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慧婷
Hey-Ting,Yang
論文名稱: 再現真實-楊慧婷創作論述
Representation-Art Works by Hey-Ting,Yang
指導教授: 李足新教授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8
中文關鍵詞: 再現真實
外文關鍵詞: Represent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定位在「再現真實」的創作主軸上,研究的期間自2005年至2009年,筆者透過對日常生活器物的直觀凝視,仔細探究其造形、色彩與空間的關係,進而抽離靜物的世俗表象,融入個人的情感與思想,以油畫為媒材,透過靜物畫串聯心象世界與現實世界,表達再現與真實的狀態,並經由自我的省思,對生活及生命的意義做更深層的探討,亦即微觀靜物、宏觀心靈。
    針對本研究,本文首先介紹筆者緣自圓夢欲求的研究動機、採用的研究架構與流程,及包括文獻研究、理論綜合、品質思考及行動體驗的研究方法。接著從文獻研究中探討寫實繪畫的美學思維與轉變、分析攝影與寫實繪畫的異同,及如何以構圖、技法傳達物像與及內涵。而後闡述傳統與現代兩者相輔相成方能成就藝術的創作理念,及如何應用色彩的本質與功能於創作實踐中。
    本文並對筆者作品逐一解析與詮釋,包括如何選擇題材、構圖,及如何應用色彩的功能與繪畫的技巧,以傳達創作的內涵。最後總結筆者在創作中融入自我的生活體驗及女性思維,並師法自然,突破過往寫實繪畫僅注重外在表像的框架,在作品中傳達個人對周遭世界的情感。

    關鍵字:再現真實


    This research put the focus 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reality. A set of still lives corresponding to this research were accomplished from 2005 to 2009. Through gazing at common objects in daily life carefully and intently, observ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shape, color and space, and pouring in the feeling and thoughts, the author’s mental world was connected to the real world by a series of still live art works with oil paints. The author also did a lot of introspection and self-healing during this process and discovered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 and life in depth. That is the practice of “looking into the objects microscopically and exploring the mind macroscopically”.
    In the paper, the author’s dream fulfillment motivation, the adopted framework and processes, as well as the used methodologies including literature study, theory synthesis, quality analysis and experienced practice for this research are first introduced. Then, the transformation of art view of realistic painting and its difference with photography are discussed. After that, how to layout and construct the picture, how to make use of the painting skill to convey the object image and its connotation, and how to apply the essences and the functions of colors to still lives are elaborated. Moreover, the belief of that tradition and modern arts are mutually complementary and both are important to creation of art works is mentioned.
    In addition, each accomplished art work of this research is illustrated in detail by explaining how to choose the topic, how to construct the layout, how to use colors, and how to manipulate the painting skills to express the internal idea and feeling. As a summary, the author broke the frame of external appearance of realistic painting and successfully conveyed her passion and emotions by instilling her life experience and feminine thoughts into her art works.

