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邦珧
論文名稱: 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專業能力與進修需求之調查研究—以新竹縣為例
A Study on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and Demand for In-service Educ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Natural Science and Life Technology Teachers In Hsinchu County
指導教授: 許春峰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1
中文關鍵詞: 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專業能力進修需求大慧調查法
外文關鍵詞: elementary school natural science and life technology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demand for in-service education, Delphi Method, survey research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專業能力與進修需求調查研究—以新竹縣為例
    本研究之目的在透過大慧調查法發展「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專業能力量表」,並以普測方式調查新竹縣國小正式合格的「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以下簡稱「自科教師」)之教學專業能力與進修需求,共回收21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1%),本研究所獲得之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發展國小自科教師的整體教學專業能力量表包含5個向度,分別是「專門學科知識能力」29項、「課程教材編選設計能力」9項、「教學實施能力」14項、「評量能力」11項、「專業成長能力」7項,去除重複的細目,共包含60個教學能力細目。
    二、新竹縣國小自科教師自評之教學專業能力達到普通以上的水準。男性自評在專門學科知識能力上較女性教師為佳,數理系相關科系學科背景自評整體教學專業能力、專門學科知識能力、專業成長能力較非數理系相關科系教師為佳,不同教育程度教師自評在專業成長能力差異達到顯著水準。而不同年齡、自然科教學年資、學校類型的新竹縣國小的自科教師自評教學專業能力沒有差異。
    三、新竹縣國小自科教師對「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專業能力」細目內容的進修需求,大致為普通到需要之間。最想進修種類,從高到低排序為校外研習活動、教學參觀或觀摩、學校自辦進修活動、修學分、學位進修、其他。進修時間,從高到低排序為:暑假、週三下午、寒假、平常上班日(白天)、星期六日或國定假日、平常上班日(夜間)。女性教師自評在專門學科知識向度進修需求和專業成長向度進修需求高過男性教師;自評教學專業能力低的教師進修內容需求較高;而不同教育程度教師的進修內容需求有顯著差異。而不同學科背景、年齡、自然科教學年資、學校類型的教師進修內容需求並沒有統計上的差異存在。
    四、新竹縣國小自科教師的進修需求內容與教學專業各向度能力達顯著負相關。
    五、個人背景變項對整體教學專業能力之虛擬化迴歸分析中,學校班級數、學科背景對整體教學專業能力有預測力,可有效預測5.7%的國小自科教師整體教學專業能力的變異量。
    六、以專門學科知識能力、課程教材編選能力、教學實施能力、評量能力、與專業成長5個向度能力為預測變項,進行逐步迴歸分析,僅評量能力一項進入迴歸模型,可有效預測11.0%的國小自科教師整體進修內容需求之變異量。


    Abstract A Study on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and Demand for In-service Educ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Natural Science and Life Technology Teachers In Hsinchu Count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questionnaire based on Delphi Method to evaluate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of elementary school natural science and life technology teachers and intended to understand teachers’ teaching competency and demand for in-service education in Hsinchu County. The subjects of this research was composed by full-time and qualified elementary school natural science and life technology teachers in Hsinchu County. The number of valid returns was 210(81%). The results were shown as following:
    1. The items on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of elementary school natural science and life technology teachers questionnaire included five aspects, 29 items o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specific subjects, 9 items for the ability in selecting and designing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14 items for the teaching ability, 11 items for evaluation ability, 7 item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s. After deducting the redundant items, 60 items were confirmed to evaluate the teaching capability.
    2. The elementary school natural science teachers in Hsinchu County were quite confident on their teaching capability in the given subjects, and they rated their teaching abilities on the average or above-average rank (the average was 3 points).
    3. The demand for in-service educ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natural science teachers in Hsinchu County was rated average to high rank. The most favorable categories for in-service education, ranking from high to low, were after-school studies and activities, viewing teaching demonstration, on-campus training, credited courses, in-service education for academic degree, and others. The most favorable timing for in-service education, ranking from high to low, were summer vacations, Wednesday afternoons, winter vacations, weekdays (daytime), Saturdays or national holidays, and weekends (nighttime).
