社。
    陳憲國、邱文錫(1999):《實用台灣諺語典》 永和:樟樹圖書
    陳主顯(1996):《台灣俗諺語典卷ㄧ人生哲理》 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主顯(1997):《台灣俗諺語典卷二七情六慾》 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主顯(1998):《台灣俗諺語典卷三言語行動》 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主顯(1999):《台灣俗諺語典卷四生活工作》 台北:前衛出版社
    楊政男、徐清明、龔萬灶、宋聰正(1998):《客語字音詞典》 台北:台灣書店
    楊青矗(1997):台灣俗語辭典 高雄:敦理圖書公司
    董同龢(1954):《漢語音韻學》 文史哲出版社
    董忠司主編(1996):《台灣客家語概論》 台灣語文學會出版
    謝國平(1994):《語言學概論》 台北:三民書局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