    Key Word: Representation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II 附圖目次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5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方法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五節 名詞解釋 10 第二章 創作的學理基礎 11 第一節 寫實繪畫的美學思維 11 第二節 光線賦予靜物新生命 13 第三節 創作的心理學基礎 15 第四節 臺灣女性藝術工作者的啟示 16 第三章 創作的理念與實踐 18 第一節 靜物是詮釋社會現實的一面鏡子 18 第二節 微觀靜物、宏觀心靈 21 第三節 再現真實 24 第四章 作品分析與詮釋 28 第一節 作品的表現形式與構圖 28 第二節 作品解析 40 第五章 結論 72 參考文獻 74 附錄 : 作品圖錄 76 附圖目次 頁次 圖1—1 創作研究架構 …………………………………………………… 5 圖1—2 創作研究流程 …………………………………………………… 6 圖2—1 夏丹《魟魚》1725—1762年,畫布、油彩,114×146公分…… 12 圖2—2 卡拉瓦喬 《水果籃》1596年,畫布、油彩,46×64.5公分 …14 圖3—1 楊慧婷 《期待》 2009 油畫 50F …………………… 19 圖3—2 楊慧婷 《瓶子與瓶蓋》 2005 油畫 8 F …………………19 圖3—3 楊慧婷 《轉》 油畫 2009 50F ……………………………… 20 圖3—4 楊慧婷 《觀自在》2005 油畫 15 F ……………………… 22 圖3—5 楊慧婷 《裝著酒的酒杯》2006 油畫 6 F ……………… 23 圖3—6 馬格里特 《圖像的背叛》1929 油彩 畫布 60×81cm ……… 24 圖3—7 楊慧婷 生存於岩石夾縫中的野百合 2010 ………………… 25 圖3—8 楊慧婷 《女陰》 2009 油畫 50F ………………………… 25 圖3—9 楊慧婷 《百合花》2009 油畫 50F …………………………… 26 圖3—10 楊慧婷 《家》2009 油畫 50 F ……………………………… 26 圖4—1 楊慧婷 《瓶子與瓶蓋》 2005 油畫 8 F …………………… 29 圖4—2 楊慧婷 《合果芋與蘋果》2008 油畫 120cm×60cn …………… 30 圖4—3 楊慧婷《家》 油畫 50F 2009 …………………………………… 31 圖4—4 楊慧婷 《百合花》 油畫 50F 2009 ……………………………… 31 圖4—5 楊慧婷 《轉》 油畫 50F 2009 ………………………………… 31 圖4—6 楊慧婷《有陶罐的靜物》 2008油畫 90cm×60cm ………………… 31 圖4—7 楊慧婷《裝著酒的酒杯》2006 油畫 6 F …………………… 32 圖4—8 楊慧婷 《觀自在》2005 油畫 15 F ………………………… 32 圖4—9 楊慧婷 《女陰》2009 油畫 50F …………………………… 33 圖4—10 楊慧婷《白色的組合》2005 油畫 50 F ……………………… 33 圖4—11 楊慧婷 《百合花》2009 油畫 50F …………………………… 34 圖4—12 楊慧婷 《豐收二》2006 油畫 50F …………………………… 35 圖4—13 畫室中的實景I …………………………………………………… 36 圖4—14 楊慧婷《轉》油畫 50F 2009 …………………………………… 36 圖4—15 畫室裡的實景II …………………………………………………… 36 圖4—16 以室外的陽光取代傳統畫室裡人為的光線 ……………………… 37 圖4-17 楊慧婷 《白色的組合》 2005油畫 50 F ……………………… 38 圖4—18 楊慧婷《新鮮的百香果》2006油畫10 F ………………………… 38 圖4—19 楊慧婷 《乾癟的百香果》2006油畫 10 F ………………………… 38 圖4—20 楊慧婷 《靜物寫生》2004 油畫 6F ………………………… 39 圖4—21 楊慧婷 《豐收四》 2007 油畫 6F ………………………… 39 圖4—22 楊慧婷 《瓶子與瓶蓋》2005 油畫 8 F ……………………40 圖4—23 楊慧婷 《靜》2005 油畫 30F …………………………………… 42 圖4—24 楊慧婷 《白色的組合》 2005 油畫 50 F ……………………… 43 圖4—25 楊慧婷 《觀自在》 2005 油畫 15 F …………………………… 45 圖4—26 楊慧婷 《裝著酒的酒杯》2006 油畫 6 F …………………… 47 圖4—27 楊慧婷 《新鮮的百香果》2006 油畫 10 F …………………… 49 圖4—28 楊慧婷 《乾癟的百香果》2006 油畫 10 F …………………… 49 圖4—29 楊慧婷 《豐收一》 2006 油畫 50P ………………………… 51 圖4—30 楊慧婷 《豐收二》 2006 油畫 50F ………………………… 53 圖4—31 楊慧婷 《豐收三》 2007 油畫 6F ………………………… 54 圖4—32 楊慧婷 《豐收四》 2007 油畫 6F ………………………… 55 圖4—33 楊慧婷 《豐收五》2007 油畫 6F ………………………… 56 圖4—34 楊慧婷 《有陶罐的靜物》2008 油畫 90cm×60cm …………… 58 圖4—35 楊慧婷 《合果芋與蘋果》2008 油畫 120cm×60cm …………… 60 圖4—36 楊慧婷 《期待》2009 油畫 50F …………………………… 62 圖4—37 楊慧婷 《轉》 2009 油畫 50F ……………………………… 64 圖4—38 楊慧婷 《百合花》2009 油畫 50F …………………………… 66 圖4—39 楊慧婷 《女陰》2009 油畫 50F …………………………… 68 圖4—40 楊慧婷 《家》2009 油畫 50 F …………………………… 70

    Parram′on’s Editorial Team 著,黃文範譯,蔡明勳校訂,《靜物畫》,台北市:三民書局(民86)。
    王勝,《西方傳統油畫三大技法》,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0)。
    北条章鍋島正一,《油畫質感表現技法》,台北縣:新形象出版公司,(1997)。
    史作檉作,《光影中遇見林布蘭》,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2006)。
    江怡瑩譯,《藝術原理與應用》(八版),台北市:六合出版社,(2004)。
    李建忠,《油畫靜物寫實技法》,河南:河南美術出版社,(2001)。
    李美蓉,《藝術欣賞與生活》,台北:上硯出版社,(民86)。
    貝蒂‧愛德華著,張索娃譯,《像藝術家一樣反轉思考》,台北:時報文化,(2005)。周彥彰譯,《光與影的對話》,永和市:視傳文化,(2004)。
    貝蒂‧愛德華著,張索娃譯,《像藝術家一樣思考》,台北:時報文化,(2004)。
    林仁傑譯,《捕捉繪畫質感》,臺北縣:視傳文化,(2003)。
    侯宜人,《自然‧空間‧雕塑》,台北:亞太圖書,(1994)。
    商建平譯,《馬諦斯,巨匠美術週刊》,台北市:錦繡出版社,(1996)。
    張春興,《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民73年)。
    許鐘榮譯,《卡拉瓦喬,巨匠美術週刊》,台北:錦繡出版社,(1993)。
    陳慧坤,《近代世界名畫全集》,台北:光復出版社,(1977)。
    陸雅青,《藝術治療,繪畫詮釋:從美術進入孩子的靈世界》,台北:心理出版社,(2005)。
    陸雅青,《藝術治療》,台北市:心理出版社,(1993)。
    陸蓉之,《臺灣(當代)女性藝術史》,台北:藝術家出版社,(民91)。
    麥基著;季桂保譯,《哲學的故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
    黃文叡著,《現代藝術啟示錄》,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民91)。
    新形象出版公司編輯部,《名畫的藝術思想》,永和市:新形象出版社,(1992)。
    新形象出版公司編輯部,《油畫配色精要》,臺北縣:北星圖書,(2000)。
    楊恩生,《水彩靜物技法研究》,台北市:藝風堂,(1993)。
    虞君質,《藝術概論》,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民89年)。
    諾曼‧布列遜著。丁寕譯,《注視被忽視的事物:靜物畫四論》,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亞典圖書代理,(2007)。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