    4. Regarding the self-evaluating rankings of those teachers on their teaching capability, male teachers rated higher o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specific subjects than female teachers. Teachers major in science rated higher o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specific subjects than teachers in other subjects. Educational level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sults of self-evaluating ranking. Age, seniority, and school typ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sults of self-evaluating ranking.
    5. Regarding the demands for in-service education, female teachers rated higher on the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specific subjects than male teachers. Teachers with lower self-evaluating ranking rated higher on demand for in-service education. Educational level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sults of self-evaluating ranking. Age, seniority, and school typ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sults of the demands for in-service education.
    6.The demands for in-service educat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scores.
    7. In the virtual regression analysis on variables of personal background toward overall professional teaching capability, overall professional teaching capability can be predicted through classes of school and teacher’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Up to 5.7% of teachers, the communality of their overall professional teaching capability can be predicted effectively.
    8. Taking five aspects capabilities as forecast variables, which were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on expertise knowledge, selecting and designing ability on course materials, executing capability on teaching, evaluating ability, growing ability on professional know-how, and progressing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we found only one item--evaluating ability--fits Regression Model. Up to 11.0% of teachers, the communality of their overall demand for in-service education can be predicted effectively.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問題背景與重要性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名詞釋義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九年一貫課程總綱與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綱要內容評析 5 第二節 教師教學專業能力的意涵 11 第三節 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專業能力內容 18 第四節 大慧調查法之探討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3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33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7 第四節 研究工具發展 41 第五節 預試分析 63 第六節 正式問卷施測及資料分析方法 68 第四章 研究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專業能力量表 69 第二節 正式問卷施測結果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73 第三節 自評教學專業能力之差異分析 94 第四節 進修內容需求差異分析 107 第五節 教學專業能力與進修內容需求的相關分析 118 第六節 迴歸分析 11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23 第二節 建議 125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127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129 貳、英文部分 132 附錄 附錄一 問卷雙向細目分析表 133 附錄二 第一次大慧調查問卷 155 附錄三 第二次大慧調查問卷 170 附錄四 第三次大慧調查問卷 182 附錄五 預試問卷 193 附錄六 請教務主任發問卷函 197 附錄七 正式問卷 198 表次 表2-1 民國82年公佈實施之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與九年一貫課程總綱及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綱要內容比較表 7 表2-2 國內外學者對教師教學專業能力內涵的看法 14 表2-3 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專業能力內容分析表 22 表3-1 大慧調查法諮詢委員基本資料 38 表3-2 預試問卷發出及回收一覽表 39 表3-3 正式問卷發出及回收統計表 40 表3-4 專家審查綜合意見 43 表3-5 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專業能力與進修需求調查問卷各 題意見回應及專家效度調查結果統計表 44 表3-6 第一次大慧調查各能力條文修正建議與修正結果對照表 51 表3-7 第二次大慧調查各能力條文修正建議與修正結果對照表 55 表3-8 第二次調查各諮詢委員的綜合意見及研究者的回應 58 表3-9 三次大慧調查結果統計結果一覽表 59 表3-10 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專業能力與進修需求調查問卷能 力量表項目分析 64 表3-11 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專業能力與進修需求調查問卷能 力量表部份各向度信度分析表 67 表4-1 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專業能力量表 70 表4-2 包含多項能力向度之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專業能力細目 72 表4-3 受試樣本的基本資料統計表 73 表4-4 自評教學專業能力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76 表4-5 進修內容需求統計 79 表4-6 進修種類需求統計 82 表4-7 史詩琪、黃敏政和本研究題目設計比較 83 表4-8 史詩琪、黃敏政的研究對象和本研究對象教育程度比較 84 表4-9 個人背景變項和進修種類需求優先順序1交叉表統計資料86 表4-10 個人背景變項分組與進修種類肯德爾和諧係數分析表 88 表4-11 進修時間需求統計 90 表4-12 個人背景變項和進修時間需求優先順序1交叉表統計資料 91 表4-13 個人背景變項分組與進修時間類肯德爾和諧係數分析表 93 表4-14 性別與新竹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自評教學專業能力t考驗摘要表 95 表4-15 新竹縣國小男、女性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學科背景與教育程度 比較 96 表4-16 學科背景與教學專業能力t考驗摘要表 97 表4-17 年齡分組與教學專業能力描述性統計量摘要 98 表4-18 不同年齡與教學專業能力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8 表4-19 教育程度與教學專業能力描述性統計量摘要 100 表4-20 不同教育程度與教學專業能力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1 表4-21 不同教育程度與教學專業能力個細目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1 表4-22 不同教育程度與教學專業能力個細目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之事後分析比較 101 表4-23 自然科教學年資與教學專業能力描述性統計量摘要 102 表4-24 不同自然科教學年資與教學專業能力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3 表4-25 各學校類型的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描述性統計量摘要 104 表4-26 不同學校類型與教學專業能力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4 表4-27 各學校規模的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描述性統計量摘要 105 表4-28 不同學校規模與教學專業能力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6 表4-29 不同學校規模與教學專業能力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之事後分析比較 106 表4-30 性別與進修內容需求t考驗摘要表 107 表4-31 學科背景與進修內容需求t考驗摘要表 108 表4-32 年齡分組的教學專業進修內容需求描述性統計量摘要 109 表4-33 不同年齡與進修內容需求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9 表4-34 不同教育程度的教師教學專業進修內容需求描述性統計量摘要 110 表4-35 教育程度與進修內容需求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11 表4-36 不同自然科教學年資的教師教學專業進修內容需求描述性統計量摘要 112 表4-37 不同自然科教學年資與進修內容需求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13 表4-38 不同學校類型的教師教學專業進修內容需求描述性統計量摘要 113 表4-39 不同學校類型與進修內容需求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14 表4-40 個人背景變項與教學專業能力、進修內容需求差異彙整表115 表4-41 不同教學專業能力的教師教學專業進修內容需求描述性統計量摘要 116 表4-42 不同專業能力與進修內容需求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17 表4-43 不同專業能力與進修內容需求之事後分析比較 117 表4-44 教學專業能力與進修內容需求之相關係數摘要表 118 表4-45 個人背景變項與整體教學專業能力虛擬化迴歸分析結果摘要表 120 表4-46 個人背景變項與整體進修內容需求虛擬化迴歸分析結果摘要 121 表4-47 進修需求多元迴歸分析結果摘要表 122 圖次 圖3-1 研究架構圖 34 圖3-2 形成預試問卷之流程 42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王多智(1993)。國小美勞科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美芬(2000)。國小教師面對「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新課程因應策略。國教新知,46卷3期,31-36。
    王國華(1999)。生物科實習教師的學科基本教學知能與檢定工具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八十八年中小學教師素質與評量研討會論文。2003年11月12日,取自http://www.nknu.edu.tw/~edu/new-eduweb/08Learning/learning%20thesis/learning%20thesis-3/item3-article11.htm
    王淑怡(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指標之建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靜如(2000)。國小教師教學改變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3期,281-316。
    史詩琪(2002)。新竹市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現況與需求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白穗儀(1999)。國民中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明曄(1997)。國民中學啟智教師專業能力運用程度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江新合(1991)。數學及自然科學師資之培訓研究:能有效運用七種教學模式之物理科教師職前培育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系。
    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2003)。教師特休假一年40至60天。93年9月10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2003/new/jul/23/today-life1.htm
    余 鑑(1993)。國校美勞科教師教育專業與基本能力之研究。台北:教育部中教司。
    余錦漳(2001)。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數位科技。
    吳清山、林天祐等(2000)。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能力的評鑑與教師遴選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8-2418-H-133-001-F19。
    李 珀(1996)。教師專業與教學視導。八十五學年度國高中校長會議手冊,90-103。
    李宜臻(2002)。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課程設計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裕雄(2002)。國小自然科教師在職進修需求評估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崇儒(1997)。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振春(1994)。社會調查。台北:五南。
    林樹聲(1999)。從自然科課程之改變談我國國小自然科師資培育的問題與建議。科教人,2期。
    施政宏(2002)。現職國小教師實驗室安全衛生知識與態度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溪泉(1986)。教學能力、能力本位與行為本位教育之人員發展。台灣省政府編印。
    施鴻銓(2000)。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以屏東縣自然科教師為例。國立高學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柳 賢(1999)。數理科教師教學能力指標與評鑑工具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八十八年中小學教師素質與評量研討會論文。2003年11月12日,取自http://www.nknu.edu.tw/~edu/item/item3-article7.htm.
    孫國華(1997)。國民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高學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高強華(1996)。師資培育問題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張德銳(199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教育專業,241-284。台北:師大書苑。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許美美(1984)。國民中學家政教師專業能力需求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義勳(1997)。小學教師自然科教學之基本能力分析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8期,85-136。
    陳義勳(1999)。國小自然科有關物理單元之教學方案之研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專刊,48-70。
    陳瑩如(2000)。國小教師遴選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陸朝炳(2001)。教師專業成長團體之個案研究-以小學自然科教師為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單文經(1990)。教育專業知能的性質初探。師範教育政策與問題。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台北:師大書苑。
    游家政(1994)。國民小學後設評鑑標準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心韻(1998)。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公民訓育學報,7期。395-420。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師大書苑。
    黃敏政(2003)。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國中教師專業進修需求及現況之調查研究-以高屏區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湃翔(1995)。國中理化教師科學教學能力之調查研究。國立學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昌勳(2003)。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在職進修需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宇堅(2003)。九年一貫課程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專門學科素養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賈馥茗(1987)。教育概論。台北市:五南。
    劉偉哲(2004)。中部地區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專業態度與專門學科素養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
    劉曜源(1999)。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內涵之探討。研習資訊,16卷5期,26-31。
    蔡英姝(2002)。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碧璉(199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其形象之覺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謝臥龍(1997)。優良教師特質之德懷分析。教育研究資訊,5卷3期,14-28。
    謝潮儀(1983)。德爾斐(Delphi)專家學者問卷法之應用∼以台北都會區為例。法商學報,19,109-132。
    簡茂發、李虎雄等(1997)。中小學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教育研究資訊,5卷3期,1-13。
    簡茂發、劉湘川(1993)。電腦式會議式大慧調查法及其在教育上之應用。資訊與教育雜誌,35期,6-11。
    蘇育任(2000)。自然科教師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所需之基本能力。國教輔導,40卷1期,2-9。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貳、英文部份
    Benveniste, G. (1987). Professionalizing the Rganization. San Fransico: Jossey-Bass.
    Dalkey, N.(1969). The Delphi method: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group opinion. CA: Rand.
    Darling- Hammond, L.(1990). Teachers and Teaching: Signs of a Changing Profession. In W.R. Houston(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pp.267-290).New York: Macmillan.
    Delbecq, A. L. et al. (1975). Group technique for program planning: Aguide to nominal group and Delphi processes. NJ: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National Commission on Teaching and America’s Future (1997). Doing What Matters Most: Investing in Quality Teaching. New York: Author.
    Roldl N. R.(1973). Selecting Competency Outcomes for Teacher 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14(3).
    Scriven, M.(1991). Duties of the Teacher. In TEMP memos- The Teacher Evaluation Modells Projects. Kalamazoo, MI: Center for Rsearch on Educational Accountability and Teacher Evaluation.
    Seyfarth, J. T.(1991). Personal Management for Effective School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Shulman, L. S.(1986).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5(1), 4-14.
    Shulman, L.S.(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 of the New Reform. Harr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1-23.
    Simpson, R. D., & Brown D.R.(1977).Validating Science Teaching Competencies Using the Delphi Method. Science Education, 61(2), 209-219
    Uhl, N. P. (1990). Evaluation Model and Approaches- Delphi Technique. In Walberg, H. J., & Haertal, G. D.,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Oxford: Pergamon.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